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袁宇君 裴玉松)2月19日,恰逢雨水节气,全省市(州)农业(农牧)农村局长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传达了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2024年度全省农业农村发展任务。会议强调,在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四川“三农”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会议归纳为“1234”,即“一条主线、两大板块、三项补短、四个聚焦”。  一条主线,指新时代新征程四川“三农”工作的主题主线,就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为引领,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两大板块,指明了四川“三农”工作的主攻方向,就是抓好以粮食生产为重心的农业生产,着重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抓好以乡村发展建设治理为重点的乡村振兴,着重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三项补短,是全省农业农村部门“过关斩将”的关键所在,就是着眼我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补齐农田建设短板、农业科技装备短板、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四个聚焦,是需要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的着力重点,就是聚焦粮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聚焦农村重点领域改革、聚焦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立足自身实际,进一步找准方向、抓住重点,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确保四川“三农”工作既沿着正确的方向勇毅前行,又能取得新的突破和新的成效。  如何确保前述重点工作和措施落实落地?会议提出,在汇聚工作合力上,既要抓统筹、练内功,推动主动落地落实,强化系统观念、问题导向、要素保障、自身建设,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早谋划、强推进、促实效,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2-20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月19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强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的意见》、《关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关于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的意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3年工作总结报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  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建立健全同宏观政策、区域发展更加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协调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要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有力有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要紧扣制约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突出问题,围绕创新要干什么、谁来组织创新、如何支持激励保护创新,持续深化改革攻坚,加快建设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强、王沪宁、蔡奇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要统筹好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利用,立足各地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细化土地管理政策单元,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更好发挥优势地区示范引领作用。要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管控边界,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一些探索性但又十分紧迫的改革举措,要深入研究、稳慎推进。  会议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抓住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环节,推进全面节约,加快消费转型,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要健全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为绿色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会议指出,要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党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以及相关部门和有关方面专业优势,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健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要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闭环管理,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健全保障机制,加大基础性投入,根据地区人口数量、经济规模、灾害事故特点、安全风险程度等因素,配齐配强应急救援力量。要强化对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提升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会议强调,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要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聚焦主体协同、要素配置、激励约束、开放安全等方面突出问题,补齐制度短板。要根据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创新的不同规律,分类加强制度设计,重大改革试点先行。要加强系统集成,对新出台的举措、新制定的制度开展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科学谋划新起点上改革工作,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为新征程开局起步提供了动力活力。推动党的二十大部署改革任务贯彻落实,研究通过一批重要改革文件,集中力量解决高质量发展急需、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组织实施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优化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机构职责配置,中央层面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加强对重点改革任务的协调推动、督促落实,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要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要继续抓好有利于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保障民生、防范化解风险的改革举措,集中解决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要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聚焦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明确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推进方式,突出改革问题导向,突出各领域重点改革任务。改革举措要有鲜明指向性,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去,改革味要浓、成色要足。要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举全党全国之力抓好重大改革任务推进和落实,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形成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开拓奋进的浓厚改革氛围。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新华社 | 分享: 2024-02-20
  (记者 高文 见习记者 张缘成)2月6日,国新办举行保障春节市场供应、促进节日消费新闻发布会。会上,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表示,随着老百姓生活方式的变化,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我国的消费市场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临近春节的时候表现得更加鲜明,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更加追求绿色健康。体现为老百姓消费理念的变化,现在无糖糕点、保健礼盒、低脂零食等商品销售快速增长,节能家电、低碳出行等绿色产品和服务也是广受欢迎。二是更加凸显个性多样。过年了,大家都想要过一个不一样的年,餐饮企业推出堂食预定、送餐到家、到店自提等特色服务。大家外出休闲度假也是越来越多样化,比如北上滑雪、南下冲浪、城市漫步等。三是更加彰显文化特色。国货、国潮、国韵产品成为龙年春节消费者的“新宠”,“龙”元素潮流新品倍受欢迎,逛市集、赏花灯、看演出这种传统文化消费的氛围也日渐浓厚。四是更加青睐科技智能。洗地机、洗碗机、智能门锁成为家居生活的“新三样”,智能手表、无线耳机、智能眼镜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三件套”。  徐兴锋表示,商务部顺应老百姓的消费意愿,推出燃冬冰雪、腊八国潮、喜闹元宵、春日焕新等节日场景,指导全国各地的商务主管部门营造喜迎新春、热闹过年的欢乐氛围。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国货潮品”主题。老百姓过年前都要置办年货,商务部在1月底启动了老字号嘉年华和国货潮品贺新春等活动,在福州三坊七巷启动了这样的活动,元宵节前还将启动全国消费促进月。浙江“龙腾宋韵 潮购新春”年货节,设置了很多非常有特色的主题展区。  二是突出商旅文体健融合。商务部和体育总局合作,正在举办“全国冰雪消费季”,让老百姓充分感受冰雪魅力,体验冰雪乐趣。比如北京龙潭湖公园的“龙潭冰雪季”搞得很热闹。北京推出“京彩过年”,惠年节、享年味、品年韵,春节期间北京的传统庙会也将全部恢复,将龙年的春节氛围进一步推向高潮。  三是突出城乡市场联动。回老家过年,那一份乡思,那一份乡愁,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一份牵挂。商务部联合文旅部启动了“游购乡村 欢乐大集”的活动,组织展销促销、乡村旅游、技艺展示、文化传播等系列活动,打造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样板大集”,进一步繁荣农村的消费市场。  四是突出线上线下联动。商务部在农历腊月初八启动了全国网上年货节,各地以及电商平台都是积极响应,围绕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现在黑龙江也比较热门,黑龙江举办“乐赏北国风光 尝遍龙江美味”的活动,开启“龙江年货大集直播间”,推广广西、云南等地的特色产品,延续“南北一家亲”的暖心互动。总之,节日活动丰富多彩,老百姓消费的意愿也将会得到满足。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2-08
(记者 夏芯)“从未参加过临时公益性工作,却被冒名顶替领取补贴,好在纪委监委的同志及时介入,最终水落石出!”日前,自贡市富顺县纪委监委查处古佛镇百花村“两委”干部虚报公益性岗位名单套取补贴并进行二次分配的问题,面对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该村村民周某某说。  去年6月,省纪委监委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启动为期9个月的低收入群体就业补贴管理问题专项治理,重点围绕就业培训、证书发放、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4个领域,严查虚列造假、审批放水、拿钱买证、冒领套取、优亲厚友等突出问题,保障低收入群体就业补贴精准滴灌。目前,全省共排查问题线索797条,立案查处482人,推动完善317项制度机制。宜宾长宁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在县人社部门了解就业补贴管理情况,督促就业补贴发放。 长宁县纪委监委供图摸清问题底数,把准方向凝聚合力  “我们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低收入群体就业补贴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责任缺失等问题,呈现出行业性、系统性特点,侵蚀国有资金、侵害群众利益,必须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治理。”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开展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省纪委监委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出台《关于开展低收入群体就业补贴管理问题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并按照“管行业就要管行风”的要求,确定人社为牵头部门,联动水利、林草部门一体推进专项治理。  要把准治理方向,摸清问题底数是关键。人社、水利、林草3个主责部门对近5年来的农村和城镇公益性岗位、就业培训、专业技术证书、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项目进行全覆盖排查,实行台账化管理。  对照行业自查问题台账,结合信访举报综合研判,纪检监察机关重点针对虚列项目、虚增人数、拿钱办证、因人设岗等问题进行抽查,发现问题2112个,督促推动整改1731个。同时采取“线上数据比对+线下实地走访”、对入库数据进行“清洗+去重”等方式,重核数据1万余条。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贯通协同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加强与审计、财政的沟通协作,最大限度凝聚治理合力。聚焦三个“重点”,深挖彻查典型案例  “某餐饮职业培训学校自2015年获得培训资质以来,鲜有培训业务,而2020年首次到绵竹,便开设培训班25个。”日前,德阳绵竹市纪委监委深挖就业培训领域这一疑点,发现该培训学校负责人黄某某拉拢腐蚀相关公职人员和村(社区)干部,以非参训人员充培训人头的问题。该市对55名村(社区)干部给予相应处分处理,对绵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股室负责人等8名公职人员给予党纪、政务处分,收缴违纪违法所得29.21万元,对黄某某不当得利的20万元予以没收。  针对低收入群体就业补贴工作中腐败总量下降、违纪手段更加隐蔽复杂的特点,省纪委监委明确主攻方向,聚焦就业培训、证书发放、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4个重点领域,聚焦就业培训审批、技能人才评价证书管理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申领资料审批、公益性岗位开发设置管理等重点环节,聚焦主责部门的职业能力建设科(股)、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科(股)、就业培训科(股)、就业中心等重点岗位,精准指导各地快速提升办案质效。  成都市紧盯证书管理发放领域,深挖彻查职称评审方面的腐败问题,锁定系列案件涉案人员100余人,现已留置25人、移送司法22人,收缴涉案款物4000余万元,3家社会化职称申报点和80余名中介机构人员被依法处理,职称评审的地下“产业链”被斩断;遂宁市蓬溪县排查全县近10年失业保险发放情况,发现20余人套取失业保险金的问题,涉及金额30余万元,已对其中6名党员进行立案审查。深化以案促改,叠加释放治理效能  “从专项治理情况看,人为干预因素多、智能化程度偏低是诱发贪腐问题的重要原因,补贴申报、审核、发放等程序交叉重叠也为腐败滋生创造了条件。”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推动人社、技能鉴定、医保、公安、市场监管等12个部门建立数据共享协同机制,升级四川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V3.0,可实现风险信息自动预警发布,实现监督关口前移。  针对就业培训领域中的监管问题,省纪委监委督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在全省751家培训机构建成在线视频监管系统,构建起“人防+技防”全程监管培训机制。围绕审批环节,督促主责部门依法依规优化精简相关流程,有效压缩潜在的贪腐空间。  为推动专项治理取得实效长效,纪检监察机关除了向主责部门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工作提示函,通报典型案例,督促有关地方和部门开展警示教育,还督促主责部门找准问题症结,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强化刚性约束和执行。  阿坝州研究制定《职业培训内部控制制度》等文件,构建技能培训工作“1+ 5”政策体系,破解审批不严、内控不力、监督不实、内外勾结等问题;广安市优化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数据归集和电子证书生产“三审三校”审核制度,进一步防范证书造假制假。目前,全省已推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317项。