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邱海鹰 唐艺娟 摄)2024年3月16日,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在金城山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会龙镇熊家桥村,开展以“和美乡村逐梦田野”为主题的农民农耕技能比赛,来自园区所辖的40多名种田能手和合作社的专业农机手,通过参加平整秧田、农机耕整农田、手搓玉米团三项技能比赛,展示自己的农耕技能农机,助推春耕生产。南充市高坪区参加农民农耕技能比赛的选手,在比赛利用农机耕整农田。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参加农民农耕技能比赛的选手,在比赛平整秧田。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3-18
(衡欢 记者 李国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三月的西充县古楼镇充国香桃源景区,十万亩桃花次第开放,八方游客寻花而来,置身花的海洋,赴一场春天之约。3月15日,“2024年西充县第十二届桃花季” 在西充古楼镇桃博园开幕。开幕当天,来自成都、重庆、南充等地的游客齐聚一堂,热闹非凡。西充县第十二届桃花季开幕( 衡欢 摄)沿着古大路驶往桃博园,道路两旁金黄色的油菜花不断延伸,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李花相映成趣,微风拂过,花香袭人。一路上,前来赏花观景的游客络绎不绝,交警、志愿者们引导车辆、行人有序前行。来到桃博园,只见亭台楼阁等仿古建筑坐落在桃林之间,园内桃树生机勃勃,有的迎着春风肆意开放,有的露出粉红的花苞,株株桃树错落有致,漫山遍野娇俏的桃花如梦如幻,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主会场内,一枝怒放的巨型粉色“桃花”格外显眼,搭建在桃花潭上的舞台极具特色,各种桃花元素的装饰布满会场。伴随着气势磅礴、翻腾跳跃的舞龙表演精彩亮相,此次桃花季正式开幕,游客们的欢呼声、鼓掌声此起彼伏。 “作为川东北乃至全省极具盛名的节会品牌,今年西充县桃花季已经是自2013年以来连续举办的第十二届。”西充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桃花季以“到西充 看春天”为主题,活动内容包括“到西充 看春天”桃花市集活动、西充县第二届“桃花开fun”音乐季、全民健身桃林徒步活动、赏花踏青汉服游园会、桃林欢歌文化周群众文艺展演等,让广大游客在浪漫春日里观桃园美景、享有机美食、赏音乐盛宴,感受“生态田园·有机西充”的独特魅力,奏响春日观景出游序曲。“经过近年来的倾心打造,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日臻完善。”西充县古楼镇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景区共有16个停车场、3万余平方米场地供游客停车,有50多家农家乐提供餐饮、休闲服务。活动期间100余名工作人员、志愿者将在现场进行路线引导、景点咨询、交通劝导等,为游客提供系列贴心服务。花开西充,连片盛开的十万亩桃花,荡漾起西充春季旅游的万水千山。在莲池镇张澜故里旅游区,成片梅林暗香浮动,美景如画;在义青观优质(有机)现代粮油园区,成片油菜花绵延不断,宛如金色油画。接连而至的,还有凤鸣镇双龙桥村万株樱花,仙林镇黄楝坪村500万余株牡丹花……有机西充花开满园,处处生机盎然。近年来,西充县以建设“生态田园·有机西充”为目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同步推进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形成了农业打底、文化引领、旅游带动、多业融合的全要素发展格局。先后建成张澜故里国家AAAA级景区、桃博园国家AAA级景区、中国有机生态循环第一村国家AAA级景区、有机村等特色景区,创建“一乡一节”本土文旅品牌,积极开发康养旅居、有机科普、红色研学等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产品,荣获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首批全域研学旅行试点县等荣誉。乡村旅游目的地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有机西充奏起“诗”与“远方”共鸣曲,唱响了农文旅融合“田园牧歌”。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18
  (胡刚 记者 李传君)眼下,四川省阆中市水观镇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占地1.3万平方米的集仓储、销售、粮食储藏和深加工于一体的“水观粮油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已进入建设收尾阶段。“我们将全镇12个村集体经济打捆注册成立‘观水语禾农业科技公司’,建成后方圆30公里内的家庭农场再无晒粮储粮之忧,产业链也将延长。”水观镇党委书记王洪说。  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水观镇从实际出发,坚持为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专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环境,依托优质服务激励各类人才大显身手,使川东北“鱼米之乡”焕发勃勃生机。  科技服务配套 新招层出不穷  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的水观镇,农业发展基础条件良好,是阆中的粮油主产区。近年来,立足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丘陵样板区,阆中聘请专业团队做好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率的水观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园区涉及水观、玉台、金垭3镇16村,面积7.8万余亩,全方位打造粮油现代种养、加工物流、休闲观光、科技研发、创新孵化、综合服务等功能板块。”王洪介绍。  大力引进省市科研创新团队、高层次人才,建成专家创新工作站;培育粮油专业技术人员10余人和“田秀才”“土专家”50余人,为粮油生产提供选种、配肥、农机、农业金融、粮油收储等全产业链服务。同时,着力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专家大院+专家工作站”实训基地,培育粮油种植、农村电商、品牌营销等领域23位专业人才,形成“农业专家+农业职业经理人+实训基地”服务模式,实现“技术到田到户”,为园区培养“90后”人才30余人,让粮油种植专业化、产业化,农业生产后继有人。  数据显示,核心区已实现田网、路网、水网、电网、物流网、信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全覆盖,机械化、信息化、良种化率均达100%。水观镇按照“抓典型、树亮点、创特色、带整体”的工作思路,近年来培育了永安粮油专合社、海洋农机专合社、泽敏家庭农场、大波家庭农场等省市级示范新型经营主体,有力地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当地还引进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等创新团队,探索开展无人驾驶插秧机、水稻无人机“播种施肥喷药”智能一体化等“5G+智能农机”示范应用;建立农业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融合发展机制,搭建“农机智慧云仓”平台,线上线下实现农情监测、农机调度、机手培训一体化发展。  金龟庵村村民黎兆广回乡后流转300亩水塘,种植60亩沃柑、养殖2万只肉兔,肥料用作果园生态肥料,形成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2023年,他又流转70亩水田发展稻田养鱼,光3万斤大米就收入近30万元。  “今年大米取得绿色认证后,售价估计可达每斤20元,加上卖鱼收入就更可观了。”尝到甜头的黎兆广计划将稻田养鱼扩至100亩,陈松柏、刘庆猛等5位种粮大户也决心跟进,今年水观稻田养鱼有望扩至上千亩。  社会服务齐全 种粮效益可观  2023年,水观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播种面积8万余亩、产量3万余吨,水稻单产高达750公斤,水观镇被评为2023年度四川省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先进集体。  “政府大力推进生产服务社会化,支持各类服务主体集中连片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化等托管服务,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引进企业、家庭农场主、种粮大户的回答高度一致。  水观镇全力构建“大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全方位提供物联网测控、智能节水灌溉、农机定位耕种等全产业链标准化服务;与四川种业集团在绿色高质高效种养技术集成配套、智慧精准农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开展合作,全力保障粮油产业质量提升。  “目前我们已建成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1处,农产品产地烘干仓储6处。”水观镇镇长杨小义介绍,配套服务越完善,规模化生产程度越高,目前全镇耕地总面积90%以上均实现了规模化作业。  向种植规模要效益,向科技生产要效益,向社会化服务要效益。水观镇从2022年起推行冬水田试种双季农作物(一季种植水稻,另一季种小麦或油菜)。