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唐恨水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我省水稻从南向北陆续收割,测产现场不断传来好消息。多个品种的百亩测产亩产超过800公斤,其中包括四川省农科院德阳水稻高粱研究所培育的品香优秱珍,这个刚审定的新品种有望成为超级稻大家庭中的一员。丰大种业水稻秧苗移栽现场。  “十三五”期间,我省水稻育种成果丰硕,上新207个新品种,其中110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诞生129个优质米品种,6个品种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5个品种获四川省稻香杯特等奖,优质与高产结合品种增加275%。德粳6号等3个重金属镉低吸附粳稻品种横空出世,为“川稻”增添一笔亮色。品香优秱珍。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省水稻品种上新加速,审定水稻品种125个,其中优质稻品种109个,占比达87.2%。品香优秱珍、川康优 2115、川优2115、川康优6308等出自名门的品种表现不凡,这些品种的米质均达部颁一级或二级,再次用事实向消费者证明:蜀中有好米。新品种德粳4号观摩会。  此外,我省作为酿酒大省,酿酒专用稻的研发也取得了突破。在8月邛崃的测产中,川久香糯的亩产达到623.5公斤,远远高于我省糯稻500公斤/亩的平均产量。品香优秱珍测产验收现场。  高产、高品质、专用粮等水稻新品种不断涌现,彰显了四川科技“芯”对我国粮食安全的突出贡献。(受访者供图)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记者9月14日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为持续深化油菜种业芯片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天府菜油”行动三年计划高质量落实,省农业农村厅将在今年举办四川省第一届“天府菜油杯”优质油菜品种评选活动。这是继“稻香杯”之后,我省又一大优质粮油作物品种省级评选活动。  按照要求,参评“天府菜油杯”优质油菜品种由从事油菜品种选育、引进、种子生产的科研单位、企业和个人选送。若一个品种或组合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育、引进单位或个人,可协商联合申报。  参评品种必须是登记的“双低”油菜品种,且适宜在四川种植。2020年省种子站行业统计在四川种植面积不低于5万亩,2021年新登记的品种除外原则上参评品种为2015年后审定(登记)的品种。  每个品种需提供油菜种子2公斤(0.5斤/袋)。为保证评选的公平公正,由省农业农村厅公开征集参评品种安排集中种植,并统一加工油脂样品。  “十三五”以来,我省在油菜领域的科技攻关成绩丰厚,育成在高产、优质、多抗、宜机械化各方面性能优良的新品种37个,搭建了全国首个“天府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台”。今年,我省油菜种植面积突破2000万亩大关,已成为全国油菜籽生产第一大省,平均亩产达159.9公斤/亩,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8.6%。  按照《四川省“天府菜油 ”行动三年计划(2021-2023年)》,到2023年,四川将新增3-5个突破性油菜新品种,核心基地良种覆盖率 100%。建立从油菜籽、加工到销售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引领优质菜籽油生产和油脂健康消费。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袁宇君秋色宜人,稻菽飘香。9月8日,首届天府国际种业博览会在位于邛崃市的天府现代种业园拉开大幕。种博会将围绕“擦亮川种金字招牌,勇担粮食安全使命”主题,突出四方面特点,通过行业高端对话、对外交流、技术创新、成果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推进川种振兴,打好种业翻身仗。种博会现场  四川是全国种业大省、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据介绍,由省农业农村厅、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此次种博会,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突出了四大亮点——  高位谋划,院士领衔专家献策。大会强调前瞻性、引领性,特设四川省第三届“藏粮于技”院士讲堂暨首届天府国际种业高峰论坛,邀请种业各领域院士专家、行业领袖,聚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种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创新驱动,品种为芯引领发展。大会设置田间地展,种植展示了来自各地的2000余个新优品种,包括水稻品种 973 个、玉米品种110个、杂粮品种15个、蔬菜品种975个、花卉品种22个,展示面积共1240亩,类型多样、综合性强。大会同期设置田间评选、品种推介等环节,优中选优,引领种业不断优化升级。  龙头带动,深化合作协同赋能。大会设置天府国际种业博览会展览展示环节,邀请了先正达集团、垦丰种业等国内外种业产业链领军企业以及省农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所,对种业育种、生产、加工经营等产业链方面的成果进行展示,引领产业发展。    社会参与,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大会打造数字展示平台,开发线上微页面,展示产业链发展成果和先进技术,并通过多个平台进行专题直播报道,共享产业链创新成果。同期开展系列趣味多样的种子运动会、亲子逛种博、稻田音乐会、汽车影院等活动,将种业科普、互动体验与产业相结合,吸引市民参与大会,多角度加强种业文化的科普与宣传。  在开幕式上,优质“天府菜油新品种”全产业链提质增效技术等8个四川省种业科技成果转让签约、四川省十大种业园区与企业集中签约、天府现代种业园携园区优势企业签约加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公布了2021年长江上游水稻新品种鉴评结果。同时,评选出10家农作物种子优势企业、10家科技型成长企业以及20家四川省畜禽种业骨干型企业,推动种业振兴。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记者9月3日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该厅拟整合厅属事业单位开办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组建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种业集团),目前已制定组建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方案》提出,种业集团定位为国有功能Ⅰ型企业,突出现代种业主业,以服务全省现代农业“10 + 3”产业体系为目标导向,承担打好四川种业振兴及其他重大农业项目任务,努力把种业集团打造成为全国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六大平台”(即:种业资源整合平台、种业人才聚集平台、种业创新平台、种业成果转化平台、种业开放合作平台、农业农村发展平台)。为什么建?种业短板明显,四川无缘全国种业10强  四川是全国种业大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均居全国第二;是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拥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县9个,数量全国第一;拥有种猪核心育种群2万头,居全国前列;拥有农作物种业企业349家,畜禽种业企业81家。  四川丰富的资源优势、育制种优势为现代种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我省种业发展的短板明显,特别是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一是企业育种创新能力弱。2016年—2020年,通过省级和国家审定水稻品种中,我省企业品种占比仅为47.6%,而广西、湖南、安徽等省的企业品种占比已达80%以上。二是市场占有率持续下滑。我省农作物种子企业生产杂交水稻种子全国市场份额占比,从10年前的50%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三是企业综合实力不强。全省农作物种业企业无一家主板上市,全国农作物种业企业综合实力前10强中,没有四川企业上榜。  《方案》提出,组建种业集团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种子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如何建?注入专项资金10亿元,组建专业系统种业企业  《方案》提出组建专业系统的种业企业。按现有企业主营业务和“10+3”现代农业体系建设需要,依托省畜科院、省阳平种牛场,组建牛羊种业发展公司。依托省畜科院,组建小家禽种业发展公司。通过控股、参股、并购等方式,逐步组建川猪种业发展公司、农作物种业发展公司、水产种业发展公司。根据发展需要和发展条件,整合省级农口系统相关资产和资源,吸收市(州)、县(市、区)农投公司、基金公司以及社会资本,组建若干专业化种业子公司、农业工程和装备公司。  《方案》提出了种业集团组建方式。