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2-08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春节前后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据气象部门预测,四川近期将迎来多轮降温降水天气过程,局部地区易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将对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恰逢春节假期,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为有效做好春节前后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坚决扛牢灾害防范应对政治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认识四川面临的严峻形势,深刻汲取近期省内外事故教训,深纠“四重四轻”作风问题,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抓细抓实各项防范应对工作。要组织专题研究,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深入研判灾害事故风险,提前安排部署,强化督导检查和暗访抽查,切实把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各项工作措施抓实、链条扣牢、责任落细,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二、加强趋势研判和风险提示。气象部门要强化气象服务保障,严密监测天气变化趋势,突出短临、加密发布预报预警和灾害风险提示,充分发挥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微博等各种渠道,及时提醒社会公众、生产经营单位和有关部门高度警惕,加强防范应对。各地要重点关注水电气网运行、物资供应保障和困难群众安置救助等情况,特别是“三州”和盆周山地高海拔地区要重点研判国省交通干线、旅游景区、农牧业等受影响情况,指导有关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共享,开展联合会商研判,针对性作出安排部署。  三、落实重点行业领域防范应对措施。应急管理部门要高度关注冬季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加强承包商管理、变更管理及检维修等高风险作业管控,严格落实动火、盲板抽堵、吊装等特殊作业审批要求,落实防冻、防凝、防泄漏、防静电等冬防措施。农业农村、水利部门要做好农业生产和畜牧水产养殖防寒保暖工作,提前部署饲草料储备工作,防止农作物、牲畜大规模冻死冻伤等情况发生。文化和旅游部门要督促指导景区经营管理单位加强游览游乐设施和安全防护设备的检查维护,及时发布安全提示,避免出现游客大规模滞留。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筑、水利等工程建设风险管控,督促施工单位在强降温、暴雪、冰冻等灾害预警时果断采取停工、停产、撤人等避灾措施,严防自然灾害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全力做好交通保通保畅。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和公路、铁路、民航等运营管理单位要把道路保通保畅作为重中之重,科学制定工作预案,细化实化工作举措,提前落实队伍力量,强化交通路况巡查,在易积雪结冰和事故多发路段预置除雪融冰物资和装备,组织力量做好道路通行安全管理、应急保障工作。针对春运高峰与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交织影响等情况,动态开展客流监测,加强运力调配,加大巡查管控力度,把每个环节、重点部位检查到位,特别是做好车站、机场等场所的人员疏散、生活保障准备,严防出现大面积交通拥堵和人车滞留现象,确保春节期间四川道路运输安全有序。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做好滞留旅客和司乘人员服务保障工作。  五、做好各类保障要素前置准备。各级党委、政府要统筹各类资源,尤其对抢险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要提前部署,加强应急演练,确保一旦遇有突发情况,能快速高效应对处置。要完善煤电油气等能源物资、除冰融雪剂等抢险物资、棉衣棉被等御寒物资储备调用机制,配齐配足除冰扫雪装备设备,保障极端情况下抢险救灾工作需要。要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及时开展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细化冬春救助方案和标准,做好救助和低保、临时救助、困难帮扶等机制有序衔接,做到不漏一户、精准救助,确保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六、抓实抓牢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全省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综合督查及暗访暗查工作,全面核查掌握春节期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动态分析研判安全生产形势,落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要认真开展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紧盯“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场所等重点区域,以及违法违规施工作业和生产经营、违规设置防盗网和广告牌、违规使用易燃可燃保温材料和安全疏散条件不足、缺少防火分隔等突出风险隐患,持续加强安全生产日常监管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坚持事故调查处理“四不放过”刚性要求,铁腕整治安全隐患,不走形式、不走过场,真正让监管执法“长牙带刺”,切实消除盲区、堵塞漏洞,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七、严格遵守应急值守工作纪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应急值守,严格落实值班备勤和领导带班制度,紧盯川西高原、盆周山地高海拔地区等易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地区和预警区域,遇有突发情况要按照预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科学高效处置突发灾情险情。要及时收集掌握灾情险情、救援救灾等信息,畅通信息报送和联络渠道,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准确、规范报送信息,特别是因灾造成人员死亡或失踪等重大险情灾情要第一时间上报,坚决杜绝迟报、漏报和瞒报。要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做好正向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2-08
欠发达县域现状●目前,39个欠发达县域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的总户数、总人数分别占全省的45%、5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2.6%产业如何帮扶  ●要把省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省级特色产业乡镇(省级产业强镇)等项目向欠发达县域倾斜,支持每个县域至少实施一个项目  ●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创建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特色畜牧业、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农产品品牌培育和推广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帮扶措施和项目,拿出“真金白银”,为每个县确定责任单位、科技服务团队和龙头企业一对一帮扶  ●每个县域明确一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帮扶企业,发挥企业在资金项目、产业培育、资源开发、商贸流通、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共建基地园区、共同开发产品、共同经营等方式,开展多领域、全链条深度合作(记者 阚莹莹)1月30日一早,凉山州昭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马比小龙赶往成都,在农业农村厅特色产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李涛的办公室里,两人再次相见。这已经是这个月来两人的第二次见面,上一次是5天前在昭觉县。两次都为了同一件事:对接欠发达县域农业产业帮扶工作。  去年,省委、省政府印发《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十条措施》,明确提出推动欠发达县域加快追赶、跨越发展,支持特色农业项目实施是帮扶措施之一。此后,农业农村厅又印发《帮扶39个欠发达县域农业产业发展十二条措施》(以下简称《十二条措施》),进一步细化帮扶工作。甘孜州理塘县濯桑乡圣地农庄萝卜基地内,工人们忙着采收萝卜。 叶强平 摄(C视觉资料图片)聚焦产业帮扶每个县域至少实施一个项目  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省采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自给率等3个指标进行综合测算,统筹考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要求以及综合平衡因素,最终确定出39个欠发达县域,“39个欠发达县域弱就弱在产业上,抓发展、抓帮扶的关键就是抓产业。”  39个县域中有37个县域是原国家级贫困县,虽然经过脱贫攻坚等,经济社会取得很大发展,但受区位条件、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发展基础仍然较差,内生动力仍然较弱,历史欠账仍然较多,距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数据统计,39个欠发达县域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的总户数、总人数分别占全省的45%、5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2.6%。大多县域生态脆弱、产业基础差,但是生态绿色农业、特色农牧业、文化旅游等资源独特,农业产业是这些县域的重要经济支柱。  “我们在前期调研中发现,这些县域产业发展底子薄、规模小,优势还未充分发挥。”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产业基础看,39个欠发达县域均属丘陵山地或高海拔地区,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客观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大多以传统农业生产、初级农产品销售为主,组织化规模化经营服务程度较低、品牌影响力弱、设施农业发展缓慢、农技力量短缺等问题都制约产业发展。从主导产业看,部分地区的产业同质化发展、优势不优,自身资源禀赋未得到充分利用,还有部分地区项目综合效益没有充分显现。  “因此,我省明确,要把省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省级特色产业乡镇(省级产业强镇)等项目向欠发达县域倾斜,支持每个县域至少实施一个项目。”上述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找准特色项目拿出“真金白银”做好一对一帮扶  “抓好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核心是抓实农业产业发展,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产业项目则是重要突破口和主要抓手。”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1月25日,李涛带队前往昭觉县调研时,马比小龙道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昭觉县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县,马铃薯、荞麦、乌金猪和肉牛都有很好的口碑,前期也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目前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畜产品深加工渠道缺乏、没有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等问题。昭觉县迫切需要确定主导产业,明确发展规划。  实地查看了昭觉县马铃薯现代种业园区繁育中心、涪昭现代农业产业园,李涛和调研组也感觉到,当地的特色农牧业有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但是县上对确定哪一项为主导产业,如何进行细致的产业发展规划,如何争取相关的项目推动产业发展,思路还不够清晰。”  不只是昭觉县。农业农村厅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发展处对接联系甘孜州色达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限制了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当前,需要针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当地农牧民生产技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进一些项目。”农业农村厅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聚焦“支持特色农业项目实施”,《十二条措施》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创建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特色畜牧业、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农产品品牌培育和推广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帮扶措施和项目,拿出“真金白银”,为每个县确定责任单位、科技服务团队和龙头企业一对一帮扶。  例如,在支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明确将省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省级优势特色产业乡镇(省级产业强镇)、“高原粮仓”项目向欠发达县域倾斜。到2025年,支持每个县域至少实施一个项目。每个参与集群建设的欠发达县域安排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每个省级产业强镇安排资金1000万元,每个“高原粮仓”项目安排资金不低于900万元。  “托底不是包办,帮扶不是代干。《十二条措施》是一个政策包,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条件,找准主导产业、做好统筹谋划。在项目申报上,要结合各地实际,加强与联系责任单位对接,做好项目评估论证,确保达到项目‘可实施’的硬条件。另外,还要明确各类资金安排,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农业农村厅计划投资财政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力产销对接打造助农增收利益联结机制  托底性帮扶明确,每个县要有央企、地方国企等帮扶企业,发挥企业在资金项目、产业培育、资源开发、商贸流通、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共建基地园区、共同开发产品、共同经营等方式,开展多领域、全链条深度合作。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欠发达县域距离消费市场远,农民生产出的优质农产品难以和市场进行及时有效对接。”李涛说。  产销对接,是企业发挥优势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的切入点。  在《十二条措施》中,每个县域明确了一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帮扶企业。此次帮扶中,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对接甘孜州甘孜县。  “近年来,公司通过在全国多地打造农产品种植基地、进行技术培育、采购农产品、创造就业岗位等措施助农增收。2023年,公司在全国各地采购的农产品深加工制品达到4亿元。”白家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公司将结合自身产品生产及供应链需求,与甘孜县农作物种养基地建立联系,开展原材料采购合作。同时,与当地代理商、经销商对接,搭建产品销售网络。”  在前期脱贫攻坚帮扶行动中,一个共识是: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通过订单采购、股份合作、技术服务、优先就业等形式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形成真正的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助农增收。  在凉山州普格县,当地对接企业发挥自身平台优势,采取“龙头企业+科研示范基地+合作社+大户+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艾草种植,带动65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  “接下来,我们将支持欠发达县域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家庭农场培育提升行动和‘耕耘者振兴计划’等,实现主体培育和人才培养同向推进。”农业农村厅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龙头企业要以市场化为导向,重点开展良种推广、技术集成、产品加工、品牌打造、产销对接等帮扶工作,推动受扶地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帮扶合作过程中,企业要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当地、留给农民。”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带着问题对接一圈后,大家帮马比小龙理清了思路。“发展肉牛、乌金猪、马铃薯等特色产业,路是正确的,但还要在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马比小龙说,接下来,当地要转变一些养殖模式,“例如肉牛养殖,以前农户自繁自养,技术难度大、养殖周期长。接下来,我们要发展农户繁育、企业育肥的模式,养殖周期缩短,养殖质量更高,实现企业农户双赢。”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2-07
