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彭州:这样种蒜苗,炒的回锅肉更香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3-03-2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张闻亚 文/图
  3月14日,位于彭州市隆丰街道石迎村的“鱼米香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蒜田里,弥漫着浓浓的蒜薹香味,工人们正在收获蒜薹,四周上百人“围观”。
  原来,这里也是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下简称“市农林科学院”)大蒜绿色种植的示范基地之一,全省大蒜“双减”栽培技术现场会正在此举行。来自省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全省大蒜重点县的种植户,以及该技术的集成单位市农林科学院的专家们,总计超过百人参加。
  “亩产406.3公斤,较常规生产增产33.7%!”专家组组长、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房超研究员现场宣布测产结果。同时在示范基地,化肥和化学农药用量分别减少了20%—60%和30%—50%。

image.png

现场会。

种植户的困惑:为什么苗越来越小,长不出蒜?
  在彭州市隆丰街道石迎村,随处可见一块块种了大蒜的田,有的绿油油一片,有的则仅几根“须发”……“这些是老百姓的大田生产状况。”市农林科学院的高级农艺师柴丹介绍,这些田块,有些绝收,有些仅亩产100多公斤,好的也只有300公斤左右,它们中大多存在土壤连作障碍,病虫害较严重。
  “我的这块田接近半亩,才收了20多斤蒜薹。”种植户郑丽指着自己的田说,“不知道啥原因,蒜苗长着长着,就不长了,最后还消失在田间。”
  郑丽从田间拔出几棵蒜苗,其中有些根部裹着一层黑乎乎的东西,“这个还有黑头病。”
  郑丽的田块出现的问题,很多种植户都遇到过。四川省蔬菜创新团队“减量控害”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岗位专家、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帅正彬告诉记者,“长着长着苗就消失的现象,蒜农称为‘回苗’;五六年前,我们就接到当地种植户反映,拔起的大蒜茎基部至蒜头变黑、甚至腐烂,蒜农称为‘黑头病’。近两三年这两大问题为害很重,严重影响了彭州大蒜的产量和种植户的效益。”
  经过多年的研究摸索以及试验示范,帅正彬团队终于找准了这两大问题的原因,研究集成了大蒜“双减”绿色增效栽培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用量的同时又解决了病害问题。

image.png

培训会现场,农场的工人收割蒜薹准备测产。

示范基地:从绝收到亩增收千元,咋做到的?
  虽然相隔仅几百米,市农林科学院在隆丰街道石迎村的示范基地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这里蒜苗“填”满了田间的每寸土地,绿油油一片。
  石迎村党委书记王万刚告诉记者,去年这里也不理想,“与你们之前看到的大田生产差不多,长得不整齐,很多田块有回苗和黑头现象。”
  王万刚介绍,去年9月底,村里一开始就按照专家的要求,对田块进行科学调理。“先用生石灰消毒和调酸,然后再施用生物有机肥、复合肥,同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农药喷施。”
  经过5个多月的生长,科学栽培的效果肉眼可见。“我们选取了15个点来测产,每个点都是6.4平方米。”王万刚介绍,产量最高达到458.4公斤/亩,最低也有224公斤/亩,若是凭老经验种植的田块,产量只有150公斤/亩。
  王万刚介绍,这一季下来,种植户每亩可增收1800元左右,“每亩的蒜薹产量在700多斤,再过20多天,每亩还可以收1000多斤干蒜,而去年很多田块绝收。”
  石迎村第一年应用大蒜“双减”绿色增效栽培技术就收到如此显著的效果,那么该团队指导多年的示范基地——葛仙山政蓉家庭农场又是什么情况呢?
  “我们和政蓉家庭农场合作已近7年了。”帅正彬告诉记者,该家庭农场采用帅正彬团队研究集成的大蒜“双减”绿色增效栽培技术种植效果更好。与隆丰街道不同,田间的牌子上,在去年症状这栏,均是“正常”(隆丰的牌子上,去年症状多为“回苗”“黑头”)。
  政蓉家庭农场负责人宣政告诉记者,农场种了70亩大蒜,每年的利润一般在20万-30万元,“每亩蒜薹的产量一般能达到 850-900 斤,我们种植的是市农林科学院大蒜课题组选育的苗、薹、头三用的品种——成蒜早二号。”宣政说,他会根据市场行情来决定最终的产品形态,“如果蒜苗行情好,就卖蒜苗,如果蒜苗行情不好,就留蒜薹和蒜头。”
  政蓉家庭农场也选择了3个点位进行了蒜薹现场测产,“673公斤/亩!”这个结果相当惊艳。
  “与市农林科学院合作后,我们按照专家的建议,逐渐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今年,我们的化肥用量每亩少了40斤。”宣政告诉记者。

image.png

工人收割蒜薹。

集成技术助力:亿元产业复壮,回锅肉味更香
  现场看得到摸得着的效果,加上现场会后专家的详细介绍,前来参会的种植大户们收获满满,纷纷表示将尝试该技术。
  大蒜“双减”绿色增效栽培技术也得到了现场专家们的高度认可:首先,在保证大蒜产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化肥用量较常规生产减少20%—60%;其次,在大蒜病虫害农药减量防治技术上,与常规生产比,减少化学农药施用次数3—7次,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0%——50%。该集成技术有效解决了土壤连作障碍及大蒜主要病虫害等生产问题,示范基地的蒜薹经过成都市农业质量检测中心测试,未检测到农药残留,食品安全质量非常有保障。
  “该技术已在彭州、温江、什邡等地示范5000多亩,对大蒜生产绿色增效具有重要作用。”专家组一致建议进一步示范推广。
  “最高峰时,彭州的大蒜种植面积有19万亩,现在常年也保持在10万亩以上。”彭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先林表示,“一亩地增产200斤,一斤7元多,如果10万亩大蒜田都用上这个技术,那么增收效果将非常显著。”
  仅一个彭州,一项技术就能让一个地方产业增收亿元。那么如果在全省推广,这个体量将更大。
  “我省大蒜常年种植面积有50万亩,彭州隆丰大蒜、温江大蒜、德源大蒜均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川省园艺总站副站长卢戟表示,该技术为大蒜的安全生产、农民增收保驾护航,大蒜产业将更强壮,“四川蒜苗炒的回锅肉也将更香。”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