将以厅属事业单位开办的现有10多家企业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依法成立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将厅属单位企业资产(股权)及农业农村厅持有的中央农发资金投资股权脱钩划入种业集团。  《方案》提出,种业集团注册资本150,000万元人民币。农业农村厅同财政厅共管专项资金分5年安排10亿元,待明确管理授权后,由农业农村厅商财政厅确定具体分年度补助方案。种业集团由省政府授权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委托农业农村厅管理,实行过渡期,过渡期满后,移交省国资委监管,农业农村厅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业务管理、发展和指导。发展目标围绕“10+3”产业体系 建成全国一流农业投资控股集团  《方案》提出,种业集团经营范围将以种业为核心,围绕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开展保种、育种、制种、应用推广等主营业务,推进新品种研发、新技术集成、新材料运用、新机械装备。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承担中省种业及其它相关农业项目资金建设任务。  发展目标为,做大做强现有企业,拓展发展路径。优化现有企业,组建适度规模的分公司,强化对现有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提高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集团公司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参与种业项目及其他重大农业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和管护,推进多元发展。2021年完成种业集团公司的组建,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15,000万元以上。  其次,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增强发展实力。按照种业企业集团化发展目标,建立覆盖种业全产业链生态系统,选择省内优质种业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方式,整合行业资源,创新投融资模式,构建经济利益联合体。“十四五”末,实现营业收入100,000万元以上。  同时,搭建育种研发平台,培育“川种”品牌。在“十五五”期间,种业集团争取进入全国种业10强,旗下培育2家以上科创板上市企业,省内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省内种畜禽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集团公司建成全国一流的农业投资控股集团。 查看更多
观摩新品种坐标定位: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观摩“比赛”:从286个水稻品种中,选出43个“优等生”现场收音:四川无论在优质稻品种选育上,还是在品种推广应用上,都走在全国前列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都 文/图  金秋时节,漫步稻田,目光所到之处皆是一株株“蓄势待收”的金色水稻。为了夺得“丰收”的嘉奖,各个“水稻选手”铆足劲头,秀出高产、抗病、优质、抗倒伏等“花式技能”。  9月1日,由全国农技中心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共同主办的“2021年国家水稻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现场观摩会”,在位于邛崃市的天府现代种业园举行,来自全国农技中心、四川省内外的种子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种子企业、种粮合作社等单位代表参加了观摩。川康优2115长势喜人。  园区内,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水稻选手”正以精神饱满的姿态迎接着“评委”们的审阅和点评。农田内插着的一块块标牌,代表了每个水稻品种的“身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任光俊介绍,此次展示活动品种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既有杂交籼稻,也有常规稻,还展示了彩色稻、糯稻、直播稻、节水抗旱稻等专用类型品种。  全国农技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展示示范的品种类型多、丰产性及抗性好,在核心展示示范和集中展示评价参展品种中,二级以上高档优质稻品种占比近70%,代表了长江上游地区水稻品种选育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经过全国农技中心、四川省种子站组织有关专家,对邛崃市农业农村局承担的长江上游稻区水稻品种核心展示示范、集中展示示范共286个品种的田间综合表现进行现场评价,川康优2115、华浙优210、晶两优5438等43个表现突出的水稻“优等生”品种名单随之发布。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水稻育种专家黄富在稻田中拔起一束水稻介绍,“这就是评选出来的‘优等生’——川康优2115。川康优2115为团队利用‘雅恢2115’广泛测配,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创制的优质香型不育系‘川康606A’配组育成,兼具了抗倒性、丰产性更强等特性,米质达部标优质二级,米更好看,饭也好吃。”  近年来,四川省审定水稻优质品种占比超过85%,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优质稻品种展示评价。“四川无论在优质稻品种选育上,还是在品种推广应用上,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全国农技中心有关负责人对四川水稻品种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悉,今年我省邛崃、大竹、泸县和游仙4个县(市、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基地。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徐斌表示,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落实全国农技中心的要求和部署,积极推进部省县三级共建的国家展示评价基地建设。 查看更多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在一片片自带美颜效果的稻田里,收割机忙碌地转个不停。不一会儿工夫,完成脱粒的金灿灿稻子便从机器里卸出。  水稻是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 2800 万亩左右,居全国第七,是长江上游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我省还是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十三五”以来,我省审定水稻品种256个,通过国家审定水稻品种 153 个,品种选育数量和质量居长江上游前列。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本报记者多路出击,走现场,看新品,感受丰收的喜悦。第1路探寻超级稻  坐标定位:中江县辑庆镇联丰村测产结果:测试田平均亩产817.2公斤,超过西南稻区超级稻平均亩产标准现场收音:从种粮食起,就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谷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 洪瑜 文/图  9月第一天,中江县辑庆镇联丰村的水稻种植户们终于迎来了今年种植的107.8亩新品种——“品香优秱珍”的测产验收。“三块测试田亩产分别为 805.7 公斤、877.7 公斤、768.3公斤,平均亩产817.2公斤!”随着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章秀福宣布测产结果,这个数字已超过了西南稻区超级稻平均亩产 780 公斤的标准 5%以上。这意味着,通过接下来的审定程序后,四川超级稻品种大家庭即将再添一员。丰收的喜悦。  看品种从“不看好”到“很惊喜”  什么样的水稻品种能够用“超级”冠名?这其中有一套严苛的认定标准。  在西南稻区,生育期在158天之内的,百亩连片,平均亩产780公斤以上的品种。或者生育期超过158天的,百亩连片,平均亩产850公斤以上的品种,才能被认定为超级稻。  今年65岁的张仁礼已经种了大半辈子水稻,为了这次具有纪念意义的收获,他和几名农户一早就在田间忙前忙后,一边整理田边稻穗和清理杂草,一边指挥收割队,一边又惦记着称重计量。今年在自家田里面种出了超级稻,这让他既惊讶又欣喜。惊讶的是前所未有的亩产,欣喜的是自己当初的选择。  “播种时,大家都说种子看起来就不咋样,都不放心。”张仁礼告诉记者,直到不久前,水稻开始抽穗、结实、灌浆,村民们的看法有了大转弯,“‘从种粮食起就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谷子’,这是我听到的原话。”  而这个产量让张仁礼种的17亩田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今年一亩地增产400多斤,按照市场价来算,一亩地就要多挣700多块钱。”不仅如此,因为“品香优秱珍”米质优秀,达到一级米的标准,已经有收购商向张仁礼提前下订单,收购价1.6元一斤,远高出市场价。