两年下来,双季作物增收效果明显,目前已扩大到2万余亩。  2023年,水观镇退伍军人黎光学1亩地没种,却成立了福星植保专业合作社,专门为种粮大户提供各种社会化服务。阆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侯强感叹,为种粮大户提供专业服务,这也是别出心裁的致富门路啊。  到2023年底,园区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面达到90%以上,亩均减少生产成本280元左右。以种植3万亩计算,全镇规模化种粮节省开支高达800万元。“种粮每亩能有300元收益就很不错了,节约开支就相当于提高收益了。”流转了500亩土地的燕子山村家庭农场主张大波说,去年他家有20多万元纯收入。  到2023年底,水观镇共培育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95家,其中省级以上专合社3个、家庭农场3家、市级以上专合社4家、家庭农场6家,数量居全市第一。  政府服务精准 排忧解难到位  “有些地方土地撂荒多,但招引企业困难,而水观镇却是一地难求。”阆中市华东商会副会长、上海龙辰钢结构公司董事长宋永福表示,这和水观镇党委、政府既热心服务企业,又处处“拎得清”有关。  “企业或家庭农场自己能做到的,就让他们放手发展,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我们再出手助力。”王洪直言,“党委、政府应该及时补位不缺位,将工作重心放在企业普遍需要又无力单独承担的领域。”  水观镇党委、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为企业分忧解难的配套服务措施——牵线联合四川种业集团,加强与贵州茅台镇、泸州、宜宾等地酒业公司合作,主攻优质稻、醋酒专用稻、功能性水稻和红高粱研发种植,提升粮油产业附加值;吸引永安寺村成功人士刘天宝回乡创办中天生物公司,生产的有机肥畅销省内外。“镇政府这步棋真高,今后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就有基础了。”永安寺村党支部书记刘旭眉开眼笑,追求上进的刘天宝入党了,村干部多了个好帮手。  龙辰粮油专业合作社从1000亩起步扩大到4000亩,牢牢锁定后端产业,延长粮油产业链条,通过酿酒增加了农业附加值。“镇上花50万元修好了1公里村道,龙辰粮油专业合作社就在永通村整治了600亩荒地。”永通村党支部书记杜德平说,“镇上做的尽是双赢的事,把服务搞好了,收益才能更好,大家才能一起致富过上更好的日子。”  完善的配套服务让家庭农场和企业轻松上阵,催生出更多新农人。数据显示,近3年来,全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22人,在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8人,发展党员21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0人;全镇12个村有6位村支书均系返乡人员,其中两位大学生村支书才35岁。  “全镇大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和实用人才掌握了1到2门致富本领或技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水平明显提高。”水观镇处处可以听到类似的好消息。  “2023年,以水观镇为主战场的阆中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被命名为四川省三星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王洪信心满满地说,全镇已经具备了最终建成国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西部丘区科技农业综合示范园、四川省粮食高产科技推广示范区的条件。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3-14
(衡欢 记者 李国富)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眼下,春播春管进入关键时期,西充县各地抢抓农时,积极投入大春生产、小春管护,广袤田野焕发新绿、生机盎然,处处奏响春耕春管“进行曲”,一片欣欣向荣的忙碌景象。关文镇塔水桥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现场( 衡欢 摄)日前,记者来到西充县关文镇塔水桥村玉米大豆带状种植基地,只见旋耕机、施肥车、播种机来回穿梭,一块块土地很快便翻耕平整,被均匀地播撒上肥料、种子。村民们几人一组,有的牵线,有的播种,忙而有序。“今年我们采取的是‘农机+人工’的播种方式,大块地主要采用机播,边角地、小块地采用人工播种,确保应种尽种,不浪费每一寸土地,同时让村民们就近增收。”该基地负责人、南充市涛哥哥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涛说,今年预计在该村种植大豆玉米3600多亩,目前正在旋耕土地、播种玉米,每天近50名村民就近务工,基地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播种方式等,大力提高土地单产。仁和镇莲花台村大春生产现场(衡欢 摄)在仁和镇莲花台村“水稻暗化催芽机插秧育秧技术示范田”,记者看到秧盘内已冒出点点新芽,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正在向村民讲解育秧期技术要领,指导村民们摆盘、关水、盖膜等。该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水稻暗化催芽机插秧育秧技术采用基质硬盘暗化育秧,所育秧苗出苗整齐,根系发达,较传统育秧方式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秧苗存活率,减少病虫害发生,节肥节水,同时提升机械化水平,达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无人机腾空而起喷洒生物农药(衡欢 摄)与此同时,在仁和镇百福寺村的麦田上空,几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喷洒生物农药,所经之处,一层薄雾轻轻洒落。“无人机装一次生物农药几分钟就可喷洒10亩田地,作业费低,而且省水省药。” 该村相关负责人说,近期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扎根一线,帮助、指导群众适时开展小春作物病虫害防治、追肥等工作,做到“早监测、早预报、早部署、早落实”,同时畅通农资运送,加大产销对接,全力保障春耕、春管、春播需求。管小春,备大春。2024年,西充坚持“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提单产”的粮食生产总要求,计划完成大春粮食播种面积63.77万亩、总产量26.26万吨。围绕目标任务,全县建立健全粮油生产任务台账,将粮油生产任务层层分解到村、组,把粮油作物播种面积细化到农户、落实到地块,确保应种尽种、满栽满插。组织农机专家和农技人员蹲点包片,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同步抓好农业执法,开展农资打假等专项行动,全力促进春耕春管不误农事、不误农时。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13
(李同周 记者 李国富)“我们村有位老年人昨天下午两点左右走失了,年龄60多岁,如果有人看见了,麻烦通知一下我们……”近日,西充县关文镇朱华沟村“阳光村务”微信群(以下简称“阳光群”)内发出了一则寻人消息,并附上了照片,留下了联系电话。消息一发出,群内成员纷纷响应。“昨晚那么冷,一晚上待在外面好造孽哟,应该到她经常玩耍的地方去找找。” “不要担心,现在到处都有‘天网’监控,应该很快就能找到。”“她的家人万分着急,请大家在其他村的‘阳光群’和朋友圈相互转发,帮忙寻找一下。”……该村“阳光群”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表达了对走失老人的担忧和关心,有的帮忙转发,有的积极提供线索。“昨天我妈妈在村口看见一位老人跟走失的老人有点像。”“我老婆在村道路上遇到一位老太太,一个人在路上走,是不是她哟。”……没过多久,一条条有用的线索被提交了上来。“人找到了!非常感谢你们,谢谢!”根据群内成员提供的信息,走失的老人终于被找到了。“其实,在‘阳光群’内像这样寻求大家帮忙的事例还有很多。”西充县高院镇纪委副书记侯伟告诉记者,前不久,该镇忠义山村在广东务工的村民何茂,在务工地捡到同镇关帝庙社区一居民的身份证,通过“阳光群”及镇纪委联系上了失主,赢得了群内群众的连连点赞。据了解,西充县纪委监委在全县295个村(社区)全覆盖建立起“阳光村(居)务群”,每个群都有县纪委监委联系室的同志加入,前移监督关口,及时倾听民声。目前,“阳光群”已覆盖含外出务工人员在内的全县14余万户家庭。“自从村里组建了‘阳光群’,上面有什么惠民政策,村干部就会第一时间在群内通知大家。村上的财务收支、工程项目等等也会及时在群里公示。”西充县关文镇朱华沟村村民朱成芳告诉记者,她不仅经常关注“阳光群”里的消息,还积极对村里的事情建言献策。“我长期在外,回家次数不多,以前懒得关心村里的事,也看不明白。现在有了‘阳光群’,村里的大事小情,通过微信群都了解得清清楚楚。这个微信群就像我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在外地务工的西充县高院镇忠义山村村民何茂说道。自从加入“阳光群”,让身在异乡的他觉得家乡不再遥远。“‘阳光群’这个‘小平台’,真是发挥了大作用!”西充县纪委监委党风室负责人对“阳光群”侃侃而谈道,“阳光群”真正把村民、镇村干部和县、乡纪委联系在一起,一方面让村务公开有了新载体、新形式,使得监督载体从“线下”转变为“线上”;另一方面,为干部和群众搭建了“连心桥”,使纪检监察干部第一时间就能了解到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并将其当成自己的“关心事”“要紧事”来督促解决。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12
