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石蔚然 彭静雅 特约通讯员 温选鹏
“在水稻种植上,我们引进和推广了现代化智能植保机具,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7月6日,在眉山市彭山区凤鸣街道金烛村6组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基地,彭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袁敬勇告诉笔者。
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现场
一架架植保无人机在操作人员的遥控下,从田间腾空而起,一边飞行,一边喷出乳白色水雾,快速将配制好的药剂洒向稻田。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植保无人机按照设定的路线,在稻田中有序进行作业,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近20亩稻田的植保作业。据了解,该款无人机1人1机一天作业量可达500亩。
这边“天上飞”的还没有展示完毕,那边“地上跑”的也不甘示弱地“秀”了起来。
据了解,一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底盘距离地面1.1米,有效喷幅12米,在田间作业中不会压到水稻,能实现人药分离,作业性能稳定高效。该款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每小时可完成约30亩的植保任务,1人1机一天作业量可达150亩。使用植保无人机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与传统喷雾机人工植保(5亩/天)相比,可提高作业效率30—100倍,实现省工省费近40%,减少作业人员沾染农药产生药害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