丰收的喜悦。  看选育数十年育种经验的优秀结晶  “品香优秱珍”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育种团队选育。此前这个团队已选育 出“ 旌优华珍 ”和“ 德优4727”等两个优质超级稻品种,有着丰富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育种经验。  对于如何选育出高产优质的水稻,团队带头人、育种专家郑家奎有自己的看法:“高产的核心是良种,但还要和生产紧密结合。不刻意追求产量,而要适配于生产上实用的技术,让普通农民依靠一定的种植技术获得比较好的产量。”那么什么样的品种才是优秀品种,郑家奎总结出“协调”两个字,“品种就像人一样,人的身体身材协调才健康。水稻在千粒重、结实率、饱满度、株叶形态等方面都能做到协调,那么可能就是一个品质好的品种。”  郑家奎还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好品种就像一名“体操全能冠军”,只有一项好不是好品种,要抗性、产量、米质等多项都好,才是好品种。“品香优秱珍”就是郑家奎带领团队成员数十年育种经验的结晶之一。“从2011年开始,经过10年育种,这个品种具备了高产、米质优、抗倒、抗病、抗高温、适应性广等优势。”团队专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张涛表示,由于具有适应性广的优势,该品种即将通过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稻区品种审定。  作为“品香优秱珍”推广企业,四川丰大种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章存均透露,下一步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目前已经为明年准备了10多万斤种子,将初步覆盖长江上游水稻种植区。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文/图  8月20日,经历了前晚一场大雨,绵竹市刘家坝(地名)成片的水稻更显绿意盎然。一眼望去,其中一片与周边稻穗已压弯了头的水稻截然不同——稻穗挺立,叶片挺拔,远远看去似乎是稻田里种了一片麦田,这是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选育的粳稻品种“德粳4号”。当天,由水稻高粱研究所组织的新品种观摩会在这里举行,吸引了全省170多名种植户前来参观。  今年以来,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联合四川荃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川大范围推广“德粳4号”“沈农9903”等粳稻品种,满足了种植户对提高土地产值和保证障碍性稻田农产品安全的需求。同时,改善了以种植杂交籼稻为主的四川水稻产区品种结构。粳稻新品生育期短 “一年三熟”无缝衔接成熟早 适宜稻菜轮作  在全国水稻产区版图中,粳稻主产于东北、黄河流域等北方地区。相比于杂交籼稻,从外观上看,粳稻形象挺拔,看起来更有“精气神”。但能够吸引种植户,粳稻靠的还是内在竞争力。  “‘德粳4号’和‘沈农9903’的生育期只有130天左右,相比于四川普遍种植的籼稻,短了近半个月。在成都平原,不少水稻种植户下一季轮作蔬菜、中药材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与水稻轮作,这些经济作物需要较长的茬口期。”水稻高粱研究所科技产业中心主任唐彬介绍说,去年有大户种完粳稻后立即种了一季萝卜,萝卜收了再种小麦,一年三熟时间上完全无缝衔接,增效明显。绵竹市复兴镇吉兆村种粮大户赵后富看准的就是粳稻的这一点优势,今年他流转的200多亩田全部种植了“德粳4号”,“以前种杂交籼稻,每年10月份才收,但是我种土豆需要9月中旬就下种,时间上来不及,就是需要这种生育期短的粳稻品种。”  那么,生育期短,产量能否保障?水稻高粱所水稻中心副主任杨莉表示,与籼稻相比,这两个粳稻品种产量同样不俗,“在正确的种植技术下,平均亩产仍能够达到550公斤至600公斤。”低积累 产出健康好米  除了生育期短,镉低积累、适合土壤镉低中度污染障碍区种植也是“德粳 4 号”“沈农9903”的另一个主要优势。  2016年到2017年,“德粳4号”在镉含量每公斤0.6毫克至0.9毫克的土壤中种植,精米镉含量两年平均每公斤0.183毫克。“沈农9903”在镉含量每公斤0.6毫克-0.9毫克的土壤中种植,精米镉含量两年平均每公斤0.185毫克。两个品种均在2019年通过四川品种审定。  记者从绵竹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已经推广了2000多亩粳稻,接下来还将按照政策给予每亩经济补助,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粳稻在全市继续扩大规模。  “目前示范的两个粳稻品种,主要是基于目前四川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适应消费群体提高米质的需要,更是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成都平原地区土壤结构调整的需要,选育出来的适应性安全性丰产性好的品种。希望广大种植户增强信心,选好品种,通过良种良法配套,进一步加快推广面积。”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都 洪瑜 文/图  处暑过,暑气渐消,秋雨水拍打在脸上,却难以浇灭中江县辑庆镇联丰村种户张仁礼的喜悦。因为张仁礼预计今年他种植的水稻每亩可增产400斤左右,22亩地增产幅度将达到8000至1万斤。张仁礼种植的水稻品种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品香优秱珍。  8月28日上午,来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德阳市中江县农业农村局的10多位专家及工作人员齐聚联丰村,实地查看“品香优秱珍百亩试验片”,为省部级超级稻认定测产做准备。与此同时,四川丰大种业还通过网络连线,串联起德阳中江和成都彭州两地,举行品香优秱珍“迭代”战略新品云端发布会。  可能刷新我省浅丘区水稻单产纪录  在专家带领下,走在联丰村的品香优秱珍稻田里,眼前这 100 余亩水稻已呈现出水稻成熟期特有的金黄色。“目前,这片水稻几乎到成熟期。”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副所长张涛说。  张涛在田里随机抽了几株稻穗介绍道:“从理论测产的结果看,结实率80%以上,稻粒非常饱满,千粒重可达到30克以上,穗粒数200粒以上。结实率高、千粒重高,意味着产量高。从现场的表现及理论测产结果看,预计实产平均亩产850公斤以上,并有望达到每亩900公斤,个别上等田块可能会突破1000公斤。这极有可能刷新我省浅丘区水稻单产纪录。”  除了产量高,这个品种的米质也特别好。“达到部颁优质一级米,可以说在抗倒伏、抗病、粒形、穗粒结构、产量和米质及株叶形态等方面是协调性非常好的一个品种。”张涛说。  今年是中江县第一年进行“品香优秱珍”超级稻的百亩试验片工作,要想有好收成,不仅需要好品种,还需要好的田间管理和栽培技术。  中江县农技站站长兰汉军表示,作为试验项目主管部门,他们加大了对农户的培训力度,通过采取统一育苗、移栽、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尽最大努力保障水稻的高质量生产。“此前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对试验稻田提前进行了理论测产,预计亩产 800 公斤以上,目前中江县水稻的平均亩产是500多公斤,增产效果显著。”兰汉军说。  迎接“大考”,新品种有望认定为超级稻  距离品香优秱珍完全成熟还有1周左右的时间,育种专家、工作人员和企业此行还有一个目的:为品香优秱珍将迎来的“测产大考”做好准备。据张涛透露,品香优秱珍下一步将迎接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专家们的现场“考试“——超级稻认定。  “认定是很严苛的。”据张涛介绍,超级稻认定由农业农村部组织,并有相应的认定管理办法、现场测产要求等。  “验收田块也将由专家组选定。”张涛告诉记者,在西南稻区,对于超级稻的认定还要求生育期在158天之内,且规模为百亩连片,平均亩产达到780公斤以上;如果生育期超过158天,平均亩产要求达到850公斤以上。此外,还要抗主要病虫害,品质指标达到优质标准。  据张涛介绍,这不是他所在的育种团队第一次“迎考“,此前我省获得“超级稻”荣誉的旌优华珍、德优4727等水稻品种均为团队选育。  “我们的目标是——未来3年后至2030年品香优秱珍在全国每年推广面积超过200万亩,单品推广规模进入同期全国前三。”作为品香优秱珍的推广企业,四川丰大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章存均表示,“品香优秱珍在四川审定过后(西南区引种),也即将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区通过国家审定;我们希望通过多方的共同协作推广,让这个品种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品种芯片’的领跑作用,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查看更多
