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周慧虹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较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是制约“三农”发展的一大瓶颈。解决“三农”融资问题,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盘活农户“沉睡”资产,一直是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的方向。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指明方向。其中,《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农户信用贷款。  依托信用手段,赋能乡村振兴,其实不难理解。实施乡村振兴,说到底就是要让农民更富、农业更好、农村更强,达此目标势必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金融要想更好地助力三农,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至关重要。换言之,让信用真正成为农户的“标配”,才能使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农村、农民,进而使乡村振兴目标早日开花结果。  以信用手段促使乡村振兴,当前亟需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补齐教育短板。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尽管在全国开展了多年,然而具体到农村,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农户的金融素养亟待提高,很多农户对于金融基本常识还不够了解,有些农户的信用意识还不太强。为此,不妨借力基层涉农金融网点,借助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在将便捷安全的支付服务带到各个村镇的同时,金融从业人员可通过适宜方式,将各类金融知识带到田间地头,帮助广大农户掌握一些实用的金融常识,提升他们的金融素养。农户的金融素养提高了,其信用意识自然水涨船高,农村的信用环境也会得到进一步优化。  做好信用评定。近年来,相关涉农金融机构注重农村信用环境的培育,他们中有的与乡镇村共建信用村镇,开展整村授信等工作;有的派驻“金融村官”到村镇,与农户吃住在一起,了解农户生产生活方面的金融需求,针对有生产经营意愿和能力、有信贷需求的农户开展授信评估。尽管如此,需要指出的是,仍有一些平时较少与金融机构打交道的农户,被排除在了信用等级评定之外,无缘享有相应的金融服务。相关金融机构有必要针对那些农村的信用“空白户”,未雨绸缪做好信用评定,进一步夯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根基。  搭乘数字快车。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这无疑为完善农村信用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有些金融机构在此方面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浙江金华,农行兰溪市支行按照各村镇治理需要,建立了符合当地特色的综合诚信评分、评价体系,与评先评优、政策享受、商圈消费积分兑付等挂钩。他们在“数字乡村”平台先期铺设过程中,通过收集村民家庭信息、村民信息,开展村民认证,为村民安装户联码智能门牌。通过智慧门牌扫码,进入“数字乡村”平台,就能详细了解户主诚信积分等信息。诚信积分体系的建立,不仅为银行信贷投放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村镇加强诚信建设、构建和谐乡村给予了有力支撑。类似做法,值得探索与借鉴。  拓展应用场景。信用重“建”还须善“用”,而且越是在“用”的过程中,越有助于农户重视自身信用,增长相关知识,进而更好地配合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这就需要发掘和创设更多与农户生产生活相关的场景,例如,积极探索卫星遥感、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以此更精确地掌握农户生产经营信息,了解农户农产品销售信息及其消费信息等,借助于这些场景尽力实现农户信用信息与相应金融服务的有效对接,不断增强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07
  (时一平)今年春节过后,猪肉价格一路走低。近期,全国批发价格已经跌到了每公斤18元关口,集贸市场、超市的猪肉价格每斤也只有10多元,有些促销价甚至在每斤10元以下。而也就是在一年前的这个时候,肉价每斤还是20多元,再往前最高的时候是30多元。资料图片  短短不到两年时间,猪肉价格不止是“腰斩”,而是跌去了近三分之二。也就是说,以前去菜市场50块钱只能买1斤多猪肉,现在能买3斤多。因此,有不少网友调侃说,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猪肉自由”了,现在可以把肉当饭,放开了吃。当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在购买便宜猪肉大快朵颐时,是否会想到在猪肉市场的另一头,生猪养殖户正在经历什么?  肉贵伤民,猪贱伤农。由于猪价过度下跌,目前生猪养殖正在经历全行业严重亏损。按照每公斤18元的猪肉批发价格往上游推,养殖户出场肥猪的价格约每公斤13元多,而由于饲料涨价、防疫成本增加等因素,现在每公斤的养猪成本普遍在17元以上。算下来,养殖户每出栏一头100多公斤的肥猪,少则亏损二三百元,多则亏损四五百元。按照当前市场行情,基本上是出一头亏一头。对中小养殖户来说,假设一个月出栏100头生猪,那就是好几万元的亏损。而大型龙头养殖企业也无法独善其身,新希望、正邦、温氏等上市公司都预告去年生猪养殖严重亏损,少则几十亿元,多则上百亿元。  生活在城市中的消费者,绝大部分可能都是只吃过猪肉,而不知道猪具体是怎么养出来的。不仅没有养过猪,而且亲戚朋友也少有养猪的。养猪行业亏损,表面上似乎跟消费者没什么关系,实则不然。因为如果养殖户持续严重亏损,势必加快淘汰产能。特别是如果过度淘汰能繁母猪,接下来生猪就会供应不足,猪肉价格就会再次大幅上涨。农民和市民通过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  你也许会说,猪价跌了就少养点,猪价涨了就多养点,生猪产能就可以保持大体稳定,养殖户也就不会大幅亏损了嘛。但实际上,养猪不同于汽车、家具、电器等制造业,说停就能停,说减立马减。从养母猪开始到产下猪仔、育肥出栏要10个月左右的时间。仅仅只是买猪仔育肥也需要4个月左右时间,并且到点儿就得出栏、亏损也得卖出,行情不好也没法增加库存。其间,猪生病了得治,即使饲料大幅涨价了每天也不能少喂。因此,养猪不是简单根据市场行情多养少养的问题,在生产周期内不仅要经受疫病等自然风险考验,还要面临上下游巨大的市场风险挑战。有句老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形象地告诉我们养殖行业的不易。  养猪行业风险这么大,现在亏损又这么严重,我们消费者在实现“猪肉自由”时,又能做些什么呢?其实不复杂,适当多一些换位思考即可。在当前猪肉价格很便宜时,多想想养殖户正在经历的困难,可以抓住机会适当多买猪肉、多吃猪肉,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消费、稳定价格,对于缓解养殖户经营困难、防止生猪产能过度调减是有积极意义的,帮助养殖户实际上也是在为消费者自己好。而当猪肉价格走出低谷恢复性上涨时,也要多一份理解和宽容,相信市场的力量。只要养猪能赚钱,养殖户就会积极补栏,社会资本也会进入,后期猪肉的供应就有保障。特别是相对于农村地区的养殖户,城市里的消费者更有舆论优势,在互联网上的声音更大,猪肉涨价的消息比猪肉跌价的消息更容易受到关注。如果猪价合理上涨被频频炒作,很可能会过度刺激生产,引发新一轮价格大幅波动。试着学会在市场中换位思考,成为更加成熟理性的消费者群体,是促进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让市场更好服务我们的重要因素。  当然,行业低迷时,不只是消费者,还需要各地各有关部门合力应对。要通过冻猪肉收储调节等释放积极政策信号,稳定市场情绪,提振市场信心。同时精准实施生猪产能调控,确保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区间,防止生猪生产出现新的大起大落。对一些亏损比较严重、资金链压力比较大的养殖主体,可以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政策支持等方式,帮他们渡过难关。长远看来,要强化生猪全产业链信息监测和预警,稳定养殖用地和环保等长效性支持政策,持续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促进生猪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4-06
“剑拔弩张又何妨,华夏何曾惧豺狼。众志成城担国难,横刀立马斩恶强。万里山河皆热血,神州遍地好儿郎。何惜百战穿金甲,纵死不敢愧炎黄!”缅怀英烈、致敬国魂。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上下五千余年,国人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清明的大江,向往着豪迈与激情,翻卷着悲壮与哀恸,似为一代代民族魂魄奏响通向伟大斗争、伟大胜利的交响。山河热血,属精忠报国、属东归英雄,属中条山八百冷娃,属一次次卫国保家的无名战士,这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灭的史诗。下雨了,清明的春雨,让河面带着一丝凉意,娇嫩的小花小草挂着一滴滴晶莹剔透的小泪珠。田野裹挟振兴乡村的气味,竟然是那样地幸福美好。清明期间,多会回乡祭祖扫墓,那儿曾是生我养我的老家,那里更有对自身成长恩重如山却早就亡故的亲人。悲悲切切、酸酸楚楚,时光难以忘怀,阿公阿婆的身影犹在眼前。当年,日军投掷的炸弹让四川三台燃起大火,哭声四起,满目疮痍。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反击法西斯,战况吃紧,自愿加入远征军,抬起你们的双脚,狠狠地踩灭这入侵的战火、这该死的战火!百年变局,和平依旧脆弱。清明需要记住真实的故事,须把民族的血泪化为面向命运共同体的行动。须珍视在共同抗击反人类法西斯军国主义所结成的战斗友谊、所凝聚的团结共识,把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力量延伸到现实,延续到未来。这才是“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关于清明,始终觉得这就是个代表历史的词汇,因为要祭奠所以要怀念。万里山河皆热血,神州遍地好儿郎。多少年,守护着时间,伫立岁月桥头,静候思念降临,早把情感揉碎而释然。清明我来也,大河两岸,有一片片萦绕的哀思惆怅。感悟生命的春天,当然理解逝者如花的轮回。理想信念之光不灭,无论闲情逸致还是愁绪满肠,想一想,从武汉到上海,这些年抗击新冠变异的白甲逆行者又何尝不是英雄?!(通讯员 墨峡)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4-05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粮农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多一点少一点仅为战术问题。而国家和人民的粮食安全则是最根本的战略问题。实施乡村振兴,须把确保农林牧副渔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油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产能放在更突出位置,切实解决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大历史观看待农业、农村、农民,只有深刻理解“三农”,才能更好理解国情民情。粮棉油生产年年都要抓紧抓实,面积、产量绝不能掉下来,供给市场不能出问题。应坚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级党组织的重中之重,聚全党全社会合力实现“五个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现乡村振兴,重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要结合一流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服务保障、汇聚更强力量来推进。