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金秋九月,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第二季播出第五期“走进四川崇州五星村”。词条“山水间的家四川五星村”登上省内21地新浪微博同城热搜榜。村里,咖啡馆、火锅店、民宿等年轻化消费场景正“落地生根”。
炎炎夏日,人气主播董宇辉用“小作文”表达了对“天府之国”的向往和热爱,并带着川内多地农产品走进直播间。200款“蜀乡好物”进入35万观众视野,销售额破1.4亿元。
跨越多季,省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进行到第三年。线上线下两方舞台,将文化能人“请上来”、文化家底“亮出来”、特色文化“秀出来”,川蜀乡村面貌、特色美景、产业发展和风土人情引领热潮……
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土到极致就是潮”来形容当下四川乡村的热度不为过。当前,蜀乡大地的乡土热潮,正碰撞出让人向往的全新生活方式。
乡“约”热血
“村BA”激情开赛
如果要问,什么才是这个夏天四川乡村最“热血”的回忆,那答案一定是激情开赛的“村BA”。
作为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的选拔赛,四川省首届和美乡村篮球比赛从成都市崇州市江源街道等10支代表队中决出前两名,代表四川参加全国农民篮球西南大区赛。
尽管已经从赛场回到日常工作岗位,凉山州甘洛县苏雄镇代表队的阿木约日回忆起两个月前激烈的赛况,依然心潮澎湃。他是甘洛县公安局的一名辅警。闲暇之余,他一直都担任甘洛县篮球队教练。
今年41岁的阿木约日会在周末约上三五兄弟、村里人一起打篮球,且依旧保持着每天6点起床,跑两个小时操的良好作息习惯。他的热情与自律深深影响了他的三个儿子。“村BA”打响,他与18岁的大儿子蒋飞“联袂主演”了同队出征、同台拼球的“上阵父子兵”佳话。
“越乡土越热血。希望这样带有群众性和农趣农味的乡村篮球比赛,能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展示新时代农民、乡村风貌。”农业农村厅乡村治理指导处处长司开元表示,明年,将会顺应广大农民朋友的期盼,进一步扩大赛事的规模,“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四川人的‘村BA’。”
“农”墨重彩
“乡风”变“香饽饽”
“我们先来,先给我们讲。”“两车同时进村,且我们人多,理应我们先听。”这段小小的“争执”,发生在9月6日,金沙江畔、川滇交界的村史馆。攀枝花市两公司团建的大巴车一前一后驶入该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双方人员都想尽快听到村史讲解,引发了这段小插曲。
这样的场景,迤沙拉村党总支书记毛建桦见怪不怪。仅从今年8月以来,这个有着“中国俚濮彝族第一寨”美称的遗世村落就接待了包含机关、交通、医疗、社区等各行各业160多个单位的7000多人。
让这么多人迫不及待学习的乡风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
迤沙拉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因偏远的地理位置和滞后的基础设施,当了很久的“后进生”。“璞玉琢磨成器”耗时600多年。风霜雨雪,斗转星移,迤沙拉村一步步摘掉省级贫困村“帽子”、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全国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再到今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去年,迤沙拉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3500 元,比 10 年前翻了好几番。再看迤沙拉,远山白云,红墙青瓦,古宅俨然,乡邻入画,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奋斗征程为迤沙拉累积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村史馆里,讲解员对先人奋斗故事如数家珍;展示柜中,农耕器具、民族服饰、乐器、族谱等200余件展品也做着无声印证。村民还将迤沙拉精神文化编排成情景演出,给参观者带去“沉浸式”精神文化直观体验。
精神“壮骨”,文化“铸魂”,越乡土越迷人。代代彝汉村人凝练出的“乡风”瑰宝,正被越来越多人看见、认可。
村货更“潮”
触“网”触“电”出圈
9月14日,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乃渠镇七日村村民甘于华早早起床,走进自家兔舍,双手捧出15只达到出栏标准的肉兔装进周转箱,来到收购指定地点。洛桑已经在这里等着了。
“按照每斤11元的价格收购,你这15只称出来80斤,这880元你拿好。”洛桑细心填着表格,一边对甘于华说。当天,洛桑收购商品兔3000余只,发放收购款15.5万元。
洛桑是拥有百万粉丝的短视频博主。走红后,他开始思考如何带动乡亲们一起创收。投入少、见效快的肉兔养殖产业在洛桑和亲友、团队的努力下,在他的家乡七日村布了局。
“乡土村货,原汁原味。”今年夏天,洛桑与妻子甘志玛不仅将村民们的心血做成产品带到网络直播间,还带到了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现场。触“网”触“电”,让七日村首批千只即食手撕兔产品销售一空,卖到天南海北。
在洛桑的直播间里,备受全国各地网友追捧的,还有花椒、木耳、菌子、牦牛干巴等山货土货,成为四川乡土好物“借网出圈”、变身“消费潮货”的生动切片。
乡村产业“火”起来,乡村文化“活”起来,乡村生活“潮”起来……透过乡村赛场、乡村舞台、乡村直播间,越来越多人看见乡村、认可乡村、向往乡村。丰收希望田野上,川蜀大地正当“潮”。四川乡村新图景,正在这片沃土上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