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何向东)宏基因组学是以环境样品中微生物为研究对象,以分析基因功能及代谢网络等一种新型微生物研究方法,是突破传统意义上培养基无法培养微生物的新型技术,特点在于覆盖全、精度高、细分析、重实效。“四下基层”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已成为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作为党员干部要深悟“四下基层”,答好“人民至上”的“幸福卷”,吹响“乡村振兴”的“冲锋号”。政策方针向下,重在“全覆盖”,让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实现初心和使命的“动力源”“催化剂”,是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的“压舱石”“先手棋”。要建立健全政策方针系统观,对于政策要“吃透”“联通”,要逐条读好原文,逐条弄好原理,逐条用好实践,将政策方针这样的“有字书”变为心中的“无字书”。要用好用活用精宣传方式方法,将党的伟大工程、伟大部署融入与人民群众“聊家常”“讲小事”“听民声”中,将“书面语”翻译成“土方言”,将“上面站着讲”转化为“同凳坐着听”,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润物细无声”“飞入寻常百姓家”。调查研究向下,重在“高精度”,在基层“千磨万击还坚劲”。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水”,是擦亮工作底色的“磨刀石”,是练就过硬本领的“砍柴功”。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都是方法。要带着问题“下去”,深入矛盾最尖锐、问题最聚焦、纠纷最错杂的一线,常坐“矮板凳”“农田埂”“锄头把”,拜人民为“导师”,问需于民、问民于计,让人民“提点子”“找路子”。要带着问题“回去”,对于调研问题要综合研判,以“小切口”找到“大方法”,集群相关职能部门针对问题“难点”“冰点”来一场“破难”“破冰”行动,敢于向矛盾亮剑、敢于向问题斗争,杜绝在“办公室”“文件堆”“电脑边”“A4旁”以“拍脑袋”式找“出路”。要带着检视“回头”,调查研究“后半篇”则是问题整改与落实,要常态性、实时性地“回头看”,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评分依据、评价标准,让人民群众的分数成为“销号问题”的“销号剂”“终结剂”。信访接待向下,重在“细分析”,求答案“穷尽百思方能度”。信访是变群众“上访”为干部“问访”的一场由“上”到“下”的制度创新。信访接待好不好、实不实是推动干群关系是否融洽、是否有效的“度量衡”“晴雨表”。要践行“浦江经验”,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接访为主动解难,找准信访问题分歧点、矛盾点、情绪点,主动走出办公室到信访问题多、信访调解慢、信访研判难的一线,一心一意地为民办实事、解问题,实现信访群众由“眉渐锁”“紧锁眉”转变为“颜逐开”“开心颜”。现场办公向下,重在“求实效”,对人民“一枝一叶总关情”。现场办公下基层变“隔着时空”为“同坐板凳”,直收“第一手资料”,直击“第一手问题”,直给“第一手方案”,让有诉求的群众“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给群众吃下“定心丸”。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以感情为基础,以妙方为驱动,深入现场问需求、给方法、求效果,现场“挂图作战”,以“实干”求“实绩”,抓一线问题“牛鼻子”、解一线问题“结绳扣”、通一线问题“堵截点”、破一线问题“弯拐点”,推动主题教育有深度、有实度、有力度、有效度。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11-13
宽敞干净的村道,两旁绿树成荫;错落整洁的院落,房前屋后种满绿植鲜花;万亩金银花产业基地围绕村边、产业环线种植,散发悠悠芳香……近日,笔者走进巴中市南江县兴马镇余家坪村,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  “我们村成了明星村,经常有抽水蓄能项目嘉宾前来现场了解前期项目进展情况。”余家坪村村民邵庭燕说。会前,与会嘉宾先后到南江赤溪庙梁村、南江槐树村、正直长滩村、大河北极牧场以及金银花国家现代产业园区等地参观。  在当天召开的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展开研讨交流。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表示,南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共五美”模式经验很有价值,值得总结宣传。  近年来,南江兴马镇焦庭院美、村落美、田园美、乡风美、生活美等“五美”目标,创新同台共比、五治共举、村户共美、党群共建、产业共融等“五共”举措,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大行动”,努力建设具有乡土特征、山区特点、地方金银花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据民情调查,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达99.65%。  兴马正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开展万亩农田产能提升、十村美丽示范建设、80亿元蓄能抽水项目落地、优势特色产业培育、百千农户增收共富、十村治理效能提档等“兴马百千工程”,不断推动兴马“百千工程”经验在兴马大地开花结果。(供稿:南江县兴马镇 袁文荣)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1-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静 特约通讯员 陈万超  秋种油菜忙,春来菜花香。眼下正值油菜种植、管护的关键时期,巴中市恩阳区渔溪镇长岭村周密部署,抢时令、抓农时,田间地头处处都是秋耕秋种忙增收的劳动场景。  在长岭村优质粮油示范基地,只见农户驾驶着油菜播种一体机,在秋收之后的农田里来回穿梭,翻耕、开沟、播种全程机械一体化操作,机械作业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不一会儿,一亩油菜就种植完成。  长岭村村民老李说:“现在村里有机器来耕田,我们可以直接撒种子,比之前轻松多了。”  长岭村今年种植油菜约800亩,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及周边种粮大户,积极搭建农机服务平台,从宣传引导、农资储备、技术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为明年的油菜高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长岭村党支部书记青奉阳说:“我们村实行稻油轮作的模式,现在种植油菜基本结束,接下来就是日常管护。明年3月份油菜花盛开的时候,预计将接待游客2万余人,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作为巴中市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长岭村在优质粮油产业基地的基础上,投资200万元成立了农业公司,发展粮油加工、餐饮、休闲观光,让产业园区和田园景区实现融合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1-09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何向东)农历十月,正值小春生产时节。也正巧“邂逅”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走深走实之时。南江县双流镇磨垭村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将主题教育“送上门”,确保党员在主题教育中“不掉队”“不缺课”“不漏学”。“双流镇磨垭村党员干部大老远地将主题教育送到这里,方便我们这些腿脚不方便的人了解党的政策,衷心感谢党、衷心感谢总书记”,村民们纷纷表示。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11-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德榷 特约通讯员 陈万超  当下正是秋播秋种的好时节,笔者走进巴中市恩阳区田间地头看到,平整有序的农田里,农户们正忙着翻耕、播种,抢抓农时种植油菜、小麦和蔬菜等小春作物,一幅幅忙碌的农业生产画卷在恩阳大地次第铺开。  今秋以来,恩阳区按照巴中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牢牢扛实粮食安全责任,全力抢抓秋收秋播秋管,做足小春生产扩面、提能、增效文章,着力夯实稳粮增产基础,吹响小春生产“集结号”。秋播秋种现场建好良田小春生产能种尽种  盘活闲置土地是提升土地价值的重要环节。恩阳区利用村村响、坝坝会等形式,加强宣传发动,引导和鼓励各类经营主体、社会服务组织和村集体经济,采用流转、托管等方式,盘活季节性撂荒耕地,种植油菜、小麦或蔬菜。通过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腾退低质低效经果园、大力开展冬水田起旱等措施,全区扩种面积1万亩以上。  在兴隆镇玉皇村,200亩小麦种植示范园平整有序,生机勃勃。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被废弃的柿子树果园。