(王意迦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林业与草原局获悉,今年我省将规划编制《四川省湿地保护规划》(2024—2035年),系统谋划全省湿地保护工作,做好新一轮省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全力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高质量创建。  近年来,四川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通过以法促治、工程引领、普法宣传、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修复管理。全省建立各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3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国际重要湿地3处,湿地公园55处,其中国家湿地公园29处(含5处试点)。2023年,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任务基本完成,全球环境基金四川湿地保护项目启动实施,色达泥拉坝晋升为国际重要湿地,全省修复退化湿地9.4万亩。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2-05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颖昳) 2 月 4日,记者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获悉,截至2023年末,全省银行业资产、负债、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15.46万亿元、14.91万亿元、11.90万亿元、10.64万亿元,规模均持续位列中西部第一、全国第七,贷款增速居全国前列,以金融总量增长助推经济好转回升。  截至2023年末,四川保险业总资产6247.29亿元、原保费收入2483.51亿元、赔付支出974.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7%、8.08%、27.57%,提供风险保障1090.08万亿元,保费规模全国第六。  在服务乡村振兴和建设“天府粮仓”方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制定印发四川银行业保险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年度重点工作等政策文件,引导信贷资源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乡村产业振兴、和美乡村建设等农业强国建设重点领域倾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2-05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命名2023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成效显著县(市、区)、重点帮扶优秀县(市、区)和先进乡镇、示范村、重点帮扶优秀村的决定(2024年2月1日)2023年,各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着力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上全面发力,统筹抓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各项重点工作,农业农村发展保持良好态势,乡村全面振兴取得积极成效,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  为激励先进、鼓舞干劲,根据2023年度县(市、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类考评结果,省委、省政府决定,命名大邑县等10个县(市、区)为“2023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成都市温江区等15个县(市、区)为“2023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市、区)”,乐山市金口河区等10个县(市、区)为“2023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市、区)”,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等50个乡镇为“2023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红旗村等500个村为“2023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简阳市平泉街道梓桐村等200个村为“2023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  希望被命名的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持续巩固深化工作成果,在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农业强省建设目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奋力开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3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成效显著县(市、区)、重点帮扶优秀县(市、区)和先进乡镇、示范村、重点帮扶优秀村名单一、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10个)大邑县 自贡市大安区 什邡市 广元市利州区 威远县 夹江县 宜宾市叙州区 大竹县 巴中市恩阳区 荥经县二、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市、区)(15个)成都市温江区 金堂县 自贡市沿滩区 中江县 江油市 大英县 内江市市中区 乐山市市中区 仪陇县 筠连县 邻水县 开江县 汉源县 洪雅县 乐至县三、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市、区)(10个)乐山市金口河区 通江县 理县 红原县 丹巴县 道孚县 石渠县 布拖县 雷波县 越西县四、乡村振兴先进乡镇(50个)成都市(3个)温江区寿安镇 都江堰市天马镇 彭州市桂花镇自贡市(2个)荣县长山镇 富顺县古佛镇攀枝花市(1个)盐边县惠民镇泸州市(2个)合江县白米镇 叙永县叙永镇德阳市(2个)罗江区略坪镇 中江县仓山镇绵阳市(3个)梓潼县石牛镇 平武县高村乡 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广元市(2个)剑阁县白龙镇 青川县木鱼镇遂宁市(2个)船山区永兴镇 射洪市沱牌镇内江市(2个)东兴区郭北镇 资中县公民镇乐山市(3个)五通桥区西坝镇 犍为县清溪镇井研县研经镇南充市(3个)嘉陵区大通镇 南部县万年镇 蓬安县巨龙镇宜宾市(2个)南溪区江南镇 屏山县中都镇广安市(1个)广安区大安镇达州市(4个)通川区蒲家镇 万源市太平镇 宣汉县毛坝镇 渠县宝城镇巴中市(2个)恩阳区渔溪镇 平昌县邱家镇雅安市(1个)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眉山市(2个)东坡区太和镇 丹棱县齐乐镇资阳市(2个)雁江区保和镇 安岳县林凤镇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4个)马尔康市松岗镇 汶川县水磨镇 黑水县沙石多镇 若尔盖县麦溪乡甘孜藏族自治州(3个)康定市甲根坝镇 炉霍县虾拉沱镇 新龙县博美乡凉山彝族自治州(4个)德昌县乐跃镇 宁南县幸福镇 昭觉县三岔河镇 美姑县拉马镇五、乡村振兴示范村(500个)成都市(44个)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红旗村、东安街道顶佛寺村青白江区:弥牟镇曙光村、福洪镇龙王村新都区:斑竹园街道升庵村、斑竹园街道北星村温江区:公平街道分水惠和村、和盛镇李义村双流区:正兴街道官塘村、新兴街道梅家村、彭镇永和村、永安镇三新村郫都区:德源街道东林村、唐昌镇横山村新津区:兴义镇波尔村、兴义镇广滩村都江堰市:聚源镇双土社区、天马镇禹王社区、青城山镇大通社区彭州市:隆丰街道井堰村、丽春镇黄龙村、九尺镇宝马村、敖平镇凤泉村邛崃市:羊安街道民乐村、高埂街道共富村、夹关镇龚店村、大同镇孔家山村崇州市:廖家镇廖场村、街子镇古寺村、隆兴镇黎坝村简阳市:新市街道石家村、云龙镇海棠村、平武镇八角村、高明镇高塔村、董家埂镇尊恭村金堂县:官仓街道红旗村、淮口街道白云村、竹篙镇金简河村大邑县:悦来镇义和村、西岭镇飞水村、鹤鸣镇新民村蒲江县:寿安街道南锋村、大塘镇东岳村、大兴镇王店村自贡市(16个)自流井区:仲权镇百胜村、飞龙峡镇草堂村贡井区:建设镇刘家村、成佳镇徐家村、五宝镇王家村大安区:新店镇高峰村、牛佛镇红旗村、庙坝镇柑子村沿滩区:兴隆镇卫星村、黄市镇水井沟村、瓦市镇新堂村荣县:保华镇五皇村、来牟镇来牟村、高山镇正义村富顺县:富世街道联合村、怀德镇司湾村攀枝花市(5个)仁和区:仁和镇红旗村、福田镇金龟村、同德镇共和村米易县:撒莲镇安全村、普威镇新舟村泸州市(22个)江阳区:黄舣镇瓦窑滩村、方山镇熊坝村龙马潭区:特兴街道长春村、金龙镇雪骡村纳溪区:大渡口镇民生村、护国镇沙田村、白节镇团结村泸县:牛滩镇新林村、玄滩镇新山村、太伏镇永利村、海潮镇红合村合江县:白沙镇灵丹村、先市镇大土湾村、石龙镇大久村、荔江镇慈竹林村叙永县:分水镇鱼洞村、赤水镇双山村、龙凤镇后安村古蔺县:彰德街道长岭村、永乐街道水落村、茅溪镇柏腊村、德耀镇凤凰村德阳市(19个)旌阳区:柏隆镇隆兴桥村、德新镇胜利村、双东镇东美村罗江区:略坪镇松花村、调元镇百花村、白马关镇凤雏村广汉市:金鱼镇和兴社区、南丰镇新城村、金轮镇五里村什邡市:马祖镇东岳村、蓥华镇红峡谷村、师古镇共和村绵竹市:九龙镇新龙集镇社区、广济镇卧云村、清平镇圆包村中江县:南华镇南山村、集凤镇新丰村、富兴镇富强村、龙台镇荣桥村绵阳市(30个)涪城区:丰谷镇水塘村、杨家镇柏林湾村、新皂镇五福寺村游仙区:新桥镇王家坝村、魏城镇星光村、小枧镇雨凤村安州区:桑枣镇干柏村、塔水镇油房村、雎水镇枫香村江油市:永胜镇永平村、厚坝镇百胜村、西屏镇常青村梓潼县:石牛镇清华村、双板镇南垭村、演武镇小亭村、宝石乡阁楼村平武县:响岩镇同心村、大桥镇河口村、平通羌族乡牛飞村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楠竹村、永昌镇福田村、桃龙藏族乡九成村三台县:景福镇钟鹤楼村、西平镇金星村、八洞镇书房村、乐安镇断山村、建平镇芝麻村盐亭县:富驿镇五柳村、金孔镇木冈村、鹅溪镇广协村广元市(25个)利州区:嘉陵街道虎星村、荣山镇岩窝村、宝轮镇梨源村、三堆镇羊盘村昭化区:卫子镇新荣村、王家镇晋贤村、昭化镇牛头村朝天区:朝天镇双河村、大滩镇自然村、李家镇蒋家村剑阁县:普安镇亮垭村、元山镇双柳村、公兴镇人马垭村、剑门关镇八里店村旺苍县:木门镇柳树村、高阳镇虎垭村、国华镇小河村、龙凤镇锦旗村青川县:三锅镇青石村、建峰镇马村、观音店乡青竹村苍溪县:歧坪镇和平村、运山镇双牌村、龙山镇金桥村、白鹤乡柳池村遂宁市(22个)船山区:新桥镇凤阁村、桂花镇翰林村、桂花镇杉树村、永兴镇长安村、保升镇观山村安居区:安居镇轿顶村、白马镇白塔村、保石镇贺家井村、常理镇万福村射洪市:大榆镇古井口村、仁和镇张王村、香山镇苏家堰村、明星镇龙胆村、瞿河镇六合村蓬溪县:赤城镇水口村、新会镇川江村、任隆镇幸福桥村、蓬南镇钟山村大英县:河边镇坤龙村、卓筒井镇蓄金村、玉峰镇智平村、象山镇文龙村内江市(19个)市中区:白马镇三边冲村、龙门镇茅蓬寺村东兴区:双才镇罗皇村、椑木镇游家坝村、双桥镇元觉村、永福镇鲤鱼塘村隆昌市:黄家镇长螺村、双凤镇庵堂村、龙市镇点灯村资中县:归德镇芦高山村、鱼溪镇齐心村、球溪镇翠流村、龙结镇米粮村、龙江镇龙结村、高楼镇鹤林村威远县:龙会镇互助村、高石镇童家村、镇西镇正荣村、连界镇镇江村乐山市(20个)市中区:牟子镇苏坪村、水口镇黄金村五通桥区:蔡金镇中心村沙湾区:福禄镇燕子坎村、踏水镇公坪村金口河区:永和镇新乐村峨眉山市:符溪镇友谊村、双福镇双福村犍为县:罗城镇白鹤村、舞雩镇双桥村井研县:千佛镇瓦子坝村、纯复镇红庙村夹江县:甘江镇弱漹村、吴场镇新合村沐川县:永福镇双河村、底堡乡花园村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古井村、宜坪乡宜坪村马边彝族自治县:下溪镇两河口村、荍坝镇金华村南充市(40个)顺庆区:芦溪镇龙南山村、李家镇桂花湖村、双桥镇凤凰村高坪区:擦耳镇擦耳村、胜观镇龙王塘村、会龙镇石门楼村嘉陵区:世阳镇小石垭村、大通镇车水湾村阆中市:老观镇雪洞村、妙高镇妙高楼社区、水观镇金鼎观村、五马镇钟家梁村、木兰镇尖山村南部县:东坝镇园坝寺村、定水镇柏垭观村、建兴镇付家庙村、三官镇太和庵村、伏虎镇蚕子山村、双佛镇新田坝村、桐坪镇胜利村西充县:南台街道永清社区、青狮镇观音桥村、鸣龙镇龙井沟村、东太乡鱼池寺村仪陇县:新政镇银山农村社区、新政镇柳树店农村社区、土门镇将军农村社区、复兴镇玉皇观农村社区、回春镇胡家沟村、大仪镇致富村营山县:东升镇黄桷社区、东升镇玉帝村、骆市镇建通村、骆市镇新华村、黄渡镇宗祠村、清水乡清水湖社区蓬安县:锦屏镇中坝社区、利溪镇万寿村、睦坝镇虹管村、新园乡踏坡梁村宜宾市(33个)翠屏区:双城街道高庙村、李庄镇南胜村、思坡镇小龙村、永兴镇颜家村、双谊镇红场村南溪区:南溪街道古永村、罗龙街道砚台村、仙源街道石马村、仙临镇合众村叙州区:柏溪街道新龙村、横江镇回龙村、柳嘉镇三合村、泥溪镇红春村、高场镇东升村江安县:红桥镇红色村、铁清镇白鹤村长宁县:竹海镇联盟村、龙头镇龙华村高县:庆符镇小靖村、来复镇太平村、复兴镇群乐村筠连县:腾达镇官井村、沐爱镇石林村、蒿坝镇龙盘村珙县:孝儿镇丰田村、洛亥镇俄塘村兴文县:古宋镇星火村、古宋镇阳坝村、僰王山镇博望村、莲花镇高义村屏山县:中都镇民建村、大乘镇柏杨村、新安镇聚福村广安市(25个)广安区:枣山街道新店子社区、协兴镇向前村、浓溪镇围子村、花桥镇星火村、大龙镇黄坝村前锋区:观塘镇仁和村、虎城镇茶花村华蓥市:华龙街道沙坝村、永兴镇造甲沟村、阳和镇观城村岳池县:白庙镇黄莲桥村、顾县镇赵佰庙村、石垭镇大城村、乔家镇照画壁村、裕民镇新桥村武胜县:飞龙镇大石桥村、万善镇钟鸣村、龙女镇联合村、三溪镇谷花村、华封镇先锋岭村、真静乡深水井村邻水县:柑子镇岐山村、观音桥镇樱花岭村、袁市镇护林村、丰禾镇高礅河村达州市(32个)通川区: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蒲家镇钟庙社区、碑庙镇锣鼓村、安云乡三层村达川区:石板街道三牌村、麻柳镇张家店村、大树镇光辉村、石梯镇田家店村、石桥镇宝井寨社区、罐子镇跑马坪村万源市:旧院镇大伦坎村、河口镇土龙场村、白沙镇金鸡坪村、石塘镇双合村、固军镇新开寺村、曾家乡覃家坝村宣汉县:黄金镇康乐村、胡家镇黄花村、毛坝镇天坪村、大成镇回龙村开江县:回龙镇乐园村、任市镇观音阁村、长岭镇中山坪村、灵岩镇天宝寨村大竹县:石桥铺镇周河村、高穴镇清滩村、庙坝镇老场村、月华镇蔡家庵村渠县:静边镇春光村、清溪场镇紫坝村、琅琊镇大仙社区、中滩镇花园村巴中市(27个)巴州区:兴文街道中营村、奇章街道楼台村、大茅坪镇白云村、水宁寺镇大坝村、曾口镇佛龙村、光辉镇白羊坝村恩阳区:司城街道碧石村、茶坝镇金鳌村、下八庙镇钱库村、渔溪镇长岭村平昌县:金宝街道石庙村、响滩镇元沱社区、白衣镇长岭村、涵水镇幸福村、驷马镇双城村、三十二梁镇柳林村通江县:诺江镇秋锦山村、铁佛镇文峰村、三溪镇傲盘寨村、春在镇向家营村、杨柏镇双凤垭村南江县:沙河镇红旗村、长赤镇龙泉村、长赤镇青杠村、仁和镇仁同坪村、云顶镇云顶茶村、公山镇甘溪村雅安市(11个)雨城区:多营镇五营村名山区:百丈镇安桥村、茅河镇茅河村汉源县:九襄镇堰沟村石棉县:回隆镇叶坪村、丰乐乡蜡树村天全县:思经镇青元村、兴业乡柑子村芦山县:太平镇大河村、龙门镇古城村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夹金山村眉山市(12个)东坡区:尚义镇英勇社区、修文镇岳营村彭山区:黄丰镇新丰社区、锦江镇象耳村仁寿县:彰加镇德意村、龙正镇冲天村、藕塘镇明珠村、贵平镇庆祝村洪雅县:余坪镇黄里村、中保镇桐升社区丹棱县:杨场镇古井村青神县:青竹街道季时坝村资阳市(20个)雁江区:保和镇天鹅村、保和镇团山村、保和镇马蹄湾村、保和镇盘龙村、丹山镇太平村安岳县:龙台镇藕塘村、林凤镇玉带村、林凤镇长林村、石羊镇园门村、石羊镇六合村、天林镇二郎村、驯龙镇龙坝社区、合义乡大安村、合义乡西冲村乐至县:石湍镇长埝沟村、大佛镇吕河坝村、劳动镇双龙村、通旅镇乐阳桥村、高寺镇孝义村、盛池镇短沟村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6个)马尔康市:马尔康镇西索村汶川县:绵虒镇三官庙村理县:薛城镇木卡村、通化乡通化村茂县:叠溪镇较场村九寨沟县:南坪镇和平二村、白河乡芝麻南岸村金川县:勒乌镇新开宗村小金县:达维镇冒水村、日尔乡四大安村黑水县:芦花镇泽盖村壤塘县:上壤塘乡雪木达村阿坝县:龙藏乡卡西村若尔盖县:唐克镇俄色村红原县:刷经寺镇加当村、安曲镇夺龙村甘孜藏族自治州(27个)康定市:鱼通镇赶羊村泸定县:冷碛镇尖茶坪村、烹坝镇固包村丹巴县:格宗镇江达村、半扇门镇团结村九龙县:呷尔镇察尔村、湾坝镇小伙房村雅江县:河口镇三道桥村、麻郎措镇巴德村炉霍县:朱倭镇克羊壁村、仁达乡勒格村甘孜县:甘孜镇根布夏村、来马镇来马村新龙县:大盖镇汤科村白玉县:赠科乡扎马村色达县:康勒乡汪扎一村、杨各乡加根达村理塘县:甲洼镇东珠村、村戈乡牧民新村巴塘县:竹巴龙乡水磨沟村、苏哇龙乡南戈村乡城县:香巴拉镇沙孜村、正斗乡白坝村稻城县:金珠镇皮洛村、蒙自乡黑龙村得荣县:白松镇白松村、古学乡卡日贡村凉山彝族自治州(35个)西昌市:礼州镇宁乐村、太和镇九龙村会理市:城北街道沙坝社区、彰冠镇打吉塘村、木古镇新桂村德昌县:永郎镇锦川村、麻栗镇阿月村会东县:鲁吉镇鲁吉村、溜姑乡盘龙村宁南县:竹寿镇卫星村、宁远镇披砂村冕宁县:复兴镇花果村、河边镇胜阳村普格县:夹铁镇阿木村、大坪乡底古村布拖县:龙潭镇龙潭社区、补尔乡竹尔苦村昭觉县:解放沟镇大石头村、三岔河镇尔打火村金阳县:南瓦镇丝窝中心村、德溪镇哼里村雷波县:金沙镇金沙村、渡口镇顺江村美姑县:巴普镇三河村、峨曲古乡四基觉村甘洛县:海棠镇松树坪村、普昌镇眉山村越西县:大瑞镇挖布村、板桥镇瓦岩村喜德县:光明镇幸福村、两河口镇洛甘村盐源县:梅雨镇八家村、龙塘镇十五股村木里藏族自治县:瓦厂镇纳子店村、后所乡田坝子村六、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200个)成都市(8个)简阳市:平泉街道梓桐村、禾丰镇农云村、云龙镇石塔村、施家镇裕丰村、踏水镇泉水村、涌泉镇凉塘村、青龙镇粮丰村、宏缘镇大堰村自贡市(5个)贡井区:成佳镇晏家村大安区:团结镇申家村荣县:双石镇平坦桥村富顺县:古佛镇凤仪村、李桥镇腰塘村攀枝花市(2个)米易县:撒莲镇金花塘村盐边县:共和乡纳底河村泸州市(7个)纳溪区:白节镇赵坪村泸县:奇峰镇长林村合江县:九支镇石顶山村叙永县:马岭镇龙盘村、观兴镇普兴村古蔺县:观文镇民乐村、马嘶苗族乡建新村德阳市(7个)旌阳区:黄许镇泰康村罗江区:略坪镇广安村广汉市:向阳镇高寿村什邡市:蓥华镇竹溪村绵竹市:新市镇花园村中江县:联合镇雄狮村、富兴镇辉山村绵阳市(8个)游仙区:魏城镇栖凤村江油市:枫顺乡龙池村梓潼县:自强镇黎明村平武县:锁江羌族乡坝子村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新华村、白坭乡大方岭村三台县:金石镇明朗村盐亭县:大兴回族乡尖子村广元市(11个)利州区:金洞乡水磨村昭化区:射箭镇帽壳村朝天区:云雾山镇中坝村剑阁县:白龙镇远大村、汉阳镇壮岭村旺苍县:东河镇福临村、木门镇茶元村青川县:乔庄镇三盘村苍溪县:运山镇宝明村、龙山镇玉带村、百利镇新龙村遂宁市(7个)船山区:仁里镇桃李村安居区:西眉镇新宁村射洪市:太乙镇富乐村、涪西镇龙垭村蓬溪县:天福镇三合村、吉祥镇进士村大英县:回马镇金山村内江市(8个)东兴区:高梁镇方家沟村、永福镇盘陀村隆昌市:金鹅街道光辉村资中县:铁佛镇高荣村、公民镇葛麻寺村、高楼镇集中村威远县:越溪镇青龙村、小河镇民治村乐山市(9个)市中区:剑峰镇四家沟村五通桥区:牛华镇真武村沙湾区:牛石镇安池村峨眉山市:双福镇胡场村犍为县:石溪镇联盟村夹江县:马村镇杨湾村沐川县:利店镇回龙村峨边彝族自治县:沙坪镇六丰村马边彝族自治县:荣丁镇光荣村南充市(15个)顺庆区:华凤街道元宝山村高坪区:会龙镇熊家桥村嘉陵区:大通镇弥陀院村、金宝镇青家沟村阆中市:桥楼乡落阳村南部县:永定镇永定村、双峰乡寨山村西充县:义兴镇有机村、莲池镇天兴桥村仪陇县:新政镇金鸭铺村、五福镇骑龙村营山县:新店镇大田村、回龙镇金竹村蓬安县:金溪镇马家桥村、睦坝镇太安村宜宾市(8个)叙州区:观音镇广学村江安县:夕佳山镇梅溪村长宁县:梅硐镇中坪村高县:蕉村镇联民村筠连县:乐义乡花园村珙县:曹营镇鹿鸣村兴文县:共乐镇鹤盘山村屏山县:中都镇雪花村广安市(10个)广安区:悦来镇天台村、井河镇高桥村前锋区:龙塘街道玉龙村、观塘镇碧峰村华蓥市:高兴镇跳石沟村岳池县:顾县镇团坝村、石垭镇石龙庙村武胜县:胜利镇桥亭村邻水县:城北镇北出口村、袁市镇龙安村达州市(12个)通川区:双龙镇尚寺村达川区:景市镇文家场村、大堰镇堰坝村万源市:大竹镇营盘村、沙滩镇红旗村、玉带乡玉带村宣汉县:白马镇沙坪村、三墩土家族乡大河村开江县:普安镇沙河村大竹县:中华镇中华村渠县:渠北镇双桥村、东安镇千秋村巴中市(10个)巴州区:水宁寺镇走马村、平梁镇青包山村恩阳区:关公镇双桥村、尹家镇下苏村平昌县:兰草镇中仁村、土兴镇小湖村通江县:沙溪镇白石寺村、空山镇青龙村南江