真抓实干搞好新时代“三农”,须建强一支政治、本领、作风过硬的乡村党员干部队伍。须严防死守耕地红线,以“长牙齿”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障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农业增产关键基础与核心技术到位。调动种粮积极性,让群众种粮有钱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要稳住基本盘、夯实“三农”基础。发展乡村产业亦要同步推进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深化改革发展,实现乡村治理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落地见效。延续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农耕文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转移。滴水穿石、弱鸟先飞,各级组织应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通过广泛依靠群众、教育引导群众、组织带动群众,不断激发农民朋友搞好现代农业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引导城市居民通过投身故乡老家的振兴,共建美好新家园,为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提供强有力基础支撑。(通讯员:长河川淼)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4-02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安讯(通讯员 罗卫平)脱贫攻坚收官后,乡村振兴全面提速。广安全域属于脱贫地区,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的要求,持续发展增收产业很重要,继续推进乡村建设更重要。广安市广安区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抢抓中省市“四个不摘”的政策机遇,重拳出击优化人居环境,为全市推进乡村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资料图片一、广安主要做法(一)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情况一是高度重视。广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工作纳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所占分值0.8分,并将完成情况作为年度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二是多元投入。2021年实施农村“厕污共治”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800万元,其中整合中省项目资金920万元(中央财政“厕所革命”示范村建设专项资金106万元,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以奖代补资金408万元,其他上级环保资金192万元,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14万元),乡村振兴专项债券资金1000万元,区本级财政资金80万元,农户自筹800万元。三是标准建设。室内厕屋按“缺啥补啥”原则,最高不超过1400元/户的标准补助;室外“四格池”按3400元/户的标准包干补助,“沼改厕”按500元/户的标准包干补助。四是创新模式。积极推行“3+1”四格池(砖砌三格化粪池+一个污水池)模式,三格式化粪池可将粪污进行发酵处理后,用作肥料,提高了粪污无害化利用效率;紧邻三格式化粪池同时修建灰水池,可将农户家的餐厨废水、洗衣水等生活“灰水”进行沉淀、油污分离和过滤,实现无污染、无异味排放。五是持证施工。项目实施前,广安区上统一组织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相关专家对镇村干部和意向施工队伍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后进行考试,考试通过后颁发合格证书,凡未获得证书的一律不得参与项目施工。(二)乡风文明建设情况一是成立乡风文明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亲自挂帅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从2021年开始全覆盖开展“一榜两评”活动(“一榜”即乡风文明红黑榜,红榜为表扬部分,黑榜为批评部分;“两评”即环境卫生和文明村民两项评比)。二是整合项目资金。整合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等项目资金,由区级财政每年安排1500余万元切块资金(含工作经费和奖励经费),由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联合区卫生健康局、区教科体局、区妇联、团区委出台乡风文明提升4个活动子方案,广泛开展家风家训教育实践、困难群众帮扶、文卫知识宣传和邻里守望相助等活动,带动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有效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和群众精神风貌。三是分级分类开展评比活动。实行“区评乡(镇)”“乡(镇)评村”“村评户”三级评比模式,“区评乡(镇)”每季度一次,组建成立专项评比组,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对16个乡镇和4个区级部门乡风文明“一榜两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比,并同步开展每月“乡(镇)评村”和每周“村评户”,以评促干、以干促发展。二、调研认识感悟(一)必须建设党的领导。乡村建设涉及面宽、关联度大,不是那一个部门能够办好的事情,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当下乡村建设厕所革命职能在农业农村部门,污水治理职能在生态环保部门,垃圾治理职能在住房建设部门,村庄规划职能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平时工作农业农村部门牵头靠“吼”、推进靠“走”、成效靠“收”,疲于应付任务,各方均喊难上难。广安区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引领、亲自推动,明确乡村建设和治理专责机构总牵头,区、乡、村上下一条心,乡村振兴、卫生健康、教科体、妇联、团委等左右一体化,无论是从面上任务的完成,还是从点上工作的质量,以及群众受益的反馈,总体情况反响较好。(二)必须坚持系统治理。乡村建设和治理千头万绪,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蜻蜓点水”见不到效益,即使见了效益很多也是“昙花一现”难见长效。广安区坚持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实施农村“厕污共治”项目为载体,以开展“一榜两评”活动为推力,促进乡村山、水、林、田、路、电、房、灯等乡村建设进行系统建设和治理,“桌”子摆得正摆得好,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三)必须创新工作机制。乡村建设各地的工作基础不同,推进方式各异,一段时间以来因为资金来源不同、项目渠道各异,一些地方“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实施结果呈现出低层次重复建设,基层群众产生怨言。广安区以党委、政府的“手”,整合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等涉农项目资金,年投入5000万元用于除现代农业发展以外的乡村振兴建设(2021年投入2800万元用于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乡风文明建设,在完成中省市农村卫生厕所任务的基础上,还按4800元/户的补助标准探索推广“3+1”四格池化粪池模式推动农村卫生厕所建设,不仅解决了厕所排污问题,还同步解决了洗澡水、洗锅水等污水处理问题,也调动和激发了社会各方面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广安区龙安镇对全镇6个村的垃圾清运工作统一对外“招标”,每个村每月在村级运维资金中支付1300余元,农户每月不缴钱,镇域村域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约定缴钱,既有统的要求,也有分的灵活,既有政府干预的影子,也有市场机制的体现,基本实现了户收集、村清运、常保洁。(四)必须发动基层群众。乡村建设是为群众而建,推进乡风文明最终受益的主要还是群众,所以群众的参与度至关重要。广安区悦来镇灯塔村以“乡风文明—小红花超市”兑奖活动和“乡风文明—流动红旗之家”表彰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乡风文明示范村建设,以实打实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花钱不多但形成了一种导向,当下花钱目的在于形成一种习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形成大成效。三、全市工作建议(一)召开一个动员大会。结合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关于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22】22号)文件精神,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一次全市乡村建设及治理推进大会,对相关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分析新形势,明确新任务,凝聚新力量,促进新发展。(二)明细一套组织体系。2021年3月,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分别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推进乡村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乡村治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可借鉴推广广安区的做法,在此基础上统一成立由市长或者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加大统筹力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学习借鉴原脱贫办的运行机制,代表领导小组定期调度各方工作推进情况,形成专报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同时抄发各地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关于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22】22号)文件对乡村建设行动已经明确了统与分的内容,市县一级作为执行单位,一定要理顺关系明确职责,确保统得起、分得实。根据乡村振兴部门下步要承办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的要求,市县在相关职能划转上一定要划职能调编制动人员,不能只划职能不说编制和人员。为保目前正常运转,可先将农业农村局农村建设治理指导科带职能带编制划转给乡村振兴局,在乡村振兴局增设乡村建设指导科,统筹开展乡村建设工作;将农业农村局农村能源办公室带职能带编制划转给乡村振兴局,组建乡村治理服务中心,统筹开展乡村治理工作。(三)出台一套工作文件。