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西充:脱贫产业兴 群众笑容甜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0-07-20

马玉竹 衡欢 记者 李国富)7月的西充,正是香桃、脆李等产业的丰收季。日前,“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流媒体集中采访组一行来到西充县。在百公里百村脱贫奔康香桃产业园,壮观的丰收景象令人震撼;在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令人振奋;……一路行来,采访组一行看到该县脱贫攻坚的巨大成果,也感受到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及他们对发展的认同,奔向更加好美生活的信心。

image.png

双凤镇圭心寺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香桃丰收  鼓了腰包笑了桃农

驱车行驶在西充县古楼镇充国香桃源,漫山遍野的桃树郁郁葱葱,一个个圆润饱满的香桃缀满枝头,平坦整洁的产业路上,前来购买香桃的果商、游客络绎不绝,随处可见桃农们将一筐筐采摘下来的香桃搬运上车,运往全国各地。园区内一片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沿着古大路继续向前,只见郁郁葱葱的桃林间,“元斗桃园”坐落其中,这是最繁忙的季节,筛选、称重、包装、装箱,大厅内10余名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旁,该桃园负责人高元斗正在和同村几位香桃种植户交流香桃管护和销售经验。

“今年的香桃个大味甜,上门来购买的顾客更多了!”“今年雨水少,桃子甜度高。”“通过电商销售,今年销量翻了一番。”……

高元斗介绍,桃园已经成了他一家人的工作基地,园区内长期用工近10人,采摘季每天用工30多人,每年工资支出达50万元。“今年310亩桃树,已有一半投产,预计产值130万元。”高元斗看着眼前一筐筐丰收的香桃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高元斗还是“西充县古楼镇充国香桃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2007年,他流转该村土地260亩,吸引了80多户当地农户以现金或土地入股,以“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每年人均增收10000余元。

57岁的严秀琼就是当年入股的农户之一。她将自家的7亩土地入股该专合社发展香桃种植。“合作社提供树苗,教给我们种植技术,还带我们去各地现场参观,学习了不少种植经验。”严秀琼说,“这些年通过种香桃,在城里房子买了,买了车子,日子也越过越好了。”2011年,严秀琼又承包了村里的5亩撂荒地发展香桃种植,每年香桃刚成熟,就有来自重庆、成都、广元等各地的果商前来购买,今年她家的12亩香桃,预计产值10万余元。

据了解,“西充县古楼镇充国香桃专业合作社”只是该县发展香桃产业的众多合作社之一。近年来,西充县将充国香桃作为一项促农增收的重要渠道,依托古楼镇充国香桃基地,大力发展香桃种植,建成西充县百公里百村脱贫奔康香桃产业园,面积达10万亩,以古楼、太平为核心,辐射4个乡镇、49个村(社区),按照“大园区+小业主”发展模式,创新专合服务、自主经营的“五统三带”模式,推行“三带动、三分红、三保障”联农带农机制,培育家庭农场、专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199个,带动农户6152户参与香桃产业发展。推行绿色安全有机生产模式,有机认证面积0.7万亩,转化认证面积2.1万亩。创新“产加、农旅、种养”融合发展模式,年产鲜果8.4万吨,加工转化5000吨,建成冷链物流配送中心5处,培育电商37家,常态化举办“桃花节”、“品果节”等节庆活动,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形成集“产、加、销、旅”于一体的全链条发展格局,年综合产值达10亿元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

就近就业  村民打工顾家“两不误”

“妈妈去上班了,在家要听话哦。”“嗯!妈妈拜拜!”7月14日早上7点20分,和往常一样,西充县义兴镇黄岭垭村村民靳建萍和她2岁半的孩子在门口互道再见后,骑上电动车,约七八分钟后,来到了位于该镇的“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园区内的“四川陈吉旺福食品有限公司”便是靳建萍工作的地方。打卡、消毒、换无菌衣、开例行早会……靳建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早上8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公司还免费提供午晚餐。”33岁的靳建萍坦言,如今在家门口过上了按时上下班的生活,这曾是在广州务工多年的她想都不敢想的。

据靳建萍介绍,她丈夫在本地从事货物运输工作,亲人都在老家。“生了孩子后就不想出去打工了,不想让孩子变成留守儿童。”2019年8月,在看到该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后,靳建萍毫不犹豫报了名,面试通过后,前往重庆生产基地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技术培训。今年4月,她成为了产品生产线的生产班长,负责巡查生产现场、检查生产质量、解决现场突发问题等。

“现在还是实习期,工资3200元,下个月我就转正了,到时候收入还会更高。”靳建萍笑着说,“这活儿轻松不累,既挣了钱又照顾了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街坊邻居都很羡慕我。”

一份离家近且稳定的工作、每天看到孩子开心的笑脸,让靳建萍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了极大提升。在该公司,和靳建萍一样实现了就近就业的村民还有50多人。

据了解,西充县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是该县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中国有机农业第一县”的重要支撑。具有功能规划全、建设标准高、配套服务优、示范带动广等特点。规划有机粮油、有机畜禽、有机果蔬、仓储物流、有机农产品研发展示、电商产业等六大功能分区,全面对接川东北农产品精深加工服务需求,形成农产品高质量加工产业全链条,打造集加工、体验、旅游、营销为一体的有机农产品加工园区。园区规划面积4500亩,其中一期占地2000亩,已完成场平和基础配套,签约企业20家,入园企业9家。至2021年,园区全面建成后,可入驻企业100余家,实现年产值过百亿元,带动全县有机农产品基地扩面5万亩,增加就业超万人,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

随着该产业园建设的快速推进,入驻企业越来越多,将会带动更多像靳建萍一样的村民实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奔康路上  产业富民文化兴村

“太阳出来喜洋洋,帮扶干部下了乡。进村脱贫出主意,产业致富有妙方……一心一意谋发展,主题活动经常办……”走进常林镇亭子垭村,远远就听见节奏欢快的音乐快板声。蓝天下,村委会前的文化广场上,以巍巍青山为背景,来自帮扶单位国网西充县供电公司的职工正在为村民表演快板。山腰上“亭子垭村脱贫奔康产业”几个大字赫然醒目。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自2014年结对帮扶该村以来,西充县供电公司坚持以‘文化+扶志’聚民心、汇合力,一方面建好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硬件设施,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改善基础设施,科学规划产业发展,以产业兴村富民,脱贫奔小康。”该村第一书记王久文介绍,村里发展了800多亩柑橘产业、80多亩有机水稻种植,鼓励村民发展蔬菜、枇杷种植,生猪小家禽养殖等庭院经济,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5035元攀升到了2019年的11245元,于2018年整村脱贫。

现在的亭子垭村,水泥路、自来水、电视网络通到家家户户,配电线路遍布全村,合作社产业、庭院经济欣欣向荣,文化广场宽敞大气,幢幢新房拔地而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明新风引领发展。该村被评为2019年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四川省卫生村”,南充市、西充县“文明村”。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