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聂姚 文/图
“我省明确提出将把花卉产业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十大优势特色种植业之一,通过‘花海、花市、花街’助推我省花卉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6月30日,省花卉协会会长刘照高对记者说。
目前,我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为160余万亩,销售额和种植面积在全国均位列前茅,是生产和消费大省,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省花卉苗木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取得了很好的收益,但近年来产业发展进入调整期,如何突围,值得思考。
资料图片
造型创新 抢占市场
“桂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因其花香四溢且具有药用价值,备受市场追捧,最近二三十年大量种植,导致产量过剩,价格下跌。”近日,郫都区蜀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查文元在基地对记者介绍说。但是,即使在桂花价格低迷时期,他基地的桂花售价也比市场价格高十倍。他是如何做到的?
“温江、郫都、大邑是我省桂花主要种植区域,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没有明显提升,且其中绝大多数造型以自然以及球形为主,造成市场审美疲劳、价格受影响严重。”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张锡九表示。
面对行情劣势,查文元对市场需求进行细分,瞄准行道景观树,对桂花进行品种改良,改良后的品种在树冠底部就开始发枝,经修剪后可以呈现为圆柱体。桂花的“新形象”受到业内认可,查文元的企业迅速抢占市场,如今种植面积达到400余亩,且主要种植“柱体”桂花。
茶花也是四川传统种植花卉苗木。记者在郫温路一家苗木种植基地了解到,按照以往价格能卖到1000元一棵的茶花树,如今只要100元就可以买到。基地老板指着一棵茶花树诉苦道:“茶花树生长周期很慢,这棵至少有二十年了。十多年前,几乎不论什么品种的茶花都很受欢迎,这几年随着不断出现的新品种茶花,这种树种、花型都不占优势的老品种就不吃香了。”
记者了解到,现在市场上卖价较高的是一种花型为圆形的进口品种,八年生的售价就可达到数百元一棵。
张锡九表示:“我省花卉苗木行业高质量的需求远远没有被释放,产业需要紧扣市场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我们的特色,提高生产能力,抓品质,出精品,重营销。”
专业助推 参与农旅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我省花卉苗木品质?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院长潘远智介绍说:“专业人才的加入,能够助推产业品质的提升。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脱贫攻坚的推进、公园城市的建设等,百姓对宜居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对园林产业需求不断增加,报考学院的人数逐年增多。去年,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录取线达613分,较我省高考理科一本线高出了近70分。”
对于学生们毕业后的去向,潘远智表示,大约70%留在本行业就业或继续深造,而专业人才的加入则有利于行业朝专业化方向发展。
2019年,潘远智作为我省深度贫困县“科技扶贫万里行”活动首席专家之一组团多次奔赴三州地区,发掘当地特色花卉苗木助力村民增收。经过考察发现,高山杜鹃、报春花、岷江百合、高山绿绒蒿等一些特色物种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多数种类还可以入药,在合理开发利用下,如今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途径之一。
除了增收,一些地方还通过花卉苗木实现了产业转型。入选第三批四川省森林小镇称号的宣汉马渡关镇,引进了优质蜡梅苗圃基地和市花腊梅观赏基地等文旅综合开发项目,直接带动3个贫困村、400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走出了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旅游发展新路子。而当地蜡梅产业引入人就是省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会长何相达,他认为,“要跳出行业看影响,品质化、专业化的花卉苗木能够成为区域发展的助推器。”
目前,我省花卉苗木产业虽然在全国占位靠前,但还有一些因素制约产业发展,并且亟待解决。成都市农委农技推广总站原站长、研究员曾必荣表示:目前我省在优质品种利用上缺乏创新,一些产品同质化情况比较突出。我省花卉苗木资源并不少,但新品种开发力度还不够,所有观赏花卉都是野生驯化而来,通常至少需要十年左右,这对于花卉企业难度很大。另外,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生产规模多为“小而散”,导致产品一致性、商品性差,影响市场总体竞争力等,有关部门亟需引起重视,并给予实质性的扶持,才能确保我省花卉苗木产业的转型升级,巩固和提升我省花卉大省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再到品质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