(郭明 记者 李国富)“哇,这个菜头真大,估计有三斤多!”2月22日,营山县星火镇骑龙村,正在田间采收大头菜的村民谢建琼把一个排球大小的菜头举过头顶,喜出望外地说。她的举动顿时引来了附近同样在采收菜头的村民围观,通过现场过秤,这个菜头足足有1.8公斤!谢建琼展示采收的大头菜(郭明/摄)谢建琼采收的菜地,是该村村集体经济种植的大头菜。驻骑龙村第一书记罗诗佳告诉记者,去年9月骑龙村利用复耕的撂荒地,种植了100余亩的大头菜,如今春节刚过,大头菜便进入了收获季,从正月初十开始采收,目前已采收了40亩的大头菜,余下的大头菜将在接下来的一个礼拜采收完毕。“亩产达2000公斤,总产量保守估计有200吨,预计产值在16万元以上。”罗诗佳说,这都是订单种植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提起订单种植,罗诗佳打开了话匣子,在这之前,这块土地在种植粮油作物的同时,也曾轮种过辣椒、四季豆等蔬菜。大面积种植的应季蔬菜,成熟后采摘期短,价格不占优势,还容易因积压而损坏,往往辛苦一年还白忙活。去年,她的驻村帮扶派出单位——四川丰和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联系上了四川省营凤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帮扶单位的牵线搭桥,骑龙村与四川省营凤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磋商,公司建议在该村种植100余亩大头菜,并以每吨750元的价格进行回购。一听说要种100余亩的大头菜,骑龙村党支部书记陈蛟文打起了退堂鼓:“从来没有种过这么多的大头菜,万一收成不好,影响村集体经济不说,还会让别人看笑话。”“怕什么!公司免费提供种子,还要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即使亏了,至少能增加村民的务工收入。”罗诗佳给陈蛟文鼓劲,经过村“两委”再三权衡,陈蛟文在合同上签了字。播种、施肥、移栽,罗诗佳和陈蛟文丝毫不敢怠慢。如今进入了收割季,每天在菜地里收割的村民大约20人,以采摘重量给予劳务费。“工费每斤1毛2,每天采个千把斤不成问题,十多天的农闲时间挣个千把块钱,这样的好事哪儿找?”村民谢建琼高兴得合不拢嘴。“仅种植一季大头菜,务工的村民最多能挣近6000元。接下来,我们继续采用订单种植的方式种植玉米、蜜本南瓜,持续做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种过一年大头菜后,对作物的特性有了深入的了解,罗诗佳底气十足,“没想到,农业生产真正实现了‘短平快’。下一步,我们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01
(廖桂华 记者 李国富)春节后是农民工返岗高峰期,为助力农民工安全、便捷、有序返岗,2月20日上午,由西充县农民工服务中心牵头,西充县运管局、西充农商银行、南运集团西充分公司联合开展的2024年西充县务工人员安全返岗“春风服务”启动仪式在西充客运中心举行。2024年西充县务工人员安全返岗“春风服务”启动仪式现场(廖桂华 摄)上午7时,由西充县农民工服务中心组织的“春风服务”返岗中转专车从县城出发,前往双凤镇等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乡镇免费接送即将前往广东方向务工的农民工。中转专车直达每一位即将外出的农民工家门口,工作人员有序引导农民工上车,帮忙摆放行李,车辆行驶过程中与他们拉家常,叙乡情,车厢内一片欢声笑语。9时左右,返岗中转车陆续驶入西充客运中心,乘客们将在此换乘返岗专车前往广东,整个车程20多个小时。活动现场,张贴着“西充县‘春风服务’返岗专车”红色条幅、即将集中发车的的4辆大巴车一字排开,200余名农民工怀揣新年新希望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上车。“祝大家返岗途中一路顺风,平平安安。最浓不过桑梓情!树高千尺念根,水流万里思源,欢迎大家携技携资返乡就业创业,为家乡发展注入活力。”车辆出发前,该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上车为返岗群众送上旅途“暖心礼包”和祝福。“谢谢,我一定带着家乡的祝福与期盼努力工作!”返岗群众王先生接过礼包,对此次活动连连点赞。“我是双凤镇龙虎山村人,在广东上班,这次出门带的行李比较多,多亏了县里组织的‘春风服务’返岗中转专车免费来接,我感到特别暖心。”王先生说。“是啊,出行高峰就怕买不到车票,返岗专车给大家吃上了定心丸!”一旁的李女士表示,她已经连续几年搭乘专车返岗,十分方便。“每年春节后我们都会举办系列活动助力农民工平安有序返岗,温暖他们的返岗路。”西充县农民工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障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促进就业增收,该县通过开通农民工返岗专车、设置“旅途暖冬”服务岗等方式,做好出行服务保障工作。据统计,从2月10日至20日,该县已开通前往广东、重庆等方向的返岗专车近200班次,共计服务农民工8000余人。据悉,为全面做好农民工关心关爱工作,春节前后,该县积极开展走访慰问、旅途服务、文化服务、权益维护、就业促进五大专项行动,为农民工提供暖心服务,增强农民工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2-22
(衡欢 记者 李国富 文/图)腊月里来年事忙,家家户户喜洋洋。2月7日,记者来到西充县莲池镇天兴桥村,只见彩色的灯笼从村口一路延伸,道路两侧和房前屋后都装饰着彩灯和红色绸带,显得格外喜庆。村民们满面笑容,整个村庄都沉浸在迎接新春的欢乐氛围中。西充蒸笼宴(衡欢/摄)在该村的“西充蒸笼宴”场地,四周描绘着卡通图案的川东北民居独具特色,屋内年代感满满的老物件使人仿佛来到七八十年代。67岁的村民杨普均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他时而检查炉膛里柴火烧得旺不旺,时而帮忙准备食材。今天,他不仅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也是订餐的客人。杨普均一边热情地招待前来的亲戚,一边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天他特意准备了6桌蒸笼宴,邀请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吃团圆饭。“蒸蒸日上,富得流油,‘西充蒸笼宴’开席咯!”中午十二点,充满仪式感的锣鼓敲响,蒸笼宴正式开席。掀开笼屉,热气腾腾的扣肉、烧白、夹沙肉等极具西充特色的传统蒸菜及特色菜品呈现眼前,大家拍照点评、大快朵颐,一片欢声笑语。幸福的年味儿在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中弥漫,在乡亲们灿烂的笑颜中流淌,在美丽乡村的烟火气中升腾。“今天我们四世同堂欢聚在家乡团年,既方便、又美味,大家都开心满意得很。”杨普均说,“西充蒸笼宴”是该村天兴桥创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策划的春节活动之一,这几年,在越来越多返乡创业年轻人的努力下,村里土地流转了,建起了公司、合作社,产业发展起来了,环境越来越美了,游客变多了,大家的腰包也更鼓了。作为村民,他平时在村上就近务工,每年务工工资、土地租金等增收2万余元。乡亲们品尝蒸笼宴(衡欢 摄)吃罢团圆饭,大家沿着整洁的村道,兴致勃勃地前往村里新打造的景点“雪花小院”。一进入小院,只见柳絮般的“雪花”飘洒而下,覆盖在屋顶,红色的灯笼点缀其间,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游客们络绎不绝,大人们围坐在火炉旁煮茶聊天,孩子们则在“雪地”中尽情嬉戏,欢声笑语不断,仿佛置身于北方的冬日小院,尽享乡村浪漫“雪景”。“白天品尝蒸笼宴,赏‘雪景’,体验非遗扎染、竹编等,晚上还有震撼的‘打铁花’非遗民俗表演。”天兴桥创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兴说,今年春节期间,天兴桥村以“火树银花过大年”为主题推出系列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吸引更多人走进乡村,了解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共度新春佳节,助力农旅融合、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2-08
(廖桂华 记者 李国富)雨污管网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是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城市品质、改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的惠民工程。近年来,南充市西充县分片区、分批次大力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持续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西充县环城大道四段。  廖桂华摄一根根管道被埋入地下后,路面很快又恢复如初;光亮平整的沥青路面、清晰醒目的交通标线……1月30日上午,记者在西充县环城大道四段看到,经更新改造后的路面平整洁净、焕然一新。“这路修得平坦、漂亮,比以前好走多了!”附近社区居民何奶奶从人行道走过时,嘴里不停地称赞。她回忆起一个月前的施工景象:每天很多挖掘机、清运车辆等来回穿梭,工人们耐着严寒将污水管放入挖好的坑里,再进行填埋,忙得热火朝天……“现在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路面积水的问题,附近的居民都高兴。”何奶奶欣喜地说。记者了解到,环城大道四段的路面更新改造仅仅是西充县旧城改造项目(北区)的一部分。该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西充县城范围内北区部分排水管网改造(含管网病害治理)、路面更新、建筑外立面改造以及通信、电力及燃气管线的更新等工程,还包括对一些老旧小区改造。