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樊邦平)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两区”),启动“两区”划定工作,我省旋即在都江堰灌区启动了“两区”划定试点。6月23日,记者从省农业厅获悉,日前农业部在眉山市召开都江堰灌区“两区”划定工作座谈会。
会议要求我省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安全意识,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力争为全国“两区”划定工作提供经验、树立标杆。
都江堰灌区是我省粮油主要的优势产区和重要“粮仓”,以成都平原为主体,土地肥沃,灌溉条件优越,现有永久基本农田1693万亩,占全省耕地保有量的16.76%,常年粮食播种面积265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7%,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97万吨左右,约占全省总产量的29%,在我省粮油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都江堰灌区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试点,率先完成‘两区’划定,是对‘天府粮仓’和文化遗产的有力保护,有利于夯实全省粮食综合产能基础,保障粮食产品有效供给。”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都江堰灌区“两区”划定行动的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新闻链接
关于“两区”划定
《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将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10.58亿亩“两区”地块的划定任务,做到全部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两区”建设任务,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两区”,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更加稳固,重要农产品自给水平保持稳定,农业产业安全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