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文/图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种业振兴创新攻关,深入实施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计划。由川农大牵头承担的“十四五”麦类育种攻关项目,创新“双顶交-两段选择”渗入育种技术,在小麦育种领域取得明显成效。其中,通过相关技术提高了产量等多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改良效率,先后育成蜀麦969、蜀麦830、蜀麦580、蜀麦114、蜀麦1675、蜀麦 1868等小麦新品种。此外,川农大还与山东农大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导入野生节节麦的抗条锈病基因YrAS2388,育成唯一含该基因的小麦品种蜀麦1675。  “这个新材料首先以地方品种开县罗汉麦和中国春为遗传背景,与秦岭黑麦杂交,获得代换系,同时创制出了含Pm56基因的抗白粉病优良株系。”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副教授郝明介绍。  “这是引进南京农大具赤霉病抗性小麦-大赖草附加系07G173与自育优良品系2012A42杂交、回交、自交而得,具有多分蘖、高穗容量、抗赤霉病等特征。”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教授陈国跃说。  4月16日,四川农业大学的小麦育种专家在田间悉心向到场的育种专家介绍各自最新研制的小麦育种新材料。“蜀麦830-R3这个新材料与蜀麦830具有近似似株叶型,含 Yr18, Yr36, Yr28以及未确定的抗条锈病基因,高抗条锈病。”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副教授黄林介绍。  当天,“新技术新材料展示与共享”(川农站)现场会议在温江区四川农业大学科研基地开展,来自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 60余位小麦育种专家齐聚一堂,交流探讨并选择心仪的小麦新材料。刘登才介绍新材料的创制技术。18种新材料“天赋异禀”  在一片片划分整齐的小麦田中,各式各样的小麦长势不一,株型有高有矮,颜色有深有浅。“这是不同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其中隐藏的诸如抗病、高产、抗倒伏等优异性状对于育种专家和小麦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刘登才告诉记者。  小麦育种专家、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朱华忠得知川农大举办小麦新材料共享现场会后格外激动。当天,在听取川农大专家介绍新材料的特性后,他采集3株左右的小麦麦穗,放入防水袋中,并做好行间坐标记录。“在川农大老师介绍这一材料有何种性状后,我通过观察植株株型、高矮、灌浆程度等进一步了解它的田间表现,再来决定是否将其带回去用于之后的育种工作。”朱华忠说。  “冰草P染色体和大赖草渗入的那两个改良新材料我非常感兴趣。”说话间,小麦育种专家、绵阳农科院副院长任勇采集下陈国跃创制的2个小麦新材料。任勇告诉记者,这两个新材料或许产量不是特别高,但它们的外源基因和某些性状,对于育种工作者后续的育种工作,尤其是拓宽育种背景、丰富遗传资源等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天,川农大育种专家共展示了18种小麦新材料,共同点主要集中在高产、穗大、分蘖强、抗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等方面。朱华忠和任勇最终从18种小麦新材料中分别带回了10余份和7份育种材料。“共享”新材料 助力小麦育种  在现场,记者听到育种专家提及最多的词便是“共享”。  “这个活动让育种专家看到了我省最前沿的小麦新材料,通过将基础研究与育种应用结合起来,对于后续我省小麦育种研究,培育出更好的小麦品种具有共享意义。”收获10余份小麦新材料,朱华忠如获珍宝。他告诉记者,所谓最前沿,即川农大小麦育种专家通过筛选出优质的基因,转入到小麦当中,以改变小麦的抗病性等,并进行相关成果的共享和交流,让育种专家看到小麦基因的更多可能。  然而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见。“过去也有单位间的小麦品种材料交流,但范围比较窄。”任勇介绍,“常规品种之间的杂交,在遗传资源和遗传背景方面是比较有限的。而通过新材料的导入,在这个过程当中或许会研制出某个突破性的材料,产生常规品种之间杂交无法比拟的效果。”  “新材料的应用,使命在于培育优质小麦品种。”朱华忠介绍,通过川农大育种专家的转育,我们采集到它的种子,下半年将其作为育种材料播种,到明年春天开花的时候,进行杂交授粉,杂交后代里面会出现含有该优异基因的材料,再通过育种者对优良目标性状基因进行多年的育种选择实验,进而培育成可以大规模推广的品种。  “大家的目标是为了培育出更优质的小麦品种,希望各单位早点将新材料用起来,在育种中早点发挥其作用。”刘登才告诉记者,过去培育一个小麦新品种需要十多年的时间,今天通过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的共享,效率将有所提升,也将达到品种更全面、性能更好的效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4月20日,家住成都市新津区兰亭苑的一位居民通过四川农村日报读者热线反映,小区里出现了“结团”在一起的蜂群,让居民很不安。他问:“这些‘不速之客’会攻击人吗?是什么品种?来自哪里?如何处理?”  为了解答该居民的困惑,记者联系上了四川特色经作创新团队蜜蜂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杨明显。马蜂蜂窝。受访者供图蜜蜂、马蜂这样区分  “随着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小区里偶尔会出现结团蜂群,给社区居民造成一定的紧张或恐慌。”杨明显告诉记者,其实,在很多情况下,这些蜂群就是我们常见的中华蜜蜂(简称中蜂)。  中华蜜蜂,又称中蜂、土蜂,是我国特有蜂种,是生产蜂蜜和为植物授粉的主要蜂种,具有采集能力强和繁殖力高等优良性状,但是其分蜂性强,我们在小区树枝等地方见到的结团蜂群大都是本地中蜂分蜂形成的。  和蜜蜂相反,马蜂是一种杂食性的昆虫,不采蜜酿蜜,以自然界中的昆虫或动物腐烂尸体为食,它们常常也捕食蜜蜂,成为蜜蜂的“天敌”。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改善,马蜂种群数量也不断增加,马蜂伤人的报道也不时出现在新闻媒体上。  之所以人们“谈蜂色变”、避之唯恐不及,是因为大家将其与以攻击性强、对人体伤害性大而“臭名昭著”的马蜂(胡蜂)相混淆。其实仔细辨别,马蜂和蜜蜂的分蜂团还是很容易区分的:首先,马蜂窝一般离地面较高,在高大的树枝上,或者高层建筑的屋檐下,它们在春天出现,随着个体数量增加,蜂窝逐渐“膨大”。而蜜蜂分蜂团往往离地面不会太高,有时甚至“触手可及”,有时会在稍高的树上。其次,马蜂窝一般不会多年重复利用,冬天的时候它们会弃巢而去,留下一个空壳,这是因为它们到地下冬眠了。和它们相反,蜜蜂的分蜂团则只会短暂的出现,短则1-2天,稍长一点的会坚持一个星期,一旦找到新的筑巢地点,就主动离去。最后,马蜂窝一般有一个外壳,而蜜蜂分蜂团完全由蜜蜂所组成。以攻击性强、对人体伤害性大而“臭名昭著”的马蜂(胡蜂)。 受访者供图春和日丽 小蜜蜂“分家”忙  春季气温回升、百花盛开,蜜蜂的活动开始复苏,尤其是当外界蜜源植物流蜜大于蜜蜂采集能力时,工蜂采蜜能力和饲喂能力进一步加强,蜂王产卵能力也达到高峰期,工蜂储蜜巢房减少。当新一批工蜂出房后,蜂群又变得拥挤,蜂群秩序变得混乱。为了维持正常蜂群秩序,工蜂会建造王台,由蜂王产下受精卵,再经工蜂哺育蜂王浆发育为新的蜂王,当新蜂王出房之前,蜂群就会发生自然分蜂。  