县:下两镇两河村、石滩镇雪花寺村雅安市(8个)雨城区:草坝镇范山村名山区:万古镇横山村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汉源县:九襄镇新阳村石棉县:美罗镇三明村天全县:乐英乡爱国村芦山县:芦阳街道仁加村宝兴县:穆坪镇雪山村眉山市(7个)东坡区:万胜镇新星村、三苏镇新西村彭山区:谢家街道邓庙村仁寿县:大化镇龙门村、高家镇千丘村洪雅县:柳江镇兴胜村、将军镇阳坪村资阳市(9个)雁江区:石岭镇二龙村、南津镇振书村安岳县:岳阳镇离山村、永顺镇油坝村、石羊镇天成村、文化镇新回村乐至县:良安镇田家坝村、中天镇大楼湾村、佛星镇飞凤山村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7个)马尔康市:沙尔宗镇呷博村汶川县:水磨镇马家营村理县:薛城镇小岐村茂县:富顺镇上关子村松潘县:川主寺镇上磨村、小河镇丰河村九寨沟县:玉瓦乡三道城村金川县:庆宁乡庆宁村、咯尔乡金江村小金县:两河口镇油坊村黑水县:色尔古镇色尔古村、沙石多镇杨柳秋村壤塘县:岗木达镇阳培村阿坝县:麦尔玛镇阿布洛村若尔盖县:辖曼镇河拉村、阿西镇牙弄村红原县:麦洼乡滚塘村甘孜藏族自治州(17个)康定市:新都桥镇拔桑一村泸定县:岚安乡昂乌村丹巴县:墨尔多山镇前进村、半扇门镇麦龙村九龙县:子耳彝族乡麻窝村雅江县:米龙乡本孜绒村道孚县:色卡乡农牧村炉霍县:充古乡卡莎村甘孜县:南多乡卓依村新龙县:拉日马镇松多顶村德格县:竹庆镇更达村白玉县:章都乡马拉村石渠县:色须镇赤哇村色达县:亚龙乡下邱果一村理塘县:奔戈乡托仁村巴塘县:竹巴龙乡自林贡村乡城县:香巴拉镇岗色村凉山彝族自治州(15个)会理市:树堡乡石可莫村会东县:乌东德镇大梨树村冕宁县:大桥镇店子村普格县:花山镇建设村布拖县:九都镇呷乌村、基只乡基只村昭觉县:地莫镇瓦古村金阳县:热水河乡体可洛村雷波县:宝山镇金兴村美姑县:巴普镇埂则村甘洛县:田坝镇罗群村越西县:越城镇大块村喜德县:鲁基乡鲁基村盐源县:龙塘镇二道沟村木里藏族自治县:牦牛坪乡下坪子村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2-04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表扬2023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市和先进单位的通报(2024年2月1日)2023年,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为引领,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全方位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有力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为激励先进、鼓舞干劲,根据2023年度市(州)党政和省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情况,省委、省政府决定,对成都市等5个2023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市,省纪委监委机关等24个2023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单位予以通报表扬。  希望受到表扬的先进市和先进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中再创佳绩、再立新功。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锚定农业强省建设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3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市和先进单位名单一、乡村振兴先进市(5个)成都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广安市 巴中市二、乡村振兴先进单位(24个)省纪委监委机关 省委组织部 省委宣传部 省委统战部 省委政法委 省直机关工委 省发展改革委 经济和信息化厅 公安厅 民政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自然资源厅 生态环境厅 住房城乡建设厅 交通运输厅 水利厅 农业农村厅 商务厅 文化和旅游厅 审计厅 省乡村振兴局 省林草局 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 四川天府新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2-04
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2024年1月1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做好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一)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支持发展高油高产品种。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鼓励地方探索建立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挂钩的动态补贴办法。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全国覆盖、大豆有序扩面。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做到应赔尽赔。完善巨灾保险制度。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扩大油菜面积,支持发展油茶等特色油料。加大糖料蔗种苗和机收补贴力度。加强“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基地建设,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稳定牛羊肉基础生产能力。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支持深远海养殖,开发森林食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二)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完善后续管护和再评价机制。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持续整治“大棚房”。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细化明确耕地“非粮化”整改范围,合理安排恢复时序。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质量第一,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取消各地对产粮大县资金配套要求,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确保建一块、成一块。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直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支持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水库建设等工程。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加快推进受灾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加强气象灾害短期预警和中长期趋势研判,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开辟急需适用农机鉴定“绿色通道”。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五)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聚焦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和模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生产、劳务等居间服务。(六)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能力。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多品种联动调控、储备调节和应急保障。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提升储备安全水平。深化“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加大农产品走私打击力度。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消费监测分析。(七)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弘扬节约光荣风尚,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挖掘粮食机收减损潜力,推广散粮运输和储粮新型装具。完善粮食适度加工标准。大力提倡健康饮食,健全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二、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八)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对存在因灾返贫风险的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措施。加强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按规定及时落实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加快推动防止返贫监测与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信息整合共享。研究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九)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保持总体稳定,强化资金项目绩效管理。加强帮扶项目资产管理,符合条件的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统一管理。提升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实效。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落实东西部劳务协作帮扶责任,统筹用好就业帮扶车间、公益岗位等渠道,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十)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将脱贫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优化调整至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加强整合资金使用监管。国有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开展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和科技特派团选派。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向脱贫地区倾斜。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可持续发展。易地搬迁至城镇后因人口增长出现住房困难的家庭,符合条件的统筹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推动建立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三、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十一)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优化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十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推进农产品加工设施改造提升,支持区域性预冷烘干、储藏保鲜、鲜切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发展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支持东北地区发展大豆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打造食品和饲料产业集群。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十三)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县域产地公共冷链物流设施。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加强农村流通领域市场监管,持续整治农村假冒伪劣产品。(十四)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培育壮大劳务品牌。开展农民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加强农民工就业动态监测。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源头预防和风险预警,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推广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模式。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继续扩大劳务报酬规模。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十五)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对城镇、村庄、产业园区等空间布局的统筹。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可单独编制,也可以乡镇或若干村庄为单元编制,不需要编制的可在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通则式管理规定。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实效性、可操作性和执行约束力,强化乡村空间设计和风貌管控。在耕地总量不减少、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政策,稳妥有序开展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合盘活农村零散闲置土地,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用地。(十六)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改厕,完善农民参与和长效管护机制。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完善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分类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排查和源头治理。稳步推进中西部地区户厕改造,探索农户自愿按标准改厕、政府验收合格后补助到户的奖补模式。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十七)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抓住普及普惠的事,干一件、成一件。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有条件的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暂不具备条件的加强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改造,加强专业化管护,深入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交通管理和安全防护设施,加快实施农村公路桥梁安全“消危”行动。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巩固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成果。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统筹建设区域性大数据平台,加强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管理等涉农信息协同共享。(十八)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稳步提高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持续提升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逐步提高县域内医保基金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比例,加快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发展农村老年助餐和互助服务。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激励机制。加强农村生育支持和婴幼儿照护服务,做好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关心关爱服务。实施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十九)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一体化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种养循环模式。整县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加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控制和产品检测,提升“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持续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效。加快推进长江中上游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扎实推进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推进水系连通、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探索“草光互补”模式。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鼓励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农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优化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健全对超载过牧的约束机制。