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王菲菲 记者 侯东)“刚买回来的肉牛脱离了以前的生长环境,要适应新的生长环境,饲养管理方式、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然会引起肉牛各方面的疾病。”近日,位于广元市昭化区射箭镇的广元丰旺农业有限公司从内蒙古买进50余头西门塔尔肉牛,射箭镇畜牧兽医站负责人金泽明正忙着做好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近年来,射箭镇通过规模化、规范化养殖肉牛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辐射带动农民发展肉牛养殖,实现村民获利、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双赢”目标。目前,该镇现存栏肉牛3500余头,新建500头规模养殖场2家。射箭镇只是昭化肉牛羊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昭化区属典型山区农业县区,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空心村”“空心户”不断增加,大量农村圈舍资源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成为沉睡资源。如何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变“静止”资产为“活力”资源?为破解这一难题,昭化区紧盯闲置资源盘活,积极拓宽发展思路、激活资源要素,建立了闲置资产数据库,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招引项目,跑出了肉牛羊产业突破性发展“加速度”。“我们走访了全区大型农业企业,实地调研空圈闲置问题,把控业主发展动向,以‘招商融资+政策扶持’为杠杆,撬动业主盘活闲置资产。”昭化区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外,昭化区全面摸排处于停养、废弃状态的适度规模养殖场(户),逐宗核实占用资源、资产负债、闲置原因等基本情况,分类施策、对症下药,引导鼓励转产发展肉牛羊养殖。目前,该区35个养殖场正在进行圈舍标准化改造,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新增出栏肉牛2000头、肉羊6500只。多年来,昭化区按照“借助外力、靠大联强、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盘活利用闲置厂房3万平方米。其中,卫子镇狮子村依托广元市鑫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闲置集体经济泡菜厂改建为集饲草种植推广、加工仓储、销售配送于一体的饲草料加工车间,年产优质饲草1.5万吨。“随着肉牛产业的发展,辐射带动周边300余人就业,盘活周边闲置土地1500余亩,有效激活了沉睡资产资源,起到‘活一地经济、树一方风气、聚一群人心’的效果。”广元市鑫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志明说。另外,为促进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在技改扩能上,昭化区精准发力,加快构建现代肉牛羊加工流通体系,着力实现肉牛羊屠宰加工零突破。该区还与当地食品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利用闲置产能改建肉牛羊屠宰加工生产线,并招引食品加工业主,引导其开展牛肉熟食品加工,预计年可加工牛肉产品3000吨。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4-28
(记者 黄晓庆)记者从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5月1日至5月5日,第二轮“天府菜油”空桶换好油活动将在成都拉开大幕。预计五天的活动时间里,上千桶“天府菜油”系列产品将投放在成都主城区的红旗连锁超市。据介绍,四川是传统的油菜种植区,鉴于自身突出的比较优势和明显的区域特色,我省将菜籽油列为“川字号”特色优势农产品行列予以重点打造。2018年,我省全面启动“天府菜油”建设行动,在全国率先完成省级菜籽油区域公共品牌注册。四年多来,四川先后成立涵盖多个部门的省级联席会议机制,出台“天府菜油”行动三年计划、公共品牌管理办法,组建产业创新联盟,落实财政奖补政策,实施“5+4”团体标准,助力“天府菜油”行动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截至目前,“天府菜油”已先后被业内评为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四川好味卓越贡献品牌,4个“天府菜油”品牌产品荣获“中国好粮油”称号。全省累计建成“天府菜油”优质原料基地和示范基地600万亩,绿色油菜籽、蜂蜜“双产双收”示范基地50万亩,打造油菜花节等农旅融合典型23个,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势头强劲。今年,四川油菜种植面积预计将突破2100万亩,油菜籽产量将达到330万吨,在连续20年保持增长势头的背景下,四川继续蝉联“油菜第一大省”。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4-28
(记者 陈泳)如何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继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如何将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美好蓝图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日前,成都市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成都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1-3月,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90.6亿元,同比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343元,同比增长7%;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升,生猪、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农业重大项目提速推进,农业经营主体有序发展,一三产业加快融合……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平稳,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筑牢农业“底盘”。保粮稳菜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清晨的阳光照耀着青青麦田,沉甸甸的麦穗已弯下了腰。在双流彭镇临江村整修一新的机耕道上,5组村民杨军正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进行田间管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丰收——去年这个时候,这里还是一望无际的草坪,如今已全部变成了阡陌纵横、沟渠交错的沃野良田,“土地就要种上粮食心里才踏实,不出意外,今年小麦亩产至少在七八百斤!”杨军的眼里充满了憧憬。在彭州市4万亩高效菜粮示范区,同样是一片繁忙景象。农户们正在地里采收莴笋、生菜等新鲜蔬菜,各类农机来回作业,“各级财政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力度,今年我们粮食种植面积要稳定在55万亩、产量稳定在25.2万吨以上,并保持常年在地蔬菜10万亩以上。”彭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是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我们还将喜迎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保障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意义重大。