玉皇村党支部书记喻川疆介绍,经果园废弃后,村集体接手了这片闲置土地,经过有效治理,地力恢复,目前有旋耕机、开沟机等农业机械4台和人工20余名,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开厢等工序,后续将播种小麦,预计在11月10日前可完成播种。  恩阳区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层层压实区、镇、村、网格员四级田长制责任,抓活土地腾茬。指导农户利用早熟大春作物空行、田边地角、果园和庭院空闲地抢种秋粮秋菜,全区完成晚秋种植4.7万亩、产量0.93万吨,实现以秋补夏、增产增收。“机械+技术”抢时抢季快种多种  季节催人,农时紧迫,恩阳区提前谋划,于8月下旬动员业主和农户提早育苗,9月中旬完成油菜育苗1.46万亩,确保全区25万亩油菜足苗移栽,依托镇村农机专合社,以村为单位组建农机助耕队150余个,对已收稻田及时开沟排水,翻耕旱地和撂荒地,到10月中旬全区翻耕田地20.5万亩,比常年高35%以上。  “规范开厢2.6米、深沟窄厢,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抗湿宽窄行移栽,厢两边各栽一行、厢中间栽双行油菜,亩植8000株。”11月1日,在关公镇永定社区,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周敏现场讲解油菜规范化种植的技术要领,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服务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一环,恩阳区与川农大、省农科院等专业团队联合组建服务团,整合区农业农村局站所40余名专技人才,组建8支农技服务队,会同18个镇(街道)农技服务小分队,到田到地、蹲点指导,对小麦药剂拌种、轻简直播、机耕机播、无人机飞播,油菜深沟窄厢、抗湿播栽、机械化移栽、化学封闭除草等高产高效技术现场示范,确保增产高效。  农业机械利用方面,恩阳区加强财力支持,调拨到位小春生产专项资金,储备油菜、小麦种子和农药物资,专用于小春生产。紧抓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鼓励和指导农户购置和检修农机具5.8万余台(套)。示范引领做强农业附加值  恩阳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小春生产推广油菜小麦10余个优质高产高油良种,建成2万亩油菜、3个千亩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实施复合种植,建成麦/菜/玉/豆、麦/芋/玉/豆等复合种植6万亩、油玉轮作间大豆21万亩,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据了解,恩阳区将在海山、下苏、钱库等粮油园区栽植油菜9.3万亩,在北部产业环线栽植油菜3.8万亩,为明年“海山情园”第三届油菜花节如期举行做好准备。推动“三区同建”,今年建成双胜红岩、渔溪长岭2个“三区同建”示范区,正加快推进尹家下苏、司城碧石2个示范区,尹家下苏可在12月底呈现,正积极启动明年下八庙乐丰、关公永定、渔溪三清庙等3个示范区的规划编制。  2023年,全区计划播种油菜25万亩、小麦22.5万亩,全区油菜在11月5日前完成栽植,小麦在11月15日前完成播种。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1-07
  (记者 李传君)记者日前走进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发现该区淡水养殖正悄悄热起来。全区87个规模水产养殖场,不少为专业人士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当前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尽管水产价格还偏低,餐饮消费还没有完全恢复,但养殖场主均表现出满满的信心。  该区渔业水产部门也对行业前景看好。去年全区水产养殖总面积2205公顷,另有养殖稻田2900公顷,今年计划将水产养殖提高到2250公顷,稻藕田养殖提高到3266公顷。同时,加大对规模场政策及金融支持,增加水产总产值,尤其是增加高品质鱼类产量。  四大家鱼利润薄  增加密度提产量  下八庙镇石城村的巴中市红亮小龙虾苗种繁育中心,其实是四大家鱼养殖为主的农场。“以前是繁育小龙虾的,但小龙虾用工量太大,因此改了。”场主何习文说。别看小伙子一副农民打扮,他可是成都理工大学工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已有20年养殖业经验。  何习文大学毕业后先是在希望集团华北分公司上班,“黄河两岸很多渔场老板都熟悉我。”2003年辞职后,何习文返乡先是养猪,2019年转行到水产养殖。他在石城村流转土地1077亩,水产养殖面积600余亩,各类水产年产量超过120万斤,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  因是养四大家鱼为主,何习文坦言利润很微薄。“主要是饲料涨价,鱼价又低!”他说70%的成本是饲料成本,今年价格比去年每吨上涨1000元左右,目前塘里的鱼每天要吃三到五吨饲料,每天往水里投两三万元,而每天卖出2500斤左右的鱼,还不够饲料钱。  因此,何习文开始调整养殖结构,增加了胭脂鱼、鸭嘴鱼等的份额。他说,目前巴中水产市场主要还是靠外调,每天需求量在5万斤以上,但本地供给量还不到一半,市场空间还很大。目前全市的规模养殖场还不多,发展前景广。他估计明年起将会有很大起色。  何习文决定增加养殖密度,扩大养殖规模。“我目前属于中低密度养殖,如果能将尾水处理解决好,采用高密度养殖,产值和利润都会有很大提高。”但这都需要加大投入。他的养殖场总投入已达1700余万元,每年5-9月流动资金占用量大,是资金最紧张的时候。  2021年由四川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担保,中国农业银行恩阳支行给予何习文150万元的贷款支持,解决了他的大问题,现在他再准备向农行等金融机构争取更多贷款。“基础设施改善了,品种增加了,产量提升了,买卖循环着走,场子也就会活起来。”  专业行家做示范  养殖对虾须谨慎  位于文治街道得胜社区的巴中市恩阳区蜀渔家庭农场,虽然水产养殖面积只有327亩,但仅南美白对虾一项年产值就达120余万元,利润更是高达80余万元!该场还有罗氏沼虾、加州鲈鱼、翘嘴红鲌等十余个品种,可年产4万余斤南美白对虾、11万斤翘嘴红鲌等。  “别看我这里利润还可以,但我养的都是需要较高技术含量的鱼。”老板何大江骄傲地说。跟何习文比起来,何大江更是专业性行家。他毕业于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的就是渔业综合技术专业。2011年起,何大江一边在一家饲料厂打工,一边在江苏尝试养鱼。  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2018年,何大江从饲料厂辞职返乡,创办了他的蜀渔家庭农场。一开始在仪陇县金城镇建起170亩养殖场,2019年5月才来到恩阳得胜这边建场,转眼已是四个年头了。如今他两个养殖场年产值600余万元,纯利润150万元。  南美白对虾本是海洋虾类,淡水养需要人工转化。“我这一批是6月份从沿海引进的虾苗,起初只有0.5厘米长,须经过8天左右人工转化,从适应27‰的盐度到能适应3‰的盐度,就可以放入淡水池,但还是须加入每立方米一公斤盐进去,100天后就可捕捞了。”  说来简单,利润也很诱人,可其中却有很多细致入微的技术环节。何大江说,周边不少人因急功冒进养南美白对虾都失败了,他算是最成功的一个。他劝那些想从事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新手,一定要将全套技术学到手后再进入养殖实践,否则亏损将十分惨重。  恩阳区政府日前审议通过了一项重大项目,该区将引进上海一家企业,总投资1.1亿元,在柳林镇钟家坝社区建一个日产南美白对虾2500公斤的工厂化养殖场。“该场投产以后,将填充巴中南美白对虾的市场空白,而且为我们引种也会提供便利。”何大江说。  主推高品质鱼类  做大淡水养殖业  目前全区年水产总产量13568吨,总产值3.55亿元。“这个数据是不高的。”恩阳区水产渔政局局长袁明先说,2023年的目标是总产量达到1.39万吨,总产值达到3.8亿元。“稳步推进,逐年提高是可行的,因为近期不断有创业者来咨询水产养殖方面政策。”  就养殖结构来看,恩阳区水产仍以虾和四大家鱼为主,该区为巴中市虾产业集群重点县,去年以来,池塘养殖红螯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占比渐增,4万亩稻田养殖的克氏原螯虾,是全年甲壳类水产总产量1970吨的主力军,成为渔业调结构、增效益重要抓手。  “去年起,我们逐步增加了名优水产品养殖比重。”袁明先说,比如增加了匙吻鲟、大口黑鲈、胭脂鱼、翘嘴红鲌、翘嘴鳜等品种的养殖量。“今年我们主推品种是匙吻鲟、大口黑鲈、翘嘴鳜,主推技术是稻田养小龙虾、高位池循环养殖、智慧渔业等引领性技术。”  同时,全区加强10个重点水产养殖场的科技示范作用,每个场配备1名技术员,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引领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水产养殖;加紧实施13家渔场5930亩尾水治理和标准化改造项目,积极推进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等设施补贴项目,形成全区行业骨架。  “在淡水养殖业悄然热起的同时,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绝不能让违法捕捞、违法垂钓等行为死灰复燃。”袁明先说,还要防止天然河湖网箱肥水养殖等现象死灰复燃,执法队伍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联合执法,还将加大夜间巡查力度。  