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实施古树名木抢救保护行动。(二十)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扩大县域就业容量。统筹县域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护,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将城镇常住人口全部纳入住房保障政策范围。五、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二十一)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争创先进、整顿后进机制。全面提升乡镇领导班子抓乡村振兴能力,开展乡镇党政正职全覆盖培训和农村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推行村级议事协商目录制度。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健全选育管用机制,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进一步整合基层监督执纪力量,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持续深化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加强乡镇对县直部门派驻机构及人员的管理职责,加大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力度,县以上机关一般不得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做法,严格实行上级部门涉基层事务准入制度,健全基层职责清单和事务清单,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问题。(二十二)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改进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村庄、集市等末梢延伸,促进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增加有效服务供给。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强化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二十三)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创新移风易俗抓手载体,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鼓励各地利用乡村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农民婚丧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降低农村人情负担。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推动党员干部带头承诺践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强化正向引导激励,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有效办法。(二十四)建设平安乡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依法打击农村宗族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持续开展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开展农村道路交通、燃气、消防、渔船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治理攻坚。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工程、应急管理信息化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提升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增强农民法律意识。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二十五)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明确主攻方向,扎实组织推动。加强党委农村工作体系建设,强化统筹推进乡村振兴职责。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深入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优化各类涉农督查检查考核,突出实绩实效,能整合的整合,能简化的简化,减轻基层迎检迎考负担。按规定开展乡村振兴表彰激励。讲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二十六)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强化改革举措集成增效,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探索防止流转费用不合理上涨有效办法。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严格控制农村集体经营风险。对集体资产由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登记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下实行税收减免。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垦改革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二十七)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确保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落实土地出让收入支农政策。规范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工具,支持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强化对信贷业务以县域为主的金融机构货币政策精准支持,完善大中型银行“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工作机制,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定位。分省分类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创新支持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等重点领域信贷服务模式。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政府投资基金等作用。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开展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等涉农领域贷款贴息奖补试点。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有效防范和纠正投资经营中的不当行为。加强涉农资金项目监管,严厉查处套取、骗取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二十八)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加强高等教育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发挥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作用,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实效。推广医疗卫生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铆足干劲、苦干实干,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向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完)
新华社 | 分享: 2024-02-04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办法》所指的农村住房,是指农村村民在宅基地上自主建设的住宅房屋,农村住房建设应当遵循规划先行、先批后建、因地制宜、生态环保的原则,并能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乡村风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推动建立农村住房规划、用地、设计、建设、使用等全过程管理制度。在手续办理上,村民委员会应协助乡镇人民政府指导村民办理农村住房建设审批手续,可以提供代办服务,引导村民依法依规开展农村住房建设活动。针对农村住房施工和改扩建问题,根据《办法》,新建农村住房应当委托有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或者具有建筑、结构注册执业资格的人员进行设计并出具施工图,也可以选用免费的农村住房设计通用图集。改建、扩建农村住房涉及变动主体和承重结构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或者具有建筑、结构注册执业资格以及取得工程师技术职称的建筑专业人员出具改扩建设计方案或者施工图。此外,在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抗震设防的管理方面,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住房城乡建设、地震等主管部门对高烈度设防地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农村已建住房进行抗震性能调查和评估,对通过抗震加固改造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资金补助。全文如下: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62号《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已经2023年12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省长 黄强2024年1月24日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 
人民日报 | 分享: 2024-01-31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1月29日,记者从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在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同步开展2024年春节前法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司法、国资、信访、工会等多部门联合“一站式”接访,并向社会公布三级接访电话、地址,进一步畅通维权渠道,对收到的欠薪线索或投诉实行接诉即办、快立快处,及时高效解决群众诉求。  春节临近,如何有效保障农民工及时拿到应得的劳动报酬,事关千家万户幸福,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为此,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治农民工欠薪摆在突出位置,持续用力、标本兼治,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让广大农民工不再“ 忧酬烦薪”。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一站式”联合接访时间,将从1月29日持续至2月8日(工作日)。广大农民工朋友如遇欠薪问题,可在接访时间拨打当地或务工所在地接访电话进行咨询和投诉举报,或者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和欠薪证据材料到当地或务工所在地接访点进行咨询和投诉举报。  如遇非接访日、非工作时间或者不便现场投诉的,可以打开微信,扫描四川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二维码或搜索“四川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登录,提交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证据材料,即可在线维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1-30
   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2023年12月27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融合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对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要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重要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为导向,以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共同富裕为目标,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做优做强公园城市乡村表达功能,完善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配置高效的政策体系,促进现代都市与大美乡村融合发展,绘就更加美好的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成都图景。(二)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系统谋划。牢固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突出“重点在县域、难点在乡村”,聚焦解决城乡一体规划不完善、功能布局不均衡、产业发展不充分、要素流动不顺畅等问题,加强统筹谋划和总体设计,探索走出一条“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坚持遵循规律、分类施策。坚持“抓好两端、畅通中间”,把握发展规律、突出阶段特征、体现区域特色,因地制宜推进城乡规划布局、功能定位、产业发展、人才引育、文化建设、资源配置、基层治理等深度融合,不追求整齐划一,防止千村一面,构建形成城乡各展其长、各美其美的融合发展新格局。——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抢抓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窗口期”,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不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原创性、差异化改革举措,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有效激活城乡要素资源和市场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共富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群众意愿、鼓励群众创造,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推动全体市民共建共享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成果。——坚持守住底线、积极稳慎。牢牢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守住乡村文化根脉,确保城乡融合发展稳中有进。(三)主要目标到2027年,城乡空间和功能布局更加优化,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百村先行、千村提升、全域和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城乡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县域经济、集体经济加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更加稳定更加均衡,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城乡文明程度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县域、镇域功能作用更加凸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呈现,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建成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二、重点任务(一)推进规划融合联动,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格局。突出因地制宜、均衡统一、底线管控,做好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后续工作,加快形成符合超大城市发展实际、具有公园城市特点的城乡一体规划建设管理体系。1.健全城乡规划编制管理制度。统筹编制镇级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编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重点片区规划,推动先行村、重点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级片区规划应编尽编。探索规划弹性调整机制,根据上位规划调整、重大功能布局变化等情况适时更新镇村级规划,对城镇开发边界外、乡村发展区内的建设用地可进行规划用途留白。制定出台乡村建设项目规划建设指导意见。建立规划执行年度评估报告制度,推动规划刚性执行和有效落地。2.优化公园城市城乡空间形态。加快构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社区城乡体系,形成“乡村振兴走廊+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发展格局。强化“三区三线”管控,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生态用地布局,防止城市无序蔓延和粘连发展。强化龙门山生态安全保障,推进龙泉山生态修复,加大环城生态区和岷江、沱江水系保护力度,持续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健全森林河流湖泊等休养生息制度,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深化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增强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3.