“道路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广大民众的配合和支持,县住建局等相关单位通过召开现场专题会等积极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为施工提供了良好条件。”施工方项目部负责人张志诚介绍,项目施工采用左、右两幅交错施工、专人疏导指挥交通的方式进行,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只用了1个月左右时间便竣工通行,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除了繁华的城市主干道,许多老旧小区面貌也焕然一新。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安汉大道二段改造完成的小区看到,道路宽敞平坦,环境干净整洁、停车场整齐划一……这个曾经显得有些“老旧”的小区,如今变得“神采奕奕”。“我们小区今年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不仅解决了雨水污水混流等问题,还美化了环境,我们住着更舒心了。”居民们纷纷点赞。“住宅小区是污水产生的重要源头,也是雨水接纳的重要区域。一些老旧小区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存在排水设施破损老化、管网不完善等情况,不仅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对污水处理和水环境的保护也十分不利。”西充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主任杨东介绍,改造完成后,雨水、污水分开收集,小区居住环境和居住品质将得到大幅提升。“西充县积极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不断弥补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让道路更敞亮、交通更顺畅、街面更整洁、环境更美丽,助力城市品质不断提升。2023年,全县共完成27条道路、20个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西充县城镇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住建局局长范启龙介绍。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1-31
(黄骞 记者 李国富)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文明乡风浸润心田......近年来,南充顺庆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按照“一区三线多园”农业产业布局,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深挖乡村潜力,盘活乡村资源,一幅产业兴旺、环境优美、邻里和睦的乡村振兴“诗意图景”映入眼帘。顺庆区菜粮现代农业园区修建产业环线道  打通群众致富路1月9日下午,记者驱车驶入搬罾至芦溪产业环线道路。笔直的沥青路整洁干净,标识标线清晰醒目,举目远眺,农田与村庄、公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卷。搬罾至芦溪产业环线道路全长13.202km,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30km/h,路基宽8米,路面宽7米,双向2车道,沥青砼路面。项目起点位于搬罾街道小河坝村,与在建的顺蓬营一级公路相接,经金台镇、芦溪镇,止于梵殿交通街。搬罾至芦溪产业环线道路的建成,大大提高了搬罾、金台、芦溪之间的联系,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将惠及沿线乡镇及区域产业的发展转型,持续带动沿线特色产业集聚成势和群众致富增收,有利于加速产业融合、交旅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与乡村振兴。“这些年乡村振兴的实践,最让我自豪的是‘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我们正在一步步努力实现……”说起小河坝村的现状,该村第一书记王芷伊难掩自豪之情。她告诉记者,过去的小河坝村,交通不便,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落实落地,如今的小河坝焕然一新,形成了以柠檬、柑橘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民的收入大幅提高。建成高标准农田  全程实现机械化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在李家镇崇仙境村,规划整齐的农田在蓝天、青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新动人。“2017年开始建设高标准农田,目前全村共建有503亩高标准农田。”崇仙境村党支部书记李桂林介绍,为尽可能利用好土地资源,该村实施了鱼米之乡项目,已投放鱼苗6000余斤,让群众“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实现经济收入最大化。“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业全程机械化奠定了基础。”李桂林说,如今,在顺庆区,育秧用育秧机,平整有旋耕机,插秧用插秧机,施肥撒药用无人机,收割时用收割机,全程都是机械化。去年4月,李家镇依托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整合全镇19个村(居)委会25名农机操作手、38台农业机械,成立了李家镇农机服务队,采取“统一领导、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调度、统一维护”的“五统一”订单式服务李家镇、双桥镇和芦溪镇农业生产。近年来,顺庆区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鱼米之乡”建设等农业项目,2023年,全区新建粮食安全产业带3万亩,建成稻渔综合种养基地2.5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设2万亩,全区粮食播面达41.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5.8万吨,极大地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发展特色产业  群众收入节节高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眼下正是冬季蔬菜采收时节,顺庆区菜粮现代农业园区种植的白萝卜、土豆、白菜等喜获丰收。1月10日,记者走进该农业园区,在一眼望不到头的萝卜地里,工人正将一个个白白胖胖的萝卜从土里拔出,整齐地码在田埂上,等待着搬运、装车。“大家动作快点,轻拿轻放,下一车萝卜马上又来了。”在距萝卜地不足1公里的自动化清洗加工场,一车车从地里转运来的萝卜正通过自动化清洗加工线进行筛选、清洗、装车。“昨天拉一车,我都卖完了,今天你多帮我装点。”正在基地采购的买家粟昌林是位老顾客,每年一到萝卜采收时节,每天都来拉一车,一车大概10吨,主要供给城里的超市、小商贩和学校食堂。“今年受市场行情影响,萝卜价格有所波动,总体不及去年,但萝卜的销路畅通,主要销往北京、山东、辽宁等北方城市,部分出口俄罗斯、韩国、日本等海外市场。”业主王传清介绍,他在顺庆区渔溪镇蔬菜基地种植了近350亩韩国萝卜,由于今年的气候等条件适宜,萝卜的品质和产量都有所提升,亩产在7吨左右。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在顺庆区新复乡天生桥村蘑菇种植园,一排排菌包整齐地堆叠,簇如云朵的平菇从菌包里“冒出头”,长势十分喜人。“平菇种植园年产平菇大约8万斤,一年的收入大约10万元。”顺庆区新复乡天生桥村党支部书记罗双全说,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的关键,把特色产业真正变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让老百姓牢牢端稳“产业碗”,乡村振兴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图片由顺庆区委宣传部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1-22
(朱慧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1月16日,走进南部县双峰乡太子岛村,在飞凰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养蜂基地里,记者看到正在越冬的中蜂已不再活跃,在蜂箱安静“休息”。“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一边照看冬小麦田,一边等着过年了。”飞凰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李尧禄语气中满是对新春将至、一家团圆的期盼。  该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卢泉表示,去年太子岛村的特色荆条蜂蜜喜获丰收,产量达5600余斤,在合作社2023年度分红大会上,30万元的分红已经按照比例都尽数分发给了14位社员,“荷包鼓起来了,大家的心也暖暖的。”合作社分红大会上,社员喜领分红。受访者供图产业发展“蜂”回路转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积极配合“西南第一湖”升钟湖水库建设,太子岛村大批种植户举家从山脚、山腰搬迁到山顶上。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官兵回忆,运输道路、生产配套设施的修建周期较长,当地人短时间内出行不便,缺少固定产业,收入也不稳定,如何找到谋生新路径,留住村里青壮年劳动力,成了当地思索的课题。  