为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恩阳区决定全年将开展不少于2批次16个样品的监督抽样,不少于2批次20个样品的例行抽样,不少于2批次100个样品的快检抽样,以确保全区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2022年,全区水产品质量安全产地抽检合格率达100%。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11-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灼华 文/图)眼下,正是小春生产关键时节。油菜移栽、小麦播种……广袤的巴州大地上,农业生产一线的村(社区)干部和村民们正利用天气晴好的窗口期,紧锣密鼓开展小春生产作业,确保来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油菜苗移栽要选壮苗,然后将其分为大小苗,大苗栽下之后要压实……”在巴州区曾口镇吉公村的油菜种植地里,农技人员正在给村民讲解油菜移栽的注意事项。大家一边听,一边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理沟、划线、挖坑、施肥、栽苗,一派繁忙劳作的景象。村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  “咱们村预计种植油菜500余亩,已完成种植450亩。趁着天气好,我们每天组织100余人进行移栽,争取5天内完成。”吉公村党支部书记李敏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  油菜是一种兼具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农作物,为确保秋冬季耕地不撂荒,增加群众收入,近年来,巴州区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广“粮油轮作”模式,大力开发冬闲田种植油菜,有效补齐了“种植空窗”短板,巧让“冬闲田”变“农忙田”。  “现在生活这么好,我们的干劲大。把田地翻耕好以后,今年种的油菜明年就会有好的收成。”村民王大爷笑着说。  在鼎山镇蝉池村新修建好的高标准农田里,几台大型旋耕机正忙碌地穿梭。放眼望去,略有些湿润的土地被机器翻过后,平平整整。在轰鸣声中,货车把麦种和肥料运到了地头上。不远处,几名村民忙着小麦播种、施肥。  “那边翻过的地,已经晒了几天了,可以播种了。”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必胜说,最近天气不错,大家都在抢抓时间种小麦。  “以前我家的地小且分散,很不方便耕种。现在把‘小块地’整成了‘大条田’,方便机器到田地里作业,我们这几天抓紧种下去,明年收的时候可以用机械收,省时又省力!”该村村民赵大爷期待着明年的好收成。  为抢抓农时,确保全年粮油“双增”,巴州区还派出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示范,手把手帮助农户解决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为农户提供“一站式”“套餐式”技术服务,帮助群众进行小春生产。据了解,巴州区2024年小春计划播种面积58.5万亩,其中小麦20.8万亩,油菜21.2万亩,蔬菜8.1万亩,预计粮油总产量将达12万吨。  “目前我们派出技术人员200余名,深入各乡镇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抢时、按质、按量规范化移栽和种植。同时,大力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为小春生产全程护航,确保全区实现小春生产目标和农民增收。”巴州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谢锴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1-01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何向东)小春生产是头年10月种下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待下年初夏收获,是来年农业生产的“蓄水池”,是彩绘夏季粮油“丰”景的“定星盘”,是压实全年粮食安全生产的“压舱石”。党员干部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主心骨”“排头兵”。农历十月,正值小春时节。党员干部要借小春“不小”之力,胸怀“国之大者”,心怀“人民至上”,满怀“公仆情怀”,扬起乡村振兴“思想”之帆、“人才”之帆、“兴业”之帆,在振兴路上“长风破浪济沧海”。借荒地“整治”之力,扬乡村振兴“思想”之帆。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整治撂荒地目的在于“重启”沉睡的农田,“开辟”荒芜的土地,巩固扩大粮食产能,“唤醒”土地新活力、新生机、新潜力。作为党员干部要借“撂荒地 ‘整治’之力”,时常清一清、修一修、整一整自身思想的“撂荒地”。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做到常修常炼、常悟常进、常学常新,在学思践悟中立新功、践宗旨、铸意识。要用好用活用精主题教育,小春生产之际正巧“邂逅”第一批主题教育与第二批主题教育“接棒”之时,作为党员干部要联通统学、领学、研学、联学、践学“五学联动”机制,对思想来一场全面性、系统性、全局性的大学习、大践行、大锤炼,坚决树立“四个意识”、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练就振兴本领、强国本领。借油菜“有才”之力,扬乡村振兴“人才”之帆。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油菜亦为“有才”,意为“招纳人才”。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作为党组织部门要将人才“请得进来”,创新引进方式,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唯年龄、唯帽子的引才倾向,而是要对标基层面临所需、所盼、所难的问题,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用才导向,设好引才之“尺”、裁好引才之“衣”,以“需要什么引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导向,实现人才优势与基层需求呈现“楔子”态势。要将人才“育得出来”,要为人才培育“搭台子”“压担子”“给位子”“上面子”,彻底释放专业人才“洪荒之力”,激发人才敢于谋事、敢于闯事、敢于创事的“活力源”。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要将人才“留得下来”,结合人才专长、人才特点、人才领域建立“专业人才信息库”,按照“一行一人、振兴一业”“一域一人、振兴一产”“一村一人、振兴一方”的“领域包干”思路,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对于典型经验、典型案例的发起人在政治荣誉的给予,在人事职称的晋升等方面适当开开“绿灯”、松松“背绑”、给给“跳板”,让人才留下来、用起来、活起来,不断拓宽 人才“金字塔顶端”。借小麦“坚韧”之力,扬乡村振兴“兴业”之帆。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始终践行人民之事无小事、人民之盼能实现、人民之需能满足的信念,借第二批主题教育之调查研究契机,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提升,采用签字笔慢慢写、A4纸上细细记、心思上深深悟、行动上实实践,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拜人民群众为“导师”,坚持“问题回头看”,用“小麦精神”将“问题清单”变成“成绩清单”“幸福清单”“民生清单”。要激活干事创业“一池春水”,党员干部不能“躺平”、更不能“侧卧”,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干事创业,坚持问题导向,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干中悟、在悟中干,防范“黑天鹅”“灰犀牛”的发生。发扬“越是艰难越向前”的精神,要深入矛盾集中、问题复杂的地方,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矛盾中”的信念换人民“幸福泪水”。要练就“乱云飞渡仍从容”的魄力,练就“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练就“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豁达,以绘就现代人民幸福生活的新“清明上河图”。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10-31
