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布局“北枇、南梨、中花椒、东柑橘”+“一核心”产业空间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川农业站上风口。作为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县,仁寿如何实现向农业强县的跨越?8月18日,在2017互联网+农业论坛上,仁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杨红兵,仁寿铧锐土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黄碧俊和四川福仁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高,现场分享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仁寿经验”。
“中枢神经”核心区
首期规划面积3万亩
从农业大县变农业强县,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将是核心驱动力。
“5个标准化、融合性特色产业园,已经列为今年重点打造目标。”杨红兵“亮牌”称,5个重点打造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将形成“北枇、南梨、中花椒、东柑橘”+“一核心”的产业空间布局。
其中,核心区被确定为仁寿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中枢神经”,首期规划面积3万亩,旨在打造世界一流、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2018年将建成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孵化园、柑橘研究中心、枇杷研究中心、梨子研究中心、冷链物流、有机肥厂等配套设施。”
仁寿县属国有独资企业铧锐土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投资建设核心区,公司董事长黄碧俊说,核心区建设按照机械化的标准进行土地调形,结合土壤检测结果针对性的进行培肥改造,果园灌溉系统采用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的滴灌系统等,甚至在水果采后管理方面,与华中农大园艺林学院和四川省农科院对接,编制鲜果采后管理规划,建立健全鲜果产业采后管理体系。
老牌水果提档升级
枇杷鲜果全球可追溯
作为仁寿县“老牌”鲜果,枇杷的未来备受关注,如何擦亮“中国枇杷之乡”的招牌?杨红兵强调中华枇杷园的建设是关键。“中华枇杷园是全省三个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之一,将集全国优质枇杷品种于一园,建设全球首个万亩5A级优质枇杷示范园,年产枇杷鲜果10万余吨、枇杷饮料销售额60亿元。”
据介绍,园区旨在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推动县域内枇杷种植提档升级。诸如开发枇杷食品、观光等多种功能,形成枇杷种植、生产、加工、营销、旅游产业链条,打造独具特色的枇杷观光目的地。
“项目建设10000亩换代升级的优质枇杷示范园,这些枇杷具有早熟、优产、少病虫害、无公害等特点,配备完整的滴灌、喷灌、观光道、智能除虫灯等设备,并植入全球可追溯智能系统,实现枇杷可追溯。”四川福仁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高说。
值得一提,项目将建设全球首个欧盟标准枇杷深加工智能生产工厂,该工厂严格按照欧盟标准进行施工建设和运营。“工厂配备世界先进的数字化生产线7条(一期3条),可实现年产值60亿元,预计2017年10月投入使用。”此外,项目包括水域娱乐、滨江商业街、田园体验区等。
百年曹家梨乘
“互联网+”东风走向全国
“仁寿百年曹家梨是地标保护产品,享有‘百年曹家·一品贡梨’的美誉。”在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中,曹家梨肩挑让百年老字号重新发光的重任。杨红兵告知,曹家梨已经纳入2017年县域农业产业园区改造内容,“先期规划5000亩核心区,建成标准化示范基地。”
在“互联网+”新时代,乘风走出家门亦是地标产品的发展之道。以曹家梨为例,将依托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线上电商平台,走向全国,“今年预计销售60万斤以上。”地方农副产品通过线上销售的“仁寿经验”颇丰,以福仁缘的枇杷原浆产品为例,现在已经成功与京东商城、天猫超市、1号店、天猫商城等大型电商成为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仅以京东商城的销售为例,2015年2月进驻至今,30个月累计交易量超过235万单,成为京东饮料新品牌增长第一。
杨红兵总结,通过“北枇、南梨、中花椒、东柑橘”+“一核心”的示范带动,将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丰富农民利益链接机制,以推动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媛莉 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