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关于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22】22号)配套文件为中心,同步出台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指导性文件,进一步厘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同时,借鉴脱贫攻坚的做法,由乡村振兴部门牵头,通过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的原则,分县建设乡村建设项目库,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工作落地落实。(四)探索一种创评机制。围绕主城区周边、乡镇及中心村、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大中型集中居住安置点和乡村旅游发展区,分层分级分季开展创评,综合评价与行业自评相结合,经济激励与政治褒扬相结合,干部评与群众评相结合,以评促干,以干兴业,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整体推进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特别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基础增加成色。(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市乡村振兴局 )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4-02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邓也  2022年一季度,四川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要争先”的精气神锚定目标、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奋力向着“开门红”奔跑。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开门红”。今年我们党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四川也将召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意义重大。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但是,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也为四川实现经济增长带来更多困难和挑战。在此意义上,四川实现2022年“开门红”,既是圆满完成全年目标的基础,也是自身进一步增强经济稳定性,提升高质量发展支撑力的必然,更是作为经济大省在全国稳增长大局中展现新作为的担当!  为了不一样的“开门红”,四川在谋划上先人一筹。以元旦节后上班第一天,在全国率先组织全省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为“发令枪”,省级层面1月初公布全省重点项目名单,1月下旬印发《四川省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若干政策》,陆续召开的全省稳增长政策落实情况调度电视电话会议、全省投资运行和财政收支调度会、全省项目投资工作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现场会等会议,既释放重要信号,也为冲刺“开门红”提供要素保障,又导向引路、保驾护航。  为了不一样的“开门红”,各地各部门迅速进入状态。这是全力以赴的三个月。看市州,自贡、眉山、乐山等地瞄准文旅、先进制造、茶等优势产业,在打响产业品牌、招大引强推动产业发展上主动作为,在开新局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看重点工程,成自宜高铁白云山隧道24小时满循环施工,引大济岷工程58台钻机同步地勘“急行军”推进,各大项目、众多园区井架立起来更转起来。这是紧张冲刺的三个月。省财政厅提前行动精准施策,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的9个督查组奔赴全省各地,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狠抓重点领域投资,推动项目及早开工、在建项目提速增量。这是全省总动员的三个月。旨在以最快速度将经济拉入平稳健康发展的轨道,事半功倍熨平周期带来的波动,实现我们的目标。  冲刺争先中,我们抢抓发展战略机遇,《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要点》《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等国家重大部署,正逐渐从“施工图”变为“实景图”。冲刺争先中,我们让政策、改革和发展红利加速释放,收获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落地见效快的重大项目,它们生根发芽,将为全省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发挥重要作用。冲刺争先中,我们收获成绩,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4%。总体看,全省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好于预期、呈现暖意。还值得一提的是,冲刺争先中我们磨砺了干事创业的好作风,养成奋发争先、狠抓落实的精气神。  若将全年经济发展视作“中长跑”,起步就是冲刺,意味着中后程仍将努力奔跑,意味着奋战中局的艰巨任务,需要中局续航的关键转换。当前,四川项目投资正处于时与势交汇、危与机并存的关键节点,既要认清困难挑战,更要善于从中捕捉机遇。延续“冲刺”的精气神,需继续发扬一个“早”字,对各项工作早安排早部署,有利于稳增长的政策要早出台早落地;精准突出一个“抢”字,抢抓项目投资的“牛鼻子”,精准对接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推进项目投资落地成势、提质增效;认真落实一个“减”字,全面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的支持力度;坚持不懈一个“防”字,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全程贯穿一个“稳”字,把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市场的力量激发活力,用政府的作为稳定预期,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把发展势头保持好、巩固好,让“开门红”更有意义。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02
(记者 杨甦 文/图)“螺丝再扭紧点,把架子搭牢固!”3月29日,四川嘉竹茶业有限公司里,国网成都蒲江县供电公司的工人正在挥汗如雨、埋头苦干,他们有的“挂”在电杆上,有的守在设备边,辛勤工作的目标只有一个:今天之内恢复厂区通电,让新设备尽快投入使用。每年3到6月都是春茶生产的旺季,为了扩大生产、提高产能,公司今年引进了全新的数字化全自动产业生产线,用来替代传统的“气炒茶”。要完成这项改扩建,就必须对电力设备进行升级,以适应新的生产线。那么,茶叶生产“气改电”有哪些好处?如何保障供电,助力成都茶产业发展?3月29日,记者走进蒲江县的茶厂、茶田,为你解读成都春茶生产背后的“电力密码”。茶农使用电热锅炒茶节约成本提高产能茶企茶农都得实惠施工工地距离川嘉竹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不远,记者赶到现场时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十多米高的电杆上,三名电力工人在安全绳的保护下安装设备支架;地上的电力工人也没闲着,他们忙着安装调试各种设备,确保通电之后都能正常使用……施工难度最大的是要把300多斤的真空开关挂上十多米高的电杆,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工人们得先架设一套轮滑系统,再慢慢把设备拉到空中。“今天之内就能完成施工,然后新设备马上就能通电运行。”国网成都蒲江县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向雪梅说。为什么要“气改电”?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是主要原因之一。向雪梅告诉记者,以嘉竹茶业为例,在成都供电公司相关政策的惠及下,公司申请到了茶叶粗加工上的农业生产电价,“他们生产用电,一度大约为5角钱,比普通的大工业用电节约了好几角。”据四川嘉竹茶业有限公司行政经理李艳介绍,过去生产主要用电和天然气,经过计算,生产一公斤茶叶的能耗成本是5元左右,换成电之后,能耗成本能降低1到2块钱。“同时,电力设备控制温度、时间更精准,我们的产品质量也更有保证。”李艳表示,电力驱动的生产线启用后,预计每年可以新增500吨产量,推动年产量达到800吨,公司的年产值也将由2000万到3000万,提升到5000万到6000万。开通“通道”形成保电组把供应服务送到茶农家门口在蒲江县某生态农庄走访时,记者发现茶农炒茶时,使用的也是电热锅。“过去我们用过柴火,但茶在干的时候很容易吸味,所以炒出来可能会有些柴火味。现在我们用电,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农庄负责人吕先生说。据了解,国网成都供电公司一直在开展电能替代推广。以蒲江县制茶业为例,该产业逐渐从炭制茶、气炒茶向电气化生产转变,从杀青、搓茶、烘焙等工序,到茶叶冷藏、包装都用电,截至目前,全县完成替代每年增售电量近200万千瓦时,减少1700吨碳排放量。同时,供电公司还针对茶叶加工制作中的用电问题畅通“绿色服务”渠道,组织党服队队员成立保电小组,对成佳茶乡辖区内电力设施开展全面巡查检修,为茶企、茶农检查维护制茶设备、把脉问诊。同时,供电公司在村社设置了服务岗位,将供电服务送到茶农家门口,指导其科学用电,满足春茶生产、春灌用电的需求,确保茶农用电安全无忧。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3-31
四川农村日报讯 丁恒情  建设文化广场、安装运动器材、水电气暖入户;水泥路通到家家门口,自来水流入户户室中,新型基础设施助农增收……近年来,各地不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保障乡亲们生产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拉动效应。如今,我国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实现了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农民安全饮水有保障……一条条硬化路,一根根网线,串联起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图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档升级,折射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大好势头,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更见力量。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就拿修路来讲,在广袤乡村大地上,农村公路通村达组、联通城乡,正在把“人悦其行、物优其流”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更让农民看到了“大路越走越宽阔”的新希望。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宽敞明亮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千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设备齐全的村卫生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乡村振兴并非一蹴而就的,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离不开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的顽强拼搏。当前,跟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比,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匹配,公共服务供给还不能充分满足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提出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举措,涉及道路建设、供水保障、农房改造等方面。接下来,严格执行、付诸行动,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才能打牢基础、补齐短板,绘就山乡巨变的秀美画卷。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31