清晨7点半,巴中市南江县正直镇方山村村民方大叔穿上胶鞋,背上布包,拿上小剪刀,就往家下面的青年科技农场走去。10多分钟后,他站在农场下方,抬头望去,阳光正穿透云雾,照亮了挂满枝头的鲜嫩苹果。今天,他和村民们要按订单摘下对应数量的苹果,套好袋子装进带有泡沫膜的纸箱里,以最快的速度寄给消费者。方山村村民方大叔正在采摘今年丰收的苹果10月,是这里的苹果丰收季。9月底,青年科技农场的负责人蔡青松就陆续接到预定电话,都是老主顾,惦记那一口汁水充足、甜味刚好的苹果一年了。只是今年雨水多,原本10月初就丰收的苹果推迟了约半个月,馋坏了食客,也急坏了蔡青松。眼下,终于丰收!今年的苹果不仅同样甜脆多汁,还多了“数智味”。今年3月,四川省科技扶贫基金会联合海康威视STAR公益,为农场装上了接入光照度和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的农业物联感知设备、物联网杀虫灯、农业管理平台等,不仅能帮助蔡青松远程观察果树的生长情况,还可以通过采集各类环境数据,制定更科学、高效的种植方案,为丰收增加一份确定性——这份更确定的丰收里不止有果实,还有村民们越来越好的生活。从0到种出苹果挑战一个接着一个2017年,蔡青松返乡创业,在四川省科技扶贫基金会的支持下,将15000多棵苹果树苗,种在了海拔800-1000米的方山村。 俯瞰农场,一排排苹果苗都是希望雨水充分、昼夜温差大、土壤富硒,让这里的苹果多汁鲜甜。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种植的烦恼,比如山区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了,今年40岁的蔡青松在和50岁的方嬢嬢、60岁的幸福叔、68岁的方大叔等大龄村民组成了果园“核心团队”,光是开垦许久未打理的荒地,就花了20多天,用背篓一筐筐运了1200多包肥料用来施肥。大伙儿一起开荒他们的努力换来了丰收,种出的苹果一年比一年多、大和甜。但丰收的路上,挑战总是一个接着一个,比如变化多端的天气和病虫害。在苹果成长的过程中,连续的雨会影响苹果个头、外形和甜度;真菌会让苹果长出过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害虫则会“大口、大口”地咬苹果。蔡青松曾看着感染真菌、被害虫咬掉的苹果心疼不已,但也只能忍痛剪掉受损的苹果,再想办法解决。除了不断实践,积累经验,蔡青松还会请教四川省科技扶贫基金会的专家顾问丹尼尔,每次聊天,青松就像如饥似渴的学生,一点点靠手机翻译记下专家的建议,然后在手机上回复:“OK、OK。” 从丹尼尔这,他知道了如何混合肥料发挥更大效果、某些小昆虫比大昆虫更危险、特定时节下降雨量超过50毫米,就要再喷洒一种保护剂……他们还发现,长期监测记录下光照度、土壤温湿度等,能更科学、更有计划地种出好苹果。“以前我们都是根据县里的天气预报来记录,但山区的天气多变,有时山下是晴天,山上是雨天,县里的天气预报无法很准确。”这不仅时常打乱剪枝、梳果、排水等计划,而且无法制定精准、科学的种植计划,比如根据光照度选择苹果摘袋时间;根据土壤温湿度分析虫卵和真菌存在的可能性,以便提前控制等。“好在,今年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好助手。’”蔡青松笑着说道。物联感知设备助力种植更科学“小”苹果里长出“大”丰收今年3月,四川省科技扶贫基金会联合海康威视STAR公益,为农场装上了心心念念的科技设备。接入传感器的农业物联网视频感知设备,能采集山区精准的光照度、土壤温湿度等环境数据,帮助农场科学种植。如果土壤湿度太高,就准备排水等措施,如果光照度不够,就推迟摘袋,保证果实在光照度充足的情况下吸收阳光。蔡青松和方大叔一起调整海康威视的设备此外,通过海康威视的农业物联摄像机、农业管理平台等,蔡青松远程就可以观察果树的生长情况,构建更系统性的病虫害监测,实现苹果生长态势、病虫害定期定时巡检,叠加物联网杀虫灯,多方位降低虫害扩散风险。“这让我们巡查病虫害的效率大幅提升了,并且定期检查物联网杀虫灯里的虫,也让我们对害虫的种类更加了解,更好地做预防。”最近,专家丹尼尔来到了青年科技农场,通过对精准的温湿度等数据进行复盘,和蔡青松讨论制定了来年的种植方案,例如通过监测光照度、土壤湿度等数据,定时定量地施肥或用药,保证效果发挥到最大。“从靠经验到有数据依托的科学规律,有了科技的帮助,我们的丰收多了一份确定性。这样种出的苹果会更大更甜,大家的生活也会更有滋有味!”青年科技农场不仅为方山村增加了一抹甜,也让辛勤耕耘的村民增加了一些收入,增添了一些生活向好的确定性。今年,丰收的喜悦刚刚开始,方山村的土地不断收获希望和幸福。科技,也在这其中成为重要的工具之一,为农业插上提质增效的“数智化翅膀”,让人们在故土上也能充满力量地生活。海康威视STAR公益方面表示,未来将持续科技助力,让更多的土地长出希望。
天府观察网 | 分享: 2023-10-30
(程亚运 杜文龙 记者 何菊 文/图)高山绿水绕,牛羊满山岗。10月24日,走进巴中市通江县铁溪镇田溪肉牛养殖场,一头头肥壮的西门塔尔肉牛正在宽敞整齐的牛舍里咀嚼着草料,“哞哞”声此起彼伏,犹如一首浑厚地奋进致富曲。陈彪(左)正在给牛喂草料眼前这位正在给牛喂草料的是铁溪镇田咀村党支部书记陈彪,89年出生的他为打破高山产业发展瓶颈,通过多方考察学习,结合当地实际,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发展起了肉牛养殖。“我们4名村干部无偿以个人名义分别向银行贷款10万元,购买了20头肉牛,放到大户养殖场进行代养。”陈彪说,通过“个人贷、大户养、集体富”的模式,养殖场现存育肉牛60余头。田溪肉牛养殖场是返乡创业人员陈建平2022年投资建设的,占地面积5000余平米,全程实行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操作,可存栏育肥牛300头,年出栏200头。“建这个可循环地生态绿色养殖场,就是为了把我们家乡的传统养殖做成现代化的可持续产业。”陈建平说,养殖场投运后,除了解决部分村民就近就业,还大大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种养热情,“所以村两委找我谈合作时,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作为本村人,能带动家乡一起发展,也是我的职责。”就这样,陈建平的第一批肉牛出栏后,村两委便把贷款购买的20头牛投放到了养殖场,按照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销售,成本自理的原则进行饲养,除去养殖成本,剩余盈利便是村集体收入。“养殖场第一年是免费使用,出栏后,按照盈利的百分之五向养殖场支付管理费,实现合作共赢。”陈彪说,目前,村上已陆续发展起了种植、畜牧、中药材三大骨干产业,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8万元。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村子强不强,全看领头羊。近年来,通江县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促乡村振兴,通过优选配强村“两委”班子,通过干部带头、大户抱团、整村参与等方式,走出了一条集输血、活血、造血为一体的集体经济的新路径,不断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0-26
(记者 谢颖)巴山如画,秋日胜春。10月25日上午,第二十一届四川光雾山国际红叶节在巴中市文旅新区盛大开幕。本届红叶节主题为“安逸走四川 相约光雾山”,将持续到11月中旬。红叶节开幕(夏雨 摄)光雾山是镶嵌在秦巴腹地的一颗“璀璨明珠”。近年来,巴中市把文旅康养作为首位产业突破发展,成功创建全省首个、中西部首批市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四川唯一所辖县区均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市州,获评中国“十大秀美之城”,文旅经济蓬勃发展。2002年以来,巴中已成功举办二十届光雾山红叶节。作为红叶节的举办地巴中市文旅新区,于2021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幅员1656平方公里,拥有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光雾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多个享誉中外的知名品牌,拥有多种多样的壮丽景观,文化遗产珍如瑰宝,是巴中市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的龙头和尖兵。红叶节期间,还开展“1+N”的配套活动,“1”即以红叶为媒介,以节会为平台,举办巴中市文旅新区文旅康养产业投资促进会。“N”即开展光雾山红叶节巡回推介会、光雾山红叶音乐节“潮趣金秋·乐赏红叶,光雾山金秋游园季”等多个特色文旅活动。还将开展“寻找红叶宣传大使”创意征集、“光雾山书画院”成立暨启动仪式、“‘醉’美红叶来袭,转发抽奖赢好礼”“光雾‘邮’你·红叶寄相思”等系列活动。据文旅推介官介绍,光雾山旅游区幅员面积830平方公里,红叶可观赏面积达680平方公里,素有“亚洲最长天然红地毯美誉”,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多个金字招牌。光雾山旅游区平均海拔1400米,森林覆盖率达98%,全年空气优良,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可达3万多个,春赏杜鹃、夏纳清凉、秋品红叶、冬览雾凇,四时宜游。