(刘玉明 记者 李传君)为开发四川本土黑猪的优质基因,打造川系种猪品牌,今年6月,四川省三台县在枣林村举行了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项目暨1200头共享公猪站开工仪式。该项目的开工建设也标志着三台打造中国西部生猪种业高地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三台县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培育壮大种业龙头,全县品种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本土黑猪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8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枣林村的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明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走访。资料图片  强强联手 打造优质川猪“芯片”  “虽然外头太阳晒得很,但猪舍里一整天都在控温控湿,黑猪住在里头安逸得很哦!”在明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生猪养殖小区,大屏幕正实时“直播”着猪儿们的幸福生活:住着整洁的“星级”房间、吹着降温的“空调”、喝着卫生的“直饮水”。看着屏幕,公司负责人邹中友风趣地说。  围绕解决种业卡脖子的问题,三台县高起点规划建设现代生猪种业产业园,园区实施国家生猪良种工程建设项目,生猪良种繁育向高端迈进。位于产业园里的明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借助科技的力量,推动本土黑猪产业发展是一大亮点。  据介绍,该公司采用智能液态精准饲喂系统、AI环控检测评估系统,确保了猪群舒适、健康、安全的饲喂环境,完成每一栏的精确饲喂;AI猪只盘估重系统完成猪只采食情况,生长环境的实施反馈,辅助修正饲喂参数,迅速判断猪只异常。  “这几年我们与科研院所合作,承担了‘川黑I号’、‘川黑Ⅱ号’配套系推广项目,实现了国外优质瘦肉型配套系和风味黑猪配套系的共同发展。”邹中友说,目前公司以“1+7+N”模式引进川农大育种团队、聚集川内7家育种龙头,创新联合育种机制,聚焦生猪新品种(品系)培育、种猪性能测定、生猪种源疫病防控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开展深入研究,着力打造优质川猪“芯片”,并取得丰硕成果。  规范养殖 生猪产能提质增效  养殖小区里,绿树成荫,池水泛波;坡地上,万余株优质柑橘长势茂盛,生机盎然;麦冬地里,绿油油一片……行走在明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看到的俨然是一个循环农业的生态园。  据邹中友介绍,养殖小区大力发展生态立体农业,通过粪污循环利用模式,将养殖产生的猪粪、污水经过沼气发酵利用、固体粪渣利用以及沼液综合利用等多道工序,形成“猪—沼—肥—林、菜—沼气发电”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养殖小区变成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绿色工厂,既给公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美化了环境,又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增收。  “到我们这里来,所有车辆需消毒才能进入;工人也要经过严格消毒,才能进入圈舍工作。”经过层层防疫,记者才得以进入养殖小区范围。为彻底阻断非洲猪瘟疫病传播,该公司所有养殖小区的防护级别堪比军事基地。  在养殖小区,每头猪从生下来需要过出生关、断奶关、育肥关等,每道关的检疫都至关重要。“做好外部防护的同时,每半个月检测一次抗体,保证小猪整个生长过程不发生疫病。”邹中友说,正是凭着严格的管理,规范化的养殖,生猪产能不断提质增效。  “通过不断完善设施和流程,现在养殖小区的防疫水平越来越高,可以说苍蝇蚊子都进不来。”邹中友表示,虽然养殖成本增加了,但猪肉的品质提上去了,本土黑猪的品牌也打出来了,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三产融合 全产业链促高质量发展  每天一大早,位于三台县恒昌路的“忆乡”冷鲜肉店里,顾客盈门。“忆乡”牌冷鲜风味黑猪肉是明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近年来发展的重要产品之一,以农超对接、门店直销、电商平台销售等方式已深入三台、绵阳等地周边猪肉市场,受到市场青睐。  “本土黑猪具有皮薄、肉嫩、味香等特点,很受食客的喜欢,市场前景广阔。”“忆乡”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邹莹蓓介绍,公司以生产鲜肉和腌腊制品为主,年销售量达1200吨左右。  和普通猪肉相比,本土黑猪肉要贵一些,但前来购买的市民依然很多,不到两个小时,该门店的猪肉和排骨销售一空。“生意最好的时候,分切好的猪肉品种,几十分钟就卖完了,许多客户都提前一天来订货。”邹莹蓓说,逢年过节的时候,黑猪肉制品供不应求,许多客户提前下单,通常是整块购买。一些市民还将腌腊制品打包寄送给外省的亲朋好友。  近年来,三台县在加大生猪养殖特别是本土黑猪基地建设的同时,大力延伸生猪产业链条,以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为主攻方向,推动全县定点屠宰企业标准化改造升级。同时,修建猪文化主题公园,将周边镇乡的油橄榄、樱花、巫家沟大蒜、麦冬、特色果蔬等种植基地打造成循环农业示范园,形成“游生态福地、橄榄之乡,品生态美食、特色水果,春赏桃花樱花,夏赏荷花,秋观橄榄,冬备年货(猪肉、鸡肉)”的旅游盛景。  “现代种业发展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三台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李霞介绍,下一步,三台县将继续集中力量,建立创新联合体,推动科技创新,通过现代生猪种业园区及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建设,构建起“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监管为保障、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为提升川内乃至全国生猪种业作出积极贡献。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范莉  8月21日,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所长李仕贵在广汉市西高镇的稻田边,随手抓起一株稻穗,捏捏数数,就作出基本判断:“结实率超过90%,颗粒饱满,应该能收700公斤/亩。”  他手里的这株稻穗有着不一样的“身世”,它的母本为川康606A,来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它的父本则是恢复系蜀恢 308,来自四川农业大学。两个名门结合,新品种川康优6308就诞生了。后来,品种的拥有者又为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贵妃香”。选育十余载,优品终诞生  “近年来,育种方向已从过去的以产量为主,转变为品质和产量并重。”当天,在广汉举行的水稻新品种川康优6308现场观摩会上,面对来自全省主要粮食主产区的近百名种植大户和种子经销商,李仕贵这样说。川康优6308这个品种,正是这个育种方向的最好体现。  “恢复系蜀恢308的选育是从 2009 年开始的,直到2017年才完成技术鉴定。”川康优6308的选育者、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王玉平介绍了品种的选育过程,“利用这个优质的恢复系与省农科院的优质不育系川康606A搭配,就有了川康优6308。”  川康优6308在2016年开始初测和抗性鉴定,2018年-2020年在四川和长江上游经过三年区试,今年将通过四川和国家审定。“从区试情况看,在四川省区试对照宜香优2115,两年区试17点、生产试验5点,增产点率均为100%。”王玉平介绍说,除了产量高,品质也好,四川省区试、长江上游区试,均为二级优质稻。  该品种也得到了现场的种植户和经销商的高度认可。经过近两三年的试种,他们纷纷对川康优6308的分蘖能力、米质等竖起大拇指。  广安农业农村局农艺师文茂柏去年就试种了2亩,发现这个品种从产量到品质都表现不错,今年一口气试种了1000多亩。“这个品种跟其它品种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分蘖力强,结实率高,没得好多空壳壳。去年试种的两亩水稻,亩产达到了1300多斤。”品种打得粗,还适应机械化  “广适、耐粗放种植、提高生产效率,是对好种的必然要求。”王玉平这样定义一个好品种。  川康优6308的抗病性、耐低温和高温能力、耐肥性等均表现优异。文茂柏说:“去年水稻抽穗扬花期间遭遇高温,结实基本上没受到影响,每亩还增产10%左右,增收100元/亩左右。今年前期遭遇低温,基本上也没有坐蔸现象发生。”来自荣县的种植户李财去年种了5亩,他对川康优6308的耐肥性和抗倒伏能力也给予了肯定。  王玉平教授介绍,在这几年的区试中,川康优6308表现优异,“它分蘖力强,适合多种栽插方式;株高略矮,抗倒力强,适合机收;抗病性、耐高温和低温均较强,适应性广。”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朱从桦博士这两年一直在对川康优6308的栽培技术进行摸索,分别采用人工宽窄行移栽、机械化插秧、无人机精量条直播。“川康优6308早生快发能力强,株型紧凑,冠层叶片挺立,抽穗后基部通风透光性能好,茎秆粗壮,具备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在我们这三种栽培方式下,这个品种表现都很不错,特别是在机插秧方式上,利用优质基质培育壮秧,搭配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2020年西高镇生产示范田实收亩产达 705.3公斤。”朱从桦告诉记者。 查看更多