近年来,四川特色经济作物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杨明显等专家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太子岛村虽林地多、耕地少,但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有着丰富的野生蜜源植物荆条、五倍子,适合养殖蜜蜂。  结合部分群众有养蜂经验和油菜种植习惯的实际情况,当地想充分利用林下空间,便确定发展“油菜繁蜂、荆条产蜜”的中蜂养殖项目。  谋定而后动,专家团队与当地的驻村帮扶单位开始为当地引入中蜂蜂群发展养蜂产业,飞凰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这样应运而生。四川特色经作创新团队蜜蜂岗位示范基地也在这里落地,开展蜜源植物资源和蜜蜂养殖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工作人员查看蜂脾情况。 受访者供图创新模式鼓起荷包  合作社采用统一供应物资、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摇蜜、统一销售蜂蜜等方式,以分红为主要利益联结机制组织蜂农生产,聘请职业养蜂人为蜂场提供技术指导和日常管理;以“理事会+职业养蜂人”模式在合作社初步探索养蜂共营制,解决太子岛村中蜂养殖产业发展“谁来服务”的问题。  合作社已创立蜂蜜农业品牌“蕊凰”,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商标注册和外观专利申请,由合作社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蜂蜜,实现“一村一品”发展。如今,太子岛村逐步形成了“山上有森林、林中有蜜蜂、山下有粮油”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模式。  “2022年社员分红2万余元。2023年,合作社将养殖规模扩大至400箱,产量达5600余斤,实现分红30万元。”该合作社负责人李九林回忆起在自家院坝举行的年度分红大会,几米长的横幅喜气洋溢,桌上一摞摞百元大钞,不一会儿就按比例分发完毕。  除了一箱箱小蜜蜂,还有135亩黑小麦在太子岛村山水之间扎下根来,每年10月播种,次年5月收割;每年4月,30亩黑花生播下,在8月收获。田坎、坡地上,当地人还“见缝插针”套种了大豆玉米。“有力气的年轻人可以养蜂、种粮两手抓,许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在卢泉看来,这个模式“搞活了”。模式可复制易推广  “太子岛村在探索配套生产技术、建立合作社、探索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杨明显认为,该模式可以在四川丘陵区域很多地方进行推广。  养蜂产业并非只带来蜂产品的收入。四川省畜牧总站(省蜂业管理站)高级畜牧师赖康介绍,蜜蜂是农业生态环境的指示昆虫,广泛推广应用蜜蜂授粉技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蜜蜂授粉的果树,普遍能增产10%至50%,像荔枝、桂圆等品类甚至能实现产量翻番。”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失、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下,发展蜜蜂养殖这种劳动强度较轻、直接间接收益都较高的产业,将为四川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杨明显介绍,下一步,专家团队将认真总结双峰乡的发展模式,在四川更多区域内进行推广,为农民增收拓宽新渠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1-18
  (张扬 记者 李传君)走进四川省阆中市柏垭镇富乐庙村,一个巨大的烘干房呈现在人们眼前:它占地数千平方米,足足有两个篮球场大,集烘干、仓储、销售于一体。  “我们采用政府补贴、外来企业投资、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社和党员干部筹资入股模式建起了片区最大的烘干房,收割季节每天可以烘干200吨粮食呢。”富乐庙村监委会主任邓万兵自豪地说,“多亏村党支部书记邓伟脑子灵、办法多,变着花样搞发展,富乐庙村这几年变化好大呀。”  近年来,阆中市多管齐下,大力支持鼓励各类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建设,有效激活了希望田野的一池春水。  选好“头羊”,激活一池春水  “以前老说东岳庙村是烂泥巴扶不上墙,现在周边都羡慕得很,大家都说给再多的钱物也比不上给了个能干的小赵支书哦。”河溪街道东岳庙村4组村民夏仕龙笑得合不拢嘴。  被村民大赞的“小赵支书”本名赵鑫,他当过记者、干过销售、创办过公司。2017年冬天,事业红红火火的赵鑫回村参加换届竞选,许多人倒吸了一口冷气,“村里这么差,小伙子不是往坑里跳吗?”  那时的东岳庙村在全市400多个村社区综合考核中排名倒数第二,各项指标一塌糊涂,唯有信访数量“遥遥领先”,占河溪街道1/3还多。  “那些年,看到别人提起东岳庙村时的鄙视表情,自己就觉得矮了三分。”就为争一口气的赵鑫上任后四处奔波,争取项目资金修变电站;整治1000亩撂荒土地种上高粱、玉米、油菜;引入社会资金,建起了全省第一家农村社区物业公司,让村民享受城里人的服务;利用闲散土地搞起示范农场,为村里拓宽增收门路……  “小赵支书上任时集体经济收入为零,账上只有3100元现金,村里负债16万元。”前任村党支部书记、现任党支部副书记潘庆良赞叹不已,“现在村集体年收入19.2万元,和以前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哟。”  种粮难挣钱,撂荒土地多……很多基层干部一提起土地撂荒就头疼。在外搞过多年工程的飞凤镇牲口河社区党支部书记赵映群偏偏不信邪,他带头治理1000余亩撂荒土地,并将近300亩低效青花椒产业园改种粮食。同时还鼓励举家外出的农户将土地交由亲友邻居、种植大户代耕代种,彻底解决了撂荒难题。  2022年,在严重干旱的影响下,牲口河社区仍然获得了稻谷、玉米、小麦、大豆等45万余斤粮食的收成。  在富乐庙村,南充农鼎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小军对邓伟称赞有加:“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干,这样的村干部比单给资金补贴更贴心。”  2021年,全靠邓伟和村“两委”干部全力协调服务,初来乍到的李小军顺利站稳脚跟,实现当年落脚、当年有收益。如今,农鼎公司从流转富乐庙村3200亩土地起步,辐射到周边6个村7000余亩土地,成为柏垭片区首屈一指的龙头大户。  “邓书记招来的企业好啊,一亩地400元的流转费分文不少按时交,农忙时还可以打工挣钱。”年过七旬的老党员陈万和喜上眉梢,“这样的企业千万要留在村里哦。”  “我们已经投入上千万元,下一步还要搞大米深加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李小军信心满满,“这里的干部格局高、风气正,是创业投资的好地方。”  人才提质,积蓄发展潜力  “没有各级领导的热心扶持,就没有‘阆味香’的今天。”这是阆味香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月佳的肺腑之言。  走进占地近20亩的厂区,但见古色古香的泡菜坛摆放整齐、干净卫生的库房里各色菜品琳琅满目。2013年,大学毕业的郑月佳选择回乡自主创业,传承和发展传统手艺——手工豆瓣酱。  “这些年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提供了很多学习机会,让我们大开眼界、提升格局。”郑月佳和丈夫每年都要外出学习培训10来次,同时参加农博会、西博会、土特产品销售会,经营水平得以迅速提升,公司产品从单一的豆瓣酱增加到酸菜、豇豆、泡萝卜等20多个品种。  “人才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只有给优秀人才创造更多学习培训机会,他们才能更好更快提升才能,给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曾在组织系统工作多年的阆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侯强一语中的。  “过去眉毛胡子一把抓,现在发展到200多亩大棚蔬菜,反而只种番茄、儿菜、生姜等几个品种了。”河溪街道蔬菜大户陈勇参加了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的系统培训后主动缩短战线,专注优势品种,效益得以明显提高。  “我们也倡导术有专攻,还实施了学历提升行动。”阆中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站站长谭朝林介绍,市农业农村局鼓励家庭农场主参加涉农大专学习,凡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分别按大学专科每人3000元、大学本科每人5000元给予一次性补助。目前,已有6人拿到了补助。  近日,东岳庙村又接到安排村干部去浙江学习的通知。听说要交5000元学费,潘庆良抢着回复:“我们就让赵鑫去,钱不是问题。”  原来,赵鑫每次外出学习都注意搜集信息、拓展资源渠道,几年来为村里引进不少项目,集体经济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年轻人接受新生事物快,能把有用的信息转化为财富。”潘庆良透露了一个“秘密”——村里有600亩水田产量低、效益差,目前正打算改种巨型稻并养殖螺丝虾。“这个项目就是赵鑫在四川泸州学习时发现并谈成的,搞好了村里每年可以增收好几百万元啊。”  人才返乡,引来他山之石  赵映群依托自己创办的“初心家庭农场”,使5位残疾五保村民有了稳定的务工收入;在整治撂荒地过程中,引导50余位在家老人打短工,人均年增收1.3万元左右;在古城开辟特色中餐馆,使16户村民养殖的土猪、家禽有了固定销售渠道。“赵映群每年为村民创造的收益不下几百万元,一个能人就能改变一村面貌啊!”对口帮扶的阆中市政协秘书长赵峰评价。  “水果大王”郑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免费为乡邻提供技术指导,并负责联系销售渠道,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受益村民近100人;郑月佳采取“公司+基地+专合社”模式,在4个乡镇街道流转合作土地近1000亩,带动上千名村民增收。  富乐庙村筹资470万元资金建起大型烘干房,为外来企业和种粮大户消除了烘干存储难的“心病”。“流转土地再多,如果没有固定配套设施,农业企业还是说走就走。”邓伟说,“农鼎公司从2023年起每年投入300万元添置设备,用于搞粮油深加工,这棵摇钱树算是栽稳了。”  东岳庙村积极探索企业和村集体联合发展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可以降低双方风险,企业无利可图随时可以撤走,前期投入资金则用于抵扣土地流转费,农民也不会吃亏。”脑子灵光的赵鑫直言,这就彻底解决了企业经营受挫交不起流转费又解除不了合同的麻烦,目前已吸引6家企业入驻。  在沿海地区工作多年的付波回乡后,坚持“规划先行、特色各异、创新业态”的思路,帮助沙溪街道大河梁村规划了一批风格迥异的乡村民宿,有效防止了民宿建设盲目跟风。“民宿产业兴起后,村里人气变旺,捎带水果、蔬菜、腊肉等农副产品也好卖了,大家都说付波早回来几年就好了。”  “乡村振兴最需要的就是各类人才,随着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返乡建设,广阔的田野就更有希望。”阆中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晓波表示,“我们不但要积极引导优秀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实践,还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培训平台,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1-10
(衡欢 记者 李国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西充县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产业兴旺的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现代农业“6+3”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构建起“东桃西橙、南薯北禽、全域粮油”的产业发展布局。全县柑橘种植面积达18万余亩,一颗颗小小柑橘果, 成为推动农旅融合、实现产业兴旺、带动群众增收的“金果果”,汇聚成乡村振兴“甜蜜产业”。游客正在采摘柑橘(衡欢 摄)绿色种植 培育优质有机柑橘行走在四川天马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有机柑橘基地,记者注意到,园内每隔一定距离就安装有太阳能杀虫灯,柑橘树下种植着三叶草、箭舌豌豆等绿肥植物。“园区除了使用花生糠等农家肥和有机复合肥外,还套种了绿肥作物。”该公司董事长程贤君说,当绿肥作物成熟时,将其全部翻耕入泥土,便成为果树生长的上好肥料。这些绿肥作物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提升果实的品质,还能抑制杂草生长,具有成本低、肥效高等优点。此外,在果园内,小型气象站、虫情警报灯、土壤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等物联网设备一应俱全,这些监测点的下方还安装了传感器,指挥中心可一键掌握土壤EC值、空气的温度及湿度、病虫害等信息,实现了对柑橘生长过程的全方位监控。“有机种植是我们基地一直以来的追求,基地柑橘的生长完全遵循自然规律,做到每一颗果子是真正的绿色、有机、纯天然水果。”程贤君说,作为该县有机柑橘种植龙头企业,基地种植有爱嫒38、耙耙柑、沃柑、春见、血橙等品种的柑橘,有机认证面积984亩。“遵循严格的有机种植技术标准种植出优质的有机柑橘,具有果形好看、皮薄肉嫩、水分充足、入口化渣等特点,往往果子还没成熟,就被客商提前预订。”程贤君介绍,该基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柑橘树管护技术标准,园区不用农药,采用黄板、太阳能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措施防控病虫害;不用除草剂,使用机械与人工除草;不对作物催生催熟,静待自然生长。同时,公司依托专业化团队,从管护、采摘到现代化设备专业分拣、包装、仓储、物流等,全程实施精细化品控,使每一颗有机柑橘经得起检验。严苛的标准、先进的设备和创新的管理,使生产出的有机柑橘质量上乘,深受消费者喜爱,亩产值达1万余元。游客正在采摘柑橘(衡欢 摄)助农增收 柑橘成为致富“金果果”“收工了,收工了,大家辛苦啦,快来领工钱了。”近日,在西充县鸣龙镇凉快垭村晚熟柑橘产业园,村民邓如红放下手中的活,从裤兜里掏出一摞现金和记账本,招呼大家领工钱。不一会儿,所有在该产业园务工的村民悉数领到工资。“我们在产业园打工,每月按时领工资,我和老伴一年光工资就有近3万元。”刚领到工资的朱全发攥着手中的现金高兴地说,“每年的土地租金也是提前发放,入股分红每年递增,村里的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看着村民们绽开的笑脸,望着眼前漫山遍野、长势喜人的柑橘树,该村党支部书记邓如云不禁感慨万千。凉快垭村曾经是省级贫困村,资源贫瘠、交通不便,产业发展滞后,村民缺乏收入来源。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16年以来,村党支部发起成立集体专业合作社,招引业主,在全村流转土地,规模发展晚熟柑橘800多亩,同时布局青花椒、水产等产业。2021年,该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今年预计村集体收入120余万元。“自村里发展柑橘产业以来,村民们的增收渠道就多了。”邓如云介绍,普通务工村民每月按时结算工资,区域负责人、管理人员不仅每月有工资,还有奖金、补贴,此外,每年提前支付土地租金,发放入股分红等。邓如云说,该村通过“联合党支部+公司+农户”“支部+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做到了全村户户参与、利益联结、成果共享,把分散的“小农户”培育成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的“小股民”,实现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农民增收双线发展,帮助村民切实共享产业发展红利。自2016年村里发展产业以来,200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共发放务工工资500余万元。产业兴旺,村民增收。经过多年发展,小小的柑橘已成长为带动一方百姓增收的“甜蜜产业”。目前,全县63个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柑橘产业,共培育家庭农场112个、种植大户185户,招引天马山公司、茂源公司、舜之本公司等柑橘产业龙头企业28家,柑橘产业不仅成为西充的特色优势产业,还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9
(衡欢 记者 李国富)“咱们本地种的脐橙酸甜可口,果肉饱满多汁,喜欢的朋友赶紧点击下方小黄车购买……”近日,在西充县莲池镇天兴桥村,一场精彩的农产品直播正在进行,中共党员程垚和团队伙伴们在镜头前详细介绍西凤脐橙等本地农产品,直播间“刷屏”不断,众多网友下单购买。程垚(左一)正在直播在直播现场——天兴桥村“天兴桥创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柑橘基地,只见“直播间”搭设在果园内,四周果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果子,程垚和团队伙伴们有的摘果、有的展示、有的试吃,直播销售有条不紊,村民们忙着采摘、挑选、包装,现场一片繁忙。据了解,程垚是西充县莲池镇村民,同时也是四川天兴桥创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该公司近年来在天兴桥村发展有机粮油、有机火龙果、有机柑橘等2400余亩,其中1400亩通过有机认证,2022年公司实现销售额6000余万元,带动10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今年5月,在县委组织部非公委和县互联网行业党委指导下,我们公司成立了党支部,目前有党员10人,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人。”程垚说,公司党支部与天兴桥村党支部整合资源、相互促进,在党建引领下,公司依托“老疯杨”直播品牌,通过有机农产品、助农直播等热门内容运营,打造“治愈小村”,收获抖音等网络平台粉丝累计1200余万人。同时,该公司放大“网红流量圈”,深入开发风情民俗、文创集市、传统工艺等综合旅游项目,积极举办油菜花节、女神音乐节等节庆活动,吸引游客体验乡村旅游,助力产业发展、农旅融合、乡村振兴。党员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四川天兴桥创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只是该县互联网行业成立的党支部之一。近年来,西充县聚焦互联网行业党员群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切实加强互联网行业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网络直播行业“网红经济”带动作用,积极探索网络直播行业党建工作路径,筑牢“最活跃地带”党建堡垒,以党建聚力互联网“直播间”,增添乡村振兴“云”动力。截至目前,西充建成非公“红立方”党群服务中心3个、“红色e站”6个;创新建立党建工作“3+e”结对机制,派驻企业党建指导员11名,常态化加强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建立“部门+行业(属地)”协同共管机制,定期举办线上线下“党史故事”“乡村振兴”等主题党日活动,增强直播从业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开展“万名主播训练营”“短视频训练营”等主题培训班6期,培训主播人才2000人次,扶持互联网行业创业团队15个,帮助其贷款1000万元;定期举办“主播助农直播带货”活动,吸引一批本地头部主播、外地直播电商机构带货西充特色农产品,带动村民增收。(西充县委报道组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6