分蜂前,一部分侦察蜂会外出寻找合适的新定居点,并通过舞蹈向其它工蜂传递信息,也有一部分青年蜂因为没有合适的幼虫哺育,往往会聚集并悬挂在巢门口,这些蜂称为“活跃的分蜂群体”。  当天气晴朗无风时,其它全部蜜蜂会吸足蜂蜜,飞出巢门等待老蜂王飞出。蜂群飞累后就会在巢门附近的树枝或者屋檐等地结成团,等待侦察蜂将新定居点信息传递回来,蜂群中工蜂会根据信息选择合适的定居点,并跟随传递此定居点信息的侦察蜂一起跳舞,最终根据大多数工蜂选择前往新的定居点。大家偶尔在小区见到的蜂团,便是蜜蜂分家时工蜂临时休息时组成的。马蜂窝内部构造。受访者供图切不可盲目处理!  发现居住地有蜂团该怎么办?杨明显详细介绍了蜂团处理的办法。  在收蜂前,建议准备好蜂衣或者蜂帽、清水、乳胶手套等防护工具,蜂箱、隔板、带蜜的仔脾,待巢础的巢框、囚王笼、收蜂笼等收捕工具,同时根据蜂团的位置还要事先准备好梯子、绳子等辅助工具。  如果蜂团位置较低,不需要借助工具便可靠近,穿戴好蜂衣后,用喷水壶装喷清水使蜂团安静下来,轻轻将蜜蜂刷进或者捧进收蜂网(笼)中,待发现蜂王后立马用囚王笼扣起来,并悬挂在收蜂网(笼),便万无一失了。  如果蜂团位置在较高的树枝或者屋檐下,可借助梯子等辅助工具按第一种方法收蜂,也可寻找两根长度适中的竹竿,分别在竿头挂上收蜂笼和少量树叶。将收蜂笼放于蜂团上方,轻轻用树叶多次驱赶蜜蜂进入收蜂笼(每次驱赶之间要稍作停顿),每次驱赶动作要轻,受驱赶蜜蜂数量要少,避免蜜蜂惊飞,收蜂笼上涂有蜂蜜效果更好。待蜜蜂被赶进收蜂笼后,慢慢取下蜂团,喷水使其安静。  小区中分蜂团收取后,由蜂农或者饲养住户自行带回处理。主要有两种处理方式:直接还蜂入巢和间接还蜂入巢。  “无论是分蜂团的蜜蜂,还是马蜂,它们都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是人们的活动让它们感觉到了不安全,因此不必过度恐慌。”杨明显提醒广大读者朋友,出于人们保护自己的本能,还是要作相应的处理。如果是马蜂,则应当请消防员带上专门的设备来处理;如果是蜜蜂,也应当请专业人士前来处理,切记不要贸然驱赶和收集,以免被蛰伤。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4月12日,新龙县麻日乡麦坝村优质粮饲通用玉米种植项目的签约仪式在乡政府举行。这是麻日乡首个顺利落地的现代化农牧产业项目。  麦坝村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经济发展备受气候条件、交通区位等限制,村民整体收入不高、收入来源不稳定。省农业农村厅畜牧总站挂职麦坝村驻村工作队员陈映了解到,甘孜州林丰农业有限公司去年在邻村试种优质粮饲通用玉米成功,并准备今年在新龙县大规模推广,但计划中却没有麻日乡。  陈映调研后发现,麻日乡麦坝村依靠雅砻江畔,水源充足,海拔较低,村民种植积极性高,而且新龙县牲畜存栏量大,邻县牲畜养殖量和饲草饲料量比例严重不平衡,饲草饲料缺口较大。麦坝村发展优质粮饲通用玉米产业,可行。  为让种植项目在村内能顺利开展,麦坝村力邀林丰农业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公司表示,村内基础条件在达到机械化作业、现代种植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合作。  在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交通局、县乡村振兴局以及麻日乡党委政府等多方的努力和协调下,该村完成了灌溉用水修建、道路提升等项目的准备工作。为了赶上今年玉米播种期,陈映积极组织村民对村内基础设施进行改善提升,包括在节假日期间带领村民进行水管的铺设、田间道路的挖掘。  陈映告诉记者,目前,引进公司到村内进行玉米的种植只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后期将通过公司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企业+村民”的模式,让更多的村民加入到玉米的种植当中,最后达到村强民富、企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春耕时节,新建成的南江县红鱼洞水库生态放水系统正式启用,汨汨清流通过水利设施源源不断地放入下游河道,维系了水生动植物的良好生态系统。据了解,红鱼洞水库的生态放水不仅仅保障了下游生态用水,而且放出的还是表层具有日常水温的活水,这在巴中地区的水库中尚属首例。红鱼洞水库(资料图片)  红鱼洞水库位于嘉陵江水系渠江上游南江县桥亭镇,是一座2015年开建、去年下闸蓄水的大二型水库,目前水深已达60余米。  “在水库修建及运行期间,必须保证水库下游不断流,要有足够的生态流量,以保护下游河道的水生态环境,同时保障下游沿线工农业生产及城乡居民生活用水。”4月20日,红鱼洞水库工程技术人员刘波说,“以往水库的生态放水,往往通过坝体埋管或表层溢流,这样放出去的水,要么水温较低,要么时常断流,对下游水生生态环境均有一定不利影响。”  刘波介绍,红鱼洞水库为取得表层活水并控制水温,在大坝右岸取水口设置了叠梁门,通过5扇层层重叠(每扇宽4.8米、高8.5米)的叠梁门以及生态放水管等设施,实现分层取水,能够满足从正常蓄水位650米至死水位600米变幅区,保障下游始终取用表层水,并是达到日常水温的表层活水。  刘波还说:“设计根据水库所处河流年均径流量(7.24立方米/秒),确定了下游生态流量,在丰水期保障下游为2.88立方米/秒,在枯水期保障下游为 0.724 立方米/秒。目前,我们水库的生态流量已达3.5立方米/秒,远远满足了下游的需求。同时,在采用分层取水后,下泄水温与天然水温值差别不大。随着沿程的热交换作用及与下游各支沟高温水的混合,水温将在短距离内恢复到天然水温,避免了低温水对农作物及坝址下游水生生态产生不利影响。”  “自红鱼洞水库蓄水以来,保障了下游始终有均衡的生态放水流量,使下游的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得到恢复性生长,为鱼类产仔提供了场所,而且,浮游生物也增多了,鱼类有吃的了,有利于我们的白甲、岩原鲤等87种小型土著鱼种的保护。”南江县水产渔政局局长骆兵介绍说,“在春节至5月的枯水季节,下游也不断流,让鱼类有了藏身之地,减少了人为整鱼现象的发生。而且,红鱼洞水库生态放水的水温也有利于某些鱼类的生长。”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6
(邹霞 记者 王若晔)4月22日上午,齐全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工作人员杨阳,忙着打包一批实验猪的尿液、粪便等样本,准备寄往北京进行检测。这些样本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团队用一个月时间实验采集的,检验结果将用于研究猪遗传改良,进一步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  除了齐全农牧集团的研发人员外,杨阳还有一个身份——遂宁市科技情报信息员。  为了精准对接企业需求,2019年,遂宁市组建了科技情报信息员队伍,由企业自行选择人选,遂宁市科技局及遂宁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进行考核管理,主要从事科技情报信息收集、整理、发布等,尤其是做好科技政策宣传、企业需求发布。同时开通了遂宁市科技情报信息管理系统,设置供应、需求、需求对接、科技资讯、科技情报等栏目,方便信息传递。  去年10月,杨阳在管理系统上发布了齐全农牧集团在猪遗传育种与繁殖方面的技术支持需求。收到需求后,遂宁市科技局牵线对接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团队并推动达成合作协议,由该团队为齐全农牧集团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攻关、人才培训等服务。  “今年2月,专家团队派了2名技术人员来企业开展实验,帮助企业推进猪遗传改良工作。”杨阳说。  