统筹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全面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加快构建旅游核心景区高快速直达通道和“兴产”“慢游”农村公路网络。加大跨区(市)县道路建设统筹力度,着力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快实施市域铁路公交化改造二期工程,优化市域铁路票价和班次。实施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分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融合,合理优化镇村综合运输服务站点布局。加快推进城乡5G信息网络、新能源充换电、物联感知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统筹推进给排水管网、防洪排涝设施更新改造,加快提升燃气、电力输配设施供给能力。4.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优质配置。以人口承载和需求满足为导向,探索在镇(街道)行政区划范围内以常住人口不超过10万人为单元编制“公共服务地图”,每3年开展一轮供需匹配精准评估,推动资源优先向人口流入区域、供给不足区域倾斜。集中布局公共服务综合体和嵌入式服务设施,叠加婴幼儿照护、老年学校、社区食堂、农家书屋等资源,活化利用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后的闲置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实用文化体育设施,鼓励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开放文体场馆、停车场等资源,打造城乡15分钟便民生活圈和镇村“一站式”公共服务枢纽。支持市(区)属优质学校深化领办帮扶工作,整合教师共享中心优质资源,推进优质远程网络教学同步覆盖郊区新城学校。网格化布局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鼓励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与基层卫生院(室)建立协作关系,发挥在蓉优质医疗资源作用,支持市(区)级医院牵头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加快形成分级诊疗格局。完善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布局建设儿童友好社区,加强农村留守人口关爱服务,优化低保帮扶、专项救助、临时救助、扶残助残、特困人员供养和孤儿保障等惠民政策。(二)推进功能融合提质,做优做强城乡综合承载能力。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提升新型城镇功能,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提高城乡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5.做优做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县城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布局建设规模适度、特色突出的工业、商业发展区,积极发展都市工业、楼宇经济、社区商业等业态,主动承接中心城区制造业、物流基地等功能外溢。提升县城居住品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全面开展县城城市“体检”,大力实施精修细补民生工程,加快推进老旧街区(小区)、危旧房、城中村、老化管网等改造提升,积极争取将县城城中村项目纳入国家改造计划,鼓励金融机构和专业化市场主体参与城市更新项目策划实施和运营管理。深入实施县城特色功能培育行动,综合考虑区位特征、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条件,打造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竞相发展的功能载体。6.推进镇(街道)整体性提升特色化发展。增强镇(街道)联城带乡节点作用,重点发展一批区位优势较好、经济实力较强、人口规模较大的中心镇(街道),因地制宜发展其他镇(街道),支持有条件的镇(街道)建设县域副中心和现代新型小城市。分类明确镇(街道)发展功能定位,培育现代农业、先进制造、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生态涵养等功能,打造一批服务乡村、带动周边的综合型、专业型镇(街道)。全面实施小城镇建设攻坚行动,统筹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老旧场镇改造,重点建设7个省级百强中心镇和20个市级样板小城镇,到2027年完成100个镇(街道)改造提升。7.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百村先行、千村提升”工程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十大行动”,制定分类建设标准和专项支持政策,每年建设50个先行村和50个重点村、带动提升其他村,梯度培育一批省级精品村和全国美丽宜居村庄。鼓励跨镇(街道)建立乡村建设联盟,加快推进美丽乡村特色风貌重点线路建设,连片成面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带。坚持生态立村、生态致富,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产品下乡,支持开发森林旅居、风味餐饮等生态产品,促进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推动村庄整治与绿色生态家园建设相结合,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到2027年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99%、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高标准实施川西林盘规划设计、大地景观再造工程,编制农房风貌导则,推广农房建设图集,制定实施农房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农房建设质量监管和风貌提升。8.以重点片区和结对联动合作区建设赋能城乡融合发展。落实落细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绿色低碳、集约节约、安全韧性、文脉传承、智慧治理等理念,高标准建设重点片区和结对联动合作区。动态更新片区项目集群,探索设立融资增信基金、发行集合债券等投融资模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片区规划建设运营。探索实施统计分算、财税分成、政策共享、考核共担等利益联结机制,定期开展片区建设评估,实施与评估结果相挂钩的财政资金奖补等措施。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支持有条件的结对联动合作区(市)县探索“特别合作区”模式。(三)推进产业融合共兴,协同提升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积极推动三次产业资源跨界配置和多业态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城乡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9.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天府良田攻坚提质行动,全面推进“一带十五园百片”建设,扎实开展以农业装备为引领的“五良融合”工程,推进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逐步实现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突出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开展“天府粮仓”高产创建行动,推动粮油主要作物单产提升,打造一批“吨粮田”粮油基地和“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基地。深化制种基地提升攻坚,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体系,培育国家种业阵型企业5家以上。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大力开发食用竹、林草中药材等优势产品,高质量建设“天府森林粮库”。推动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按规定健全设施农业用地保障机制,支持建设农机农具中心、烘干仓储、排灌渠系等公共性生产设施。10.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建圈强链。实施千亿级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集群培育提升行动,引育头部型、平台型、成长型农业链主企业,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效运营天府农业博览园。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做精郫县豆瓣、蒲江雀舌、金堂食用菌等“土特产”文章,构建以“天府源”为引领的农业品牌体系。深化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机装备、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设备建设工程,加快发展预制菜、精制茶、调味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态,推动制定川菜预制菜行业标准,探索中央厨房、众筹农业、社区团购、一站直销等产销对接模式,推动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提升建设成都“智农大脑”,推广“数字化平台+智慧化中枢+规模化农场”服务模式,丰富拓展数智粮油、智慧动监、灾害防御等应用场景,建成一批智慧农业园区。11.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在县域布局一批全市重点产业链补链延链项目,培育壮大绿色食品、节能环保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定制生产等服务型制造,合理引导符合环保安全要求的食品加工、特色服饰、传统工艺品等工业适农项目向镇村拓展布局。实施县域商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县镇村三级商贸节点及商业网络布局,升级改造商业综合体、连锁超市、集贸市场。推动濛阳、白家等全国性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各类专业市场布局优化、智能化改造,拓展价格形成、科技交流、会展博览、金融服务、对外贸易等功能。科学布局县域前置仓储、中转分拨、冷链运输网络,鼓励发展共同配送模式。鼓励发展直播电商和网络新零售,培育共享农业、云农场等新经营模式。到2027年,全国百强区达11个、百强县达5个。12.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推广农业共营制、集体经济联营制,深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多村合作、整镇组团、跨镇抱团等发展模式,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以下的薄弱村。开展“村庄经营计划”试点,支持组建强村公司,联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对乡村资源资产进行统一开发经营。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和监管机制,探索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运营机制,指导集体经济组织与集体公司设立“防火墙”。到2027年,培育集体经济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村100个。健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机制,全面推行保底分红、股份合作、财政资金折股量化到农等模式,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行动,加强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四)推进人才融合互动,不断夯实城乡发展基础支撑。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建强乡村振兴人才矩阵,完善城乡人才双向流动体制机制,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13.积极引导人才返乡入乡。在市、县两级分领域组建规划、科技、教育、卫生、文体、农技、法律等专家服务团,以“乡村点单、部门派单、专家接单”模式开展组团服务或巡回指导。实施“农创客”返乡创业行动,加大乡村科创总部(林盘)、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等建设力度,创设“蓉漂·农创荟”主题赛事,支持涉农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就业见习基地、大学生实习基地。建立乡贤人才库,引导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文化名人等参与乡村建设。健全“银龄人才”入乡服务机制,支持设立银龄工作室、服务站。推动专业技术人才按规定到乡村兼职兼薪。14.加强乡村本土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爱农村、懂农业、有情怀标准,选培“乡村治理头雁”,注重从本村(社区)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的党员里培养选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镇领导班子,专编考核招聘一批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事业编制人员管理。实施城乡社区专职工作者强基提能“金沙计划”,每年培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担当作为好支书各100名,到2027年建成100个村(社区)书记工作室。建立乡村首席运营师制度,支持首席运营师带团队开展乡村整体规划、农业品牌建设、新媒体运营等工作。推进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试点,建好成都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每年新增农业职业经理人1万名左右。建设高素质农民队伍,面向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开展农机操作、无人机播撒等复合型全链式培养。支持建设四川乡村振兴职业学院,鼓励在蓉高校院所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大乡村规划、农业科技、农业国际贸易、农村电商、乡土文创等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力度。15.提升人才激励和服务保障水平。制定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发展规划和专项激励政策,健全农业人才培养认定机制,完善市级人才计划涉农专项,将更多乡村优秀人才纳入人才分类目录。创新开展“成都农匠”评选活动,鼓励争创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全国十佳农民等荣誉奖项。鼓励建立人才合作联盟、巾帼创业联盟,分层分类完善优秀乡村人才共享库、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库。推行教育、卫生等领域“县管校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在职称评审、工资待遇、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方面按规定给予政策倾斜。建强乡村人才聚集交流“1+N”服务阵地。鼓励利用乡村闲置资源建设集社交、消费、服务于一体的人才社区。(五)推进文化融合发展,着力塑造城乡文明新气象。持续擦亮“三城三都”品牌,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筑牢城乡现代化建设文化根基,扎实推动全域文化繁荣共兴,促进城乡居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16.加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响做亮“德润蓉城”“理响成都”等品牌,推进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建设,打造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持续开展“百姓故事会”“蓉城好家风”系列宣传活动,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文明村镇。支持开展名镇名村志编纂,建设一批精品村史家史馆。发挥“文明兴蓉”平台作用,健全文明积分制度,优化完善结对帮扶、公益认证、志愿服务等积分办法。深入实施“一县一博物馆”工程,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改造和社会化运营。持续办好农民丰收节、天府大地艺术季等活动,实施艺术家乡村驻留计划,推动优质文化资源“进城下乡”双向交流。17.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统筹推进宝墩遗址、邛窑遗址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强化对古树名木、历史建筑、工业农业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定期评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状况,改造提升历史名人文化纪念馆,生动展现川西平原人文风情与乡愁记忆。大力传承天府农耕文化,培育“地名天府”文化品牌,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工作,加快建设一批蜀锦蜀绣、川剧艺术、川派盆景、竹编漆器等乡村非遗传习所和传统工艺聚集区,支持有条件的区(市)县建立非遗展示中心。18.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鼓励结合农事农季和民俗节庆策划开展乡村音乐节、电影节、体育赛事等活动,培育农事体验、自然研学、乡村露营、运动康养等业态,打造音乐美食、文博旅游、运动竞技等特色镇(村)。强化大运场馆、科幻馆、音乐厅、剧场等综合利用和功能发挥,高标准承办世界园艺博览会,焕新打造“新十二月市”等品牌集会,积极争创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天府旅游名镇(村)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乡村景观化、景区化改造,开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进乡村民宿集聚化发展、精品化建设、规范化运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适用化改造、数字化建设。支持优质文创团队开发乡村资源,有机植入音乐美术、动漫科技等流行元素,赋能农业种养、生态旅游、手工技艺等产业价值链延伸。