四川农村日报讯 鱼予  眼下正值春耕农忙时节。农业农村部3月26日明确,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今年将多措并举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将大力推进种植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建设100个绿色防控县;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快推进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集成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综合措施,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中央财政将继续支持各地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资料图片  生态产品是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其特点在于节约能源、无公害、可再生。而生态文明的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变革,必将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调整。大力推进种植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更是党员干部责任担当的深层体现。把绿色生态“新标尺”立起来,是打造“绿色品牌”、实现经济生态双赢的有力举措。  绿色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来自政府、企业、农户的积极参与。群众不仅期盼生活的富裕,更是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绿色发展慢不得、等不起。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农业产业变革的方向。纵观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推出了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绿色计划”,不但促进了这些国家“绿色产品”的发展,更是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多的地位和份额。可见,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要实现绿色发展,瞄准产业着力点也相当关键,如: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如何让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开发绿色设计产品;如何创新机制,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如何综合利用资源产业;如何让新能源产业得到公众的认可,并得以推广;如何以政府监督之手,对绿色制造涉及的制造问题、产品生命周期、环境保护问题进行监督指导……简而言之,必须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相应的跟踪和评价机制,研判绿色发展趋势,为绿色制造提供有力的支撑。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生态产品,同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一样,都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在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进程中,只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实处,就一定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群众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31
(李炜 房宁)春耕备耕时节本是用肥备肥高峰,但笔者在河北小麦主产区调研发现,一些农资店的肥料生意比往年冷清,经营者反映,肥料价格太高,农民买肥都得掂量掂量。江西、湖北等地也有不少农民反映,肥料价格涨幅过大,影响其生产积极性。面对远超往年的肥料价格涨幅,面对“水涨船高”的种粮成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让种粮能获利。资料图片  春耕用肥价格高,乍看起来是老生常谈,琢磨起来似乎也符合“季节性上涨”的规律。但是,今年肥料价格“高”得不寻常。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3月第2周,国产尿素平均出厂价2756元/吨,同比涨38.9%;磷酸二铵3580元/吨,同比涨10.2%;氯化钾3900元/吨,同比涨85.7%;复合肥3373元/吨,同比涨40.0%。往年部分肥种价格上涨、总体呈平稳状态的肥料市场,今年呈现出整体价格上涨且高位震荡的态势。  涨幅为什么这样大?专家分析,主要原因包括: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拉动化肥生产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国际化肥价格持续高位,进一步带动国内化肥价格上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部分地区化肥发货运输不畅,对供应产生一定影响。  化肥价格如此“高涨”对种粮农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据湖北、江西两省农业农村部门测算,仅化肥涨价导致种植成本每亩增加高达百元。种粮成本的显著抬升对种粮收益造成挤压,安徽凤台县一位种植大户反映,今年种麦能略有利润就不错了,有的种植大户由于土地流转费用较高、苗情相对差一些,可能会亏本。种粮收益的缩水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积极性,“白忙活不说,还要倒赔钱”的心态在种粮大户中很有代表性,“肥料这么贵,就少用一点”的应对方式也不鲜见。湖北汉川市西江乡江集村一位种粮大户直言:“如果没有补贴,田是没法种了。”  然而,田非但不能丢,还得好好种。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证14亿人每天准点开饭”的任务,具体就落在一块块田里,落在种粮农民肩上。  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  在肥料等成本高企的情况下,让种粮能获利,现实的需求就是降低用肥成本。有关方面要确保化肥稳产保供,畅通流通渠道,为农民购肥用肥提供便利和实惠。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投放100万吨国家钾肥储备,促进国内钾肥保供稳价。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也在采取措施,例如江苏省财政专项支持,通过团购大单锁定价格、统一配供压降费用、自储代储联储备足货源等办法,可降低化肥价格10%-18%。  但给种粮农民带来成本压力的,远不止肥料涨价这一项。尤其是对种粮大户来说,土地流转费、人工费等诸多开支中每一项多出十块八块,几百亩地的费用加起来就不是个小数目。同样道理,他们所享受到的每一点优惠,加起来也能起到激励作用。  让种粮能获利,要加大对实际种粮农民的补贴和支持力度。2021年以来,中央财政连续两年投入2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以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针对今年肥价涨幅过大的实际,要适当加大补贴力度。显见的实惠之外,还要通过多种方式给种粮农民“发福利”,比如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高标准农田改造、高素质农民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增强他们种粮的信心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后劲。  让种粮能获利,还要让农民更多地分享粮食价格上涨的好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2022年生产的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每斤各提高了2分钱,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每斤各提高了1分钱。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多年来,确实起到了稳定粮食生产、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作用。靠政策保本,更要靠经营增效。在粮食价值链条中,处于上游、绝大多数只能在集中收获期卖“地头粮”的农民,往往等不及、赶不上市场收购价的高点。因此,要为种粮农民提供更便捷的烘干、仓储服务,从项目统筹、用地审批、金融服务等方面支持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发展粮食烘干产后加工,让农民在把握售粮时机上有更大余地,在实现粮食产后增值上有更多选择权。  想让农民在种粮上敢投入、肯投入,不仅要解燃眉之急,使种粮农民在肥价高涨时不亏本,还要让他们多得利、可持续。要切实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收益稳了,农民种粮的心定了,粮食安全的基座才能坚实。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3-30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从粮食到油料,从能源到矿产,初级产品供给关乎发展,亦牵动安全。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利用‘两个市场’,但必须有一个安全线,超过了以后就要亮红灯”。这是总书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国家战略需要,对风险隐患的深刻洞察,对稳粮保供工作的最新部署。  我国是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主要农产品供给总量充足,但要做到全部自给自保,地不够,水不够,生态环境也承载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农业资源配置,适度增加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不容否认,通过国际贸易合作,不仅丰富了农产品结构,满足了人们消费需求,也为我国耕地、水资源等休养生息腾出空间。也不禁有人要问,既然我国资源如此紧缺,国外买粮又便宜,为何不通过大规模进口来缓解粮食安全的压力?  早在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是必要的,但要把握进口规模和节奏,防止冲击国内生产,给农民就业和增收带来大的影响。  