遂宁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科技情报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收集到214家企业技术需求,促进163家企业先后与175支高校创新人才团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108项、转移转化成果68项。  遂宁对科技情报信息员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全市有240多名,涵盖工业、服务业、农业等各个产业领域及各类服务机构。在激励方面则采取积分管理制度,报送本单位科技创新信息、发布企业供需信息等都能积分;年底积分汇总后,按分值对科技情报信息员进行激励。“有现金奖励,也有证书、奖状。”杨阳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红 谢代平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董教授,早上你一定把活先忙完,中午我就过来接你。”4月17日,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董允坝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纪工委书记李杨就接到新任务——为业主“抢”专家,他已经联系好四川省农科院董顺文教授为园区业主指导春耕生产技术。专家现场指导  位于江阳区分水岭镇的董允坝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坚持集约化发展,实施“大园区、小业主”运作模式,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36个,推行“经营主体+产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方式,带动1700余户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春天一到,地里庄稼不等人,农民忙,专家更忙。”李杨介绍说,随着现代化农业意识的增强,大家都在推行科技种地,专家就成了“香饽饽”,用“抢”字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为了能够早点把董教授请到园区指导,一周前李杨就已经接到任务向董顺文教授发出邀约,如今总算约定成行。  董教授来到泸州晨夕农业公司、泸州优植园艺等水果种植基地,仔细观察了果树生长状况。“施肥要从这周围开沟,把肥埋到土里去,要松土扩穴再施肥。”董教授在种植技术、水肥管理、园艺修剪、苗木培育、土壤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指导。  这两天,四川宸佳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犯了愁,蔬菜和红薯套种间距如何掌握,急需专家指导。李杨又赶紧预约,“抢”来四川农业大学唐懿专家工作站的专家们为套种“把脉开方”。去年部分业主在专家手把手教授下,苦瓜和辣椒套种已经丰收一季,今年大家的套种积极性高涨。  整个春季,李杨都将一直陪同专家们马不停蹄奔忙在田间地头,虽然忙碌但却乐在其中:“地里有收,腰包鼓起,业主们见到我随时都开开心心的,我觉得自己多有成就感的。”  今年以来,江阳区董允坝现代农业园区已与泸州院士指导专家站等单位签约,专门成立服务小组,为业主提供农业政策、实用技术、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农资等服务,目前,已邀请专家现场指导12场次,开展技术培训580人次,接受相关咨询260人次,得到业主赞扬。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5
        北川县金富家庭农场现场指导合影    2022年4月20~21日,针对北川白山羊养殖过程中疫病防控混乱、免疫接种程序不科学等问题,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和四川省肉羊创新团队农区良种繁育与示范推广岗位团队成员、绵阳市农科院畜禽水产研究所所长李廷见一行5人赴北川县白什乡和禹里镇开展北川白山羊疫苗赠送及防疫技术示范,北川羌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廖贵军陪同。        疫苗使用注意事项介绍    为了让养殖户更科学更放心的养羊,专家组一行先后来到北川县白什乡金富家庭农场、辉强家庭农场和禹里镇冯晓蓉肉羊养殖场,免费赠送传染性胸膜肺炎、三联四防和羊痘等疫苗800份,详细介绍了疫苗的种类、使用方法和免疫接种注意事项,并开展现场技术示范操作,规范免疫接种程序,有助于北川白山羊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免疫接种操作示范北川白山羊舍饲情况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4-24
(张莹 记者 兰珍)高原的春天姗姗来迟。4月20日,海拔3000多米的甘孜州白玉县金沙乡仁宗村,农技员正向村民介绍适宜油菜生长的环境、湿度……当前正是甘孜州春耕的关键时期,甘孜州产业园区、种植基地、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甘孜州计划落实大春播种面积127.4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面98.16万亩、油菜播面9.66万亩、蔬菜播面18.50万亩、其他播面1.15万亩。不负农时不负春,抢抓春耕生产,甘孜州有何妙招?甘孜县生康乡巴学底村大型农机在耕地播种。 王继祥 摄农机助力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60%  “耕地机、整地机、播种机排队上田,一天就能完成一家人半个月的活路。”4月20日,甘孜县生康乡巴学底村,农技站工作人员王荣美站在田边,看着大型播种机在田地穿梭,“大型农机大大降低了人工投入。”  “全机械化耕种,现在都这么干!”村主任贡布普初介绍,该村有青稞地2600多亩,投入农机具84台次。现在已完成播种面积500亩。  农机助力,农业生产跑出“加速度”。理塘县莫坝乡田地里,志愿者帮助农户春播,耕地机快速翻耕、挖沟;稻城县桑堆镇桑堆村,大型旋耕机领头,播种机挟带青稞种紧跟其后……甘孜州农牧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科科长高永芳介绍,甘孜州地形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机械化使用率有差别。北路地区耕地平坦开阔,以种植青稞为主,春耕秋收时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使用率较高,但丹巴、泸定、巴塘、得荣等山地峡谷地区,玉米、油菜、马铃薯等农作物只能使用小型播种机,机械化水平较低。  “截至去年底,甘孜州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已达到60%,较全省平均水平略高。但距离‘十四五’全省要达到70%机械化水平目标还有一定距离。”高永芳说。科技“点睛”蔬菜大棚有了“中枢大脑”  4月19日,炉霍县标准化蔬菜保供基地,虽然外面下着大雨,气温只有6摄氏度,番茄大棚内却暖意阵阵。  “即使外面温度零下18摄氏度,棚内的番茄也可以正常生长、结果,口感也非常好。”蔬菜保供基地负责人王蓉自豪地说,“奥秘在于每个大棚内的‘中枢大脑’——智能监测器。”  “智能监测器全面监测棚内湿度、光照、温度、土壤情况,并联通主机,指挥操作。”王蓉介绍,夏季若棚内温度过高,监测器将自动卷起覆盖大棚的绒毯,并打开天窗通风降温;冬季,保温墙白天接收储存阳光热能,晚上则在监测器的指挥下释放热量。  基地还安装了数控育苗、水肥一体滴灌系统。王蓉指着薄膜下一排排整齐的管道说:“监测器可以根据监测到的土壤情况,经过水肥一体机、滴灌系统,针对性地为每棵苗施肥。”  “智慧大脑”也出现在白玉县赠科乡依里村千亩有机蔬菜、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中。