作为“大城市带大郊区”的超大城市成都,市场消费需求总量巨大、丰富多元,如何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和践行“大食物观”,保障城乡居民“米袋子”“菜篮子”供给充足、质优价稳,是成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围绕粮食“稳面积稳产量”,今年以来,成都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定并落实《成都市加强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的十条措施(试行)》,完善粮食生产考核体系,健全耕地保护激励约束机制,全力抓好土地流转用途监管、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和撂荒耕地治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0.73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65万亩,做到良田粮用。实施“百万亩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工程”,启动建设“一带、十园、百片”粮食产业园区,争取完成环城生态公园粮食种植5万亩。鼓励低效林果、苗木有序腾退恢复种粮,将“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纳入粮食规模化市级财政补贴范畴,确保全面完成大豆扩面5万亩目标任务,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1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229.2万吨以上。围绕“菜篮子”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成都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60万亩常年蔬菜基地挂牌制度,分级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启动成德眉资同城化“菜篮子”生猪合作项目和蔬菜异地保供基地建设,确保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6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600万吨,完成生猪出栏372万头年度任务。推动经作产业质效提升,加快果茶、花卉、食用菌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确保禽类、牛羊、水产等多种肉类以及蛋、奶供给充足。研究制定《应对大规模疫情防控生产保供“1+7”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增强极端情况下农业生产应急保供能力。同时,持续强化农产品分拣、加工、包装、预冷等一体化集配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10个以上,确保新增静态库容1万吨,稳步提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市场流通效率。项目引领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建圈强链今年春天,天府农博园彩色油菜花“火”出了圈——九种颜色的菜花交错开在田野里,铺就了彩虹般独特的大地景观,成为市民争相前来拍照打卡的新“网红”。这是四川天府农博园投资有限公司从江西农大引进“远缘杂交”技术培育而成的多个油菜新品种,按照基因重新组合原理,将传统油菜与甘蓝、萝卜、诸葛菜等十字花科进行杂交,通过采用花粉与优良材料、细胞融合技术以及回交和自交等多种选育方法,使之产生不同浓度的花青素,让油菜花的花色种类不断更新。一朵小小的彩色油菜花,折射的是“建圈强链”大逻辑:科研团队从种业端出发,培育出色彩斑斓的油菜花,一方面丰富了大地景观,拓展了农商文旅体融合价值链;同时,花青素的研发和运用将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如功能性食用油、花茶、花酒、食品等,还可以做成化妆品、饼干、芽苗菜、盆栽……现代种业是我市确定的20个高质量发展重点产业链之一。围绕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开展种业强市建设,制定《成都市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试行)》,以天府现代种业园和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为核心,积极争取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在蓉落地,加快建设全国现代种业高地。同时,聚焦培育壮大种业链主企业,加快组建成都种业集团,培育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优质企业,做大做强现代种业集群,为打好种业翻身仗贡献成都力量。不仅是种业。按照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建圈强链行动部署,成都还将聚焦主导产业、链主企业、领军人才和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发展重点,配套制定政策工具,做实优质粮油、生猪畜禽、绿色蔬菜、特色水果四大保障性产业,做优现代种业、数字农业、智能装备、冷链物流、休闲农业、农业博览六大引领性产业,加快构建以“4+6”都市农业产业体系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同时,立足载体建设,完善国省市县四级园区梯次培育体系,高水平建设崇州优质粮油、新津天府农博、邛崃现代种业等现代农业园区,推动每个区(市)县打造1-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确保全年新创建3个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园区,新认定10个以上市级农业产业园区,实现县级以上园区总数突破100个,做优做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聚焦产业“三表一图”,成都正大力开展农业农村建圈强链重大项目招引,策划举办投资推介活动,发布投资合作项目机会清单,挖掘现有落地大项目、大企业产业链互补空间,调动企业开展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合作积极性,确保全年招引重大项目50个,完成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99.5亿元。目前全市包装策划招引推介项目118个、跟踪在谈项目114个,今年一季度新签约项目10个、协议投资额15.8亿元,38个现代农业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1亿元。全市农业农村招商引资强势开局、实现“开门红”。(成都市农业农村局 供图)数说农业 (2022年一季度)▶据农情调度,全市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5万亩,较上年增加4.7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达56.8万亩,较上年增加4.9万亩。大春粮食意向种植面积476.5万亩,增长4.1万亩。▶全市生猪出栏102.5万头,同比上涨7.8%,增速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季末生猪存栏266.6万头,同比上涨1.7%。▶当前全市在地蔬菜面积88.75万亩,一季度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197.7万吨,同比增长1.3%。濛阳、白家两大市场一季度蔬菜交易量103.3万吨(日均1.15万吨),同比增加0.4万吨。▶加快实施30.7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截至3月底,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6万亩,工程进度达84.6%。一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6%。▶新评定60名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培育家庭农场531家、农民合作社104家。▶“农贷通”平台累计放款24295笔,金额386.69亿元,其中一季度新增1164笔,金额23.67亿元。▶全市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54.9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13%,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以上。▶新启动保护修复川西林盘210个,改造提升精品林盘168个。▶一季度,全市休闲农业接待量3152.3万人次,休闲农业营业收入56.6亿元。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4-28
