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洪瑜
11月24日,宜宾市兴文县大坝苗族乡圣泉渔业生态养殖示范基地里,几十口冷水鱼养殖池整齐排列。从空中俯瞰,它们犹如一颗颗宝石镶嵌在大地上。“今天天气好,准备多捕捞一些卖给客户!”当天上午,该基地的几名水产工人趁着晴好天气正张网捕鱼,只见一条条肥美的冷水鱼在水中翻腾跃动,充满活力。
圣泉渔业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一景。兴文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好山好水出好鱼
冷水鱼年产值超600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大坝苗族乡如何借用冷水资源优势,发展冷水鱼产业?
站在鱼塘旁,大坝苗族乡副乡长罗斌感慨地说:“这两年乡里的冷水鱼产业发展势头好,我们要看得见成绩,也要正视不足。”据介绍,大坝苗族乡地处兴文县西南部,海拔在420米-1056米之间,年均温度18℃左右,气候温和,广布喀斯特地貌,丰富的地下水更为冷水鱼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我们的冷水鱼由于生长周期长,肉质细腻、有韧性,富含鱼类糖、脂肪酸、氨基酸等特点,非常受市场欢迎!”圣泉基地负责人张亮介绍,圣泉渔业于2020年4月来此进行规划建设。目前该基地占地500余亩,共有鱼塘23个,主要以鲈鱼养殖为主,另外还有黄辣丁、中华鲟、胭脂鱼等名优鱼类。
“夏季是销售的高峰期,主要销往泸州、成都、重庆、贵州等地,今年总产量超过50万斤,总产值超过600万元。”张亮说,对比去年,今年的整体产量翻了近一倍。“冷水鱼在当地是个‘年轻的’产业,但效益可观,值得用心发展。”
家门口就能赚钱
乡亲们尝到产业发展甜头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罗斌认为,乡村“五大振兴”,产业振兴是第一位的。“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让农业经营有效益、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才能让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才能让农村留得住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罗斌也对当地的冷水鱼产业充满信心。
当天,在圣泉基地忙着捕捞冷水鱼的当地村民脸上洋溢着喜悦。“农忙的时候过来帮帮忙,主要是捕捞成鱼或者帮忙修缮鱼塘,多的时候每个月能赚四五千元。”有村民说,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务工赚钱,真正尝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甜头。
“在我看来,扩大冷水鱼产业优势,要以现代农业为抓手,着力提升土地利用率、提升养殖密度和效益,改变养殖品种单一等问题。”罗斌对当地冷水鱼产业化发展有清醒的认知,张亮对此也有同样看法:“推动产业发展是个复杂庞大的工程,以养殖模式为例,传统的塘口养殖效益低下,高位池可以明显提升养殖密度和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目前我们就建成 20 个高位池,着力提升养殖效益。”
据罗斌介绍,目前圣泉基地已建成高标准设施渔业300亩,实行科技化养殖、集约化发展、智能化管理,提高冷水鱼养殖生产效率,提升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与此同时,基地正着力建设养殖大棚,使冷水鱼冬季饲养温度更加可控,改“一年产一次鱼”为“一年出两次鱼”,推动养殖效益提升。
当前,大坝苗族乡正以冷水鱼和稻虾产业着力创建稻渔现代农业园区,推动乡村产业加速发展。“到 2024 年,我们将在省内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和明显竞争力的生态冷水鱼,让冷水鱼游出‘热产业’,让大坝苗族乡群众更加富足!”罗斌说。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川新备09-000035 蜀icp备18034246号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