封面新闻 | 分享: 2023-10-26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何向东)免疫应答是《医学免疫学》中核心概念之一,是机体受外部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形成“识别”“活化”“效应”三阶段免疫应答,以排除抗原性异物,形成免疫防御屏障。调查研究是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作为驻村干部要围绕“精准识别”为调研前提、“动力活化”为解问方法、“落实效应”为成果转化,以找准问题“牛鼻子”、敢啃问题“硬骨头”、确保问题“零遗留”,以走深走实调查研究,确保第二批主题教育以“实”为要、以“效”为要。调查研究要围绕“精准识别”为调研前提,找准问题 “牛鼻子”。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作为驻村干部要秉持深研细究的原则,调研基层不能只靠一支笔、只靠一张纸、只走一段路,而是要用眼看、用心察、用心访,以找准问题“症结”,看到“不期而遇”的调研“死角”。要坚持问题导向,明晰问题哪里来、问题怎么解、问题谁来解。驻村干部要换上“泥鞋”走出办公室、兜揣问题记录笔记本,走到农户家开展“坝坝谈心会”“院落谈心会”,听大家说出急难盼愁的问题,将问题写在本上、记在心里、融入脑里,让群众成为“出卷人”。调查研究要围绕“动力活化”为解问方法,敢啃问题“硬骨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驻村干部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要建强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制度优势,调动党员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长效性。对于调研出来的问题要分类归档,建立“问题清单”制度,力行 “挂图作战”“工期倒排”,找准解决问题的“拐点”,让问题“柳暗花明又一村”。要有解剖“麻雀”的求深精神,力求问题由“零散化”向“系统化”转变、由“浅表化”向“实质化”转变、由“复杂化”向“简单化”转变,找到解锁问题“密码”。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任何事物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反复实践中得以升华。因此,作为驻村干部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扎劲,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韧劲变“驻村”为“助村”。调查研究要围绕“落实效应”为成果转化,确保问题“零遗留”。调查研究质量好不好、深不深、实不实要以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是否群众满意来衡量。要限定整改期限,为了问题尽快从“跃然于调研纸上”到“落地见效到地上”,应根据问题的缓急性、复杂性、系统性提出整改方案,规定整改时限,避免问题一拖到底、一拖没音、一拖没影。要责任划分“点对点”,将解决问题的方案落实到每个人,建立问题“销号”制度,定期通报任务完成进度,对于已“销号”的问题,采取“回头看效果”“现场填问卷”“现场打分数”的模式进行后评估,让群众既是“出卷人”也是“阅卷人”“裁判员”。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10-21
(张小燕 记者 何菊)10月18日,巴中市首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南江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在四川大巴山农产品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按照《全省县乡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要求,南江县积极构建“一个县级中心、六大服务片区和322名村级协办员”的县乡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覆盖全县322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围绕“耕、种、防、收”等环节年托管4万余亩,积极培育服务主体累计200余家、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要素聚集、主体多元、服务高效的工作格局,切实提升南江县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0-20
(刘晓龙 记者 陈秋吉)10月13日一早,南江县公山镇桥坝村,黄羊养殖大户方绍富打开羊圈,数百只黄羊涌出来,奔向不远处的山坡觅食,开启了一天的“跑山模式”。  南江黄羊是巴中农业的一张名片。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南江黄羊名列其中。按照该计划要求,未来4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结合实际,持续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这些农业品牌发展壮大。  近年来,巴中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实施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的意见》《巴中市支持南江黄羊产业发展十条措施》,明确提出到2026年,南江黄羊年存出栏要达到50万只,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围绕技术、种源、资金等方面,巴中已开始发力。10月13日一早,方绍富吃完早饭完便开始喂养黄羊。 刘晓龙 摄政策兜底,让养殖户放心  南江县仁和镇圆峰村的黄羊养殖大户老杨管理着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家庭农场。  “建这个农场,我相当于只出了4万元。”老杨说,2021年9月,南江县启动实施南江黄羊倍增计划,通过“三保一补”(保底价格收购、养殖保险、价格保险、销售补助)模式,对养殖南江黄羊给予补贴支持。老杨为建家庭农场投资了20万元,拿到了16万元补助。  养殖规模变大,挣的钱也多了。老杨说,去年卖出去80多只南江黄羊,收入了13万元。政策兜底,让老杨在养殖黄羊上增添了更多信心。  此外,南江县还出台《关于实施南江黄羊倍增计划和加快南江黄羊全产业链发展的意见》,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培育龙头、做活专合组织、发展家庭羊场(专业大户)等方式,不断扩大南江黄羊的数量和品牌影响力。  “目前,南江县仁和镇已成功引进了9家企业发展黄羊养殖,其中毡帽山万羊场占地40余亩,投资5000余万元,培育规模化羊场53个,家庭羊场32个,养殖大户32户。”南江县仁和镇党委书记雷智说,当地已有4万多名群众通过黄羊产业致富奔康。技术攻关,让养殖户省心  在公山镇,2021年7月才开始养殖黄羊的方绍富算是新手。刚开始养羊时,繁殖和过冬是摆在他面前的两大技术难题。  “政府帮忙修建了800平方米的圈舍,还定期派专家来教我养殖技术。”方绍富告诉记者,养殖两年多来,自家的羊圈里不仅没有一只黄羊病死,规模化养殖也十分顺利。  养殖省心,得益于南江县在种质、技术等方面不断发力。  在强化种羊选育培优上,南江县以“梯次培育、扩繁选种”为重点,建成并投产扩繁场2个,正在建设扩繁场4个,力争年内全面建成投产,实现种业倍增2.5万只,持续提升南江黄羊育种供种能力。  在位于南江县元潭镇元泉村的笔架山南江黄羊育种扩繁基地,自动除粪、自动饮水、机械投料等设施设备的运用,为年出栏12000头种羊创造了条件,提高了繁殖效率。配套建设的饲草生产加工、有机肥加工、粪污处理等设施,则有效降低了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们正在培育新的品种,在繁殖力、产肉力、泌乳力三个方面加以优化。”南江县黄羊科学研究所负责人蒋康说,依托四川农业大学等校地合作平台,该所将在今年完成南江黄羊优势基因库和冻精生产线建设,在全国优选具有目标基因的遗传材料50个以上,培育出生长速度快、产肉率高、圈养效益更好的南江黄羊新品系。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0-20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何向东)驾驶一辆车首要任务是把稳“方向盘”,以进入安全路线,其次需拉“提速挡”,以快速达到目的地,为了保证安全还需常踩“刹车板”,这便是“驾驶技术”的“三要领”。乡村兴则国家兴。驻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是人民群众身边的“主心骨”,是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排头兵”。作为驻村干部要用“驾驶技术”的“三要领”,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谱写乡村振兴“新乐章”,擦亮乡村振兴“蝶变”底色。常稳思想引领“方向盘”,确保在勇立潮头中“不偏航”。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作为驻村干部要全面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深化理论认识,确保常学常新、常悟常进,在学习中、在致用中领悟思想之伟力,筑牢信仰之根基。要加强党建引领,借“三会一课”“第二批主题教育”“主题党日”“红色教育资源”之力,扬起驻村干部立场不偏、方向不移、信仰不变的风帆,持续增强党员干部凝聚力、战斗力。常拉干事创业“提速挡”,确保在全力奔赴中“不掉链”。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要继承和发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都是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根本立场的最真实、最直接、最现实的体现。要向调查研究要“发言权”,调查研究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政策制度,一头连着村情民意。