粮食进口是把双刃剑,总书记的论述时刻警示着我们,利用“两个市场”,决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国内粮食生产,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决不能买饭吃、讨饭吃,不能有麻痹症、依赖症,我们只有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掌握进口的稳定性和话语权。  从国际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蔓延,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还在持续,且不说一有风吹草动各国首先捂紧自己的“粮袋子”,即便我们能把国际市场上的谷物都买过来,也还有很大缺口,还会引起全球粮价暴涨;从国内看,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粮食和“菜篮子”产品需求将持续刚性增长。对于“买不到、买不够、买得贵”的风险,如果没有充足的备手,势必会影响国内市场稳定。  总而言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中国人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脖子。  要明确战略底线。要立足重要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明确保什么、进什么、进多少。必须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对必须进口的品种,要推动进口来源和渠道的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依存度,确保供应安全、价格可控。  要缩小产需缺口。降低进口依赖,根本在于补上产需缺口。要立足自身,下大力气调整结构,向科技创新、组织创新、模式创新要单产、要效益。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多油并举、多措并施,争取大豆和油料的自给率有较大提高,让“油瓶子”里尽可能多装中国油。  安全线也是生命线,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储备能力,才能真正让“两个市场”为我所用,实现互利共赢。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3-29
(汪菲 黄敬婷 记者 王晋朝)春分已过,农忙正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强调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作为我省重要粮食产区,乐山今年的任务是完成粮食产量126万吨。地处四川盆地西南浅丘向山地的过渡地带,“七山二丘一平”的乐山如何完成稳粮增收目标?  正值春耕时节,记者深入乐山田间地头,围绕“地从哪来”“谁能受益”“如何增效”三个关键点,探寻乐山保粮食、促增收的有益实践。、三月十五日,村民在井研县王村镇高标准农田进行玉米、大豆种植。龚启文摄一问:地从哪来? 山间坡地上做出的“文章”  3月17日,记者从峨边彝族自治县的县城出发,在盘山公路上走了近30分钟到达宜坪乡宜坪村。眼前豁然开朗:近800亩连片梯田在山坳间蔓延,不少群众正在梯田里疏通沟渠、翻整土地,为下一步播种做准备。  两年前,这里还是零散的山间耕地。没有硬化道路、没有排洪渠,也没有灌溉系统;耕作基本靠人力,灌溉靠肩挑手提。“雨落大点,山坳就涝起。”村民邛莫鹰时说。  峨边县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彭军介绍,峨边山间坡地多,要想在坡地上做文章,唯有坡地改梯田,提高耕地亩产量——高标准农田改造,成了破局之法。  然而,这800多亩山间土地分属全村几十户村民,如何“化零为整”?  2020年,峨边请来了第三方公司进行土地测绘,厘清了整地前各户的土地面积。“坡改梯”完成后,当地按照测绘数据对农户土地重新划分,“确保每户土地面积不会减少。”  与“坡改梯”同步推进的,还有交通、灌溉等基础设施。800亩农田配套了新砌明渠1862米,新建田间道路839米和一口全新的蓄水池。  “生产路修通了,农机开进了田里,灌溉水管也替代了人工浇灌。”邛莫鹰时说,2021年每亩田增产玉米近100公斤,土豆增产超200公斤。宜坪乡乡长吴柯宏表示,去年全乡粮食亩产同比增加超30%。  宜坪乡是乐山破解土地难题的缩影。乐山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书记张羽说,保障耕地,乐山既要量,也要质。  目前,乐山建成高标准农田198万余亩,均实现“旱涝保收、宜机作业”。5月底前,还有29.5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望全面完工,预计年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307万公斤,扩大良种种植面积13.7万亩。二问:谁能受益? 一块“腾果还粮”地的探索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长春村的“腾果还粮”示范基地,只见条状地膜规律整齐地遍布田间,几十名村民正在播种玉米和大豆种子。“有1200亩。”承包方重庆罗升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罗凯说。  两个多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猕猴桃种植地,由于业主经营不善,近年来几近撂荒。2021年初,苏稽镇政府实施“腾果还粮”,引入重庆罗升生态农业流转复垦。  针对低效失管经果林实施“腾果还粮”,是乐山市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的具体做法。乐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志说,“腾果还粮”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益尝试,“充实种粮农民的‘钱袋子’,才能从根源上扎牢‘粮袋子’。”  流转后,这片原本撂荒的土地能为当地村民带来每亩1200元/年的流转收益。基地平时需要50—60人进行日常田间管理,农忙时还需要超过100人进行采收。村民李玉芬现身说法:“我有一天挣了70元。”  乐山市还将在犍为县、夹江县、峨眉山市等地推广稻—药、稻—鱼等多种生态立体种养殖。犍为已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无抗养殖示范5000余亩,每亩纯利润达3000余元,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  乐山果、茶、药园区多,且标准化高、集中成片。未来,该市还将在幼龄果茶药园套种玉米、大豆、薯类等,扩种旱地粮食作物,扎牢“粮袋子”,丰富“菜篮子”,进一步提高农民收益。三问:如何增效? “五良融合”示范的突破  “这是最后一茬了。”3月18日一大早,井研县千佛镇瓦子坝村合作社业主李星就用三轮车运来了需要栽种的玉米苗。李星介绍,栽种玉米秧苗,可比播种玉米粒的传统种法提前一个月上市。  乐山唯一省级“五良融合”(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示范基地设在井研。怎样抓“五良融合”?瓦子坝村党支部书记程健康给出形象解释: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简言之,适宜大型机械化耕作。  “这是一个全新突破。”井研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雷平介绍,井研县地处浅丘,耕地地块平均面积不足1亩,这导致当地很难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种植。2021年7月,当地对瓦子坝村1050亩田地进行“五良融合”改造,让这片土地实现宜机化,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还提高了种植大户、农民以及周边区域的种粮积极性,“基地的业主和农民普遍感受是耕作效率提高了。”  目前,示范基地内新建生产道2.5公里、配套新明渠1.1公里,大中型拖拉机可单向行驶距离达1.2公里。“实现了100%宜机化作业,综合人力成本由此降低了将近七成。”程健康说。  以“五良融合”试点为契机,井研将建成宜机化作业面积1900亩,全力建设井研县南部百里粮油走廊。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3-29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服务三农。乡村振兴等不来送不来,要靠团结奋斗而来。农村党员干部要成为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维护乡村和谐稳定、深化脱贫奔康乡村振兴引路人。让农村基层组织的形象获得广泛认可,让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让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搞好农村基层党建十分重要,只要每个组织和每名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责任意识,就能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畅通党和政府决策部署“最后一公里”,保障从严治党、锻造党性向农村基层延伸,这样,我们的组织就会很强、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应通过更扎实的“三农服务”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落地见效。当前,我们尤其要把促进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为根基,夯实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增强脱贫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常态联系。跟进重点帮扶集中支持,确保科学发展不掉队。通过不断完善涉农基础设施,把工作重心转向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履职尽责,加强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以主导产业、比较优势谋发展、筑实基础经济,稳妥构建幸福美丽乡村,改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能力。深化脱贫奔康乡村振兴,当然要选优配强乡村党组织带头人。应持续整顿好软弱涣散,运用“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壮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农村党建与产业人才深度融合,确保政治组织优势与群众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通过严格标准要求措施,缩小收入差距,增强共同富裕,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以各方常态化帮扶,让兜底保障再提高,不断增强新时代乡村“五大振兴”创造力。(通讯员:长河川淼)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3-28