记者 阚莹莹 文/图  “糯稻品种‘川久香糯’田间测产验收50亩,平均产量623.5公斤。”8月24日,在邛崃市天府现代农业园区水稻高产示范验收现场,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马均在专家组的见证下,现场宣布了酿酒专用稻“川久香糯”验收结果。  此次测产结果意味着,我省作为酿酒大省,在糯稻产量低导致酿酒原料本土化长期面临困境的情况下,走出了具有突破性的一步。酿酒专用稻收获现场优势品种突破产量限制  邛崃,四川久负盛名的酿酒之乡。“目前全市每年产酒10万吨左右,但是原料基本都从省外调入。”邛崃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杨建江坦言。  尽管酿酒之乡名气在外,但杨建江知道,要想谋长远,还需在酒类市场上打造一个响亮的具有邛崃本土特征的品牌。如何做到本土化?杨建江首先想到,邛崃同时是产粮大县,能否首先从原料入手,用邛崃自产的酿酒粮。这一次测产,由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李平选育的“川久香糯”酿酒专用稻品种,让他看到了希望。  相比于籼稻和粳稻,糯稻支链淀粉含量更高,因此,酿酒原料常用糯稻。“四川种植糯稻很少,因为产量低,平均亩产就在500公斤左右,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很低。”李平介绍说,近年来,随着四川提出振兴川酒,他和团队在5年前便把川酒原料如何本土化作为了团队的攻关方向之一。  而“川久香糯”就是阶段性成果之一,作为籼粳杂交选育的一个香型糯稻品种,“川久香糯”在酿酒方面有较好的表现,被定义为酿酒专用糯稻。“最大的特点就是耐肥抗倒产量高,选育成功之后,随着大面积推广,将会逐渐解决省内酿酒专用糯稻的本土化原料的供应问题。”李平介绍。  为了让“川久香糯”发挥好产量优势,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员李旭毅和团队为它打造了一套高产配套技术。  “酿酒专用稻在省内的种植比较少,迄今为止没有集成系统的技术体系。”李旭毅表示,团队以机插秧技术为主体,配套全程机械化育秧、水肥耦合、干湿交替灌溉及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等技术,集成了一套适合于在川西平原进行规模化种植的专用稻高产高效绿色生产技术。  据了解,目前“川久香糯”由四川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负责向全省推广。“今年我们第一次示范了150亩,通过和种植大户签订订单协议,收购价每公斤提高0.1元,种植大户亩纯收益将增加200元以上。”该公司负责人唐彬告诉记者,以邛崃为例,这里每年生产10万吨酒,从出酒率、原料占比率来换算,大约需要10万亩酿酒专用糯稻,市场前景广阔。发掘机耕模式下产量潜力  除了“川久香糯”,当天,天府种业园区同时进行着两个高产品种的测产。  适合长江上游种植,集优质、高产、抗病及抗逆为一体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荃两优1606”在八成熟的情况下取得了平均亩产732.6公斤的好成绩。由宁波市农科院选育并引入四川的首个籼粳杂交水稻品种“甬优4949”平均亩产达763公斤。  大面积的高产乃至超高产一直是水稻科研、生产追求目标。为此,多年以来,全省的水稻栽培技术团队组装配套已有的技术,大规模地开展了高产高效实践,发掘水稻产量潜力,在人工育秧移栽模式下创造了系列的高产典型。这两大品种取得高产,就是得益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团队的技术支撑。  作物所助理研究员欧阳裕元表示,团队借鉴以往人工育秧移栽模式下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经验,以“荃两优1606”“甬优4949”等具备高产潜力的优质稻品种为材料,创新提出了“壮秧足苗构建高群体起点,水肥优控塑造高质量群体”为核心的机插秧超高产栽培技术,综合运用机插旱育壮秧培育、有机培肥、高质量插栽、水肥耦合、增效肥料应用及平衡施肥等稻作新技术,解决了机械化种植模式下秧苗素质差、结实差等高产制约因素,实现了超高产栽培从“人工育秧移栽”到“全程机械化种植”的过渡。 查看更多
(记者 王成栋)作为农业大省,四川如何发挥优势“打好种业翻身仗”?8月25日,省政府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关于促进我省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办理情况汇报,并进一步征求省人大代表和专家意见。副省长尧斯丹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通报了四川近年来种业发展成效。作为种业大省,四川是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近年来,特别是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四川坚持将现代种业作为现代农业三大先导性支撑产业之首持续推进。目前,四川已在杂交稻育种、部分蔬菜和畜禽良种培育方面取得部分成果,但在不少核心领域、关键部分仍然存在“卡脖子”现象。将促进四川种业高质量发展的人大代表建议,列为省政府领导领衔办理的代表建议,目的就是为了集思广益、协力攻关以实现川种图强。  会议指出,各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务必要按照“让代表满意、让群众受益”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协调配合并拿出实招。省直有关部门要认真梳理存在问题、消化吸收各方建议,抓好《建议》办理成果的转化运用,为攻克良种繁育难关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上,省人大代表介绍了《建议》提出背景和相关具体事项,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等单位通报了《建议》办理情况,部分省直有关部门、高校和专家代表分别就《建议》提出修改意见。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适值玉米进入蜡熟期,危害玉米的穗腐病、茎腐病又悄然念起了“ 紧 箍咒”。8月20日,在西昌市阿七镇的西昌玉米种业现代农业园区,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2021年西南玉米抗病性鉴定田间开放日”活动,来自省内外的30余家种业公司和育种科研单位的代表,不顾路途迢迢来此“赶考”——在田间实地观察各自品种的抗性表现、寻找与同行的差距。  代表们迫不及待地从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李晓团队领到了一张纸条,上面有各自玉米品种在田间开展穗腐病、茎腐病抗性试验的具体坐标,他们凭此纸条在近200亩的抗性试验基地、3000余份次抗性鉴定品种中准确地找到了各自的品种,仔细地观察起来。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所有新品种在审定前都要做抗病性鉴定,高感主要病害的组合在审定中实行一票否决。继去年抗病性过关后,今年播种前,我们又拿了1公斤玉米种子到这里来做抗性试验。今天,我发现我们的玉米穗干干净净、果粒饱满,没有感病的迹象,估计明年就能审定了。”重庆十九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登峰说,“我们这次来,就好比业界的竞赛、赶考,首先关心自己的东西是否能抗病,然后就是了解同行的表现特别好的品种,以找出自身的差距。”  安徽喜多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经理宋映明说:“我们最关心品种的抗性问题,通过抗性鉴定可避免新品种在推广中的失误,同时,科研人员可针对品种的某些缺陷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们有一个玉米品种在自己的试验中没有发现青枯病,结果,今年在丘陵平原的一次抗性鉴定中,李晓团队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就发现了青枯病,及时发现了品种的缺陷。”现场图片  西昌是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凡进入西南中高海拔区试的玉米新品种均要种在西昌玉米种业现代农业园区,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李晓团队在此进行玉米新品种的抗性试验,同时也开展种质资源的抗病性、抗虫性的精准鉴定。  “我国种业与国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玉米,种业要打翻身仗,就要解决玉米品种的‘卡脖子’难题,首先品种的抗病性要过关,才能实现稳产,减少生产中的风险。”李晓说。  因而,李晓的团队主要做几件事:一是筛选抗病的种质资源,如此才能培育出抗病的品种,这就相当于“有了好的爸爸妈妈,才有优秀的儿女”;二是对品种的抗病性进行跟踪,防控病害,帮助品种躲过生产过程中的病害风险,把高感病害的品种淘汰、对感病品种提出警示、让优秀品种进入市场;三是为合格品种颁发“ 准 生证”——抗性鉴定报告,这是让其进入市场推广的必要条件。  据李晓介绍,如果是企业在自然环境下自行的进行抗病性试验,往往要遇到病害发生才能发现不抗病的品种。而科研团队的抗性试验则通过人工接种的方式,为玉米一穗一穗地接入病源,人为地施加病害压力,每一个新品种是否抗病均能有效地表现出来。  “种子企业是我国现代种业发展的主体,通过今天的活动,让企业实地观摩自己品种的表现,以决定下一步品种的发展方向。”李晓说。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近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我省2018—2021年对优质小麦培育进行的重大科技攻关取得阶段性突破,4年培育出抗病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5个,且区试产量均超对照8%以上,实现了品质、产量和抗性的协同改良。  