作为驻村干部要走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以“眼睛向下看”“步子向下移”“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的心态加强基层调研的广度、深度、厚度、力度、高度,获得“第一手调研资料”,看到“第一眼真实”,发现“第一手问题”,保证实情“不缩水”、意见“不潜水”。同时,要解锁问题“密码”,集中制度优势、人才优势对问题进行逐一“破题”,找到问题“堵点”“难点”,力行 “挂图作战”“协同作战”“挑灯夜战”,坚持问计于民,找到解决问题的“畅点”“通点”“破点”,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铮铮誓言,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磨炼,以“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从容豁达让“问题清单”变为“成绩清单”。坚持问题“回头看”,以“回头看”带动调研工作“向前看”“向深看”,以群众满意度来给成绩清单“上分”。       常踩清正廉洁“刹车板”,确保在永葆清廉中“不狂飙”。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善于自我“刮毒”,常铸“信念之魂”、常扫“思想之尘”、常思“贪欲之害”、常破“心中之贼”、常紧“作风之弦”,把增强党性修养作为“强筋健骨”“刮毒疗伤”的复合好方剂。要“驻村”更要“助村”,驻村干部是党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在接待群众来访时,要耐心“讲政策”、廉心“解问题”、热心“做服务”、真心“解疑惑”、决心“办好事”、用心“助村兴”,发挥党员干部廉政爱民、勤政爱民、心中有民、处处帮民的好形象。要严守纪律红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严守规矩、不逾底线”的明确要求,时常对照党章党规省一省、对自己的言行举止管一管,要以廉洁为圆心,以纪律检视为半径,画一个廉政完美“人生圆”。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10-19
驻村第一书记成长的“三曲”与“三准”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何向东) 惊秋染红叶,怡情碧净空。迎来了南江县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集中培训,这意味着即将到双流镇磨垭村担任第一书记。从刚出“象牙塔”到融入社会“大熔炉”,从机关单位到步入“基层一线”,从说“书面语”到说“地方话”,就这样从“0”到“1”逐步认识基层、深悟基层,再从“1”到“无穷”逐步实践基层,让自己成为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作为第一书记必须奏响调查研究“前奏曲”、问题导向“交响曲”、转化落地“主题曲”这“三部曲”,以做到“精准靶向”“精准施策”“精准成效”这“三精准”,为乡村振兴“添能量”“增动力”“添活力”。奏响调查研究“前奏曲”,做到“精准靶向”。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作为驻村干部要摸清“家底”,盘算村集体资产,弄清村集体资产所涉及的种类、可利用方式、可利用程度。要深度挖掘“土特产”产业价值,土特产是资源禀赋一方的“翘楚”,是撬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点,是盘活集体经济的“造血因子”。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常坐农户“矮板凳”、常拉农户“关心事”、常记农户“嘴边事”,做深做实调查研究,要听真话、察实情、不唯书、只唯实、向下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成为“阅卷人”。奏响问题导向“交响曲”,做到“精准施策”。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要强党建,下好乡村振兴这“一盘棋”,则要下好村集体经济这颗“关键子”,而要“下什么”“谁来下”“怎么下”好这颗“子”,则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发展好的集体经济方式方法“引回来”,再根据本地自然条件、群众需求采取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地将方法“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切实抓好具有地域性、推广性、多元性的村集体经济工作,写好“农业兴、农村美、集体强、农民富”的时代新答卷。要情怀引人才,定期召开在外优秀人才座谈会、交流会,宣传有关政策,引导在外优秀人才致富不忘本、离乡不褪色,为家乡发展积极贡献情怀、智慧、力量。要搭人才平台,用好乡村人才联谊会、乡贤会,发挥优秀人才到村返乡创业的“桥梁”作用,制定并落实回引政策条款,集群经济、农业、管理等多领域、多交叉的“专家库”“信息库”“人才库”。奏响转化落地“主题曲”,做到“精准成效”。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用“泥鞋”代替“皮鞋”,用“走农田埂”代替“走柏油路”,方能脚步丈基层,方能让基层这本“无字之书”变成“有字之书”。要列出问题导向清单,将问题逐个进行编号、归类、归档,将问题摆在桌面上“晒一晒”“烤一烤”“晾一晾”,进行逐一讨论、逐一决策、逐一解决。每解决一个问题后,再向诉求者做一个“回头看”工作,待诉求者满意后,再实行逐个问题“销号”,以换来群众“幸福泪水”。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10-18
(记者 何菊 文/图)十月巴山,红叶盛放。10月16日,2023中国·四川(巴中)乡村振兴产业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巴城举行,现场签约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共30个,计划投资40亿元。四川省政协常委、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曾蓉主持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四川省政协常委、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曾蓉主持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会上,巴中市委副书记、市长高鹏凌致辞说,作为农业大市,巴中立足全市农业和生态资源丰富,农产品绿色有机、生态富硒的独特优势,以工业化思维改造传统农业,持续实施巴山肉牛、南江黄羊、巴山茶叶“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雅拉德荣优质肉牛全产业链、山东龙大高端肉制品生产等一大批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同时,巴中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现在不论是深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建设,还是发展田园休闲、生态康养、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巴中广袤田野大有可为。“各位企业家、朋友们,巴中发展方兴未艾,来巴投资正当其时。”会上,高鹏凌还发出诚挚邀请,盛情邀请大家多走进巴中、了解巴中,把创业脚步留在巴中、把投资重心放在巴中,巴中将全周期强化政策保障、全流程优化政务服务、全闭环解决问题诉求,确保每一位在巴投资者、创业者都获得最大的便利,感受家一样的温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会上,巴中市副市长余新颜介绍了巴中良好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环境,并推介南江大叶茶全产业链开发项目、银耳全产业链生产项目、巴山肉牛精深加工项目、枳壳全产业链开发项目、青花椒精深加工项目、天然矿泉水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等7个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巴中是国家确定的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拥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最美生态宜居典范城市、中国气候养生之都等美誉,也是2022—2023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城市”榜单上四川唯一获得“十大秀美之城”称号的城市。全市不仅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并且有中国地理版图腹心的通衢之便,各类要素流通便捷、市场空间广阔。全市还致力打造全省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先后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等称号,如今已成为新兴的投资洼地、创业沃土。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0-17