(六)推进创新融合赋能,全面激发城乡改革发展内生动力。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着力破除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制度支撑。19.促进技术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积极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鼓励打造县域农业科研核心试验示范基地。建立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目录,采取“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开展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技术攻关,加快突破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智能感知与控制等核心技术。持续办好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支持农业产业园区与科技创新平台结对合作,畅通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开展技术检测认证、产权交易转让、平台公司收储运营,探索种业知识产权公益保护。20.畅通城乡人口流动渠道。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确保稳定就业生活的外来人口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一视同仁。着力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持有郊区新城8县(市)及成都东部新区有效期内居住证且符合“合法稳定居住、合法稳定就业”要求的,可申请将户口迁入该区域城镇地区。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保障其合法权益。到2027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1.5%,郊区新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5%。21.激活农村土地要素活力。持续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探索开展农田集中连片整理,落实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审批行政许可事项。修订《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强化“良田粮用”正向激励,健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的制度体系,完善撂荒地动态清零机制,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建立完善增量宅基地集约有奖、存量宅基地退出有偿管理制度,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稳慎推进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在试点区域探索土地入市增值收益调剂,规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确保农民合法利益得到保护。研究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管理办法,探索农村存量建设用地通过增减挂钩实现县域内跨村组区位调整。防范社会资本租赁农地后违规改变用地性质、擅自扩大建筑面积等风险,严禁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严禁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私人会馆,严禁借流转之名违法违规圈占、买卖宅基地,严禁违规合作建房。22.强化城乡发展资金保障。壮大区(市)县自有财力,加强市级财政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赋予区(市)县更大财力支配权和项目自主权。健全涉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推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深化财政资金“拨改投”。设立城乡融合发展基金,支持在债务风险可控前提下按规定申报发行用于城乡融合公益性项目的政府债券。深入推进国家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持续推进“蓉易贷”普惠信贷工程,依法拓展农村资产抵质押范围,探索推进“保险+信贷”“期货+保险”等跨市场金融产品创新。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探索农村产权混合增信模式,推进整村授信批量化服务。定期发布农业农村领域重点项目投资机会清单,鼓励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整体打捆打包按规定由市场主体实施。23.优化城乡营商环境。深入开展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扎实推进基层产权“应进必进、阳光交易”。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深化基层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推动城乡市场更多许可准入事项网上办理和农村新业态“一件事一次办”。推动质量认证服务下乡,加强农业地理标识培育和标准化建设,开发专利导航服务,建全农产品优质优价正向激励机制。加快推动各类惠农政策在“天府蓉易享”集成,鼓励开展惠农政策直播,推动实现“应享尽享”“免申即享”。24.深化基层扩权赋能和减负增效。深化集成授权改革,依法定程序将农业项目取水许可、一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批量赋予区(市)县管理。健全镇(街道)职责任务、公共服务、属地责任“三张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强化镇(街道)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应急处置权,依法依规赋予中心镇(街道)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项目核准备案、就业社保、户籍管理等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支持镇(街道)统筹设置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允许区(市)县在总量内调剂镇(街道)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全面推广应用“报表通”,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七)推进治理融合聚力,持续完善城乡治理现代化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微网实格”与智慧蓉城双向赋能,筑牢城乡安全底线,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水平融合。25.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能力。强化区(市)县党委抓镇促村职责,健全镇(街道)党(工)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以中心村为纽带全覆盖组建片区、多村、村企联合党委。健全“强村带弱村、城市社区带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机制,鼓励先进城市社区和集体经济强村成立共兴共治联盟。健全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制度,完善社会组织发展支持体系。探索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收入与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挂钩的考核激励机制。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向村级延伸,完善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的监督机制。26.创新自治法治德治结合方式。完善村(社区)议事协商指导目录,探索推行村(社区)提案制度,鼓励培育互助型乡村自治组织。扎实推进普法工作,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常态化培养“法律明白人”,创建一批法治示范镇街、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强化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道德规范等约束作用,健全村(社区)道德评议机制,深入推进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治理,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各类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27.提升城乡敏捷智慧治理能力。推进乡村网格与行政村、村民小组一体架构,合理设置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生产企业等重点区域专属网格。全面推广应用“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平台,健全“网格呼叫—部门报到—镇街处置”机制,推进能源、通信、应急、交通管理、食品安全等专业力量进网入格,促进乡村网格多跨联动事件统一调度闭环处置。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深化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多网合一”,推动智慧蓉城建设向基层延伸。加快建设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28.提升城乡安全韧性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深化诉源治理机制和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推动设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完善调解、信访、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完善基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实施“一主两辅”基层应急救援队伍提能行动,积极防范化解洪涝、地灾、火灾、危化品、自建房、城镇燃气、道路交通等领域风险隐患。深化平安乡村建设,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厉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重拳打击侵害弱势群体权益、假冒伪劣、黄赌毒、非法宗教活动等违法犯罪行为。三、组织保障(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各区(市)县党委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压实党政“一把手”责任,推动部署落地落实。市级部门要加大统筹力度,强化政策协同和工作协调。加强各级城乡融合工作力量建设,强化要素保障,推动资源下沉。加强对城乡融合领域改革创新的指导督导,持续做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等试点工作,开展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依托新型智库体系组建城乡融合发展专家委员会,提高决策服务水平。(二)加强工作考核激励。完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分类监测指标体系,对城乡融合发展工作成效突出的区(市)县在用地指标、资金项目、环境要素等方面给予激励。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情况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增强考核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健全常态化督促检查和定期评估机制,聚焦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等重点内容开展专项督导,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三)全面凝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人大、政协重要职能作用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力量,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参与支持城乡融合发展。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精准对接乡村需求,积极投身“百企兴百村”等行动。畅通社会协同、群众参与渠道,有序引导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省内结对帮扶,落实成渝双核联动联建、成都都市圈及与省内其他市(州)合作事项,协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营造共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4-01-25
(记者 陈秋妤) 1月23日,国务院发布最新批复,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到2035年,四川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542.5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306.8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85万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270.0亿立方米。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全文如下:国务院关于《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9号四川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四川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西南内陆,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是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四川篇章。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四川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542.5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306.8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85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270.0亿立方米。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强化与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等城市群的协同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四、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主体功能定位,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完善差别化支持政策。落实长江流域农产品主产区建设要求,在成都平原、安宁河流域、四川盆地东部及低山丘陵加强耕地保护,更好扛起粮食、生猪、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落实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要求,提升长江、黄河上游的水源涵养能力,加大岷山—横断山脉、羌塘—三江源、秦巴山区、大小凉山、川滇森林、若尔盖草原等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加强森林、草原和河湖湿地等保护修复,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迁徙廊道和候鸟迁飞通道。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科学统筹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重要湖泊的岸线资源,持续开展河湖湿地综合治理。增强成都都市圈辐射引领作用,加快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同城化布局,推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川西北以及攀西地区协同发展,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分区分类优化村庄布局,完善城乡生活圈,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高质量对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新布局,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强化战略性矿产资源保护利用,科学统筹水能等清洁能源开发,提高能源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水平。加强洪涝、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防治,优化防灾减灾救灾设施区域布局,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健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空间保护机制,强化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整体保护和系统活化利用,加强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九寨沟、三星堆、大熊猫国家公园、古蜀道等自然和文化资源系统保护,加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构建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五、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规划》是对四川省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省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按照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的要求,健全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将规划评估结果作为规划实施监督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六、做好规划实施保障。四川省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规划》印发和公开,强化社会监督。组织完成地方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形成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强化对水利、交通、能源、农业、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军事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业草原等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协调解决矛盾问题,合理优化空间布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制度,发挥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的统筹协调作用。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提高空间治理数字化水平。自然资源部要会同有关方面根据职责分工,密切协调配合,加强指导、监督和评估,确保实现《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各有关部门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多规合一”改革的决策部署,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外另设其他空间规划。《规划》实施中的重大事项要及时请示报告。国务院       2024年1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4-01-24