我省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培育取得新进展,离不开我省两大育种科研院所和有关企业的强强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和四川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其中作了哪些努力?又是如何实现我省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再上一个台阶”的?小麦专家在田间开展调查。受访者供图观历史 中筋面粉消费量占75%至85%左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小麦品质提出了多样化需求。”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陈国跃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我省消费者主要以中筋面粉制作的面条、馒头、包子等面食为主,其中,中筋面粉消费量占专用面粉消费量的75%至85%左右。因此,培育优质中筋小麦品种、进一步开发以中筋面粉制作的面食,符合四川消费者市场需求。  在消费市场,中筋面粉是“香饽饽”,在实际生产和育种攻关中,表现如何?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所长魏育明介绍道,四川麦区复杂的生态环境及多变的气候条件,导致我省小麦生产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播种面积锐减,究其原因主要是四川小麦质次价高、商品性不好、没有比较优势,这导致农民种植小麦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我省小麦单产和总产稳步提高,与小麦新品种数量上“井喷式”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省优质小麦育种进展并不理想,优质中筋小麦品种数量还偏少,加工品质未同步改善。结合《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四川麦区生态环境及现有小麦品质研究现状,魏育明说,“培育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成为当前我省小麦育种的主要研究方向。”谋发展 科企联合助推我省小麦新品种培育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18年。陈国跃向记者介绍,2018年,在省生物技术与医药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下,由川农大牵头,联合省农科院作物所和四川油研种业有限公司,启动了四川省生物技术与医药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课题)“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培育”。  这个专项项目在我省小麦新品种培育进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省农科院作物所所长蒲宗君表示,课题针对四川麦区复杂的生态地理环境,按照优质中筋种质创新、品质基因挖掘、中筋小麦育种技术组装、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培育等科技创新链条要求,从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品种培育与示范应用等方面,实施了全产业链优质中筋小麦育种科技攻关工作。  “项目的核心和重点在于突破优质基因挖掘、优异中筋新种质创制和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培育设计的核心技术,创造有重大应用前景的优异新种质,培育和应用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从而建立四川麦区优质中筋小麦原粮推广和示范基地,提升小麦产量在四川口粮中的贡献率。”蒲宗君进一步介绍道。  通过三年的课题实施,我省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培育取得阶段性突破。魏育明介绍,课题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鉴定出128份产量、品质、抗病及耐逆的优异种质资源;发掘和遗传解析了12个产量、品质、抗病及耐逆基因位点;创制了13份特异材料;培育了一系列多样化的优质抗病中筋小麦品种。  其中 ,川麦604、川麦1532、川麦 1694、川麦 1648和川麦93等5个小麦新品种达到国家优质中筋小麦标准,产量均超对照8%以上,且兼抗四川麦区最重要的两种病害条锈病和白粉病,实现了品质、产量和抗性的协同改良。魏育明说,这些优质中筋小麦品种,为“川麦完全用川种”提供了保障,确保了四川小麦种业安全。  除了在“种质芯片”上有所突破,团队通过科企联合,在项目持续推进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推广应用,还制定出2项小麦生产技术规程和2项企业标准,建设了4个优质中筋小麦示范基地。魏育明介绍说,目前,育成的新品种已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03万亩,示范效果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查看更多
破解“请不到人”难题,且产量和人工制种相当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范莉 阚莹莹 文/图  7月21日,记者在成都邛崃市国家级杂交稻制种基地,见证了人工“拉花”与无人机同步进行授粉的震撼场景。  8月8日,同样的田块里稻种已经成熟,邛崃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对30亩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试验进行测产,这是邛崃市首次大规模进行的水稻机械化制种测产。相比于人工制种,机械化制种产量究竟如何?记者再次来到现场见证。李平查看种子质量。产量  两种全程机械化制种试验方案,亩产(水分13.0%)分别为167.12公斤和180.46公斤,人工“拉花”制种对照组亩产177.46公斤  四川是育种大省、制种大省和供种大省,也是全国杂交稻种子主要繁育基地。邛崃市则是我省重要的制种大县,每年的制种面积达2.8万亩,生产稻种500万公斤。  长期以来,全省制种主要采用人工授粉方式,授粉效率低、人工成本高,极大制约了制种大户乃至全省制种产业的发展。因此,近年来,机械化制种逐渐成为育种专家的重点攻关方向。  机械化制种技术的关键环节在授粉,然而,相比于人工制种,机械化制种采用的无人机授粉难以实现均匀授粉,产量难以保障,让大户们望而却步。  几年前,凭借着二十多年的制种经验,拥有1000多亩制种基地的制种大户骆健彬,也曾经尝试过利用无人机进行授粉。但尝试失败后,骆健彬打消了这个念头。  今年初,作为项目技术的承担方,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生物技术团队找到了骆健彬,由于此前的失败经历,骆健彬起初并不愿意拿出自己的基地做示范。最终,了解到这个项目运用的是以前从没实验过的方案,骆健彬同意拿出30亩地“试一试”。  这次测产后,该项目专家组组长、成都市农技推广总站正高级农艺师冯生强介绍说:“两种全程机械化制种试验方案,6(父本)∶40(母本)和8(父本)∶40(母本),亩产(水 分 13.0%)分 别 为167.12 公斤和 180.46 公斤,人工“拉花”制种对照组亩产 177.46 公斤。机械化制种相比于人工制种,产量基本相当,可以说明这项技术在实际生产应用上取得了成功。”  测产后的结果让骆健彬感到很满意,他计划着,明年把机械化制种面积扩大到100-200亩。机收。成本  人工授粉,一块田需要两人协作,一天只能授粉17亩,费用为每人200元一天;无人机授粉,每天授粉100-150亩,租金2000元一天  不只是产量,机械化制种节约的人工成本,也让大户们看在眼里。  “我曾经问过多位制种大户和种子企业,得到的反馈是,即便产量少10%,他们也愿意尝试机械化制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李平告诉记者。  大户们看中的,是机械化制种节约的人工成本。“现在人工授粉采用拉花方式,一块田需要两个人同时协作,一天只能授粉 17 亩,费用为每人200 元一天。无人机授粉,每天授粉 100-150亩,租金2000元一天。”李平算了一笔账,更重要的是,人工授粉时大户需要集中大量用人,“请不到人”也常常让大户们为难,无人机授粉让大户们的难题迎刃而解。  考虑到之前无人机授粉时花粉在无人机风力之下分配不均的问题,李平团队这次试验设计方案时,一改1∶10的父本母本比,采用6∶40和8∶40两种比例。授粉完成后,相比于人工制种需要在授粉结束时割掉父本,无人机授粉制种则可以保留父本,成熟后每亩也能收获300斤的稻谷。  “无人机授粉改变了杂交稻制种劳动力依赖程度高的现状,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成本,且在收获母本的种子同时额外增加了父本稻谷产值,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李平说道。  “此次试验,为推动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建议进一步加大该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加强杂交水稻制种社会化服务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四川省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的应用基础研究,建立农机农艺融合,形成涵盖宜机型水稻品种选育、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的智慧轻简化制种技术体系,推动四川省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标准的建立。”