(曾洲 记者 何菊 )10月16日,由民革中央和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四川(巴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发展大会在巴中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何报翔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陆军原上将政治委员刘雷,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俊民,全国政协常委、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民革重庆市委会主委王新强出席开幕式。民革中央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四川省委会主委欧阳泽华主持开幕式。巴中市委书记何平致辞。开幕式现场(夏雨 摄)何报翔在讲话中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民革中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把“三农”作为重点工作领域之一,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在全国农业发展中举足轻重。巴中市作为四川支持建设的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创新实施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百姓富足的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子,打造出了美丽中国老区样板。本次大会以“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三区同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主题,旨在打造民革中央“三农”领域的活动品牌,对探索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实践路径、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与会人员以本次大会为契机,聚焦乡村振兴发展特别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深入探讨交流,认真谋划和践行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业态、新模式,力争取得更多高水平的理论成果和高质量的实践成果。民革中央将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动中国·四川(巴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发展大会成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特色载体,成为推进政治协商、聚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的独特品牌。赵俊民在讲话中代表中共四川省委向出席大会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巴中是全国12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之一,也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对于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满足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大会把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带进巴中,积极探索西部地区、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新路子,充分体现了统一战线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担当;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独特优势。衷心期盼以本次大会为平台,用好用活党地合作、东西部协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力量,不断赋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打造民主党派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的亮丽舞台。何平在致辞中代表巴中市委、市政府向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向民革中央以及四川省政协、省委统战部对本次会议在巴举办给予的倾力指导表示感谢,对长期以来关心帮助老区巴中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他说,2018年以来,巴中充分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在农村创新实施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为宜居乡村塑形;坚持产业融合、联农富农,为宜业乡村赋能;坚持共治共享、由表及里,为和美乡村铸魂。我们将充分学习借鉴本次大会理论成果,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持续拓展“三区同建”实践成果,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巴中力量。热切期盼各位领导、专家给予巴中更多关心指导,助力老区更好描绘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开幕式上,观看了巴中专题片《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巴山居图》,民革中央企业家联谊会与巴中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巴中市委副书记、市长高鹏凌,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潘扬彬,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原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陈友权先后作主题发言。开幕式前,与会人员还参观了乡村振兴“三区同建”典型案例展和巴中特色农产品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0-17
(记者 燕巧)“快看,这就是南江黄羊。”车在云雾缭绕的大山里行驶近一个小时后,记者面前卧着十来只南江黄羊,黄色毛色,背脊上有一条黑色毛带。  这里是巴中市南江县的北极牧场,也是南江黄羊的选育基地。上世纪90年代,第一只南江黄羊就诞生在这里,成为国内第一个人工选育的肉用山羊品种。  2022年,以南江黄羊和南江金银花为主导产业,南江县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只羊一朵花如何成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记者进行了探访。南江黄羊从放牧到圈养 力争产量倍增  10月10日,圈养的70多只母羊称重后,有10多只羊的体重超过25公斤,其中一只达31.5公斤。南江黄羊科学研究所推广研究员张国俊格外高兴,“这说明我们圈养的南江黄羊产肉率正在逐步提高!”  记者见到张国俊的时候,他已经在北极牧场待了3天。这两年,张国俊的研究课题是如何突破南江黄羊的圈养技术以及提高产肉率。  吃百草、饮山泉、利用山地生态放牧,南江黄羊品牌逐步打响,但是经过多年发展,产量却存在“汽车装不下,火车不够装”的难题。“传统放牧养殖,一个人放牧的养殖数量有限,牧场的承载力也有限。另外,放牧养羊冬天还掉肉,一只50公斤的羊过个冬就只有40公斤左右肉了。”张国俊说。  南江黄羊是南江县的特色优势产业,产业要壮大,产量必须提高。2021年9月,南江县启动实施南江黄羊倍增计划,计划用5年的时间实现“种羊扩繁、基地规模、农户收入、品牌价值、综合产值”5个方面的倍增。  彼时,全县存栏黄羊16万只,如何用5年实现倍增?  “要突破土地和人力的天花板,就必须把传统放牧的养殖方式改为圈养。”张国俊说。  2021年起,张国俊每个月有三分之一时间待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极牧场,研究南江黄羊圈养育肥技术,探索南江黄羊不同阶段的最优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技术。  “目前我们突破了两个90%,一个是3天存活率达到100%,另一个是断奶存活率达到95%,这是以前传统放牧方式很难达到的指标。”张国俊介绍,目前,圈养南江黄羊母羊平均产羔率由197.73%提升至210.77%,初步形成圈养南江黄羊高繁技术。全县发展5家大型圈养养殖场,黄羊存栏量超过24万只。卫星村金银花基地“一羊一花”形成种养循环  “过段时间就该修剪叶子了,叶子修完马上就上羊粪。”10月11日,站在公山镇卫星村金银花种植基地观景平台上,金银花种植业主包中钢对记者说。  金银花是南江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另一主导产业。南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金银花产地之一,南江黄羊的羊粪,正是金银花产业的好养料。  “金银花与南江黄羊,在园区形成种养循环模式。”南江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南江黄羊产生的粪便经过处理后,成为金银花的专用有机肥,从而替代农药化肥的使用。而金银花具有药用功能,黄羊食用其叶片、茎秆后,可增强自身免疫能力,提升肉质。  2020年,看好家乡金银花发展,包中钢跟着妻子返乡创业,在公山、仁和等周边5个乡镇流转土地,栽植5000多亩的金银花,成为南江县最大的金银花种植业主,带动近千名村民增收。  村民杨芬和丈夫平时住在城里,每年采摘金银花才回来,今年采摘季两个人挣了5000多元。除了采摘的劳务费,杨芬还把自家的2亩地流转给包中钢种金银花,每年还有600元收入。  目前,南江金银花种植基地面积达18.9万余亩,已投产15万余亩。种下致富花,走好“羊财”路,2022年,南江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980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0-17