  动物检疫是降低动物疫病传播风险的一项综合措施,关乎动物防疫成败。近年来,动物检疫工作稳步推进,以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为基础、流通环节监督为保障的检疫工作机制逐步健全,检疫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防检结合、以检促防的工作格局日益完善,为防范重大动物疫病扩散流行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动物检疫体系工作力量不足,一些地方“线断、网破、人散”,检疫监管缺失,逃避检疫现象屡禁不绝,必须完善制度机制,夯实工作基础,强化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动物检疫前哨作用,有效促进养殖业发展,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资料图片  充分认识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支撑作用  近年来,动物检疫工作稳步开展。2021年,全国产地检疫畜禽310.94亿头(只),同比增长8.5%,屠宰检疫畜禽139.76亿头(只),同比增长21.6%,在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维护生物安全的重要措施。动物检疫事关养殖业生产安全,是保障养殖场户引入健康动物的关键。从近年来疫情追溯情况看,违规引入未经检疫的畜禽已经成为疫病传播扩散的重要因素。2020—2021年,在各地报告的34起非洲猪瘟疫情中,19起在运输过程中被发现,大部分为未经检疫违法违规调运,给生产经营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动物检疫与公共卫生安全密切相关,是防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农业农村部先后出台了16部产地检疫规程和屠宰检疫规程,其检疫范围涵盖了所有33种家养畜禽以及犬、猫,检疫对象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等主要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养殖和屠宰环节落实好动物检疫等综合防控措施,可以及时从前端发现并处置不符合检疫要求的动物和动物产品,从源头降低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播风险。  促进动物防疫的重要关口。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应当依法经过检疫,附具检疫证明。产地检疫是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流通环节的“第一关”,要求对前端防疫水平进行确认,符合条件才能出具检疫证明,从而倒逼养殖场户履行相关防疫责任,按规定开展强制免疫,佩戴畜禽标识,做好防疫记录,定期进行清洗消毒,维持良好的生物安全水平。屠宰检疫是动物变成动物产品的“最后一关”,是对前端防疫水平的再确认。切实做到“未检的不宰、未检的不售”,可以有效督促生产经营主体按规定申报产地检疫,做好运输过程中和到达屠宰场后的防疫工作,防止违法违规运输的、病死的动物非法进入屠宰场,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  提升产业质量的重要抓手。动物检疫贯穿养殖到屠宰全过程,是养殖业生产状况、动物流通情况和疫病传播流行规律的重要观测窗口。动物检疫证明记载的动物数量、种类、启运地和目的地等信息,直接反映了养殖生产、产销分布等情况。深入分析利用检疫数据,可以及时了解养殖业生产状况和市场走势,引导生产经营主体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把握生产进度。动物检疫信息一旦出现异常,意味着可能存在疫情或者不正常的调运活动,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近期,针对多个地区活羊跨省调运申报检疫率低问题,农业农村部及时发布公告,废除了提供小反刍兽疫检测报告、跨省调运需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人签字等规定,进一步畅通供应链,维护畜牧业健康发展。  准确把握新时代动物检疫工作的新要求  当前,畜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动物检疫工作在种、料、病、管、消等重点环节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保障畜牧业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措施,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入推进动物检疫工作。  正确把握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改革的关系。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动物检疫、监督、执法职责由动物卫生监督所集中承担的格局被打破。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省、市、县自上而下统一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大为削弱,三级动物卫生监督所仍然保留的不足1/3;部分地区检疫职责缺失,与监督执法协作机制未能有效建立;专业力量明显弱化,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超过70%为大专以下学历,50岁以上占1/3,30岁以下不足10%,动物卫生监督体系亟待重塑。依据新动物防疫法和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精神,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其他有关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分别由农业农村部门的行业管理机构和执法机构承担。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主动顺应这种变化,立足改革后新的体制格局和职责定位,加快建立起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业务指导体系;积极推进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在改革中强化基层动物检疫力量,配齐配强官方兽医队伍;逐步完善与行业管理、农业综合执法、技术支撑等机构的协同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正确把握动物检疫对促进发展与维护安全的关系。原则上,在不违反有关分区防控、疫情风险区管控等规定的情况下,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应当出具检疫证明,准予调运;官方兽医依法履行动物、动物产品检疫职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碍。这就是说,政府部门不得随意阻碍或授意官方兽医,采取变相附设检疫条件、无故拒开检疫证明等措施影响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区将动物检疫作为禁止或限制特定动物、动物产品跨区域调运的一般性措施,妨碍正常的生产流通秩序,这类行为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在保持动物及动物产品调运渠道畅通的同时,要规范官方兽医检疫出证行为,禁止“隔山开证”、非法买卖使用检疫证章标志,决不能让违规检疫成为非法调运的“挡箭牌”“护身符”。要加强运输过程监管,严格查证验物,千方百计堵住调运“旁路”“歪路”“邪路”,切实让非法调运行为回归“正路”。  正确把握动物检疫与动物防疫的关系。作为动物防疫的一项重要措施,动物检疫可以促进疫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减小经济社会损失。但检疫与防疫正如树木与森林的关系,独木不成林,防疫不能仅靠检疫“包打天下”,应牢固树立系统观念,推动包括免疫、检疫、屠宰等各项防疫措施同向落地。生产端,要加强日常巡查,强化免疫、监测、消毒等措施落实;运输中,要加强证章标志查验,强化运输人员和车辆备案、指定通道核查等管理;目的地,要加强督导,强化隔离观察、落地信息反馈等工作,推动实现检疫信息闭环管理。同时,要将检疫工作放到防疫全局中去思考、谋划、推动,与防疫各方面做好衔接,完善防检结合、以检促防工作机制,切实服从服务于防疫全局。检疫工作要不断创新,用好信息化手段,优化程序手段,推广全链条智慧监管,实现各环节数据和信息相互贯通、相互佐证,促进检疫便民、规范、高效。  正确把握动物检疫自身“变”与“不变”的关系。新动物防疫法实施后,动物检疫基本制度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稳定,这是现阶段推进动物检疫工作的基本遵循。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细化实化配套规定,并有效推动落实落地,保障工作延续性,维护制度严肃性,这是动物检疫工作的“常量”。同时,动物检疫也在随着形势任务不断变化,工作措施需要与时俱进,这是动物检疫工作的“变量”。当前,畜牧兽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正发生着深刻变革,特别是后疫情时代,智能化、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动物检疫工作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要加快推进检疫监督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畜禽免疫数量与检疫申报数量相结合、产地检疫与运输监管相结合、启运地出证与目的地反馈相结合”的智慧监管。要积极推动实验室检测在动物检疫工作中的运用,健全完善以实验室检测、日常监测为基础的检疫出证制度,不断提升动物检疫工作科学化水平。  高质量做好今年动物检疫工作  目前,农业农村部正组织各地开展动物检疫监督能力提升行动,夯实动物检疫工作基础。要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认真梳理动物检疫工作短板弱项,强化体系建设,优化工作机制,创新方法思路,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改革攻坚勇气和务实管用措施,推动动物检疫工作向纵深发展。  加强基层动物检疫体系建设,确保检疫有人干。农业农村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要综合考虑畜禽养殖数量、养殖密度、地域特点等因素,开展体系效能评估,摸清机构、人员和任务底数,按照“县有机构乡有人”的目标,明确县、乡承担动物检疫职责的机构、岗位和人员,妥善解决机构撤并、专业人员流失等问题,确保基层动物检疫责有人负、活有人干、事有人管。要压实县、乡政府责任,将动物检疫职责纳入政府属地事项责任清单,避免职责悬空、任务落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密切与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协作,明确动物检疫工作中发现违法违规线索移交的程序、时限以及处置情况反馈等要求,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要明确专人对口负责动物检疫业务,共同推进检疫监督执法协作一体化。  建设高素质官方兽医队伍,做到有人会检疫。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建设好的专业队伍,是做好动物检疫工作的保证。要严格官方兽医备案任命条件和程序,及时将优秀的专业人员选入队伍,强化人才储备和考核评价。加强官方兽医管理,结合动物检疫申报点设置,明确官方兽医工作地点、服务范围、出证权限,实现官方兽医与检疫申报点关联管理。规范官方兽医行为,严格检疫出证账号管理,建立督导核查机制,严肃查处倒卖检疫证章标志、变相收费、隔山开证等违法违规行为。落实《2022—2025年全国官方兽医培训计划》,系统开展官方兽医培训,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区域培训计划,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抓好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定期组织官方兽医参加网络考试,检验学习成效。积极开展动物检疫技能竞赛,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推动官方兽医熟练掌握各类动物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规程,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操作实施检疫。  加快推进动物检疫信息化,用好检疫新手段。检疫出证是一项特殊的行政审批,具有申报主体多元、现场临床检查即时性强、出证频次极高、疫病处于潜伏期不易发现等特点,对官方兽医能力素质和检疫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必须在“一增、一减”上下功夫。“一增”就是增强信息化水平。要积极推进动物检疫电子证照应用,完善电子出证系统,加快推进无纸化出具检疫证明工作。