(新华社记者 胡璐 郁琼源)2024年,我国将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实施粮食绿色仓储等六大提升行动,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这是记者在8日至9日召开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上获悉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在会议上说,通过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2023年我国粮食产业实现提质增效。预计2023年粮食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万亿元,同比增长7%。组织发布小麦、大豆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立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第三方检验监测制度。  他表示,2024 年将实施粮食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机械装备、应急保障能力、节约减损健康消费等六大提升行动,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开展国家现代粮食物流(产业)示范园区创建,促进园区设施完善和功能提升,搭建优质粮油产品产销衔接平台,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推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发挥粮食流通对生产、消费的引导作用,不断满足消费者“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要求。
新华社 | 分享: 2024-01-10
(记者 阚莹莹)近日,农业农村厅召开39个欠发达县域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推进视频会,再次动员、部署帮扶工作,明确下一步任务。  2023年,四川在33个欠发达县域现有省内对口帮扶关系基础上,明确6个新增欠发达县域结对帮扶地。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十条措施》中,支持特色农业项目实施是帮扶措施之一。此后,农业农村厅制定《帮扶39个欠发达县域农业产业发展十二条措施》,在支持特色农业项目实施基础上,加大欠发达县域农业产业帮扶力度。  当前,全省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全面启动,对农业产业而言,短板在哪儿?接下来要如何推动《十二条措施》落地落实?产业发展底子薄、规模小,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挥  “像我县椴木银耳这样的顶尖产品,没有获得很高的知名度,确实遗憾。”在巴中市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怀舜看来,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好产品也很难发挥优势。  阿坝州金川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局长泽郎也以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现状举例,“金川县的雪梨、高原绿色蔬菜和牦牛都是很有竞争优势的生态农畜产品,但面临‘有产业无规模’‘有品质无品牌’等问题,产业整体‘散、小、弱’,抗市场风险能力差。”  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39个欠发达县域主要集中在“三州”和川东北地区,和通江、金川遇到的问题类似,其生态绿色农业、特色农牧业、文化旅游业等领域资源独特,发展椴木银耳、高原牦牛、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资源优势明显,“但产业发展底子薄、规模小,优势还未充分发挥。”  从产业基础看,39个欠发达县域均属丘陵山地或高海拔地区,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客观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同时,39个欠发达县域大多以传统农业生产、初级农产品销售为主,组织化规模化经营服务程度较低、品牌影响力弱、设施农业发展缓慢、农技力量短缺等问题都制约产业发展。  从主导产业看,部分地区同质化发展、优势不优,自身资源禀赋未得到充分利用。此外,部分地区项目综合效益还没有充分显现。明确真金白银投入项目,抓好帮扶统筹协调  《十二条措施》确定支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创建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支持发展特色畜牧业、加强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和推广等12条帮扶措施,明确了一批真金白银投入的项目和政策。  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县为主体、市级统筹、厅市县三级联动”的总体思路,精准有效推动《十二条措施》落地落实。  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找准主导产业,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条件,找准并锚定1至2个主导产业精准发力,因地制宜、聚焦聚力打造本地农牧业特色品牌。同时,结合实现农民增收、提升农业产业综合效益、补齐农产品加工品牌培育提升等短板,抓好统筹谋划。项目实施方面,做好评估论证、资金安排。  市州农业农村部门发挥辖区内农业产业帮扶统筹协调作用,主动参与县级重点农业产业项目谋划,特别要注重深化市州产业规划,在产业布局、链条分工等方面加强对县的指导,避免市域主导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同质化发展。  目前,农业农村厅已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厅领导+责任单位+科技服务团队+龙头企业”的对县一对一联系帮扶工作机制,形成合力,靠前作战,推动《十二条措施》在39个欠发达县域落地见效。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1-04
●计划到2030年,全省实现林粮经营面积达1亿亩,年产林粮2000万吨以上,年综合产值达到3000亿元,带动全省林农人均增收2400元  ●将实施千万亩核桃提质、百万亩油茶倍增、百万亩油橄榄领先、百万亩竹笋培优、百万亩林药工程、千万亩林菌双增六大工程,抓实绿色生产推进、良种良法引领、设施装备提升、主体培育壮大、特色品牌塑造、典型示范引领、资源保护提质七大行动  (记者 徐浩煊 王若晔)四川是森林资源大省。为推进森林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林业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转变,共同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省政府近日出台《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实施方案》,着力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切实维护粮食安全。  根据该方案,四川将依托森林资源,全面发展木本粮食、木本油料等8类经济林食物,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和林下生境,大力发展林下食物。计划到2030年,“天府森林粮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实现林粮经营面积达1亿亩,年产林粮2000万吨以上,年综合产值达到3000亿元,带动全省林农人均增收2400元,建成高水平全国森林粮库示范省。  四川将实施千万亩核桃提质、百万亩油茶倍增、百万亩油橄榄领先、百万亩竹笋培优、百万亩林药工程、千万亩林菌双增六大工程;还将抓实绿色生产推进、良种良法引领、设施装备提升、主体培育壮大、特色品牌塑造、典型示范引领、资源保护提质七大行动。该方案还提出,建设百个产业园区,培育千个示范基地:到2025年,全省建成县级及以上林粮现代产业园区100个;力争到2030年建成各级林粮示范基地1000个。  该方案还提出强化财政支持。省级财政统筹安排中省林业草原专项资金,对竞争性立项确定的示范建设项目,按每个1000万元分阶段进行补助。对认定的省级林粮高质量发展县、“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省级财政分别按每个2000万元、1000万元和200万元标准一次性奖补。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1-03
(新华社记者 姜琳)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日发布通知,宣布该部门与中国残联共同举办的2024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在全国范围启动。活动要求各地在1月份集中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及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期间,各地将筛选归集适合援助对象的岗位,组织系列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开展短信、微信等定向岗位推送;同时发挥“十五分钟就业服务圈”作用,用好就业驿站、零工市场等基层站点,为援助对象提供“就在身边”就业服务。  活动还将开展对援助对象上门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各地将组织职业指导师等专业力量,进行个性化职业指导,制定分类援助计划;开展权益维护活动,保障援助对象合法劳动权益;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按规定兑现失业保险金等待遇,切实做好援助对象兜底保障。  活动还将重点强化对甘肃、青海等地震灾区的就业援助。上述负责人表示,两部门将协调有关省份为受灾劳动者提供就业帮助,支持灾区开发一批临时公益性岗位,帮助受灾群众尽快就业。
新华社 | 分享: 2024-01-03
(新华社记者 于文静 郁琼源)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23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4年经济工作,提出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  如何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如何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3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极端天气不利因素影响,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为经济社会行稳致远奠定基础。  “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表示,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  ——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在抓好已有的100个大豆、200个玉米整建制推进县的基础上,2024年再增加100个玉米、100个小麦和102个油菜整建制推进县。突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服务等活动。农业农村部将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加大对单产提升支持力度。  ——抓好大豆油料生产。2024年将着力促进产销顺畅衔接,巩固大豆油料扩种成果,确保大豆面积稳定在1.5亿亩以上、油料面积稳定在2亿亩以上,持续提升国内大豆油料产能和自给率。  ——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农业农村部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农业灾害精准预报预警、强化基础设施和救灾装备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和协作机制。  刘莉华表示,农业农村部将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快储备一批“平急两用”救灾机具,筛选推广耐高温干旱、耐渍涝、抗病虫等优良品种。同时,推动小麦“一喷三防”、秋粮“一喷多促”等技术措施常态化、全覆盖实施,并加强基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队伍建设。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是“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  农业农村部帮扶司副局级乡村振兴督查专员杨炼表示,2023年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脱贫地区农民和脱贫人口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体制,推动各级各部门抓好相关责任、政策、工作的落实。”杨炼说,农业农村部门将督促指导各地运行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与相关行业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会同相关部门抓紧落实各类针对性帮扶,并积极推动和配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  杨炼表示,有关部门将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综合保障,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建立健全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链条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  据了解,2022年全国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342元、同比增长14.3%,预计2023年脱贫人口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对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强化产业和就业帮扶;对无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及时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多措并举,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生活更上一层楼。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三农’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其中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问需于民,狠抓工作落实,久久为功。”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说,农业生产要稳扎稳打,在高平台上,针对薄弱环节和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稳定农业生产大局;乡村振兴要稳步推进,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盼望。  “近年来经过多方努力,乡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乡村面貌明显改观,但与农民的期盼还有差距。下一步,要协调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牵头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陈邦勋说,将推动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设施条件,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质量,循序渐进推进农村改厕,协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  “我们将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从农民想干、愿意干、能参与的事做起,把好事办好、办稳妥,增强农民的获得感。”陈邦勋说。
新华社 | 分享: 2024-01-03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