该基地采用物联网溯源大数据指挥平台进行自动水肥控制,并实时采集环境数据,24小时远程监控生产环节。  “现在理塘牦牛园区、石渠邓玛农业科技示范园、石渠牦牛园区、乡城县‘苹果+藏猪’园区等都应用了数字化信息技术。但甘孜州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发展尚属起步阶段,还需继续深挖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发展潜力。”甘孜州农牧农村局特色产业发展科科长李明玉表示。模式创新“订单式”种菜供应大运会  德格县温拖现代农业园区的蔬菜大棚里,也是一片火热繁忙的场景。拔苗、除草、栽培……温拖村村民降翁多吉一大早已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批菜苗是为成都大运会定制的。”  因地理位置和气候原因,温拖蔬菜品质优良。德格县温拖现代农业园区也因此通过麦当劳食品安全认证和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2018年,该园区就开始进行蔬菜规范化种植,并开启“订单式”生产模式——市场买方先下单预订菜品种类和数量,园区再根据需求种植。该园区还与中粮集团旗下瑞隆达公司签订供菜协议,成为成都大运会蔬菜供应商。“园区预计在大运会期间提供生菜、番茄、黄瓜、甘蓝等蔬菜50吨。”温拖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员刘浩说。目前温拖现代农业园区订单式生产年产量有4000吨左右,产值1000多万元,带动当地村民增收300余万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邓建刚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柑橘留树保鲜是不一样,既避开了集中上市带来的价格冲击,通过体验采摘也让我获得了更多的收益。”4月18日,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龙鼓村柑橘种植大户高斗君一边清理挂果在树上的零星柑橘,一边喜滋滋地介绍。柑橘增产不增收留树保鲜有搞头  8年前,在外务工的高斗君看到种植柑橘的美好前景后就返回家乡,利用自己家的土地并开垦林地,引种了30亩优质柑橘。由于管理精细,3年后他的柑橘开始初见效益。  然而,令高斗君没有想到的是,到了2020年,他刚尝到种植甜头才两三年的高斗君在柑橘销售旺季却发了愁:柑橘上市时间相对集中,大量鲜果同时涌入市场,不仅价格较之前每斤低了好几块钱,而且由于储存保鲜技术不到位,成堆柑橘霉变腐烂,高斗君第一次尝到了柑橘增产不增收的苦头。  如何让柑橘储存保鲜,成了高斗君心头的一件大事。由此,他请纳溪区果技站的专家来到柑橘园里,在果技专家的建议下,他采取留树保鲜技术来管护柑橘园。所谓柑橘留树贮藏保鲜技术,即在柑橘将成熟时,用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使果实的果梗基部不产生离层,能在树上保持较长时间而不脱落,留树果实能一直从树体中吸收所需水分和养分。为了确保留树的柑橘不影响来年的收益,他除了对果树覆盖外,还施足肥水,对果子套袋,特别是对一些小果、畸形果全部摘除,让每棵柑橘保留 65%的产量,以免果树养分过多消耗。客人进园采摘错季上市增收  “在集中上市季节,市场上的优质柑橘很多是 10 块钱4斤。而我柑橘园年后采摘的柑橘,却卖到了5元/斤,而且还是客人自己上门来采摘。”高斗君说,经历了更加严寒天气的考验,果实的含糖量更高,口感更脆,汁水更多,卖相更好,售价更高。“以前我们都是摘回来保存,现在柑橘能从头年的12月保存到次年 4 月,而且果实更新鲜、味更甜,每斤柑橘能多卖2块多钱,种植效益同比增加了50%。”  经过2020年留树保鲜贮存后,“春天到高斗君的柑橘园采摘柑橘”在打古镇传扬开来,高斗君的留树保鲜柑橘实现产销两旺。高斗君说,客人需要提前打电话,以控制进园采摘客人数量。高斗君算了一笔账,他的30亩柑橘亩产量在2000斤以上,虽然留树保鲜贮藏仅有65%的产量,但由于价格比集中上市高峰时的价格高出了50%,亩收入仍可以达到6500元,比集中上市时销售要多卖1000多元,且集中上市时还面临滞销造成白白烂掉的风险。  今年高斗君的30亩柑橘园通过留树保鲜贮藏,就给他带来近20万元的收入,且没有为销售犯愁,“今年我还准备成立一个种植专合社,把全镇柑橘种植户集中起来,因地制宜通过留树保鲜贮藏来实现错时销售,并联系果品企业对柑橘进行精深加工,力争让全镇柑橘种植户都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4
四川三农新闻网凉山讯(通讯员 陈宏)4月20日上午,会理市在益门镇龙泉村组织开展全市烟苗移栽现场观摩培训会,下午继续召开2022年度全市烟叶生产工作推进会,市级相关部门及种烟乡镇相关负责人、农技推广人员等按要求参加会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分管领导全程参与本次会议,并就抓好战“疫”背景下的烤烟生产工作进行全位部署。本次观摩培训会和专项工作推进会标志着会理烟草现代农业再次跨上新台阶、迈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会理市2022烤烟壮苗移栽现场观摩培训按照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由会理市农业农村局作为重点牵头单位,在“十三五”“十四五”期间接续发力升级打造和示范创建新老烟区,全市各大烟区种植基地的水、电、路、讯、管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得以改造升级和配套完善。会理市2022烤烟壮苗移栽现场观摩培训截止目前,全市6大烟区累计打造优质种烟基地22.1万亩。各试点示范基地综合考量区域性特点、农业现有资源特点等,坚持分类施策和科学布局,始终秉持“良田粮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致力实现乡村增颜值、农民增收入、促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总体目标。会理市烟草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一隅景观(益门片区)会理烟草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创建坚持四大原则:“政府引导,优化服务”“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完善机制,利益共享”。全市烟草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得以培育壮大,单项产值占园区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单项产出效益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集中连片种植率达100%,农机化耕作率呈逐年递增好趋势。通过持续完善市域原生态优质烟叶生产技术体系,采取正向引导、适当补贴、专业培训、试点示范、院(校)地合作等有效方式,全市6大烟区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基于长期实践总结,会理烟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不断完善建立烟草农业生产准入负面清单、生产档案制度、产地准出制度及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等,进一步实现源头控制、过程监管和全程可追溯管理,烟草种植中化肥农药的用量低于当地平均水平25%,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高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烤烟生产大力推行信息化、机械化、集成化现代农业新技术会理烟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始终做到心中有“数”。