(汪菲 记者 王晋朝)4月22日,乐山市统计局公布一季度乐山经济发展“成绩单”:今年一季度,乐山地区生产总值514.15亿元,同比增长5.6%。  横向看,多个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纵向看,第一产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增速已接近甚至超过2019年同期数。此外,得益于晶硅光伏、茶等重点产业高速发展,一季度乐山市税电指数逐月提高,3月达到118.40。乐山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显示乐山经济呈稳健复苏、持续向好态势。近日,峨眉山市桂花桥镇庙稿村,茶农在忙着采茶。冯举摄“头号工程”带动规上工业增速快  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乐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9%,居全省第4位。前两个月,乐山市规上工业营收和利润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一位。“头号工程”、头部企业多拉快跑,成效显著。  近年来,乐山加快建设“中国绿色硅谷”,实施晶硅光伏产业“头号工程”,全球排名前十的光伏企业已有5家通过直接或参股方式在乐山落户。随着重大项目产能释放,一季度全市实现晶硅光伏产值118.36亿元,同比增长355.3%,带动乐山工业投资增长24.5%。国家税务总局乐山市税务局监测发现,4家光伏头部企业一季度累计购进发票金额均实现高速增长。  新产能在释放,传统产业结构在调优。德胜钒钛循环经济园区正推进产业倍增综合技改工程。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麦吉昌介绍,工程以1250立方米高炉产能置换节能减排项目为核心,全面提升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11月底有望投用,未来可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低能耗。”“峨眉山茶”产销旺农业发展开局好  谷雨时节,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镇福来村的茶农都忙着在高山茶园采茶。  “今年收成好。”福来村支部书记周恒志说,自3月12日开采以来,全村2000亩茶园已经给村民带来了上千万元的收入。  近年来,乐山市聚合全市茶园、制茶、茶旅等产业链资源,推动形成“一核两带两区”茶产业发展格局,壮大茶产业集群;同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出“峨眉山茶”区域公用品牌,按“大产地+特色产区”的理念协调各地发展,在全域构建起协同化发展的“新格局”。2021年,“峨眉山茶”品牌价值已达38.14亿元。  多重举措成果初现。今年早春,“峨眉山茶”销售价高于往年30%。一季度,乐山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1%;干毛茶总产量达到2.3万吨,产值达41.3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5%、7.9%。  抢抓农时,全力开展春耕生产,乐山农业生产也实现良好开局。一季度,乐山第一产业投资增长超五成,主要农作物生产良好,油料作物、蔬菜及食用菌均实现扩面增长。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28
(记者 燕巧 向朝伦)4月,青川茶正香。4月27日,天下着小雨,记者前往广元市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从国道212线转出,汽车绕着环山路过了一弯又一弯,烟雾缭绕中,目之所及遍是茶园。  2018年4月,浙江安吉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提出愿意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青川是四川省唯一的受捐县,累计获捐“白叶一号”茶苗540万株,建成1517亩受捐茶苗基地,涉及3个贫困村。今年,青川的“白叶一号”茶叶首次大规模采摘上市。  一叶白茶,带动一方绿色产业加快崛起。村民在茶园锄草增收:“扶贫苗”成“致富茶”  “盛书记,生物肥料收到,今天就试着用下。”接到技术人员电话后,青坪村党支部书记王永明马上致电浙江安吉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表达感谢之情。  生物肥料是为改善青坪村“白叶一号”基地的土壤。青坪村位于白龙湖畔的高山地带,因为地处偏远,没有支柱产业。改变,源自浙江安吉的白茶。2018年10月,黄杜村捐赠的“白叶一号”茶苗,首先在青坪村栽种。现在,青坪村已种植1226亩白茶,3100余亩绿茶。  “今年白茶卖了3万多元,如果算上平时到基地的管护收入,一年有五六万块钱。”因为下雨,青坪村村民强锡香正在家里分选茶叶。2018年,强锡香被青坪村村集体聘请为白茶基地管护负责人。她每天从早到晚泡在茶园里,查看茶苗长势、除草施肥、挖沟排水,参加白茶管护知识培训等。  在白茶管护上,今年青川县探索“返租倒包”模式。“返租倒包”模式就是将茶园分包到户,让群众参与到白茶的管护、采摘、加工、销售中,实现群众利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抓住“返租倒包”机遇,强锡香承包了200亩白茶,卖了200余斤鲜叶和几十斤干茶。  “我承包了8亩白茶,今年已采摘80斤鲜叶,除去给村集体经济交的800元,自己纯收入8800元。”关庄镇固井村村民李得兵介绍,“茶苗不断长大,发的芽头也越来越多,明年预计能采100多斤鲜叶。”  关庄镇现已发展2339亩白茶,秉承种活、种好、种出效益原则,该镇将茶园分成20亩、30亩、100亩、200亩不等若干单元,按照成熟一块、发包一块原则,将茶园分包到户。目前,已与26户农户、1家合作社、1家农业公司签订管护协议。管护:现场指导与数字管护结合  “前两天刚除完草,明天安排人修枝。”在乔庄镇瓦砾村,赵堂荣管护的茶园里,2018年种下的“白叶一号”已有60多厘米高。  2018年,“白叶一号”茶苗在瓦砾村落地生根后,赵堂荣便被聘请为瓦砾村“白叶一号”茶园管护队队长。“以前种茶靠天吃饭,管护白茶后,到浙江培训茶苗种植技术,经常参加县里举办的技术培训,知道了茶树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病虫害防治,高温时节要抗旱保苗。”  千里迢迢从浙江来的白茶,怎样在青川落地生根?  “我们成立了由浙江、青川6名专家组成的技术专家组。”青川县茶产业发展事务中心主任马浩强介绍,每到管护、采摘重要节点,专家组青川成员、浙江成员通过电话、微信沟通,联合管护。每年,浙江专家还会专门到青川指导。去年,青川县、杭州市西湖区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50万元,在青坪村“白叶一号”茶叶产业基地选取150亩白茶,开展数字化种植管护试点,打造“白叶一号”数字驾驶舱。  在青坪村村委会,记者见到“白叶一号”数字驾驶舱。驾驶舱连接了基地22个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可清晰看到每个地块茶苗的长势。数字驾驶舱通过综合气象站、土壤墒情设备、鹰眼监控设备等采集茶叶生长环境数据,可生成围绕青川“白叶一号”的定制化设计,实现精准管护,让茶苗长得更好。  “数字管护帮我们解决了专家不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决问题的难题。”挂职青川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浙江杭州援川干部何立剑介绍,通过数字驾驶舱,浙江专家足不出户便可实时看到青川白茶生长状况,并可在线指导青川茶农。扩种:绿水青山茶叶满山  “这批白茶长得很好。”走进木鱼镇红旗社区,一株株白茶沐浴在细雨中,青翠欲滴,马浩强拿出手机拍照记录。  白茶苗下,铺着一排排茅草。“茅草可保温保湿,不会干,也不会太热太冷,有利于白茶生长。”马浩强介绍,这是3月刚栽种的“白叶一号”。今年,青川县计划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000万元,再建“白叶一号”标准化种植基地1700亩。项目建成后,青川县“白叶一号”种植面积将达7000亩以上。  “今年刚上市的白茶供不应求,把青川绿茶产业也带动起来了。”马浩强说,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27.4万亩,成为青川“一号产业”,“我们还将整理林下茶园,预计年底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将达30万亩。”  “把现有的白茶管护好、加工好、推广好,新栽种的白茶做好选址、改土及灌溉配套工作。”青川县委书记龙兆学表示,青川将持续推进茶园建设、茶叶加工、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做强品牌、科技、人才等全要素支撑,发挥“白叶一号”引领作用,提升全县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  青川白茶不只带动绿茶做大做优,还带动绿色山珍、木本油料、道地药材、生态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成势,青川黑木耳、青川竹荪、青川天麻、七佛贡茶、白龙湖银鱼、青竹江娃娃鱼、唐家河野生蜂蜜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夯实富民强县实力。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小芳 特约通讯员 罗沾4月25日,在高县复兴镇群乐村千亩红粱种植示范基地,村民胡启江正在查看高粱苗长势。一株株绿油油的高粱苗迎风摇曳,如同一个个跳跃的音符。  复兴镇位于高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今年,该镇立足“早”字,多措并举持续抓好粮食扩面增产、耕地“非粮化”整治、小春田管、春耕备耕等工作。投资2亿元,启动“红粱+N”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全镇种植高粱2500亩;投资721万元,在群乐村建设千亩红粱种植示范基地,集中育苗5亩;加强春耕生产的科技服务力度,确保年度粮食生产稳产增产。  在高县,种植高粱的除了复兴镇外,还有庆岭、来复等镇。近年来,高县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酿酒专用粮订单生产,通过保护价收购,确保农户种得出、不愁销,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加速推进投资5.4亿元的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截至目前,高县今年拟发展的1.65万亩高粱已全面完成秧苗移栽,进入田间管理阶段。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8
(陈泽睿 胡月 记者 程强)雅安雨城区,这个藏在“云窝”中的地方,与茶叶拥有数千年的缘分。近年来,雨城区把茶产业放在农业特色产业突出位置,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坚持“强基地、壮主体、保要素、建机制、宣品牌、促融合”,不断培育壮大产业新动能,大力推动茶产业规模发展和提质增效,茶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明显的成效。据悉,雨城区茶业生产总值即将突破百亿元大关。资料图片“数字”赋能 助茶产业发展一角“云窝”中的雨城,因雨雾多,加上适宜的土壤和温度,成了茶树的天堂。作为川藏茶路上纽带般的连接点,雨城不仅是我国重要的边茶产地,也是川藏茶马古道最大的茶叶物资源头。2008年,雅安藏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雨城区的茶园中,年轻人的身影变得多了起来。雨城区草坝镇合江村的“90后”茶农姜峰,接手父辈的茶园,当上了“新茶农”。由于缺乏传统农业经验,刚开始很头疼。前两年,雨城区在茶园园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起了数字茶园管理平台,实时监测系统24小时运转,藏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内所有茶园全覆盖,将实时测温、测湿、测虫害的数据传送到数字茶园管理平台,并通过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一出现异常,系统马上自动预警。2018年,雨城区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托管”茶园,给茶农排忧解难,省时又省力。姜峰第一个报了名,“我刚接过20亩茶园的管理任务时,种茶、采摘、管护完全忙不过来,导致茶园产值不是很理想。”“一亩茶园一年的托管费只有几百元,我只负责春季的名优茶采摘,之后的夏秋季采摘、茶园管护、销售全部由社会化服务来完成。”姜峰说,托管后每亩茶园收益平均增长了1500多元。“现在我们这儿的茶农,着实安逸。”近年来,雨城区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结合藏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数字农业等项目,新建“雨城区农业全程机械化+综合服务农事中心”,建成数字茶园1000亩,全面提升茶园绿色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建成标准化机采茶园基地12万亩。资料图片百亿产值 助茶农奔小康雨城区共有茶园30万亩,投产茶园28万亩,覆盖现有8个镇、5个街道,按山形地貌和地理位置分为“青衣江流域早茶区”“绿色生态出口茶区”“南部高山有机茶区”三大茶区。“雨城区温度偏低,且高山茶居多,因此,茶叶出产时间偏晚,但是品质很好。”雅安市雨城区聚祥春茶厂负责人庞红云说,这些年来,依靠优秀的茶品质,茶厂生产的茶品,多次在各种茶叶比赛中获得金奖。据了解,雨城区现有茶叶加工主体120余家,取得SC的茶叶生产主体38家,食品作坊备案的茶厂68家。茶业企业中,有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近年来,雨城区按照全市茶产业“一绿一黑”的发展定位,主要打造雅安藏茶。目前,雨城区有藏茶企业10家,其中,边销茶定点企业6家、边销茶战略储备库企业2家,藏茶系列有七大类100多种产品,藏茶产业带动茶包编织、包装、交通运输、零售、旅游等综合产值达30亿元。为进一步壮大茶产业,雨城区积极做好做实茶叶生产的各项要素保障,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全市率先开展“三社融合”试点。同时,组织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各类展会、茶事活动等,不断扩大公用品牌效应。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4-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油菜籽亩产达到120公斤以上,共计18000公斤,达到了全国油菜籽亩产平均水平。”4月26日,宜宾市翠屏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伍燕翔按照约定通过电话将李庄景区油菜籽的产量告知了记者。  3月12日,四川农村日报以《李庄景区种油菜?翠屏区这样破解农业生产用地难》为题,报道了李庄景区种油菜一事。时隔一个多月,4月23日,盛开的油菜迎来收获,本报记者再次来到了李庄。  看着150亩油菜的颜色由春花时的亮眼黄变换为成熟角果的低调黄,伍燕翔感到由衷高兴。他告诉记者,收下来的一丛丛角果,再过3个月就会变成一瓶瓶菜籽油,走上游客们的餐桌。  这里是“万里长江第一古镇”李庄古镇景区旁新开发的旅游景区“月亮田”。与常见的景区绿化不同,这里的空地全部种上了油菜。尽管花期已过,但仍有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目前,景区已开始组织工人陆续收获油菜籽,并联系对接油菜籽加工和产品包装生产。景区运营方计划,把菜籽油作为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投放市场,进一步提升农旅产品的附加值。  “等到油菜收获后,就搞高粱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希望景区的农业绿化景观四季都能游览,让游客‘来了还想再来’。”伍燕翔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4月19日,在攀枝花市盐边县惠民镇兴隆村,2000多亩桑葚园里,一串串红得发紫、黑得发亮的桑葚果挂在树上,沉甸甸压弯了枝头,农户正忙着采摘。一箱一箱打包好的桑葚堆放在路边,等待着装车运往加工厂。  这几天,当地新鲜桑果的收购价在1.2元至1.5元之间,而加工成桑果干、桑果汁和桑果酒等产品,价格能卖到好几倍,且供不应求。  桑葚属于浆果类,含水率85%左右,不耐贮藏,且成熟期集中、采收期较短,极易腐烂,不利于异地销售流通。因此,对产业化、规模化种植的果桑而言,深加工和寻求新的销售模式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惠民镇新林村的绿苑农业桑葚采摘园鲜果不易贮运加工产业快速发展  四川作为全国果桑第一大省,近年来,原料深加工龙头企业不断涌现,已开发出桑果汁、桑果酒、桑果醋、桑果干等10余种桑葚深加工产品。  走进四川黑金椹阳光农业公司的加工车间,几十名身着工作服的工人在忙碌着。