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任毅 张宇)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与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基层干部群众视频连线时,总书记深情地说:“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一起迈向共同富裕,生活越过越红火。”
温馨鼓舞,传递着直抵人心的温暖;殷切期望,凝聚起奋进不息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北川县石椅村时的殷殷嘱托,不仅是对绵阳的关心关怀,也是我们推进乡村振兴的巨大动力!”在3月7日的绵阳市委农村工作会上,绵阳提出将铆足干劲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不断夯实绵阳现代化建设的根基。
A.核心词之一:“国之大者”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作为农业大市,粮食生产既是绵阳的优势,又是必须担起的如山责任。
面对疫情冲击、洪涝灾害、高温干旱等多重困难的严峻大考,绵阳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全面推动全市“三农”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去年全市实现粮食产量46.16亿斤、生猪出栏377.86万头,圆满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荣膺省委、省政府“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市”,绵阳“农业强”的特征更加鲜明,“农村美”的形态更加凸显,“农民富”的基础更加牢固。
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提出的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为指引,在绵阳市委农村工作会上,绵阳进一步地提出将全力推进“天府粮仓”绵阳片区的建设, 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13.7万亩以上、总产量47.1亿斤以上。
就此,绵阳提出将主动对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鼓励三台县、盐亭县等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开展吨粮田创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保障机制,落实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稻谷补贴等政策,继续在产粮大县实施好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政策,确保三大主粮保险覆盖率达到70%以上;加力扩种大豆油料,千方百计稳定大豆面积,完成2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持续实施“天府菜油”行动,开发利用冬闲田(土)扩种油菜6万亩。
此间,绵阳还提出将进一步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与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B.核心词之二:“农业芯片”
农业强国,种铸基石。
种子,素有农业“芯片”之称,对国家而言,种子的地位不仅局限在农业,更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筹码。
作为全国五个种业大市之一,绵阳种业门类齐全、整体实力强劲:生猪种业方面,绵阳是西南生猪种业高地,有全省唯一的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唯一的国家生猪种业培育园区和唯一的省级生猪种业培育园区,有3个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粮油种业方面,绵阳是国家小麦、水稻、油菜原原种基地,杂交小麦的研究代表了全国最高水平,还是全国3个、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市”;蔬菜种业方面,拥有全省唯一的省级蔬菜种业培育园区,建成标准化繁育基地1.8万亩,选育的莴苣、胡萝卜种子销售量分别占全国生产用种量的40%和60%以上。
“将种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基础性、支撑性产业来抓,是绵阳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的切实之举。”就此,绵阳提出在今年将在加快育种创新平台建设、抓好制种基地建设、培育壮大种业头部企业这三大方面协同发力。其主要举措包括,持续健全“1311”种业强市建设体系,加强生猪、粮油、蔬菜三大种业创新联盟建设,构建联合育种攻关机制,全力推进生猪种业、农作物种业两大种业“核心”建设。加快川北地区种质资源库和游仙区小枧镇农作物育种创新基地建设,全面建成三台县1200头区域性共享种公猪站和畜禽(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引导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向种业企业聚集,推动3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4家省级种业阵型企业和20家市级种业阵型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力争培育1家领军型种业上市企业等。
C.核心词之三:“三链同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何以破解中西部地区在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产业链条不长、经营主体不强、质量效益不高”以及“有规模的没有品质,有品质的没有品牌,有品牌的没有规模”等问题?绵阳就此提出将通过实施现代农业园区“一园一策”提升行动,着力构建以粮油为主、粮经统筹、健康食品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推动农业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不断提升绵阳农业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培育全产业链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政府搭平台,企业当主角。”这当中,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绵阳在“跳出绵阳看绵阳,跳出四川看绵阳”中,创新推出“绵品出川”行动,“绵阳造”厦门行、东莞行、苏州行、衢州行,农副产品销售额频创新高。绵阳提出在今年将进一步加大“绵字号”农产品品牌培育推广力度,做响做靓梓乡情、文昌贡、羌食荟、嫘之味等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推荐申报入选“天府粮仓”省级区域公用品牌目录,构建完善品牌体系。要充分发挥涪城麦冬、梓江鳜鱼、平武天麻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优势,鼓励生产经营主体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实现从“卖产品”走向“卖品牌”。要扩大农业开放合作,建设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积极参与国内外知名农业展会。常态化开展“绵品出川”系列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县县都参与、轮流来承办”,叫响“绵阳品牌·中国品质”,让更多的绵阳优质农产品走出四川、走向全国。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川新备09-000035 蜀icp备18034246号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