专家组根据测产结果提出了建议。未来  目前,有一半的水稻品种不适合无人机授粉,未来要继续提高制种产量,同时,还需要选育出更适合机械化制种操作的品种  从最初的人工赶花,到人工拉花,再到最先进的无人机授粉,杂交水稻制种在四川已经走过了数十年的历程。  “最开始,一亩制种田只能收获10斤种子,而且那时候需要一道人工剥苞(剥开包裹在不育系穗子的一层外衣)的程序,一个人一天只能剥几分地,花费了大量人力。后来有了赤霉素等化学药剂让不育系的稻穗伸出叶鞘,省掉了这部分人力,并且制种产量也能普遍达到300斤-400斤。”李平告诉记者,未来要继续提高制种产量,节约制种成本,还需要选育出更适合机械化制种操作的品种,“目前,有一半的水稻品种不适合无人机授粉,一吹就倒伏,受粉的姿态也不理想,这也是未来需要科研攻关的重点。”  “目前我们的全程机械化制种示范引起了省内外制种企业的高度关注,未来也将在四川种子协会进行推广。”四川省种子协会秘书长刘勇告诉记者。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我宣布,甜优3203三块田平均亩产770.4公斤。”当川农大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平宣布完这一结果,现场响起一片热烈掌声。8月7日,由川农大、省农科院和内江市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对内江市农科院、隆昌市农业农村局在隆昌云顶镇实施的优质稻千亩示范片进行了现场考察和测产验收。内江市农科院水稻所所长陈勇表示,其中测产的一块示范田亩产达810.5公斤,这是内江市首次实现一级优质稻突破800公斤。开镰现场  据陈勇介绍,甜优3203是该所引进省农科院作物所的强优势优质抗病恢复系成恢3203,与自育的优质抗稻瘟病的三系不育系甜香 2A强强联合育成的突破性大品种,2021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稻米品质达部标一级,区试产量比对照辐优 838 增产6.35%,稻瘟病颈瘟最高级5级。“强强联合育成突破性品种,为稳产增产奠定了种质基础。”  当天,除甜优3203外,验收组还通过选择代表性的中上等田块,对示范片中的甜香优2306和内6优107两个品种进行测产验收。其中,甜香优2306中稻田验收面积为0.443亩,平均亩产为795.7公斤;内6优107实收测产面积0.837亩,平均亩产为757.5公斤。  对于这次测产取得的结果,陈勇非常满意,他表示,当天测产的3个品种表现都很抢眼,也各自有自己的优势。国审国标2级稻香杯奖品种内6优107在免耕、减氮、稀植栽培条件下,示范片亩产量表现出高产高效的示范效果,深受种植农户欢迎。从今年的测产结果看,去年、今年百亩片同片同田比较,亩产量增加了20公斤左右。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实习生 张远庆  进入8月,川南大部分水稻即将收获。在夹江县甘江镇甘江社区,今年76岁的张怀孝独自管理着100多亩水稻。相比于往年,今年,这100多亩水稻让张怀孝省了不少心。尤其是在移栽季节,以往他要雇20多个工人,干上五六天,今年只雇了五六个工人,一天时间就完成了播种。  如此省工,只因为张怀孝的稻田在今年被纳入全省15个淹水直播技术示范点之一。这种淹水直播技术,直接将能够在水中正常发芽生长的水稻种子,撒在与有水层覆盖的田中,实现水稻生产省工高效、绿色节本。8月6日,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专家,对张怀孝的水稻进行了测产。除了省工,张怀孝也期待着这种直播技术使用的水稻品种能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产量。  选育十余年这个水稻品种打破常规  “示范片田间生长平衡,长势较好,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三个测产田块最高亩产686.3公斤,平均亩产644.4公斤。”专家组组长、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马均现场宣读了测产结果。  这个产量水平,对于张怀孝来说,已经超出了预期,“相比于以前,增产了10%。”  淹水直播技术实现如此产量,最核心的则是这种技术使用的水稻品种“神9优28”。这是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能够在水下正常发芽生长的水稻品种。它突破了传统直播技术种子在水中出现烂秧死苗,极大影响产量的瓶颈。  水稻生产离不开水,但现有品种几乎都不能在水下正常发芽和生长。如果不能在品种上进行创新,淹水直播只能是一种梦想。  能不能在确保水稻品种、品质优良的基础上,培育出一种在水田里也能发芽出苗的稻种,从而更加适宜直播,省去育秧和插秧环节,节约劳动成本?  怀揣着这个梦想,重庆市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李贤勇带着团队,在既无相关遗传资源、又无可借鉴技术的条件下,从零开始,经过十余年持续攻关,将耐淹水特性与优质、丰产、抗病等优异性状进行了聚合,培育出适宜淹水直播的优质品种“神 9 优28”。  “这个品种不但适合淹水直播,而且米质可达农业行业一级优质标准,中抗稻瘟病,耐热,对重金属镉低吸收。”李贤勇介绍。  成本省多少?育苗移栽除草通通省掉  那么,淹水直播技术到底能省下多少成本?  张怀孝简单算了一笔账,“以前一亩地,光是移栽环节,就要150元人工成本,现在这部分完全省下来了,100多亩地就能省下15000元。”  省工不仅是在移栽环节,李贤勇向记者介绍,与湿润直播技术比较,淹水直播整田时不需排水、开厢、开沟。与传统育秧移栽比较,不需准备苗床、育秧和栽秧用工。这些环节都能省下人工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尤其适合种粮大户等规模化经营主体。  此外,淹水直播还能实现“以水压草”,减少除草成本外,减施除草剂70%;水层覆盖“防鼠防雀”,不需拌种药剂;对重金属镉低吸收,可实现中低风险区稻田安全利用。与湿润直播技术比较,可实现“减肥减药”,减少面源污染,绿色安全。与传统育秧移栽比较,不需育秧农膜、秧盘、竹片、状秧剂和肥料。  “总体算下来,淹水直播技术比湿润直播技术每亩节约成本130元,比传统育秧移栽技术每亩节约成本220元。”李贤勇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今年这项技术已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特色高效粮油生产技术,在川渝25个重点区县、50个辐射区县大规模示范,在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小规模示范,累计示范近10万余亩。  “四川从2021年引进该技术和品种,已在夹江、资中、射洪等15个区市县示范,目前示范效果突出,来年将继续扩大示范范围,为建成成渝双城经济圈现代特色高效粮油产业带做好技术和品种储备。”省农技推广总站正高级农艺师周虹介绍。 查看更多
(刘涛 记者 乐明凯)7月30日至31日,国家油菜良种联合攻关项目——2021年度研讨会暨现场观摩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举行。呼伦贝尔农垦油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20万亩以上。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国营特泥河牧场的国家油菜良种攻关项目油菜新品种展示试验及油菜新品种示范。“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以及科技领军企业联合攻关,共同研讨如何打造油菜研究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赢油菜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等问题。”华中农业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说,此次活动关乎我国种业安全、关乎我国粮油安全,是打造油菜研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体现。“通过‘政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来加速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油菜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水平。”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黄凤洪表示,下一步,油料所将以项目为支点,全面挖掘油菜多功能产业链,真正为油菜产业达到功能型、效益型、生态型新模式、新业态来积极探索,为推进乡村振兴,为国家的资源安全做出贡献。2018年,根据农业农村部的安排,国家油菜良种联合攻关项目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长惜介绍,湖北建立了双组长治理工作机制,加强了攻关研究的组织协调,组建了攻关联合体,构建了分工协助联合攻关的科研工作机制,发掘、选育、推广应用了一批新优品种,进一步明确了油菜良种攻关的思路和产业化发展的方向。下一步将继续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服务好油菜产业发展、服务好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严建兵先后以《食用油供给安全亟须油菜新的绿色革命》《盐碱地修复、改良与饲料(绿肥)油菜》《大数据驱动的玉米遗传改良》为题作了专题报告。 查看更多