“我们加工的桑葚干,采用自动化生产线,机器自动筛检、清洗、冷冻、干燥、灭菌等,不仅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也更有保障。”公司负责人刘茂祥说。  刘茂祥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蚕学专业,30多年来一直从事桑葚相关工作。通过不断地创新与研究,该公司已建设了多条生产线,可将鲜果加工成桑葚干、桑葚酒、桑葚汁和冻桑葚等产品。  据统计,我省果桑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年产新鲜桑果25万吨。其中,德昌县桑葚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盐边县果叶兼用桑种植面积11万余亩。各果桑产业基地大力引进和孵化桑葚加工企业,上述产业基地共有规模以上桑葚加工企业30余家,桑葚加工利用率达到30%。  面对快速发展的加工产业,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所长刘刚表达了担忧,“虽然目前参与桑葚精深加工的企业较多,但有实力的大型龙头企业较少,大多数加工企业加工能力不强,且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对新鲜桑葚原料的需求非常有限。”刘刚说。  如何破解这一问题?刘刚建议,在未来,桑葚作为新型水果的加工利用应在传统水果深加工技术和产品类型方面有所突破,契合现代消费者的生活模式和消费习惯,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桑葚的营养、活性成分及其食用、保健和药用功效的宣传,积极支持申报“三品一标”等认证,创新营销模式,扩大产品市场影响力。资料图片采摘体验兴起带火乡村旅游  想要加大新鲜桑葚的销售,开发乡村采摘业务也成了不少种植户的选择。  “朋友推荐我们来摘桑葚,来了后发现这里的桑葚确实味美多汁,我们便摘了8篮子带回去给亲朋好友尝尝。”4月20日,家住成都市区的杨女士和朋友专门驱车到新都区军屯镇的北星生态桑葚农庄摘桑葚。  据了解,该农庄种植了川凉桑2号、粤椹大10、台湾长桑果、白玉王等品种共计10余亩,天气好时能吸引近200人前来采摘。农庄负责人罗万琴说,自己家的桑葚品种搭配合理、种植方式绿色无公害,不愁销路,每年都有不少回头客前来采摘购买。  刘刚介绍,果桑既有休闲观光、体验采摘的功能,又具有很好的科普教育价值,加之暮春时节气候宜人,非常适合大人带小朋友前来体验田间乐趣。  近年来,我省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的支持下,加大了果桑轻简化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不仅提高了桑果的产量和品质,而且还实现了节本增效,为产业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近年来,以果桑为主导的生态文化、乡村旅游产业在全省各地蓬勃发展。有数据显示,我省目前已在城市近郊相继建立果桑观光、采摘基地50余个,发展各类农家乐、蚕家乐80余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刘树军 摄4月26日,眉山市彭山区观音街道观音铺社区1组的百亩油菜田内,收割机正在帮助村民抢收油菜。  近日,眉山市彭山区4万余亩油菜陆续成熟,为此彭山区专门组织千余台收割机下田帮助村民抢收,确保油菜及时抢收,实现颗粒归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7
蜜蜂出户樱桃发,桑葚连村布谷啼。每年4-5月,泸州市合江县荔江镇乡贤李小群就忙得不可开交,因为她的“幸福桑田”家庭农场里,4000余株桑葚正迎来成熟采摘期。走进采摘园,一串串沉甸甸的桑果压弯了枝条,让人垂涎欲滴。随手摘下一颗新鲜的桑葚品尝,味道甜中带酸,入口满满的果汁挑逗着味蕾,很是满足。在采摘园里,游客们或忙着拍照打卡、或忙着挑选鲜果,一派繁忙的景象。游客林燕开心地说道,“我去年就来过了,这里交通方便,桑葚的品种也多,周末的时候带家人朋友过来,既可以体验采摘乐趣,又可以感受田园风光。”今年42岁的李小群,中专毕业后就到到广东打工,干过工厂流水线、做过市场推销员,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在外务工期间,她看到外面的发展日新月异,想到家乡的落后面貌,心里总想以城市的理念来带动农村的发展,逐渐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2017年,李小群回到合江县荔江镇,通过村委会的帮助协调,在坪上村二社流转了30亩土地,成立了合江县幸福桑甜家庭农场。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将农场扩大到100亩,种植桑葚4000余株。农场于2019年正式开园,每年为当地解决就业20余人,帮助农户增收3000元以上。李小群介绍,“目前我们园子是以采摘桑葚鲜果为主,同时还开发了桑果干、桑果酒、桑葚醋、桑葚酵素等系列产品。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完善园内的一些配套餐饮和游乐设施,希望通过生态采摘+农产品精神加工+观光旅游的方式,做到一二三产业融合,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丽。”(供稿:合江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4-26
(冯小珈 母金香 记者 李全民)“有了这个二维码,以后来超市买东西我都会花一点时间扫码查询一下来源,只为家人和自己吃得更放心。”4月25日一早,在利州区邻里超市,市民王女士拿起一盒鸡蛋,用手机扫描追溯二维码,这盒鸡蛋的有关信息一目了然,从产地到批发市场再到零售终端,整个流通过程均可查询。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全区每个市民的身体健康。菜市场的蔬菜水果农药有没有超标、猪肉里有没有瘦肉精、鱼虾会不会重金属超标……这些都是老百姓切切实实关心的问题。如何让市民吃得放心、安心、省心?近年来,广元市利州区严格按照“四个最严”要求,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压实生产主体责任,从“产出来”“管出来”两端双向发力,以落实“三大责任”为抓手,加大信息化监管模式,创新监管办法,提升监管能力,健全监管体系,严密编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确保了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2021年以来,利州区全面推行‘合格证+追溯码’模式,将合格证和追溯码合二为一,赋予农产品更完整更清晰的‘身份证’信息。”利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合格证和追溯工作是农产质量安全监管方式的重大变革和创新。合格证侧重于产品来源,直接标示出主体信息,是“简化版”追溯;追溯侧重于生产流通再现,是“升级版”合格证。目前,全区现已基本实现农产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据了解,截至目前,利州区入驻追溯平台生产经营主体306家,利用国家(省级)追溯平台开展基地巡查、例行监测、监督抽查累计1877次,录入产品生产批次7656 条,销售批次25204条,打印‘合格证+追溯码’二合一承诺达标合格证10415张,1100余吨农产品带证带码上市。下一步,该区将进一步加大推行力度,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4-26
