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阆中:创新“赈民”举措 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1-12-01

——阆中市强力推进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纪实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文/寒冬时节,笔者走进四川省阆中市洪山镇多宝村,近百名村民冬闲人不闲,奋战在阆中市2021年第二批中央财政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工地,硬化水泥路、新建蓄水池、修筑囤水田田埂、整治病险水利工程、硬化机耕道或在奔康产业园里对200亩晚熟柑橘进行冬管,连片成带的3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地热火朝天,土地调形已全部完成。撂荒地变良田,荒山变果园,通过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多宝村已形成山顶“绿帽子”(林地)、山腰“钱袋子”(晚熟柑橘产业园)、山脚“粮囤子”(高标准农田),阆中市以人民为中心,以工代赈项目为抓手,有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扶工作的发展,使多宝村实现华丽蝶变……

image.png

南充市发改委领导在阆中市洪山镇多宝村督查指导以工代赈项目实施情况

“我们这些脱贫户做梦也没想到,今年以来在村里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全部采取村民自建,投工投劳,我和村里的脱贫户、低保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在工地打工,每人每天工钱70元以上,既改变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面貌,又在家门口就近打工挣钱,以工代赈项目真的是造福于民啊!”正在施工现场打工的村民廖学菊介绍说。

“多宝村2021年第二批中央财政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350万元。在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攻坚战中,建立了‘市+镇+村’三级联动工作体系,统筹抓好以工代赈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实行市 级领导抓统筹,相关部门抓指导,镇、村抓落实。村‘两委’、村民代表等群体进行以工代赈政策宣传,确保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村民自愿、镇政府统筹、部门审核、村委会审定’的联动模式,确保村民劳务报酬发放不低于财政资金的15%。本项目覆盖本村柑橘、蚕桑种植面积2000亩,预计实现总收益1975万元,净收入800万元以上。可带动项目区周边210户402人实现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余元,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宝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朱忠成介绍说。

“阆中市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围绕搬迁点实现‘五化、五通、五有’目标,建成硬化道路、电网、饮水管道、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安心、住 得放心、生活舒心;通过实施产业培育行动,确保‘稳发展’。统筹谋划安置和产业,每个安置点有主导产业,实施‘园区+农户’、旅游+农户、企业+农户利益连结等一批产业发展典型模式,入园企业带动发展1.5万户、发展庭院经济4800余户,确保了搬迁群众户户有当家产业。实施稳岗就业行动,确保‘稳增收’。在集中安置点成立易地搬迁后扶服务中心,统筹负责搬迁群众就业工作,建立‘1+N’干部联系搬迁群众机制,每户搬迁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全市帮助搬迁群众外出务工6500余人,就近就地就业4600余人,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阆中市发改局副局长郑东向笔者介绍时如数家珍。

image.png

多宝村以工代赈自建项目,村民们正在浇筑水泥路和硬化农机道路

追溯“十三五”:阆中市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后扶项目实施成绩斐然

“十三五”期间,阆中市以工代赈累计投入易地扶贫搬迁后扶项目资金2013万元,实施了11个项目,共计吸纳了687名项目区当地群众就业,共计发放劳务报酬251万元。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全市群众增收脱贫,对阆中市6.2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整治病害水利工程和新建小微水利及渠系建设,全市新增蓄水量5.8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16.3万亩。旱山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局面得到改善;通过基本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土7800亩,实现了农田稳定增产目标;全市“断头路”得到了联网畅通,彻底改变了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的落后面貌。

image.png

洪山镇2021年第二批中央财政以工代赈项目打造的产业园区

严把“三关”  推进以工代赈项目建设

从2018年以来,阆中市已先后在二龙镇、金垭镇、柏垭镇实施了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后扶项目,年均投入资金上千万元,今年正在实施洪山镇多宝村350多万元的以工代赈项目,从2022年开始,还将实施五马镇东木门村、沙溪街道办以工代赈项目。阆中市在项目实施中,通过“三关”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每个项目实施的时间、进度质量和效益。

紧扣一个“主题”,严把规划布局关。紧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战略主题,将以工代赈与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企业业主、集体经济组织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把项目优先布局在乡村振兴重点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产业发展集中区。