高标准农田建设达耕地总面积80%以上,机械化耕作率达90%以上,农业综合信息化水平达75%以上,产地初加工率达95%以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回收处置率达90%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面达6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100%,品牌农产产量占比达75%以上,烟草创新实用配套技术推广应用率达95%以上,从业人员培训率达100%,种烟村组新型职业农民占比达80%以上,每年度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达4项以上,较传统生产模式每亩用工减少4个左右,烟田(地)每亩降本增收达400元以上,烟农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水平20%以上。会理市2022年烟叶生产工作推进会看今朝,会理南北烟草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里种植的烟草从“绿”到“黄”的生长周期勾勒出一幅幅养眼爽心、诗意盎然的田园彩绘图,标准化烟基地扮靓了乡村,人气财气不断聚拢来。在基地里劳作的新农民宛若“画中人”,每天舒心满意的骑着摩托去种田(地)。采烤后的烟叶就是烟农致富的“黄金叶”,“黄金叶”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住房“豪”起来、眼光“高”起来,群众致富奔康的内生源动力被充分激发开来。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4-22
(金鹭  甘茜倩 记者 李全民)“玉米要选用株型紧凑或半紧凑、耐密抗倒、抗病性强和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高产品种,大豆要选用耐荫抗倒、中早熟、抗病性强、有限或亚有限结荚习性的高产品种。”“2米或2.4米宽二种带型进行种植,玉米和大豆间隔60公分,大豆与大豆间隔30公分。”“根据土壤肥力可适当缩小玉米、大豆株距,达到净作的种植密度,一块地当成两块地种植。”……  农技人员“送餐”到田间 近日,朝天区朝天镇通过农民自助“点餐”、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上门“送餐”等方式,大力开设“田间课堂”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切实增强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和专业性,解决种植户在实际种植中的技术难题。  在朝天镇文昌村田地头,镇农业综合中心技术人员马腾军结合村情实际,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栽培技术、农机作业、品种选用、病虫草害防控、科学施肥等关键环节,开展了细致的讲解,并就栽种流程进行了现场演示教学。群众按照农机人员的培训要求进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      “玉米大豆套着种,收成咋样的?”“研发的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新型机具怎么操作?”……在培训过程中,种植户纷纷提出了疑问。“玉米田间套种大豆可实现优势互补,利用两种作物的高度差距,实现利用土地空间、透风透光等多种优势功效,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还能改善土壤、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利用植物本身的培肥效应和化感效应,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作物间和谐共生,一季双收,实现了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人员现场解答了种植户提出的技术难题,并明确了种植标准和奖扶政策,解决了他们心中的疑虑,增强了种植信心。“看了技术人员的讲解演示,才知道玉米大豆套种里面有这么多学问,我一定要把这些技术知识用好,保障粮食增产增收。”文昌村一组群众刘成礼满怀信心地说,按照农技人员的培训进行科学种植和管理,今年大豆和玉米高产不成问题。“‘田间课堂’既谈理论又有规范性操作,大家可以互动交流、互相学习,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抓点更抓面,全面发动、培训群众参与大豆扩种,全面推进农村撂荒土地复耕和综合利用,保障粮食安全。”朝天镇党委书记马天星介绍,为坚决守好粮食安全底线,该镇深入谋划、对标对表,将玉米大豆套种作为农业首要任务,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求落到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互动,把农民需要的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实现农民缺什么补什么,不懂什么教什么,促进理论宣传、操作实践和答疑解惑高度融合,突破形式单一的传统技术培训方式,为群众致富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了解,今年以来,该镇储备1支“田间课堂”技术培训队伍,共有29名农技人员,开设种植、养殖、核桃春管等各类“田间课堂”50余次,发放技术指导资料1500余份,解决技术困难15件,受益群众2000余人次。目前,该镇已建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核心示范片110亩,并将推动大豆扩种3000亩。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4-22
(杨尚威 刘春 记者 程海英/文图)谷雨前后正是插秧的黄金时节,4月20日,在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三教村的高标准农田内,当地村民正在田间进行激烈的插秧比赛,在紧张有趣的比赛中享受耕作的乐趣。村民正在进行插秧比赛近年来,泸州市龙马潭区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对水、田、路进行综合整理,利于合理灌排和机械化操作,提高耕地质量,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大幅度提高农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4-22