(李同周 记者 李国富)一片片桑园郁郁葱葱,一排排厂房整齐排列,在宽敞明亮的大棚里,一张张蚕台摆放整齐,工人们正在清洗蚕台……这是日前记者在西充县义兴镇友林蚕桑基地内看到的场景。西充县义兴镇友林蚕桑基地“种植桑树养蚕,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是农户增收致富的好路子!”西充县义兴友林蚕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友林介绍,该基地是国家蚕桑产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四川省蚕业合作示范社,推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的产业经营模式,推进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循环农业建设,核心示范区种植桑园1985亩。基地在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创建了“桑园蚕虫鸡”“桑园绿壳土鸡蛋”“有机桑芽茶”等品牌农产品,产品远销北上广深成渝等大城市,年产值3000余万元。据了解,该基地涉及义兴镇黄岭垭、阳家庙、贾家店等村,入社社员500户,带动农户3000余户,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在组织生产中,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合作社指导下种植有机果桑、养殖蚕虫鸡等。合作社科学制定不同农产品的保底收购价,并按照市场价与保底收购价“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收购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近年来,西充县以蚕桑基地建设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蚕桑综合利用开发,加速蚕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蚕桑产业进一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形成了优质蚕茧、果桑、僵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四大板块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局面。目前,全县有蚕桑专业合作社30个,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2个,从事蚕桑生产及综合开发的农业企业5家,蚕桑家庭农场50余个。今年蚕桑产值预计超过1.5亿元。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4-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今年春耕,巴中市下达平昌县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平昌县自加压力力争完成6万亩。为实现预期目标并尽可能多地种植玉米,平昌县通过政府主导,采取田坎玉米、堆堆玉米等种植模式,寸土必争,让土地应种尽种。播种现场凸显规模遍种田坎玉米大豆  4月19日,在平昌县南天门管委会红山村“大豆+玉米带状种植示范点”,记者看到每道田坎都种上了玉米。  “今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带头在七八十条田坎种上了田坎玉米。”正在带领农户为田坎玉米除草、施肥的红山村支部委员苟心俊说。  “田坎玉米过去老百姓就有自发零星种植,今年县政府是当作一项主推技术来推进,凸显规模性。”南天门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任新平说,“县农业农村局给我们补助了种子、肥料,从3月中下旬开始,我们倡导辖区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把田坎进行利用,在50厘米至1米宽的田坎,玉米实行单行双株种植,到5月上旬,还要在玉米一侧临水的田坎种植大豆。田坎玉米、田坎大豆充分发挥了田坎的边际效应,光合作用强,肥料集中,长势更好。”  平昌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王强说:“除成片规模利用大田和撂荒地以外,我们还考虑发展田坎玉米、田坎大豆,这既能实现应种尽种,又是一种增产增收方式。”  据了解,平昌县要求每个镇建成200亩、每个村建成100亩玉米规范化高产大豆种植示范点,其中就包括了利用田坎发展玉米、大豆。该县农业农村局整合1000多万元春耕生产涉农资金,采购玉米专用肥50吨、玉米良种12吨,用于示范点建设。采购大豆良种180吨、大豆专用肥900吨,用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助。这些物资有三分之一是对发展田坎玉米、田坎大豆进行补助。利用边角堆堆玉米越种越多  今年,平昌县的田坎玉米首次由政府主导大张旗鼓地实现了规模成片种植。不仅如此,记者在该县得胜镇至县城的公路沿线还发现了连绵不断的堆堆玉米,据当地人士介绍,今年堆堆玉米比往年更多了。  原来,当地农户热衷的堆堆玉米,就是利用田边地角不规则的仅有一两平方米至三四平方米的“巴掌”地块,见缝插针地多种玉米。  “我们往往利用边边地、台台地、弯弯地、坡坡地种植堆堆玉米,而且堆堆玉米还可套种大豆,玉米收了后还可种南瓜。”平昌县元山镇插旗山十一组农户李强平说。  元山镇农业服务站站长何光斌说:“我们的老百姓多年来就有种植玉米的习惯,不仅利用了撂荒地,而且,连小坪小台的堆堆地都利用起来了。”  王强介绍,今年3月初,平昌县下发《切实加强全县粮食生产的通知》,坚持把稳定粮食面积和大豆扩种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全面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大力开发田坎玉米和堆堆玉米,切实做到空闲土、撂荒地应种尽种和种满种尽,以全面完成稳定全县粮食面积102万亩、总产40万吨目标。王强估计,在此背景下,平昌县堆堆玉米的种植亦呈增长之势。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6
  据对全国80家水产品批发市场成交价格情况监测统计,3月全国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为25.59元/公斤,环比下跌1.02%,同比上涨1.48%。另据可对比的45家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成交情况监测统计,3月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成交量48.5万吨,同比下跌15.95%;成交额142.94亿元,同比下跌9.25%。  海水产品价格情况  3月份,海水产品46.45元/公斤,环比下跌1.54%,同比上涨0.19%。  据监测,海水鱼类环比下跌2.52%,同比下跌4.07%。分品种看,海水鱼类中跌幅较大的有:银鲳100.5元/公斤,环比下跌10.37%;大菱鲆58.32元/公斤,环比下跌4.53%;大黄鱼35.45元/公斤,环比下跌2.31%;海鳗45.88元/公斤,环比下跌1.98%。海水鱼类中涨幅较大的品种有:鲐鱼7.45元/公斤,环比上涨6.47%。其余品种价格保持稳定,涨跌幅度均在1%内。  海水甲壳类环比下跌2.92%,同比下跌1.35%。分品种看,海水甲壳类中价格跌幅较大的有:南美白对虾69.58元/公斤,环比下跌3.92%;斑节对虾221.33元/公斤,环比下跌2.79%;鹰爪虾47.63元/公斤,环比下跌5.18%;梭子蟹201.9元/公斤,环比下跌3.52%;青蟹175.78元/公斤,环比下跌1.87%。其余品种价格保持稳定,涨跌幅度均在1%内。  海水贝类价格环比上涨0.69%,同比上涨5.16%。分品种看,贻贝4元/公斤,环比上涨4.28%;牡蛎21.45元/公斤,环比上涨1.5%。其余品种价格保持稳定,涨跌幅度均在1%内。  海水头足类价格环比上涨0.02%,同比上涨0.95%。分品种看,海蜇41.23元/公斤,环比下跌0.17%;鱿鱼33.56元/公斤,环比上涨0.17%;墨鱼33.67元/公斤,与上月价格持平。  海水藻类环比上涨0.01%,同比上涨2.46%。分品种看,海带8元/公斤,与上月价格持平;紫菜81元/公斤,环比上涨0.02%。  淡水产品价格情况  3月份,淡水产品价格环比下跌0.35%,同比上涨3.19%。  据监测,淡水鱼类环比下跌0.25%,同比上涨2.4%。分品种看,淡水鱼类中价格跌幅较大的有:虹鳟42.36元/公斤,环比下跌6.84%;草鱼14.31元/公斤,环比下跌1.28%;鲢鱼8.16元/公斤,环比下跌3.19%;鲤鱼13.2元/公斤,环比下跌1.88%;鳜鱼77.58元/公斤,环比下跌1.73%;乌鳢21.46元/公斤,环比下跌1.71%;黄鳝68.46元/公斤,环比下跌1.07%。淡水鱼类中价格涨幅较大的有:鳙鱼16.36元/公斤,环比上涨4.05%;鲈鱼30.9元/公斤,环比上涨2.44%;黄颡鱼28.32元/公斤,环比上涨2.47%。  淡水甲壳类环比下跌0.72%,同比上涨2.84%。分品种看,淡水甲壳类中,克氏原螯虾54.13元/公斤,环比下跌0.68%;罗氏沼虾70.5元/公斤,环比上涨3.34%;青虾142.64元/公斤,环比上涨0.81%;中华绒螯蟹101.32元/公斤,环比下跌1.75%。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谷媛媛 陈述平 整理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4-25