(记者 陈秋吉 殷鹏)10月5日晚,巴中市通江县高明湖湿地公园,焕新升级的大型5D行浸式夜游演绎《银花传奇》如期上演。高明湖畔,夜间集市“通江花月夜”灯火通明。特色小吃、文创产品、非遗剪纸、歌舞表演,引得游客驻足欣赏、拍照打卡……今年中秋国庆假期,这座以通江银耳为IP打造的主题公园共接待游客5.62万人次。  放眼全市,巴中以更加丰富的景观和业态,进一步激活文旅消费大市场,纳入监测的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67.7万人次,同比增长146.54%,  2021年,巴中提出,突破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建成文旅强市,大幅提升文旅康养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如今,巴中正奋起扬鞭,向旅游收入“千亿俱乐部”目标稳步迈进。恩阳河畔,恩阳古镇景区游人如织。丰富文旅业态“夜经济”“凉经济”提档升级  “这里空气清新,气候适宜,还能体验夜游项目。”9月,到光雾山景区纳凉的观光团不少,他们大多来自陕西、重庆等周边省市。  游客所说的夜游项目,是光雾山景区推出的大型行浸式山水夜游项目《梦境光雾山》。该项目依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山背二歌”和米仓古道,采用裸眼3D全息成像、山林成像、水特效、AR互动等先进技术,将巴人文化与山水自然深度融合,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  为何推出夜游项目?四川光雾山诺水河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尚志介绍,过去,景区内游客互动项目偏少、吸引游客过夜的文旅产品缺失,大多数游客游览半天时间就返程,未带来较好效益,“夜游项目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现状。”  据统计,近3年来,该项目带动景区过夜游客增长率均在70%以上,尤其是每年夏季,景区过夜游客增长率达98%。同时,推出“门票+演艺+住宿”等优惠营销政策后,景区门票复购率达36%,这也是“夜经济”在巴中的一次生动实践。  不止“夜经济”,“凉经济”也是巴中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的新尝试。  “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这是一句传唱于川东北地区的童谣歌词,描绘的正是巴中的地理位置。巴中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部分地区夏季气温维持在20摄氏度,为“凉经济”提供了基础条件。  9月初,位于巴中市巴州区的天马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少周边城市的市民带着小孩前来露营避暑。“车辆驶入景区后,气温明显凉快了。”家在南充市区的吴先生告诉记者,每年夏天他都会带着家人到天马山纳凉、露营烧烤。  近年来,避暑游成为众多市民追捧的旅游方式,拥有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天马山景区牢牢抓住这一风口,通过修缮盘山公路、修建客运中心、升级酒店民宿等方式,景区在2022年接待游客283.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72亿元。  “现在来天马山的游客越来越多,尤其是八九月,山上的民宿、酒店都需提前预订。”天马山镇南阳社区居民刘忠说。夏日酷暑,位于巴州区的天马山国家森林公园气候宜人,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前来纳凉避暑。强化文旅条件“快”与“慢”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旅游业态的丰富为巴中带来了更多游客,而配套设施则决定了能否留住游客——把流量变为留量。  近日,在巴中市恩阳区花间堂酒店二期项目施工现场,近百名工人忙着石材铺贴等施工。该项目与恩阳古镇隔河相望,总建筑面积12668平方米,规划有高端客房(汤池)、公共汤池、景观通廊等功能区。  “截至目前,项目的主体工程二次结构已全部完成,进入到装修阶段。”项目装修负责人表示,待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游在古镇、住在古镇的一体化旅游模式,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住宿体验。  今年西博会上,香港炫坤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与巴中文旅新区签约,将在米仓山度假区投资5亿元修建希尔顿国际温泉酒店。“我们将加快对光雾山、诺水河两地温泉地热资源的钻探,做好温泉酒店、温泉小镇的规划布局,丰富游客体验。”巴中文旅新区党工委书记王清平表示。  解决了“慢下来”住的问题,“快起来”的行又该如何破题?  9月底,在通江县王坪旅游景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加研学的学生,他们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历史,时而发出感叹。  自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开通以来,原本90分钟的行车路程缩短至20分钟,让这座全国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迎来更多研学、悼念的游客。  “自从高速公路通车后,游客变多了,我们的生意也跟着好了起来。”景区内农家乐老板罗俊红笑着说。  “高速公路通车后,景区年均接待游客50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6亿元。”川陕革命根据地旧址(巴中)管理局副局长薛元勋表示,目前景区内有宾馆356家、农家乐316家,游客吃住都能在景区内得到保障。  随着汉巴南铁路南充至巴中段、苍巴高速、镇广高速平昌段等交通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巴中“四通八达”交通体系呼之欲出,将带动当地文旅康养产业迈上新台阶。国庆假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不少游客前来瞻仰悼念。塑造文旅品牌依托文化IP打造新业态新场景  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是著名画家罗中立创作油画《父亲》的原型人物所居住的村落。2021年,双城村依托油画《父亲》这一文化IP,打造出集民宿、艺术、民俗、美食、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集散地。  “每到假期,酒店房间爆满,游客大多来自周边城市。”平昌县驷马双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皮桂鑫说,今年5月,平昌县还举办了传承“父亲精神”系列文化活动,进一步强化“父亲文化”IP,提高品牌知名度。  其他景区也不甘落后。近日举行的四川诺水河国际溶洞节火爆异常。“我在网上刷到溶洞节开幕的消息,便带着家人前来游玩。”来自达州市的张女士说,通过峡谷漂流项目全方位领略了诺水洞天景区的秀美风光,“感觉很棒”。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以“父亲文化”为IP打造乡村旅游集散地。  依IP塑造品牌,以品牌开拓市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巴中景区通过梳理自身优势、举办特色活动,叫响文化IP品牌,进而拓宽文旅市场,吸引更多游客。  因红叶IP,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知晓了光雾山,选择在深秋前来赏红叶。中秋国庆假期,巴中首次举办光雾山红叶音乐节,邀请国内知名摇滚乐队、说唱歌手等前来献唱,进一步拓宽年轻消费群体,为即将开幕的红叶节预热。  “继续培育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新场景迫在眉睫。”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石虎表示,接下来巴中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牵引、“三区同建”巴山田园综合体为依托,构建全域全景全时全民旅游发展新格局。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0-1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