 (毛偲伟 陈启平 记者 陈家明 文/图)当前,正值春耕生产关键时期,自贡市沿滩区永安镇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两个核心精心组织,强力推进春耕生产。各级干部群众早准备、早安排、早落实,抢抓农时、不负春光,扎实做好春种春播、田间管理,为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产业振兴发展筑牢根基。机械化耕地“虽然今年的旱情比较严重,但我们还是千方百计地组织动员村民们搞好春耕生产,确保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促进全村产业发展。”连日来,永安镇丰收村的村民们忙着翻耕、平整土地,展现出勃勃生机。据村干部介绍,去年来,村里狠抓“高标农田”项目建设,集中实施面积达1000余亩,进一步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目前,村里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多次召开院坝会和深入田间地头对村民进行宣传动员,要求全力以赴抓好春耕生产。同时,对村里的70余亩撂荒地采取治理与复耕结合,组织村民切实做到应种尽种,不断扩大粮食播种面积,让沉睡已久的土地资源“重生”,让荒地变成“致富田”。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农业强支撑。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春耕生产工作会议,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主动作为,把春耕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来抓,全力保证春耕生产健康有序开展,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据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全镇耕地面积达4万余亩,大春生产面广量大任务重。为确保春耕生产任务全面完成,镇党委政府严格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扛牢政治责任,坚守粮食安全底线。据了解,去年来,永安镇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积极争取资金3000余万元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形成一批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使项目区农田“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极大地改善了农田排灌、蔬菜种植等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一些撂荒土地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地力大大提升。今年,全镇将以此为动力,进一步促进耕地高效利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4-22
(刘金柯 记者 钟正有)“时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谷雨时节雨水充沛,正是庄稼生长的最佳时节,农作物处于最佳时期。随着天气回暖,在广汉市向阳镇田间地头、育秧大棚内,不少种粮大户抢抓时令,提前开启水稻插秧模式,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农忙景象。在同兴村种粮大户付洪玉新承包的地里,一台台农用机正在紧张工作,农户们忙着清理育秧盘。据付洪玉介绍,她家今年承包了500多亩地,同兴村像她一样的水稻种植大户有8家,水稻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集中育秧工厂有3100平方米,大家合资购买了机械插秧机13台、收割机1台、无人机2架,从育秧到插秧,从耕地到播种,从施肥到收割,全程机械化作业,极大提高了耕种效率。“20盘育秧就能机插一亩大田。一袋2.5公斤的旺苗能拌250公斤的营养土,装成100个盘,能够机插5亩田,育秧结束后,流转的500亩地几天时间就可以全部插完。”付洪玉充满信心,“过去靠人工插秧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且插播也不均匀,影响粮食产量,现在依靠机械插秧,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生产效益。现在每亩粮食产量稳定在650公斤,比人工插秧每亩增加了50公斤。”今年,向阳镇计划栽插水稻1600亩,机插集中育秧已落实面积500余亩,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技术指导等举措,大力推广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和机械插秧,提高春耕效率,为实现全年粮食稳产增效目标打牢基础。再过几天,将陆续进入水稻秧苗移栽阶段,该镇30余台插秧机整装待发,相继进入工作阶段,机插率预计将比上年同期增长5%以上。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4-22
(贺樊丽 记者 何金委)当前,正是春季农业春耕春灌黄金时期,广安市岳池县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春季农业灌溉,为保证今年粮食丰收和农民增收,全力提供坚实水利保障。岳池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打好“提前量” 春灌用水有保障4月19日,在广安市岳池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连片绿油油的秧苗涌向眼前,一渠清水潺潺不息地灌溉着田野。“现在春耕用水很方便,一个电话打到回龙水库,半小时水就到田了。”广安市岳池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技术员兰才能介绍。“水、肥跟得紧,水稻才能长势良好。”兰才能说,园区内1000多亩农田种植的是岳池米粉专用稻,将为岳池米粉产业提供支撑。回龙水库是一座具有农业灌溉和乡村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是保障5.8万亩农田灌溉的“大水缸”。农业生产,关键在水。岳池县作为农业大县,在保障春灌工作中,根据河道来水、水库蓄水及春灌需求等情况,各灌区负责人及早安排部署,分析作物种植结构,结合当地实际精心编制全年灌溉计划及春灌配水计划。全县各水库还严格按照调度方案进行水库调度,在确保水库蓄水安全的基础上持续增加水库蓄水量,确保春灌用水充足。与此同时,积极动员全县70座中小型水库加强库区蓄水,因地制宜采取了“堵、引、疏”相结合的方法引水入库,搞好蓄水保水工作。还成立4个中型灌区,修建渠道设施来方便实施农业灌溉。截至目前,岳池县蓄水总量约13126万方,水利工程保栽需水量11003.4万方,已持续放育秧水1795万方,有效灌溉面积达39.22万余亩。管好“小水库” 润泽“大民生”在石垭镇云峰村,春灌主要靠丁家河水库放水。以前一到春季用水高峰期,为了能抢到水,村民们经常熬夜蹲守,农户之间常常因水而发生冲突。“过去水库管理不太到位,用水难保证。现在通过整修,能灌能排,水库还有专人放水,用水很方便。”云峰村村支部书记杨建平说。“三分建,七分养。”岳池县水务局副局长熊能表示,用水更要管好水。对于如何管理?“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熊能介绍,岳池县以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全县推行“以大带小、流域分片、区域协调”的专业管理模式。具体说来,按流域分片设立6个流域技术推广站负责管理小型水库,5个水库管理所负责管理4座中型水库及1座重点小型水库。针对水库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该县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建立协管员制度,聘请118名水务协管员参与小型水库管理。“大力水库是一座小型水库,配备了一名专业的水库管理员,外聘了一名协管员管理水库,负责春耕放水、景区旅游项目用水、防洪等工作,对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帮助很大。”岳池县长滩寺河流域站站长屈超林说,稳定的管护人员队伍,确保了大力水库的安全运行,也让水库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近年来,岳池县多措并举高位推动水库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水库专业化管护模式,健全水库运行管护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农水工程建得起、管得好、保安全、长受益的目标。2021年11月,该县成功创建为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国家级样板县。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4-22