(记者 王泽农)日前,第23届中国马铃薯大会在陕西榆林召开。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会长金黎平研究员作了题为“十三五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重要研发进展”的大会主题报告,介绍了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在“十三五”期间的研发工作任务、主要进展和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并分享了对“十四五”开展体系工作的思考。  在刚刚结束的脱贫攻坚战役中,马铃薯作为诸多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主角,是名副其实的“温饱薯”“小康薯”。随着从“粮食安全”到“绿色发展”理念的变化,马铃薯将逐渐转变成为美丽中国绿色发展贡献力量的“健康薯”“文化薯”——金黎平研究员表示,正因为这个原因,2021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主题确定为“马铃薯产业与绿色发展”。会议代表现场观摩陕西大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马铃薯生产和草薯轮作生产模式。  金黎平说,我国马铃薯产业历经20余年的跨越式发展,产业链条逐渐完整,马铃薯已成为保障国家增粮、农民增收、产业增值、人民健康的重要作物。近年来种植总面积稳定在7200万亩左右,总产量稳定在9500万吨,单产提升的科技贡献率已达59%。马铃薯绿色生产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工作在各产区蓬勃发展,在绿色优质新品种选育、脱毒健康种薯繁育应用、水肥高效利用、病虫害综合精准防控、遥感数字化监测、全程机械化和主食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绿色高质量发展将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马铃薯这个曾经繁荣过印加帝国数千年,并彻底改变了欧洲与世界的古老作物,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新阶段必将继续贡献力量。  马铃薯绿色生产的核心是优质、安全、抗病抗逆和生态友好。优质是要满足民众对营养健康的消费需求,安全则要求在种植中采用新型肥料和生物防控产品,抗病抗逆品种的种植既可以减少化学肥料与农药的应用也能实现节水;生态友好则要求在生态资源综合利用的同时,实现马铃薯的丰产稳产,并且在加工过程中节约能源、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开发健康营养安全的产品,且不污染环境。她坦承马铃薯产业当下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总体附加值低,增值困难,种业创新存在短板,绿色发展的支撑力弱;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市场价格波动大,种植户收益极不稳定,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够;马铃薯生产立地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水资源缺乏,生态脆弱,加工环保压力大,知识产权保护难。要实现马铃薯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  论坛还特邀了6位国内外专家作主题报告,举办了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栽培技术与病虫害综合防治、种薯生产与产业发展、产后技术4个专题研讨会和马铃薯青年科技工作者研讨会。  与会代表观摩了陕西大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马铃薯生产和草薯轮作生产模式示范、榆林市明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和病虫害防治航化作业示范、榆林市农科院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工厂化生产及马铃薯新品种田间展示。  会议期间,当地政府还举行了榆林马铃薯品牌发布暨榆林马铃薯首席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举办了马铃薯标准发布暨招商项目签约会、专家技术咨询会、陕北民俗主题文艺演出、马铃薯产业发展成果和产品展览展示等活动。  中国马铃薯大会是国内顶级马铃薯行业品牌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和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和榆阳区人民政府承办。农业农村部、陕西省相关领导、特邀嘉宾和来自国内30个省(区、市)注册代表和当地人员1500余人参会。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实习生 赵月 文/图  砂锅米线、麻辣米线、酸菜米线……在四川,米线是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美食。你知道吗,生产米线所用的主要原料——大米其实也有讲究。德阳市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就种植了 10 万亩米线专用稻——桂朝2号常规稻。  记者近日从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获悉,通过杂交育种、分子育种等手段,桂朝2号已新选育出15个株系,优中选优后,计划明年大面积示范推广,进一步建强种业“芯”片。旌阳区优质粮油试验示范基地。10万亩米线稻未来发展可期  7月28日,记者在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见到,10万亩水稻长势良好。“根据旌阳区的安排部署,2021年平坝地区米线稻基本实现全覆盖,品种以桂朝2号为主。”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科技产业中心主任唐彬表示。  由于米线对稻米品质的特殊要求,过去四川育种者没有选育米线用杂交稻。而农户和米线生产单位通过多年种植发现,桂朝2号常规稻是生产米线的绝佳原料。“米线水稻的最关键指标,一是高直链淀粉含量最好25%以上,越高越好,这样生产出来的米线有弹性、不易断、口感好;二是胶稠度不能太高,否则影响米线加工工艺。”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副所长张涛说。  那么,在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这里的农户为何偏爱种桂朝2号呢?“市场有需求,当地有种植习惯。”旌阳区德新镇五星村农户周凤木说,“米线水稻需求量高,收购商甚至直接到田间地头来收购。”  “米线稻品质好,效益也不错。”唐彬说,由于旌阳区产出的常规稻品质较好,从效益来看,丝毫不比杂交稻差。据调查,1亩杂交水稻按亩产稻谷1200斤来算,每斤1.2元,亩产值1440元。周凤木则表示,如果在好的年成,每亩常规稻的收益在 1800多元。  在旌阳区,常规稻桂朝系列近年来填补了米线水稻的市场空白。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旌阳区农业农村局顺势而为,充分发挥当地特色优势,创建了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涵盖孝泉、黄许、德新、柏隆4镇18村,规划面积10万亩,其中种植连片核心示范区1.3万亩。核心示范区以桂朝系列米线水稻和优质小麦为主导产业,常年水稻产量6万吨以上、小麦产量4万吨以上、油菜产量 0.2 万吨以上,是西南三省乃至全国优质米线原料的重要供给基地,生产的“米线水稻”深受云贵川消费者青睐。  10万亩米线稻,未来发展可期。旌阳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站站长曾光春介绍,园区正与企业深化合作,投资1亿元实施米线专用水稻产、供、销战略,新建年生产稻谷米线2万吨、年产值1.5亿元的稻谷米线加工厂,全面提升园区产能。桂朝2号进入抽穗期。米线稻虽好还需“增抗稳效”  常规稻虽好,但抗病性较差,这是让当地农户头痛的一个问题。周凤木表示,好的年成常规稻收益较高,一旦遇到稻瘟病,往往减产20%-30%以上,亩均收益直接降到几百元钱。且常规稻采取自留种,品种会逐步退化,需要不断提纯复壮。  “这是个技术活,米线水稻不能因此就却步不前。”面对当前连片规模化种植的10万亩水稻,唐彬语重心长地说。  为此,园区深化与省农科院、四川美丰战略合作,在园区建设良种繁育研发中心,示范推广桂朝2号等新品种9个和水稻工厂化育秧、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9项。“这次选育的改良桂朝2号的15个株系,具有抗病性好、产量高等特点,将通过不断试验,优中选优再推向市场。”张涛说,研发中心也正在选育米线专用杂交水稻品种,力争达到米线生产所需的品质要求,给予当地农户更多选择。  同时,为解决仓储、烘干等难题,园区积极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建成具有办公、培训、机棚、机具展示、育秧、烘干等功能的用房近3500平方米,购置拖拉机、收割机、烘干机、水稻插秧机、植保无人机、育秧流水线、北斗导航仪等农机具80余台(套),累计作业面积达4.5万亩,勾画了“陆地+空中”农机具同作业的新画卷。 查看更多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