强化全链条信息采集,逐步实现强制免疫、动物检疫、运输管理、落地报告、畜禽屠宰、无害化处理等各环节信息化管理全覆盖。加快数据互联互通,有效对接各地养殖、运输、屠宰、无害化处理等关键环节,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一减”就是减轻行政相对人负担。动物检疫如果过度设限,将引发大量的逃避检疫行为,反而不利于防疫工作大局。要坚持依法依规,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附加在检疫工作上的不合理措施,优化行政相对人申报检疫程序。官方兽医要将功夫下在平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掌握辖区内防疫信息,实施检疫时即可结合现场临床观察情况,简化出证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严厉打击涉检违法违规行为,保障行业大安全。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需要打好防疫“组合拳”,生产经营主体“主动防”,监管部门“严格管”,才能有效堵住防疫漏洞。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教育引导从业人员自觉遵法守法,严格落实防疫责任。建立健全养殖场分级管理制度,实行差异化监管措施,对未有效落实防疫规定的养殖场户,加大日常巡查、采样监测和处罚力度。优化区域化管理措施,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场、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完善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机制,有效保障符合条件的调运需求。持续强化畜禽调运监管,对从事动物运输的单位、个人以及车辆实行备案管理,有效落实跨省通过道路运输动物经指定通道入境或过境制度,切实发挥动物防疫检查站查验功能,严肃查处未附检疫证明、逃避检疫、牲畜标识与检疫证明不符等问题。落实好非洲猪瘟自检制度和官方兽医派驻制度,加强屠宰环节防疫监管,加大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惩处力度。加强病死畜禽收集、转运、处理、利用等环节监管,有效遏制买卖、加工或随意丢弃病死畜禽行为。健全异常数据分析、违规信息预警等机制,实现对风险信息数据的实时研判、迅速反应,提升及时发现并处置违法违规调运行为能力。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3-28
始终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团结奋斗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城市基层党建,须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学习宣传贯彻新思想,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高质量服务保障城市基层更高水平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搞好城市基层党建,重在现代化提升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反腐扫黑、纪律作风、法治建设全面跟进,生态体系不断完善,治理空间不断优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尤其经受了实现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严峻挑战,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面向百年变局,更要健全政治制度,突出党建引领,增进街道统筹、规范社区运行,确保基层组织化、制度化和具体化。当然,各级党组织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就是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战斗的力量。其中,需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理顺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关系,提升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质量。运用网格化管理,优化配置资源、理顺管护关系,实现精细管理和精准服务。通过综合协调,优化网络、拓宽供给、创新载体,提升基层党建服务能力。以民为本抓党建,这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的关键,更是最大的政治。所以,应围绕社区职业体系建设,搞好选育培养、激励保障,打造高素质的社区小区党员队伍。可聚焦老旧院落、城乡接合部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片,不断补齐城乡基层治理短板,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通讯员:长河川淼)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3-26
  (记者 何红卫 乐明凯)“我对今年全国两会的总体印象是3个‘更加’:更加井然有序、更加紧凑高效、更加求实务实。”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北荆州监利市新沟镇向阳社区党支部书记顾想平应邀在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中集中传达全国两会精神。  监利市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主会场上,市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及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全员参加,各乡镇管理区机关及直属单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在视频分会场参加学习。  “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监利是农业大市,多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标兵单位,三农发展潜力巨大,乡村振兴的机遇空前。”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上工作了26年的顾想平,对监利农业农村改革有很深的感情,他向大家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介绍了大会概况、湖北代表团和荆州代表活动情况,最后还谈了他本人参加全国两会的体会:旗帜鲜明讲政治、全神贯注谋发展、勇于担当惠民生、抢抓机遇开新局。  “全国两会期间,我就通过媒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这次听身边的全国人大代表宣讲两会精神后,感觉中央对基层的情况很了解,中央离我们更近了。”参加学习的新沟镇干部胡伟说,新沟分会场上有200多人参加学习,大家都在认真听、认真记,然后要把全国两会精神传达进新沟镇社区、农村、企业、学校。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3-25
(记者 王成栋)3月24日,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给出试验区的规划蓝图。  在覆盖成德眉资4市的《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落地实施、成德眉资一体化加速的背景下,这块“试验田”具有特殊意义。为何要设立试验区,又要“试”什么?记者采访了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资料图片为啥“试”?探索诸多推动同城化机制体制改革事项  在成德眉资4市之间设置一体化试验区的想法,早已有之。  去年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充分发挥成都带动作用和德阳、眉山、资阳比较优势,加快生产力一体化布局,促进基础设施同网、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政务事项通办、开放门户共建,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建设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都市圈。  “因为有很多前沿改革措施,必须要‘先试点、后推广’。”省发展改革委城镇化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解释,试验区本质意义上是成德眉资同城化和成都都市圈的“试验田”,承担着诸多推动同城化机制体制改革事项的重大责任。试点中所产生的经验做法,将会用于成德眉资一体化和成都都市圈建设。  作为“后来者”,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正是参考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经验,把试验区放在交界处,实现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区域的囊括。  根据《方案》,试验区范围包括成都东部新区(含托管天府新区简阳片区)和德阳凯州新城、金堂淮州新城、简阳城区、资阳临空经济区、眉山眉东新城,面积2997平方公里。从区域上看,正好囊括成德眉资4市的交界处。从划入区来看,试验区涵盖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临空经济区等各自相对最为活跃且相对互补的功能区。  “这样就能在探索试点中摸索总结能在4市同时推广的经验、做法。”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后,试验区将实现规划共同编制、多规合一、管理信息互通共享、项目共同实施、服务资源共享等诸多事项。“试”什么?探索3大类14个重点事项,涵盖多个领域  根据职能定位,试验区的作用是创新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有效路径和更好引领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在专家学者们看来,“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试点。  数据显示,试验区的人均GDP等关键指标不仅落后于成都,也落后于成德眉资4市平均值。根据《方案》,预计“十四五”期间,试验区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0%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增长2%以上。  从“低点”起步,如何加速快跑?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给出了试验区必须探索的3大类14个重点事项,内容涵盖促进基础设施同网、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政务事项通办、开放门户共建等多个领域。  首先是基础设施补短板。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是试验区的“先行官”。《方案》不仅注重交通干线建设,还特别提及“十四五”期间全面消除试验区的“断头路”。具体来说,在交通干线上,试验区将启动和加快成都外环铁路简州至空港段、资阳西至眉山北段和市域(郊)铁路龙泉至天府机场线等一大批重点铁路、公路项目。加快建设梓州大道南延线成都段、三岔湖旅游环线、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旅游环线、万罗路,全面消除“断头路”。  其次是产业协作共兴铸内力。重中之重是共同编制重点产业链全景图,明确各试验区内各区域主导产业。同时,打造承接成都非中心城市功能产业疏解转移示范基地,加快培育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最后是改革开放增活力。