(王春艳 谢丹 记者 侯云春)日前,宜宾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立足竹资源优势,每年安排1亿元财政专项资金,全力构建“竹浆纸一体化、竹纤维与纺织集群化、笋竹产品高端化、竹生态竹文化旅游特色化”的竹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格局。宜宾是全球最适合竹类生长的区域之一,是全国十大竹资源富集区之一,也是四川省竹资源最富集地区。近年来,宜宾立足竹资源优势,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底,全市竹林面积达356.02万亩,涉竹产业产值达308.36亿元。《意见》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竹产业综合产值达500亿元,实现由竹资源大市向竹经济强市跨越,全面建设“中华竹都·最美竹海”。具体包括:竹林面积稳定在350万亩以上,建设中国种类最齐全的竹子种质基因库、中国最大的四季笋生产基地;建成竹产业精深加工园区5个,打造中国最大的竹纤维纺织集聚区、中国最大的四季竹笋加工基地;完成蜀南竹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建成中华大熊猫苑;建设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国际竹产品交易中心、创新竹日用品交易中心、竹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打造中国最大的竹产品交易市场等。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宜宾将加强优良竹种选育推广,重点推进珍稀优良竹种快繁技术研究、景观竹种繁育和竹类系列种苗标准制定。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竹笋绿色食品加工,竹浆纸、竹纤维、竹纺织、竹板材、竹工艺品、竹炭等产业。重点推进既有竹产业技改扩能、竹纤维复合纺织新材料研发和应用示范等项目。聚力开发新产品,大力开发竹子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发展竹子高值化利用新产业。引进竹缠绕技术生产管道和复合结构材料,替代钢材、水泥、塑料等高污染和高能耗材料,推动竹原纤维产业链延伸。同时,通过人才引进、资源整合、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提升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聚力推进竹产业创新能力建设;通过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规模企业、加快竹产业园区建设、推进竹文旅深度融合、强化节会引领带动等途径,促进竹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在强化竹产业政策创新方面,宜宾将在创新建立竹产业推进专班、建立定期联席会议等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金融服务体制,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符合竹产业特色的金融产品,同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4-25
从数据看巴中的转型升级看过去“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过2个百亿元台阶49.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631”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逐渐成型第三产业占比超过50%与2015年比,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50.2%、58.8%看未来“十四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与毗邻市协同构建“1小时通勤圈”引进重大产业项目125个,实现国内省外到位资金850亿元到2025年,食品饮料产值达到600亿元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帆 整理探访地巴中产业园区、乡村  (记者 钟帆)4月21日,“行走新巴蜀”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小分队来到巴中临港产业园。记者刚下车,就遇到几位前来找工作的年轻人。“不稀奇,这里岗位多、选择广,每天都有人来咨询。”巴中市恩阳区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岳利军介绍,依托巴中恩阳机场,2020年10月,恩阳区从无到有谋划临空经济,这才有了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的巴中临港产业园。  厂房建设与项目投资“两手抓”。目前,产业园已签约入驻企业15家,其中7家已投产。首家投产的四川永润欣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1月完成了“小升规”的蝶变,发展为一家规模以上企业。  近年来,巴中在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按下了产业培育振兴的“提速键”,积蓄后发赶超振兴发展动能。此次,采访小分队进园区、到乡村,一路感受巴中城乡巨变。蓝天下,巴中建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0万立方米的绿色新型人造板智能生产线,已全面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施皓文 摄强基建“铁公机”齐头并进  来到离巴中临港产业园不远的巴中恩阳机场,候机厅里游客熙来攘往。自2019年2月正式建成通航以来,机场已开通直达国内16个城市的航班,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  一路看变。回到巴中市区,采访小分队在巴河廊桥附近的明峰燃气公司充电站为车辆充电。充电间隙,记者大概数了一下:大街上每分钟至少有2辆新能源汽车飞驰而过。据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巴中供电公司提供的一组数据,截至3月9日,巴中共有社会运营商建设的充电站27座(298个充电桩),私人充电桩305个。  再往东行,采访小分队来到汉巴南铁路巴中东站站后工程的施工现场。工地上,5台挖掘机开足马力施工,铺轨基地已现雏形。“我们每天早上7点开工,只要不下大雨,就不停工。”正在浇筑路基的工人王海昌告诉记者。  在巴中市通江县诺江镇千佛村,四川省2022年重点水利工程之一——青峪口水库项目建设现场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几天前,这里刚举行了开工仪式。这是当地百姓期盼已久的一座水库,建成后,可解决通江县城30万人饮水问题,并将通江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下游沿河场镇防洪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  抢抓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机遇,过去5年,巴中已累计实施重大项目185个、完成投资2921亿元;深入推进第三轮交通大会战,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乘飞机、坐动车、县县通高速的梦想,“6631”(即6纵6横3环1航)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已逐渐成型;全市4座大型水库被纳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其中红鱼洞水库枢纽工程已下闸蓄水。兴产业按下振兴“提速键”  14时许,采访小分队走进巴中市南江县公山镇石光村的古耕南江黄羊一级扩繁场,扩繁场业主张四海正在圈舍给小羊羔打预防针。“最近正值南江黄羊繁殖的关键时期,每隔两三天就有小羊羔出生,我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这群小家伙。”张四海说,从今年春节到现在,已有上百只小羊羔在这里出生。  据介绍,该扩繁场计划投资4200万元,年出栏种羊4000只、肉羊2000只,目前已完成一期投资。“像这样年出栏种羊3000只以上规模的扩繁场,全县将建5个。”巴中市南江黄羊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敬介绍,为加速推进南江黄羊全产业链发展,去年9月,南江县启动实施南江黄羊“倍增计划”,计划到“十四五”末,南江县一、二级扩繁场达到10个以上,种羊年生产能力达3万只以上。  沿着盘山公路而下,位于南江县集州街道文光社区的南深科技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项目一期已完成场平工程,工人们正在搭建厂房主体。这是巴中市的一个市级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一期厂房主要生产自有品牌内衣,二期以代工服装为主。