(黎涛 记者 张斌)当前正是水稻育秧时节,近日,记者在南充市顺庆区李家镇李花村的现代粮油产业园区智能化育秧中心厂房内,见到一番不一样的“育秧景象”:十几台育秧机器上,4800盘秧盘内已经长满了嫩绿的水稻秧苗,这些秧盘“排着队”缓慢经过机器一侧的喷淋设备,就自动完成浇灌。工厂育秧现场。 黎涛 摄  按照目标,今年南充市顺庆区的粮食总播种面积将达到41.5万亩。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今年年初,南充市顺庆区政府投资近800万元,修建这座占地面积6987平方米的智能化育秧中心,开启了该区“智能育秧”的新模式。  “别说你惊讶,我活了半辈子,也是第一次见到‘工厂’育秧。”53岁的李花村党支部书记李启章笑着对记者说,过去育秧需要不少人手,出苗还得看“天意”,遇到雨水较多,秧苗管理不到位就容易烂种烂秧,温度稍微高一点又会“烧苗”。  而在这个智能化育秧中心,整个厂房内仅有3名技术人员管护秧苗;厂房正中央悬挂着的一块指示牌上,显示着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刘福平告诉记者,工厂智能化育秧可有效解决传统水稻育秧存在的出苗时间长、生长不稳定等问题。可提高出苗率,优化制种播种效率,保证秧苗质量。技术人员正在管护秧苗。 黎涛 摄  更重要的是,这座育秧工厂还能将长达40天的传统育秧周期缩短到25天左右。“育秧机一小时可制作800个秧盘,经过25天左右的培育,就可以送往农田栽种。”该育秧中心技术负责人李海洋说,秧盘培育的秧苗可用于插秧机机械插苗,“意味着从育秧到插秧均可实现机械化,省时又省力。”  “今年村里已在育秧中心订购了150亩的秧苗,总价近4万元。”李启章说。  据介绍,目前该育秧中心已经接到了5000亩左右的秧苗订单,涉及蓬安县、南部县等地及南充市顺庆区部分乡镇。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22
(记者 郑志浩)“老板,再加一份牙签鲶鱼!”4月20日中午,内江市资中县鱼溪镇红莲村的五指山农旅康养生态园内,好几拨食客早早来到餐厅等候鲶鱼大餐。  “不少游客是奔着鲶鱼全席宴来的,鲶鱼都是旁边鱼塘里现捞现杀的。”资中县鲶鱼养殖协会副会长、该生态园负责人刘建刚介绍。  资中鲶鱼,曾随着成渝高速公路开通而成为闻名成渝地区的“明星美食”,但红火一阵后,就因无序竞争等原因一度衰落。近几年,作为资中鲶鱼产业的重要一环,鱼溪镇也在探索鲶鱼全产业链发展,试图再度擦亮“资中鲶鱼”这一金字招牌。鱼溪镇红莲村五指山农旅康养生态园 唐广 摄因无序竞争而衰 “正本清源”助力重振品牌  四川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1995年建成通车后,往来司机途中“刹一脚”,迅速带火了“资中鲶鱼”这个品牌。  资中县渔业发展中心主任赖强介绍,鱼溪镇、球溪镇等地鲶鱼餐馆高峰时期有上百家。2009年,资中鲶鱼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9年,资中获得“中国鲶鱼之乡”称号。  然而,在资中鲶鱼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少商家追求眼前利益,用外地速生杂交鲶鱼做食材,品质不佳,影响了其整体口碑。此外,随着成渝间高速通道越来越多,途经资中“刹一脚”的旅客越来越少,资中鲶鱼产业一度陷入低迷,低谷时期鱼溪镇、球溪镇鲶鱼餐馆仅剩几十家。  赖强认为,品质是鲶鱼产业振兴的关键,用原来的鲶鱼品种则成为重塑资中鲶鱼品牌的关键一招。  在五指山农旅康养生态园的鱼塘内,成群的鲶鱼不时在青绿的水面泛起水花。这里的鱼都是“正规军”,亲本主要来自重庆南方大口鲶原种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和本地河流。  振兴资中鲶鱼,为何需要“外来户”的帮助?赖强介绍,资中鲶鱼的品种本来就是南方大口鲶,从外地引进亲本,实际是“正本清源”,用“正规军”逐步把“杂牌军”挤出去。  “规范养殖原种鲶鱼,再送到县里的鲶鱼提质中心提升品质后,今年上市时就可以给这些鲶鱼发‘身份证’了。”赖强从口袋里掏出一串圆形的塑料片,上面有二维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图样,将为正宗的资中鲶鱼提供“官方认证”。  包括刘建刚在内,今年资中将为养殖大户提供500万到600万尾的原种鲶鱼鱼苗。资中鲶鱼创新菜品 唐广 摄高铁带来新机遇 探索“一鱼多吃”推动产品升级  在生态园内,每片鱼塘都有个类似水泵的装置立在水面上,从它的小口中源源不断吐出鱼塘的水。“那是专门用来实时检测水质的。”刘建刚介绍,通过标准化的科学养殖,才能让鲶鱼品质更高。  近几年来,镇上的鲶鱼产业也在逐步从零散养殖向标准化养殖升级。鱼溪镇副镇长陈汉介绍,从2017年开始,鱼溪镇探索推进鲶鱼的标准化养殖,目前鲶鱼养殖规模在1200亩左右,其中标准化养殖面积达550亩。“今年将推进3000亩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鱼溪镇党委书记何艳介绍,将引进更多标准化养殖业主,为资中鲶鱼产业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科学养殖是打基础,曾经因路而兴的资中鲶鱼,也因新的交通要道建设获得新的机遇。  正在修建的成自高铁途经资中,投运后将让资中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时间大幅缩短。  看好这一机遇,从2019年接手这家生态园以来,刘建刚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产品创新上。他拿出新开发的香辣鲶鱼干产品说,“去年5月才加工出来的新品,小规模铺货,到年底销售额就有30万元。”刘建刚介绍,他正在对接渠道,争取让鲶鱼干进入航空食品行列,“希望未来5年内,这一项年销售额能达到500万元。”  “今年,我们还要推进从单纯品尝美食到体验文化的产业升级。”陈汉介绍,瞄准新的交通要道带来的潜在客流,鱼溪镇将立足鲶鱼餐饮文化基础,打造鲶鱼博物馆。“目前正在对接设计单位,预计年底前建造完成,力争打造成资中鲶鱼文化浓缩展示的窗口。”陈汉满怀期待地说,资中鲶鱼产业已经触底反弹,未来一定能走出一条“V形曲线”。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22