(衡欢 记者 李国富)花椒要高产,关键在冬管。近日,在西充县鸣龙镇凉快垭村青花椒产业园,村民们在县农业农村局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修枝、喷防冻液等冬管工作,现场一片繁忙。村民们正在喷洒防冻液(衡欢 摄)  “进入冬季,花椒树停止生长,处于休眠状态,是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对花椒树安全过冬有重要作用。同时,冬季管理得当,还可提高花椒来年产量。”产业园内,该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技术服务站站长何大波一边指导村民科学修枝,一边讲解花椒冬季管护技术。在该村晚熟柑橘产业园,漫山遍野的柑橘树长势喜人,一颗颗黄澄澄的柑橘挂满了枝头,村民们两人一组,将保温膜覆盖到一列列柑橘树上,仿佛为柑橘林铺上了一床床白色的冬被。“这一大片都是我们村集体种植的沃柑,预计明年3月成熟,我们听取县上专家的建议,给果树穿上‘防寒服’,御寒保暖,避免冻伤。”该产业园技术管理人员邓如红说,连日来,园区每天组织60多名村民给柑橘树覆膜,有效提高植株抗冻能力,确保果树温暖过冬。“天气越来越冷了,县农业农村局的专家们多次来村上指导冬管技术,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很及时也很接地气,为来年的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凉快垭村党支部书记邓如云说,该村集体流转土地3300余亩,以“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种植青花椒800亩、晚熟柑橘800亩、粮油1300余亩,养殖小龙虾400余亩,今年预计村集体收入可达120余万元。“除了现场支招,我们还通过手机信息、微信群、QQ群等提前更新天气信息,提醒农户注意气温变化,分享应对降温的小常识,分类指导,为农户们答疑解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连日来,该局通过多渠道发布低温预警和各类作物管护措施,提醒业主、村民有效开展冬管工作,同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开展系列技术指导服务,指导农户提前做好防寒措施,确保小麦、柑橘、花椒、蔬菜等平稳越冬,为百姓“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保驾护航。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2
(蒋星 记者 李国富)“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緑时。”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西充县东太乡鱼池寺村的四川天马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有机柑橘基地,只见成片的柑橘园里,一个个硕大橙红的柑橘挂满枝头,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据悉,“2023年西充县‘一乡一节’暨东太乡首届有机晚熟柑橘品果季”将于12月22日在此开幕。采摘柑橘(黄成/摄)此次品果季以“橘香天马山 橙心东太情”为主题,由西充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指导,东太乡人民政府、西充县农业农村局主办,活动时间从2023年12月22日持续至2024年3月31日。“开展此次品果季,旨在发挥东太乡地域特色资源优势,促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西充县东太乡乡长曹焕焕介绍,本月22日至24日,将集中开展“橘香天马山 多彩非遗展”互动展示、“橘香天马山 有机农产品”展示展销、“一应橘全”烧烤美食大联欢、“橘香天马山 橙心东太情”送文化下乡专场等活动,今年12月至2024年3月,将开展千名网红逛果园、橙红橘绿——柑橘采摘正当时等活动。广大游客可以在采摘品果、游玩观景、游戏互动中,体验“生态田园·有机西充”本土特色,了解西充非遗文化,感受乡村慢生活。四川天马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有机柑橘基地(马玉竹/摄)据了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该县围绕“东桃西橙、南薯北禽、全域粮油”的现代农业发展布局,科学规划龙滩河流域晚熟柑橘产业园区、金(泉)太(平)线晚熟柑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柑橘产业基地,柑橘产业蓬勃发展,全县种植“爱媛38”“耙耙柑”“明日见”“春见”“不知火”等各类柑橘18万余亩。从11月开始,该县柑橘相继成熟,采收季节将一直持续至明年3月。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1
(记者 张斌)12月13日,营山县东升镇朝阳村1组的一处农田里,几名村民忙着整修排洪渠。趁着农闲水枯,朝阳村党支部组织村民对田间排洪设施进行集中整修。党员积极带头,目前该村排洪沟渠已整修完成80%。  今年以来,南充市坚持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深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城乡基层治理出成效。日前,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公布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中,蓬安县新园乡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南部县万年镇子龙村、营山县东升镇朝阳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南部县万年镇子龙村干部群众正在为田畔加装围栏 。南部县委宣传部供图群众“高参”促监督  “这处围栏不结实,加两颗钉子。”12月14日,子龙村一处加装围栏的田畔前,村小型项目监督组组长王仲明对施工人员反复叮嘱。  11月以来,子龙村投入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用于“前庭后院”优化工作,在村道两旁和田畔加装小型围栏是其中的重要一项。为保障每一份项目资金用到实处,子龙村及时组建小型项目监督组,并邀请两名退休党员入组,党员王仲明担任项目监督组组长。  “两名退休党员具有较高群众威望,都是由村民民主推选的。”子龙村党支部书记汪德坤介绍,除了关注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偷工减料问题,监督组成员还要监督前期的材料采购、项目建设前后资金的使用等。  在监督过程中,监督组成员发现问题就向村“两委”报告,督促及时纠正。在2名退休党员开展常态化监督之外,3名村干部还要进行抽查。河湖巡护不留死角  12月13日,蓬安县新园乡宽敞沟村党员志愿巡河护河队对辖区长潭河进行日常巡护,志愿者三五结队深入“管理死角”,清理生活垃圾、废弃杂物、枯枝败叶。  “冬季河段上枯枝败叶多,河流自净能力变弱,巡护工作需更细致、方案更科学。”党员志愿者吴和平介绍。  入冬以来,宽敞沟村整合多方保护力量,对辖区河流开展常态化巡护和清理。“党员志愿巡河护河队下设巡河党小组,整合原先的党员志愿巡护队、巾帼志愿宣传队、河湖保洁队3支力量,制定了统一的巡河保护方案。”宽敞沟村党支部书记郑中华表示。  截至目前,宽敞沟村党员志愿巡河护河队共巡河60余次,发现并解决问题多处,打捞并处理河道垃圾0.3吨,有效维护了河道环境干净整洁。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2-21
(彭杰 记者 李国富)“冬天吃了羊,少穿棉衣裳。”12月18日,记者从营山县委宣传部获悉,以“千年营山县·生态黑山羊”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南充·营山黑山羊美食文化节将于12月22日(冬至)拉开序幕,并持续到12月31日。当冬至遇上美食文化节,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将温暖游子的心,惊艳游客的舌尖,更“沸腾”一座城。生态放养的黑山羊(熊伟 摄)本届黑山羊美食文化节旨在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释放消费活力、提升营山县黑山羊文化品牌形象,活动内容包括黑山羊养殖大户、名店、名菜评选,营山黑山羊美食文化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地方特色产品展示展销,黑山羊美食品鉴活动(千人坝坝宴),营山黑山羊美食文化节文艺演出,投资推介会暨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消费券发放及抽奖,营山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等。据了解,营山养殖黑山羊已有100多年历史。2004年,“营山黑山羊”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8年,“营山黑山羊”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证明商标注册,成为西南地区首例活体商标,次年正式进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名录,成为中国地理保护品牌。