项目建成后,预计园区年总产值将达25亿元,可提供直接就业岗位3000个。  来到位于平昌经开区的麦金地(平昌)中央厨房产业园,隔着玻璃窗,记者看见戴着口罩、穿着白色工作服的工人正在包装洗好的蔬菜、水果。这是平昌县去年投产运营的一家团餐企业,目前二期厂房正在加紧建设,“项目全面投产后,我们年营收将达17亿元,带动周边农户1万户,提供直接就业岗位3000个。”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刘文杰说。  巴河汤汤,不舍昼夜。过去5年,巴中大力发展文旅康养、道地药材、食品饮料等现代产业,主导产业体系开始形成。现有“三品一标”农产品287个,成功创建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光雾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2.0%。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近日,乐山市马边县雪口山镇永兴村传来好消息:该村近百亩连片的耕地即将完成土地整理,将静静等待远道而来的蓝莓种苗在这里“安家”。这是浙川携手,为马边县引入的又一个特色产业。  项目执行方四川省蓝之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支持下,今年帮助永兴村村集体引种“蓝美1号”,由公司供应苗木,规模发展蓝莓种植,在种植全过程提供免费技术服务并按照市场价格收购。由于永兴村距离马边县城仅半小时车程,发展蓝莓采摘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所需种苗和固根器已准备好,种苗预计在5月份从都江堰市蓝之美蓝莓示范种植园区运送入场,并进行栽植。都江堰蓝之美蓝莓示范种植园区 宋丹露 供图全基质无土栽培潜力大  4月18日,在距永兴村300公里之外的都江堰蓝之美蓝莓示范种植园区,工作人员尹波正在为避雨大棚内的蓝莓施肥。只见他操作手机,启动智能管网滴灌系统,不到五分钟,就完成3000盆全基质无土栽培蓝莓的施肥工作。早在2018年,四川蓝之美公司就从浙江引进种苗,利用成熟的种植技术发展了这处示范园,目前蓝莓基地集科研选育、种植示范、技术服务、科普培训、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总面积达900亩,年出产蓝莓商品苗200万株以上。  据了解,该公司过去以推广蓝莓大田栽植为主,近两年大力推广的全基质无土栽培模式,受到广泛欢迎。  所谓全基质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将蓝莓的根系栽植在泥炭、稻壳、锯末等有机基质或珍珠岩、沙等无机基质中,用容器或固根器固定,通过滴灌或细流灌溉的方法,供给其水分和营养使其生长。  尹波告诉记者,该模式不受土质条件的限制,蓝莓具有更广泛的种植范围,同时可节约人工成本,可调节土壤酸碱度、合理用肥用水,从而加快蓝莓生长。一般来说,全基质蓝莓比大田蓝莓早1-2年上市,且产量增加三分之一以上,但种植成本较高,比较适合在蓝莓采摘园推广。蓝莓蓝莓东西部协作初见成效  布局蓝莓产业,浙川紧密携手。早在2018年,以蓝莓产业作为浙江对口帮扶四川特色产业的切入口,两省供销社属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了四川蓝之美公司,积极发挥四川省蓝莓产业扶贫增收服务平台的主动作用,近两年来,在蓝莓产业东西部协作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四川蓝之美公司技术服务部副经理王进介绍,依托都江堰市蓝莓示范种植园区的技术集成优势,目前该公司已在广安、达州、巴中、绵阳、阿坝、凉山等地推广发展蓝莓种植基地463个、采摘观光基地 111个、育苗基地2个,带动龙头企业11个,不少是通过整合东西部协作、惠农贷款和项目建成的。各大种植基地创造就业、土地流转涉及8万多人(次),带动82535人次用工,带动鲜(冻)果销售、乡村观光、旅游产业,实现增收8549人,人均增收2630元,带动创业103人。  从进度来看,川东北已形成以巴中为中心的规模种植示范区1.2万亩,通江县初加工厂已投入生产,实现产值282万元;以凉山州为中心形成川南高原特色产业区9000亩,在布拖县已建成科研中心,2022年规划投资建设初加工厂。  从合作模式来看,主要与地方政府、专合社、家庭农场、业主签订协议,由专合社、家庭农场或业主流转土地,公司供应苗木,提供技术服务,并保底收购蓝莓果,尽量让种植风险降到最低。  “公司收购蓝莓基地的鲜果以后,加工的蓝莓红酒、蓝莓酱等产品主要销往浙江等沿海城市,销售渠道较稳定。”王进说。  2022年,浙川将继续携手,进行蓝莓全基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推广,促进蓝莓产业普遍增值并向智能化、精细化和便捷化方向转型升级。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龙 特约通讯员肖定怀4月19日,笔者来到南江县八庙镇青宝村,20多名村民正在移栽鲜食玉米苗,有的在挖窝、有的施底肥、有的在栽苗……现场劳动场面一片繁忙。“这是浙江东阳市选育的第一批鲜食玉米苗,在这里试点,如果可行来年将大规模推广。”村党支部书记方健说。  鲜食玉米品种试验示范项目是浙江省东阳市在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中,结合南江实际培育的一个农业现代化项目。同行的县农业农村局农技师孙继国介绍:“鲜食玉米是近几年的新品种,可以像水果一样直接食用,深受消费者青睐,其种植技术与普通玉米差不多,易上手、好操作且经济效益可观,每亩增收3000元左右,前景非常广阔。”正在整地栽苗的村民岳自力放下锄头笑呵呵地说道:“种了30多年的土地,还第一次听说玉米像水果可以生吃,今年就试种一亩,如果效益好明年再扩大种植面积。”  “按目前最低市场价,每亩种植3200株,一亩地要比普通玉米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方健说,为提高村民种植积极性,县上不仅对鲜食玉米的栽植、病虫防治、施肥管理实行了“保姆式”服务,而且还与成都两家大型农贸市场签订了订单。  “去年下半年,东阳驻南江工作队就委托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选育鲜食玉米品种,今年年初品种选定后,在南江县种子管理站、农技站的技术指导下,首先选定在青宝村建立200亩的鲜食玉米示范种植基地,随后又在八庙镇的其他7个村开展试点种植。”东阳市委常委、南江县委常委、副县长盛锋介绍说,鲜食玉米的种植能为南江传统农业摸索发展新路径,对全县高海拔蔬菜种植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试点成功后,东阳帮扶南江工作队将在南江大面积推广,并深化全产业链配套,确保农民增收致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5
(记者 兰珍)近日,甘孜州纪委监委发布通告,乡城县粮油购销公司负责人解军涉嫌严重违法,目前正接受监察调查……这是今年以来,甘孜州纪委监委查办粮食系统的第22起案例。  “当前,甘孜州正在粮食购销领域开展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全州上下共组建19个督查组,重点围绕粮食收储轮换、财务管理、项目建设等环节,对全州74个粮库‘点对点’实施驻点监督,共发现问题58个、涉粮线索7条。”甘孜州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方面,甘孜州纪委监委联动州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授权联动+适度交叉+全面覆盖+指导督查”的整体部署,组建19个专项巡察组,覆盖州本级和18个县(市),对涉粮部门进行全面政治体检,专项巡察累计发现问题302个,已移交问题线索74件。另一方面,甘孜州纪委监委立足于监督的再监督,督促各县(市)党委政府和涉粮监管部门聚焦重点,围绕“购销存”重点环节和“人财物”关键点位,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和问题整改,发现问题143个,完成整改92个,长期坚持51个。  与此同时,甘孜州对2013年以来受理的涉粮信访举报和巡视巡察、审计、专项治理等移交的问题线索开展清底式“回头看”,应查尽查、一查到底。广泛接受群众举报,加强对相关信访举报件的督办转办,不遗漏、不积压。截至目前,全州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26件29人,党纪政务处分4人,留置6人。  甘孜州纪委书记、州监委主任金武表示:“甘孜州纪委监委将深入推进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动全州纪检监察机关严惩粮仓‘硕鼠’。”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24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