新华社记者胥冰洁 尹恒太阳照在红旗河谷。56岁的彝族汉子都绍友曾在起伏的攀西大裂谷山脊上垦了一辈子薄田,如今他劳作在一片极为平坦开阔的田野上。  一排排早春蔬菜大棚分布在蜿蜒的安宁河两岸,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历时近10年的工矿废弃地复垦,让攀西大裂谷深处建起适宜机械化耕作,旱能灌、涝能排的农业示范区。这是都绍友手捧自家地里采摘的辣椒(4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四川攀枝花市米易县,地处攀西大裂谷的安宁河平原,矿产资源丰富,过去矿山企业众多。十年前,该县白马镇红旗河谷有一块面积达110公顷的工矿废弃地,就像大地上的一块“伤疤”。风吹日晒,雨水冲刷,地表成了没有覆土层的裸岩石地,光秃秃地扔在那里,种不出庄稼。  2012 年起,国家启动工矿废弃地复垦试点,红旗河谷得以进入视野。这是4月13日拍摄的四川省米易县白马镇高龙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尹恒 摄  白马镇党委副书记王肖说,当时县里组织了多次实地调研,发现这里是一块隐藏的宝地——原本水土富饶,属于可种植早春瓜菜的稻菜轮作区;加上紧临安宁河,有一条完好的干渠贯穿;电力设施也能够覆盖复垦区。  米易县土地储备开发交易中心主任范世涛记得,这里土层虽然表层粉质粘土的厚度较薄,但地质条件稳定,于是当地决定在复垦区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在缓坡上建村民新居,把在高山上生存条件恶劣的众多村民搬迁下来。这是4月13日拍摄的四川省米易县白马镇高龙村一角。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从薄土碎石地到高标准农田,谈何容易?  “我们通过三个步骤来克服了这些困难:一是砌田坎和开挖灌溉与排水工程,既防止洪涝又减少水土流失;二是平整土地并用有肥力的土壤均衡覆盖;三是通过种植树木、果林和各类农作物,增加复垦区内表土植被,从而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范世涛说,通过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修建等,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降低了,土地退化被有效治理。  如今,高龙村居住着712户3500多人,是攀枝花市规模最大的彝族聚居移民新村。近 2000 亩的红旗河谷现代农业产业园,穿插着休闲观光步道和天然河滩湿地,实现了康养休闲、观光旅游、采摘体验等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  “以前山上缺水,只能种点土豆和玉米,够吃就行。现在取水方便了,有了大棚,一年四季地里都不会闲着,轮种番茄、辣椒、玉米、水稻等。”都绍友说。这是4月13日拍摄的米易红旗河谷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尹恒 摄  为了尽快带动村民适应现代化标准化种植,村里还定期邀请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培训指导,还开办了“农民夜校”。只要一有空,都绍友便邀约乡邻们一起去“充电”。  去年9月,都绍友种下了3亩地的番茄,亩产超1.6万斤。“今年行情好,番茄可以卖到5元一斤。”一季番茄就卖了23万多元,都绍友按捺不住喜悦。  得益于复垦耕种,高龙村全村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0.8万多元,增加到2021年的2.2万多元。  站在自家宽敞的院子里,都绍友说:“工矿废弃地复垦让这里换了‘新天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新华社 | 分享: 2022-04-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4月13日,在南充市嘉陵区大通镇麻感坝村果桑基地,村党支部副书记任春燕正在为村集体推销桑葚,“这段时间到桑园采购的游客很多,今天就卖了70斤,赚了300多元钱,有些游客还会自己入园采摘。”她说。  在人们印象中,农户们种下的桑树,平时摘桑叶,采摘季采桑葚,可谓两全其美。但在专家和种植户看来,从桑树的品种特性来看,通常二者只能取其一。  “果桑是指以结果为主或果叶兼用的一种桑树品种。”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所长刘刚介绍,“桑树有雌雄株之分,养蚕的桑树主要是用叶片,只要叶子产量高,无论雌雄都可以。而果桑是通过人工选育出来专用于产果的桑树,是从桑树中选果子更好吃、更丰产的品种来繁育作为产桑葚用。所以果桑都是雌株,对叶片大小和产量也没有要求,有的果桑叶片很小,就不适合规模养蚕。”  在我省各大蚕桑基地,桑园主要用于养蚕还是采摘?种植户们应如何选择?记者走访了一些种植户。游客采摘桑葚从容选择桑园“钱景”看好  4月19日,在凉山州宁南县松新镇碧窝村,蚕农王作海正在养蚕大棚里忙碌。他已共育第一批蚕种50张,蚕棚外280亩桑树蔚然成林,将源源不断地为蚕儿们提供新鲜的食材。正值桑葚上市季,在这片桑园里却看不到几颗果子。他告诉记者,桑树品种为“云桑1号”,特点是桑叶产量高、叶质好,主攻养蚕,当然结的桑葚越少越好。  然而,在凉山州德昌县永郎镇可郎村农户肖永辉的桑园里,10亩桑树全部挂满了乌红的桑葚,肖永辉说,桑园既可以采果也可以养蚕,效益很可观。  据了解,攀西地区的盐边县、德昌县果桑种植区,主要以“德果1号”这个果叶兼用的品种为主。除这些地区以外,不论是川东北地区的南部、嘉陵、仪陇,还是川南地区的资中等地,则多以“无核大十”“嘉陵30号”等主攻采果的品种为主。  在仪陇县新政镇高堂沟村,井坊沟家庭农场主杨长春就尝到了果桑的甜头,2014年农场流转土地发展果桑460亩、种植“无核大十”等果桑品种11个,经过精心管护,今年单采摘一项,预计收入达30万元以上,加上桑葚红酒、桑葚干等加工品收入,全年预计收益50万元左右。  杨长春说:“以前村民为了养蚕,都尽量让桑树不结桑果,现在发展果桑,发现桑园的效益也不差!”在科研技术力量的“加持”下,种植户能够从容选择发展方向,让桑树种植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具有较好的发展“钱景”。布局桑园因地制宜是关键  刘刚介绍,我省选育出的蚕桑,不少具有快速丰产的特性,甚至能实现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收益;而果桑种植后一般3年就可以挂果,通过嫁接次年就能初挂果,从技术层面来看,改种或嫁接的技术都很成熟。  “不论是栽桑养蚕,还是栽桑采果,都要因地制宜。由于蚕茧有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蚕桑的效益更稳定,但相较果桑,投入成本、技术难度、劳动强度都更高一些。如果本地有发展乡村旅游或鲜果加工的条件,土壤、气候条件也适合,可以考虑规模种植果桑,同时要注意,桑葚采摘期短,要解决好采果用工和桑葚加工问题。”刘刚说。  据了解,果桑品种选择上,除了考虑土壤、气候、人口数量、种养习惯、交通便利程度等“小环境”外,还要注意“优质主产区”这个“大环境”。目前攀西优质果叶兼用桑产业带重点推广果叶兼用桑品种,盆地周边及城市近郊高效观光果桑旅游产业带重点发展适合于鲜食的果桑品种,丘陵、山区优质果桑产业带重点发展适合于加工的果桑品种。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2
近日,在遂宁市安居区安居镇宝台寺村缘隆养殖场的龙虾基地内,挖掘机正在对虾塘进行改造。记者了解到,原本这180亩水田是2018年合作社流转用于养殖小龙虾的塘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合作社积极响应,在龙虾塘种植水稻,探索“稻虾连作”新模式。“虾塘改造已进行了20天左右,改造了95%以上。”安居镇缘隆养殖合作社理事长王平说。“虾稻连作”模式,即种一季稻,养一季虾。通过精心选育适合综合养殖的小龙虾,达到水稻和小龙虾种养互补,实现“一水两用、一田两收,稳粮增收、粮虾双赢”。“稻田改了之后,马上进行稻秧栽插,到八月底水稻收割了再投龙虾苗,明年3月份就可以卖龙虾,一亩田预计能够达到1.2万元以上,比往常增收3000元以上。”王平说。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正逐步成为稻田综合效益提升转型的“新宠”,在稳定粮食生产、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了解,今年以来,安居区依托平坦地形和肥沃土壤优势,不断探索种养循环发展新路子,从稻虾共生、稻蟹共生、稻鱼共生、稻蛙共生,再到稻蔬轮作、稻药轮作、稻菇轮作,真正实现一亩田、万元钱,越来越多的农民在稻田展开多元尝试,既稳住了“米袋子”,又鼓足了“钱袋子”。(供稿:遂宁市安居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4-2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