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玩根雕 威远村民玩出金奖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0-07-21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兆权 文/图
  近日,笔者慕名来到威远县严陵镇龙泉村廖建康的工作室,只见一块块奖牌在大大小小的雕塑作品中很抢眼,其中“第六届四川省工艺美术展金奖”的奖牌最为耀眼。

廖建康在工作中。

    起步
  今年49岁的廖建康,从小就喜欢看连环画,逐渐爱上画画。因为家贫没有钱供廖建康学画画,他只好自己照着连环画上的人物、动物、景致等临摹。1987年进入高中后,他听说县文化馆的何家兴老师教绘画,去了解的时候偶然发现何老师不仅会画画,还有祖传的雕塑技艺。这门比画画更具感染力的艺术,让他一下来了兴趣。他坦诚地对老师说:“我很想学,可交不起学费。”何老师表示:“不收学费,只要有时间就来学。”于是他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到何老师那里去学起了雕刻。
  因为所学雕刻的原料——树蔸本身就具备各种形状,利用好了雕塑起来会更省工,所以廖建康跟着老师主攻了根雕。为了不耽误学业,他常常凌晨2点都还在用功雕刻,时不时还要向喜欢挖树蔸做柴烧的农民低价买树蔸。
    积淀
  廖建康高中毕业后,家里供不起他上大学,也不可能再让他安安心心去玩树蔸。毕业后他先后到过威远县玻璃厂、重庆雕塑厂、广州雕刻公司打工。2006年因为父母年岁大了,自己又有了两个小孩需要照顾,他同妻子只好回到了家乡。
  2019年,廖建康实在丢不下自己所学的艺术,一心一意在家里开始了根雕制作,由妻子独自经营零食店来维持家庭开支。
  从学习到现在,廖建康一共完成了57件作品,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故事。廖建康学习别人的作品,但从不复制摹仿别人的作品,而是坚持创作出自己的个性。例如他的作品《一株残荷》,荷花已经凋谢,剩下的是一张荷叶断茎下垂,一张荷叶坚挺直立,3秆结有莲子的莲柄带着快要凋落的花瓣正随风摇曳;一对准备飞翔又还没起飞的鸟儿,给这残而未败的塘荷增添了极强的活力。廖建康说,为了完成好这件作品,他先后往几公里外的荷塘跑了半个多月,去观察鸟儿的神态,有时去荷塘里没有鸟,有时刚去鸟就飞了。
    坚守
  廖建康认为,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紧随时代步伐。时下倡导文旅相融,他就创作威远境内的文旅景点。在创作《盐煤古道》时,他用刻刀把古道山崖、石梯和骡马驮煤、挑夫挑盐长途跋涉的艰辛刻画得很生动,让千百年的历史文化生动再现。
  疫情发生后,他又雕刻了作品《逆行者》,塑造了一名医生勇敢奔赴武汉的形象,用作品为抗疫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2015年,廖建康就成为了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2016年他开始参加四川省举办的各种工艺美术赛事,分别获得了铜奖、银奖和金奖,其中《水月观音》在2018年9月参赛时获得了金奖。
  廖建康说:“能有现在这样的成绩,多亏了妻子的全力支持,我一心用功于根雕,挣钱养家和照顾家庭的重担主要落在了她身上,但她毫无怨言。”
  廖建康的作品有人物、动物、花鸟、山水等10多个种类。他创作的原则是“不照搬,不满足”。因为照搬别人的没新意,走不远;随便一件作品都能满足,同样提不高、走不远。“我没想要靠这些作品挣多少钱,只想能将师傅这门工艺好好传承,争取申报非遗,然后有一个规范的场所开 一个自己的展览馆。”廖建康告诉笔者。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