2021年,营山黑山羊、嘉陵黑山羊统一以“南充黑山羊”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现场鉴定,成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2023年,南充黑山羊遗传资源被评选为四川省新发现优异种质资源。营山黑山羊种羊繁育场(杨汉国 摄)近年来,营山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紧紧扭住营山黑山羊这一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品牌,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大力推进黑山羊标准化养殖,建成标准化示范羊场77家,创建国省级肉羊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个,今年全县黑山羊出栏量预计达40万只。据悉,自2016年起,营山县已成功举办四届“黑山羊美食文化节”,通过以节为媒成功招引上百家企业,在全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快速推进了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提升了肉羊全产业链条发展进程。当前,营山黑山羊和黑山羊美食文化节的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吸引力、影响力越来越强,已然成为了一张远近闻名的靓丽名片。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彭杰)12月11日,南充市营山县“双实”研学基地迎来营山县云凤实验小学1200余名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走进田间地头、院坝场馆体验挖地、种大蒜、石磨豆浆、手工扎染、独轮车运粮等课程,在劳动中感受劳作的艰辛与快乐。  “参加今天的劳动实践活动,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劳动知识,提高了劳动技能,激发了劳动兴趣,体会到农民伯伯种地的辛苦,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该校六年级二班学生卢瑜丹说。园区里建研学基地  2020年12月,营山县启动实施集劳动实践、综合实践和研学旅行于一体的“双实”研学基地建设项目,打造集“学园、田园、家园、乐园和花园”于一体的大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  “双实”研学基地坐落在营山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占地700亩,总投资2.5亿元。  目前,“双实”研学基地已正式挂牌“营山县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获得“南充市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基地”“省级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创建单位”等荣誉,营山获评“四川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  营山以“双实”研学基地为突破口,探索出融合“农教旅商”四大行业,聚焦“文化”“人才”“产业”三大支柱,打造“农业”和“教育”两大特色,实现“乡村振兴”一大目标的“4321”模式,走出了一条经营农业、发展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和产教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营山县委常委、总工会主席易良说,依托“双实”研学基地,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提升了人气,增强了活力,既大大提升了农业附加值,增加了农业含金量,又派生了民宿、农家乐和商业网点,带动了旅游和商业发展,吸引了一大批返乡人员创业就业。  “自2022年3月试运行以来,基地已吸纳 10万余名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明年全面运行后,将会辐射整个川东北地区,预计每年接待60万人次中小学生、10万人次高素质农民培训。”营山县教科体局实践研学办公室负责人张兴华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19
西充县在全力建设“生态田园·有机西充”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深耕有机农业的专业人才,其中西充县久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农艺师杨久明,为了心中的有机农业梦,23年前,他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从传统农业种植到发展有机农业,他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艰苦创业,坚守探索,终于打造出他梦想中的“农业乐园”。游客在“农业乐园”进行采摘   (蒋星 摄)扎根绿水青山  打造有机香柚“基地面积1000余亩,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似半岛形状与外界相对隔离,加上阳光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地理条件极好,这样的条件很适合发展有机农业……”日前,在位于双凤镇跳蹬河村的西充县久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里,董事长杨久明向记者介绍公司农业基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进入基地,大片的柚子树映入眼帘,树上硕果累累,每个柚子都饱满圆润,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据了解,1981年,杨久明从南充农校毕业后,先后在园艺场、科技兴农服务队担任技术员。2000年,他毅然辞去工作从事农业产业,凭借专业优势,经过几年的打拼,他在农业规模化种植上小有成就,但他一直想打造一个理想的“农业乐园”,于是他考察了西充全境,终于在跳蹬河村发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半岛。2008年,在了解到西充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有机农业后,他成立了西充县久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有机农业。记者发现,该公司种植的柚子口感、外貌和市面上的不太一样。杨久明说,该品种叫金蜜香柚,是他钻研了十几年培育出的优质品种。培育金蜜香柚的过程十分艰辛,早期市面上有珊瑚肉、白肉、红肉等多个品种的柚子,他对这些品种逐一品尝研究后,认为可以培育出一款更优质的品种。于是他将这些品种都引进回来,进行分类别嫁接实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地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培育了12个试验品种后,终于培育出最优的有机金蜜香柚。杨久明介绍道,该公司现有金蜜香柚1000余亩,有机认证面积700多亩,300多亩正在有机转换期。现在柚子已经陆续上市,该公司同时开展线上线下营销,线上销售占比达80%,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坚持有机种植  鸵鸟变身除草工 在有机金蜜香柚基地里,记者还看到一群“庞然大物”——非洲鸵鸟。有游客在园中采摘柚子,鸵鸟也不怕人,它们或好奇地打量游客,嗅嗅游客手中的柚子;或在柚子园里悠闲散步,啄食园内的杂草;或一阵疯跑展示其庞大且灵活的身躯。为什么基地里会有鸵鸟呢?杨久明表示,鸵鸟主要是用来除草的,由于基地整个生产过程要严格按照有机标准实行,禁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植物调节剂,早期园区草害严重,他无意间在书上看到鸵鸟食草,且胃口大、吃得多,而基地周围河流环绕,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具备放养鸵鸟的条件,就尝试引进了60只鸵鸟幼鸟。杨久明介绍,鸵鸟幼鸟需要精心照料,要注意它的饮食、作息,时刻都得有人盯着它们。随着鸵鸟渐渐长大,可以先小范围放养,让鸵鸟慢慢适应外界,并适当对其进行驯化,大概半年后,鸵鸟长到50、60斤左右就可以完全放养了。为了养好鸵鸟,他还专门上网学习了相关专业养殖知识,经过他的悉心照料,这一批鸵鸟的存活率达到了85%。“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到园子里看看我的鸵鸟,与它们友好交流。时间长了,你就能摸透它们的习性,鸵鸟是通人性的……”杨久明表示,虽然鸵鸟养殖前期投入比较大,但相较于人工除草成本更低,鸵鸟本身也具有经济价值,粪便还是天然的有机肥料。据介绍,目前该公司的1000余亩高粱和100亩鱼塘现在正处于有机转换期。下一步,公司将通过自主孵化提升鸵鸟数量,实现规模化养殖,同时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开发旅游项目,将基地打造成为集循环种养、游园研学体验为一体的农旅产业园。(蒋星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国富)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1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