根据《方案》,试验区除推动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与资阳临空经济区协同发展外,还将积极申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东部新区片区、申建成都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区域内还将探索建立“市场准入异地同标”机制,实现综合试验区内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3-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3月18日,结束广安市的点位布设调研后,省农科院植保所虫害研究中心陈晓娟主任告诉记者,截至当天,专家组已在巴中市、雅安市、遂宁市、绵阳市等7个市(州),14个县(区)布点348个。  3月21日,专家组又兵分多路,继续奔赴南充市、资阳市、凉山州和甘孜州等地开展相关工作。直至月底完成涉及全省19个市(州),46个县(市、区)的1175个重点调查点位工作,并形成工作报告报送农业农村部。为何要布点?  2月23日,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组织召开了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专家组工作会。会议审定了《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图谱资料》(其中含重点调查的重大外来入侵物种,单独成册),并就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  此前,为了防范和应对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保障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农业农村部起草了《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明确,农业农村部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与监测制度,每十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国普查,组织开展常态化监测。  随后,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四川省重大外来入侵物种重点调查点位踏查布设及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指出,按照农业农村部安排,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单位,遴选重大危害入侵物种,在集中爆发区、新发区等重点区域,开展重点调查点位踏查布设及质量控制。我省具体在农田、果园等典型生境,布设1175个调查点位。  据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多年前曾开展过少数几种重要入侵物种调查,这次是首次全面开展农业外来入侵生物的普查,以后每十年开展一次。点位如何选择?  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杂草防控专家周小刚介绍,1175个重点调查点位中,重大危害农业外来入侵植物共630个点位,重大危害农业外来入侵病虫害共545个点位(虫害305个、病害240个)。  “1175个点位是农业农村部根据以往的统计数据、文献资料记载、结合物种发生生境等综合因素考虑布点。”陈晓娟说。  从3月15日开始,周小刚便带队奔赴雅安市开展点位布设调研工作和普查技术培训。与此同时,陈晓娟与其他成员组队前往平昌县等地开展相关工作。“1175个点位从去年12月起已通过线上方式完成初步布点工作,这几天通过现场对接地方,进行最终点位确认。”周小刚说。调查重点是什么?  “本次重点调查对象为重大外来入侵植物和重大外来入侵农作物病虫害。”陈晓娟告诉记者,根据农业农村部安排,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经文献资料分析、经济损失评估和专家论证,收集四川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分布区、发生面积、危害对象等相关资料,结合访问排查和实地调查,从我国已发生的主要农业外来入侵植物、已经明确的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中,筛选出紫茎泽兰等39种农业外来入侵植物、稻水象甲等17种农作物外来入侵虫害、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等16种农作物外来入侵病害,作为四川省重点调查对象。  在此过程中,专家组需对所有点位进行统一编码,并详细记录经纬坐标、海拔、生境类型、调查对象等信息,最终形成四川省重大外来入侵物种重点调查点位工作报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余飞宇  当前,要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作为川北盆周山区的广元市朝天区,在乡村振兴中,坚持山区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以优势产业为支撑、园区建设为抓手、乡村建设为重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乡村宜居宜业。资料图片  依托资源兴产业 助推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朝天区坚持“3+3”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特色经作、绿色养殖,在四川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朝天区川菜类(蔬菜、食用菌)、川果(蚕桑)类(核桃、蚕桑)、川牛羊(肉羊、剑门关土鸡、饲草)3大类7个产业进入全省10大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全区核桃面积50万亩,产量达5.5万吨,位居全省县区首位,朝天核桃被认定为全国名优新特农产品,被誉为中国核桃之乡。蔬菜面积40万亩,产量100万吨,被誉为中国高山生态蔬菜之乡。中国农业公园与休闲旅游康养产业发展论坛、中国生食蔬菜节、全国“村长”论坛(曾家山)夏季峰会、全省现代林业园区建设现场推进会等节会活动相继在朝天区举办。全区累计认证农产品“三品一标”达142个,创建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  强势的产业发展,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9年居广元市第一,先后四度荣获“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区)”。  统筹整合建园区 夯实产业发展支撑立足山地特点和生态优势,突出朝天核桃、山地蔬菜等特色产业,坚持把建设现代农(林)业园区作为抓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财尽其用、分工协作”的原则,每年集中整合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建园区,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资金集聚效应。持续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省农(林)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建成朝天核桃研究所、川东北山地蔬菜专家大院,开展品种选育和技术创新。创新开展4个地方特色品种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索推出核桃、蔬菜价格指数保险,大幅降低和化解农业园区产业发展风险。截至目前,共形成了“2个10万亩名片产业园+10个万亩特色园区”的规划建设布局,建成了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1个、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区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农(林)业园区总产值达30亿元以上。  全域推进强新村 建设美丽宜居家园始终坚持全域规划、全域产业、全域安居、全域配套、全域治理,每年启动一片、建成一片、提升一片,连片成带、持续纵深推进,建成了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乡村。累计建成5条幸福美丽新村走廊和4个幸福美丽新村示范片,截至2021年底,新村建设实现全域覆盖,区乡村组公路硬化均达100%,成功创成“全省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126个,占全区139个行政村(社区)的90.6%,为全区实施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实现10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75%的行政村(社区)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卫生厕所累计普及率达95.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1.2%。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1个、示范村13个,创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1个、示范村5个,被列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第二届美丽中国田园博览会在朝天区召开。(作者系中共广元市朝天区委书记)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叶金福  近日,笔者老家的村“两委”专门邀请农业部门的专家来村子里为村民开会。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会议把会场搬到了田间地头,专家在田间地头与村民就选购优质良种和备足农药化肥等事宜作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笔者以为,把会议搬到田间地头召开至少有三大好处,值得点赞。  其一,能切实解决村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许多村民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一定的科技知识,加之信息闭塞,他们往往在选择种植、养殖品种等方面都是凭借“老思路”,缺乏创新意识,因而难以达到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的层面上来。通过召开“田头现场会”,专家们就能及时地向村民们提供新点子、新信息、新技术,让广大村民学会科技种植,科学养殖,切实解决村民们的种植、养殖缺知识、缺技术的问题,实现村民增产增效的目的。  其二,能集思广益,便于民主决策。“田头现场会”能及时把村民们的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汇集起来,便于专家民主决策,更好地为村集体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为广大村民服务。  其三,能拉近专家和村民之间的关系。开“田头现场会”时,专家与村民们一起站在田间地头,围在一起,村民有想法就可以面对面地直接与专家进行交流和沟通,不受任何形式的限制和影响。这不但拉近了专家与村民们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关系,而且也体现了农业专家为民服务的意识。可以说,“田头现场会”实在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形式,深受广大村民喜爱。  各地不妨多学学召开“田头现场会”的做法,把会议开到田头去,开到村民家中去,把会议开得实在些,开出满意,开出实效。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3-24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