规范一个“流程”,严把项目实施关。细化《阆中市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办法》,推行编制规划、建立项目库、编报年度计划、下达年度任务、实施项目、建后管护、绩效评价“七步工作法”,建立规划、开工、建设、验收“四到场”制度,业务牵头部门、乡镇、村“三级验收”制度,确保项目监管无死角、质量过得硬。

建立一个“机制”,严把以劳取酬关。始终坚持“以劳取酬,代为赈济”,建立培训上岗、工资结算、长效增收闭环机制,严守发放劳务报酬不低于国省投资15%的标准底线,按工时结算打卡发放劳务报酬。

建好“三库”推进以工代赈方式推广

省发改委下发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文件后,阆中市高度重视 ,召开专题会议,深度研究、部署落实,实实在在抓好推广工作,探索路径,形成经验,取得明显成效。

抓好项目储备,建好“项目库”。坚持项目总抓手,分行业、分部门建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工代赈项目库,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优先以项目库中提取,确保推广工作有抓手、有载体,摸清劳动力底数,建好“信息库”。启动全市以工代赈劳动力储备计划,对有意愿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劳动力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劳动力信息库,实行分类管理、动态管理,统筹开展各类工种培训,通过建立劳务输出合作社等劳务组织,不断夯实以工代赈劳动力基础。

科学监管项目,建好“专家库”。谋划抽调由发改 、审计、财政、农业农村等各部门各方面专业人才,组成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专家库,统筹负责全市以工代赈推广项目规范、监督、管理、验收等工作,确保推广项目规范有序、发挥最大效益。

image.png

洪山镇多宝村2021年第二批中央财政以工代赈项目新建的蓄水池

决胜“十四五”: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阆中市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发挥资源优势  促进产业发展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纳入全市“粮、油、果、菜、畜禽、水产、橄榄、乡村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振兴规划,健全与搬迁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易地扶贫搬迁户分享规模经营增值效益。加大农业产业扶贫资金投入。积极推进工业产业扶贫,扶持资源特色优势,探索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依托建扶贫车间、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等发展方式,为安置区和易地搬迁群众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延伸搭建平台,拓展产业优势,增强发展潜力。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利用阆中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休闲农庄、星级农家乐、特色民宿等业态。至目前,阆中已打造出一大批全国、省乡村旅游重点镇村10多个,其中大部分覆盖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持续提升搬迁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引导搬迁群众增强自我发展内生动力,开展创业就业培训,提升种、养殖技术水平和劳务技能,提升搬迁自我“造血”能力和抗几险能力。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阆中市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密切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打造“赈民”示范工程

与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结合,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扶贫功效,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巩固搬迁成果,与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相结合,注重发挥以工代赈项目“拾遗补缺、雪中送炭”作用与乡村振兴规划紧密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按照“整合资源、集中打造、成片推进”原则,选择开发建设条件较好、整体开发潜力较大、产业发展基础较强和干部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的农村区域,建设一批乡村振兴以工代赈综合示范工程。要整合以工代赈专项资金、涉农整合资金、相关行业专项资金支持示范工程建设。在示范工程区域优先、集中实施一批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功能作用。

image.png

洪山镇多宝村2021年第二批中央财政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建设的300亩高标准农田

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  强化搬迁安置区后续社区治理

将易地扶贫搬迁户后续产业发展纳入各村产业发展及产业扶贫规划,因地制宜加以落实推进,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健全与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易地扶贫搬迁户分享规模经营增值效益。加强技术培训,实施农业人才振兴工程,把符合条件的搬迁户优先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帮助易地扶贫搬迁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提高农业实用技术应用水平。

以社会融入为目标,在提升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健全社区组织管理服务架构,优化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制度,推动教育、医疗、养老、低保、健康等公共服务设施扩容升级,及时化解和妥善解决各类矛盾问题,不断提高安置社区治理水平。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城镇。

“阆中市将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带着就业走要求,按照量身定做项目、量身定做岗位、量身定做培训的思路,抓好推广以工代赈项目谋划和实施;聚焦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抓好产业培育、就业保障、社会融入等后续扶持工作,项目建成后,将折股量化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每年按照以工代赈项目收益的1%用于分红,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民的目标。努力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出积极贡献。”阆中市发改局局长李兵信心满满地说。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